Ⅰ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一)、教師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充實自我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在教育發展和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的因素。科學技術 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不斷涌現,使各學科課程具有時代精神。隨著科學教育實驗探究不斷深入,隨著 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對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在各方面有新的思維。要學會教育人、 培養人、發展人,學會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由單一的學科知識技能專業化發展到學科 知識素質專業化與教育科學素質專業化並存。樹立了「以學生為本,培育終身科學探究意願與方式」的發 展理念;自覺擔負傳播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養成科學態度、陶冶科學情操,鑄造科學品質,樹立科 學精神的重責;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科學思考、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成為科學精 神和科學人才的塑造者。 教師的素質和專業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充實自我:1、專題學習,增強意識;2、參觀學習,開闊視野;3、著眼實際,強化培訓;4、開展教學創新活動,積極 參與各種教科研活動、競賽活動。5、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學習新科技、了解新技術,迅速地篩選和獲取 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並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永 恆主題,進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推進科學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滲透整合;6、提高 教師的科學素養;通過學習達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增強教研教改意識(說課、 評課、觀摩課),提高教育理論素養,迎接新的挑戰。
(二)、通過科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1、傳授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科學的認識方法。我們要改變傳統的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 積極引導學生從客觀實際中探求知識,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中獲得新的知識。這樣他們得到的才 可能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科學思想和方法等。 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現象、明確觀察目的、把握觀察重點,邊觀察、邊思考, 學習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如:學習「地球的形狀」,從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 歷程中感悟到: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這一過程中,既有科學與 迷信的較量,也有方法與科技的進步,更有人類對真理不畏艱辛的追求,這是人類進取精神的充分體現。 2、通過科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升地理科學素養 開展科技活動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挑選活動內容。初中低年級學生搞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了解一些 淺顯易懂的科技知識,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中高年級學生可安排小製作、小發明等製作內容,可要求多讀 科普書籍,多做科學小實驗,認識一些科學家,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相 應的科技實踐活動。 科學知識、技能與能力、科學精神,要在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形成。如:學生「演示地球自轉, 說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經過實驗明白了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晝半球, 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夜半球;地球上的晝和夜是交替變化的。通過科技實踐活動,加強科學知識、科學 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學會探究創新,提高 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習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培養學生對周 圍世界的探究心、求知慾以及理性的思維習慣與科學品質。在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尊重他們的個性 與特長,促進其自主發展。 學習「地球的運動」,運用逆向思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若地球只自轉不公轉,會有什麼地理 現象?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地球上有無晝夜現象?若地球自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太陽直射點 還會向南北方向移動嗎?全員參與,提高科技創造水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 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身為教育工作者要精心呵護青少年在科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 極開展科技創造發明活動,樹立典型,給予表揚和獎勵,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創新慾望;營造濃厚的科研 創新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探索、想像、質疑、發揮, 拓展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各顯其能,積極動腦、動手,逐步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其內在的敢於質疑、思索、探究、創造的科學素養。
(三)、興趣是知識的源泉,是成功的動力,是提高地理科學素養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的學習環境,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愉悅、情緒振作, 大腦容易形成興奮中心,使思維處於積極狀態,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中、小學生中,很多學生喜歡玩游戲機,游戲機之所以對學生有吸引力,是因為其具有互動性, 給人一個挑戰的機會,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可見愉悅的
Ⅱ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地理學習興趣,就沒有地理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起地理學習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吸引學生,進而由興趣帶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由被動式學習逐漸改變為主動式學習,可能時間較長,所以老師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
其次,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體驗。人類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源於生活,創造鮮活而生動的地理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第三,深入實踐,感受理解地理的價值。
第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拓視野,注重學科間的整合。隨著地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過程必然要信託現代信息技術平台實施教學。通過讓學生處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有助於正確審視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學會地理思維,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擴展知識視野,增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多以地理學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問題。
第六,改革傳統的地理測評機制,促進知能情的協調和人的全面發展。
Ⅲ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一、人地協調觀。
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我們國家有很多能人,沒有人地協調觀,他的能力越強,造成的破壞越大。鋼鐵生產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太大,因為企業主沒有人地協調觀,政府官員沒有人地協調觀,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幾百億的項目,只考慮經濟效益,不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最終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無法收回投資的怪胎。
二、綜合思維
地理學具有綜合性的特徵。綜合思維是核心素養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條。將地球表層或其一定地域作為統一整體,綜合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其空間結構和演變過程。看到一個區域,先是整體掃描,說一說氣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礦產三大產業特點,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該區域內部的差異性,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性,分析其原因。大體是遵循總--分---總的思路。
三,區域認知
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的特徵。
組織區域:使地球表層的無限多樣性變得井然有序
——教學取向:使學生具有將認識對象置於特定區域加以認識的意識與習慣。
認識區域:認識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等。
——教學取向:掌握和靈活運用認識區域的方法,評析相關的區域決策的得失。
四.地理實踐力。我認為,地理實踐力很重要,但為了安全,不讓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參與觀摩三大產業的生產,只是在學校里培養地理實踐力,有些蒼白。
我把這個視頻給學生播放了,學生反映,對於以後解答選擇題和問答題都有啟發,學會了用重要經緯度定位,學會了區域分析的方法,以新疆為例,從空間入手,解題思路要先整體掃描,然後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萬事都有因果。還學會了分析區域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更深了。
課標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模式也要做出改變,在文件正式傳達之前,好好學習吧
Ⅳ 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一)、教師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充實自我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在教育發展和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的因素。科學技術 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不斷涌現,使各學科課程具有時代精神。隨著科學教育實驗探究不斷深入,隨著 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對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在各方面有新的思維。要學會教育人、 培養人、發展人,學會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由單一的學科知識技能專業化發展到學科 知識素質專業化與教育科學素質專業化並存。樹立了「以學生為本,培育終身科學探究意願與方式」的發 展理念;自覺擔負傳播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養成科學態度、陶冶科學情操,鑄造科學品質,樹立科 學精神的重責;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科學思考、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成為科學精 神和科學人才的塑造者。 教師的素質和專業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充實自我:1、專題學習,增強意識;2、參觀學習,開闊視野;3、著眼實際,強化培訓;4、開展教學創新活動,積極 參與各種教科研活動、競賽活動。5、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學習新科技、了解新技術,迅速地篩選和獲取 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並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永 恆主題,進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推進科學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滲透整合;6、提高 教師的科學素養;通過學習達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增強教研教改意識(說課、 評課、觀摩課),提高教育理論素養,迎接新的挑戰。
(二)、通過科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1、傳授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科學的認識方法。我們要改變傳統的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 積極引導學生從客觀實際中探求知識,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中獲得新的知識。這樣他們得到的才 可能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科學思想和方法等。 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現象、明確觀察目的、把握觀察重點,邊觀察、邊思考, 學習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如:學習「地球的形狀」,從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 歷程中感悟到: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這一過程中,既有科學與 迷信的較量,也有方法與科技的進步,更有人類對真理不畏艱辛的追求,這是人類進取精神的充分體現。 2、通過科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升地理科學素養 開展科技活動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挑選活動內容。初中低年級學生搞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了解一些 淺顯易懂的科技知識,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中高年級學生可安排小製作、小發明等製作內容,可要求多讀 科普書籍,多做科學小實驗,認識一些科學家,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相 應的科技實踐活動。 科學知識、技能與能力、科學精神,要在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形成。如:學生「演示地球自轉, 說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經過實驗明白了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晝半球, 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夜半球;地球上的晝和夜是交替變化的。通過科技實踐活動,加強科學知識、科學 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學會探究創新,提高 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習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培養學生對周 圍世界的探究心、求知慾以及理性的思維習慣與科學品質。在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尊重他們的個性 與特長,促進其自主發展。 學習「地球的運動」,運用逆向思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若地球只自轉不公轉,會有什麼地理 現象?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地球上有無晝夜現象?若地球自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太陽直射點 還會向南北方向移動嗎?全員參與,提高科技創造水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 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身為教育工作者要精心呵護青少年在科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 極開展科技創造發明活動,樹立典型,給予表揚和獎勵,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創新慾望;營造濃厚的科研 創新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探索、想像、質疑、發揮, 拓展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各顯其能,積極動腦、動手,逐步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其內在的敢於質疑、思索、探究、創造的科學素養。
(三)、興趣是知識的源泉,是成功的動力,是提高地理科學素養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的學習環境,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愉悅、情緒振作, 大腦容易形成興奮中心,使思維處於積極狀態,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中、小學生中,很多學生喜歡玩游戲機,游戲機之所以對學生有吸引力,是因為其具有互動性, 給人一個挑戰的機會,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可見愉悅的學習環境創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課堂教學變得 像游戲機一樣具有吸引力,這就要改變過去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促使課堂教學向互動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向發展,通過師生多種感官的全方位參與,促進認 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和多維互動的教學關系的形成,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注重從學生的實際水平 和需要出發,努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注意在教學中運用引導和探索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及 大自然的探索和創造的願望。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 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實現對傳統課堂 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 如何創設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開動學生的大腦,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邊學邊想、邊觀察邊思考,鼓勵學生多問 為什麼,大膽猜想,想得新、想得奇。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觀測來確定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通過觀測、 調查得出規律;如月相的觀測,對城市中商業街和商業小區分布的調查;模擬實驗探究性質的,如利用電 腦模擬大氣運動來了解大氣運動原因與方式,模擬地殼運動來了解褶皺、斷層的形成原因;有信息交流性 質的,如舉辦環境專題的報告會、設計一次旅遊活動方案等,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以激勵學生主 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目的的 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動手,給學生 嘗試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玩得有目的、有價值,這樣才能達到 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 實際,積極創造條件,盡量滿足學生動手的要求,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 實踐能力。
(四)、多角度精選題材,提升學生地理科學素養 隨時捕捉有關科技地理信息,把握視點,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土壤」與「環境」,激發學生的 創造熱情和創造靈感,提升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1、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加強科技氛圍 學校設置科普畫廊,宣傳欄,張貼科學家的畫像和科技名言、科學知識、科技手抄報、科技知識剪報 等等。讓學生進入校園就能感受到強烈的科技氛圍,增強科技意識。每學期舉辦一次科技手抄報比賽,優 秀的予以表彰獎勵、張貼。 2、通過多種形式活動,加強交流學習,提升科學素養 (1)、為了提升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校特別建立了強有力的科技環保教育領導小組,為了適應環保 教育課改的需要,加強學校環保教育領導力量,為提高環保活動的技術含量提供了智力保障。 (2)、學校把「環保教育」和「地情教育」作為一個項目來抓,形成一項特色,培養一批學生,取得一定成果。本人積極參加南平市級重點《中學水土保持(環境)教育實施模式構建研究》的課題研究。 每學期指導初中學生參加地理「環保小報」競賽,優秀的作品,學校予以表彰獎勵、張貼。
Ⅳ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地理素質
那麼在地理課的教學中,特別是在農村的地理教學中怎樣才能貫徹素質教育,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呢?隨著課改在農村中學順利推廣,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發生了可喜變化。然而農村地理教學信息量少, 教學硬體差, 教學效率低的現狀,是導致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落後的客觀原因。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要改革,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針對,結合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需要同人的活動聯系著,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性積極性之源,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對象,以行動求得自身的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有中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掌握地理知識,對於他們現在和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具有意義,這樣才能產生學習地理學科的求知慾,形成強烈的求知畝團動機。地理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關於周圍和社會上所關心的地理問題的講解,並進行分析,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知識確實有用。這就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地理知識的需要,引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例如:結合同學們的生活實際:天上怎麼會下雨呢?我們國家為什麼有的地方的作物是一年一熟,有的地方卻是一年三熟的呢?就以上同學看到的、生活中體驗到的地理現象指導學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而啟發學生的思考;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並要求學生針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等。大家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的需要,因而群體性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二、激發地理學習的參與、競爭意識 農村學生受環境的限制, 往往缺乏參與實踐的意識。因此,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學、好勝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心理。在教學中, 教師可以將主要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的活動過程, 如操作演示、讀圖分析、統計量算等, 特別是通過教材中的「讀一讀」、「做一做」、「賽一賽」等欄目, 使學生親自參與到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去。有時, 可以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 如鄉土調查, 地理小製作, 觀察星座、知識競賽等。讓學生親自實踐, 感受地理知識的奧妙和參與實踐的樂趣, 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良好心理。 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我們應該建構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目前,中學課堂普遍出現活躍、多問多答、多表揚、多活動等現象,課堂頗為熱鬧,這首先應該說是新課改給地理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可喜的。但是經過冷靜地思考,這是不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呢?我在實踐中,感到單憑這些表面現象還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如果只停留在這表面上、這水平上,與新課改理念相差還有較大距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一般熱衷於師生問答一些地理名稱,有沒有?是不是?(如:中東地區有沒有包括阿富汗,埃及是不是屬於中東地區)等等諸如此類的簡單問題,尤其是齊答太多,時常課堂熱熱鬧鬧,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這好像是無可非議的。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只是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地理課堂改革不能為活動而活動。例如,提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要把事先准備好的問題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與關鍵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與研究,對有價值的東西要引導學生深隱耐孫入討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如:我國西北地區為什麼屬乾旱地區呢?同學之間討論,小組整合,再與老師的答案比較、交流。三、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灶鏈。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准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麼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遼闊富饒。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學習長江前,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上課是學生就會從歌詞中找到河流的源頭和河口了。在講季風之前,讓學生聽一首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於哪個季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創新意識是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表現出來的創造的意向、願望和動機。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形成創新素質的起點。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誰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像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於創新的品格。五、結合鄉土地理,滲透德育思想 地理教育擔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地理教育除了細心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二合一」的思想引領,不唯書,不唯本,做到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奉自然為宗師,以社會為大課堂,也就是把課堂、書本、學校延伸到大社會、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會、大自然引進學校、課堂,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滲透德育。應該結合實際,進行鄉土地理的研究。研究家鄉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了解家鄉的地形地貌,天氣和氣候。熟知家鄉的物產,家鄉的工農業概況及交通的區位優勢。這些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同他們的家庭、親屬有緊密地聯系,學生「生於斯,長於斯」,看得見,摸得著。因而,在調查了解的過程中,很容易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立志為建設家鄉,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而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
Ⅵ 在新高考背景下,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素養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中學各個學科中惟一以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學科,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將「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核心理念,無疑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地理素養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觀察力和競爭力,能夠迅速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新課程改革,如何改變以往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精心地設計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課本及課外知識發展自己的地理綜合素養能力,成為當前和今後地理教學的重點和趨勢。通過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作者認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策略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地理教學新理念 傳統的閱讀教學其實存在著很多弊端。比如在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靠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來記住所學知識,然後通過閉卷考試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結果。課堂教學方面在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卻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對學習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較重。 現代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中學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內涵實際上是注重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協調融合,開發潛能,發揮特長。正如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新課程所倡導的地理教學方式那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不是單向的將現成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與地理規律的結論傳輸給學生,而是在教給學生地理知識的同時,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更注重強調過程性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教師則成為這些學習方式得以實現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Ⅶ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且高中生的心智水平已接近成人,學習方法不再單一的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正確分析地理現象、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許多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很抽象,需要學生藉助圖示等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因此,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畫圖,學會看圖、畫圖、用圖,這樣才會使地理課具有實際性意義。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時,學習熱力環流形成的具體過程及其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課本,然後試著畫圖表現出其形成的過程。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之後我並沒有講解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圖示,而是讓小組代表來講解。再根據講解我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漸漸成熟,勇於表現自己也是其特徵之一,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結果就是學生既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畫圖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需要把語言等抽象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需要把相關信息聯系起來,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藉助多媒體,多角度帶動學生情緒,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普通教學的單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圖、文、聲、像並茂,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地理是一門與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最息息相關的學科,關於自然界的科普電子影像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當的視頻或動畫資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相關內容,也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理選修五《中國的地質災害》時,我們國家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教師在講解地震時,可以選一個經典的關於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動畫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震形成的原因。另外,可以播放相關的地震類的電影或影像資料,通過影像資料,教師向學生指出地震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當我們遇到地震時,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如何保護好自己?通過多媒體教學,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藉此講解影響地震形成的因素。視頻動畫生動的呈現比起教師的講述更加深入人心,學生更易理解,它能將地震形成的過程、因素、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地震來臨時應該怎麼做等一系列內容都向學生表達出來。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的講解不再平淡,更加具體生動,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
三、聯系當地地理環境教學,體驗教學,培養地理素養
人類擁有的情感很多,當然包括濃濃的家鄉情結,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所生活的土地而驕傲。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家鄉情結,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能夠帶著強烈的情感去學習,更能集中精力學習,易於理解所學知識點。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理復習時,可以用學生生活的土地「寧夏石嘴山市」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總結石嘴山市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氣候環境特徵、地形地貌特徵、水文特徵;石嘴山市的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等等。不僅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分析形成此自然環境、此地形地貌的原因,以及在這種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中,產出的豐富自然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好好利用?怎樣保護自然環境?等等問題。學生對於自己生活的土地,都會帶著特殊的情緒來學習,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通過對一個地區的分析總結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清思路,在腦海中形成地理學習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眉毛鬍子一把抓。又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析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屬於什麼型的工業以及原因是什麼,對自己城市的工廠地理位置的選擇有什麼看法,會不會污染環境,應該選擇在什麼城市的位置更合適等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認真做一份城市規劃。這樣的教學,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靈活應用。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對知識點理解的基礎上輕松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注重學生成績是一方面,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學習地理是有趣的、有意義的。
Ⅷ 如何實施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
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主要是在與提高學生在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的提高,措施在於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我校大力實施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方面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因此,我們應該把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到學習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這樣成為更好地培養具有地理科學素養的公民。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地理課堂不再是單純的地理知識的學習,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賦予特定的地理知識,進而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更加強調地理知識發現過程和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關心學生可以多了解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學習知識,學生的實際生活如何做,自主性的程度,創造性。我們可以把地理知識和學習能力和訓練過程作為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起點。選擇並應用相應的地理教學模式。根據地理教學的目標,地理信息的獲取能力,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對周圍環境和社會的認知能力的教學。為此,我們可以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討論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教師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途徑:
①教師自身具有完善的地理科學素養;
②在課堂教學上樹立新型的師生觀;
③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Ⅸ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摘 要:核心素養作為當代我國基礎教學的重點,也是未來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地理基礎知識、地理使用技巧作為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落實。從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涵入手,分析其特徵和應用方法,對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培養;教學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定義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通過系統的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對地理學方面有一定的學習認知和技巧歸納,這是地理核心素養的能力基礎。經過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品格和地理情感,讓學生能用地理學眼光去認識思考世界,這是核心素養具備的特徵。
就初中地理而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將地理學定論為一門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地域性、綜合性的學科,兼有社會學科的自然學科性質。初中地理將課程細化為「地理核心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兩門,可見地理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構建的意義
1.讓學生了解世界,掌握地理技巧
地理知識和人文有著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識和技巧,能夠讓其用新的眼光感知世界。通過地理知識的引入,學生對地理知識和技巧的運用,能夠開拓自身的視野,培養素質。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中第二、三章中提到的中國環境特徵和自然資源,都能讓學生建立社會環境資源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觀念。
2.教學學生地理思維與方法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真實性和多元化的特點。人們通過對地理知識的研究,採用了比較法、分析法、信息統計法的方法技巧。這些方法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轉換態度,認識世界。在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情感體驗的全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地理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探求知識的精神。
3.培養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思想的教學背景下,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情感,引導其採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價值。
地理學能夠改變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學包納萬象,它含納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質特點,幫助初中生豐富視
野,讓其去理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通過世界觀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影響自身發展和社會改變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讓其帶著思考的眼光評價身邊的事物,從而對自身有著新的看法和立場。
三、初中地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將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貫穿在教學過程當中,繼而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獲得有效的培育與提升,可是在當今的地理教學過程當中,依舊看重的是知識的學習與背誦,學生的成績始終是考核的首要關鍵,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依舊是以做練習為主,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無法生成,思想品德核心素養的提高更不知從何說起了,和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教學方面落實的需要相違背。
四、對培養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建議
1.認清課堂不足,挖掘學生思考能力
針對實際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不單單要針對教學內容以及教材內容給學生解答問題,還應該落實在解答問題的根基之上引導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學「溫室效應」有關內容時,在對學生展開其原因及影響方面的內容時,不可以沿用過去老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開發學生思維觀念,比如,從地理作為著手點開拓除了人為原因之外的其他可能因素。引導學生針對其對地理方面存在的影響進行探索,找尋怎樣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其擴大范圍等等,最後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再展開課堂教學目標的改變,促進學生形成更好的價值觀與責任心,繼而有助於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地理課堂教學的價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也應該重視問題的實質,最好不要太糾結於某一個疑問,不然,會因為探討去探討喪失了對問題討論的最大價值,針對問題的質量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把握,盡可能提出一些有利於構建學生情感思維的地理問題,確保盡量不要和課堂教學內容分離過於嚴重。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提出有效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問題,促進引發學生善於思考的興趣。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價值觀
事實上,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光光是讓學生學習地理知
識,更是要豐富學生的人文思想意識,好的培養方法能讓學生將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環境、國家發展緊密聯系,有助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在當代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的地位相較於應試教育更高,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也是我國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是培育一個身心健康同時對社會有利有價值的人才的基礎要求。就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來說,老師應該注重自身所肩負的職責,把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擺在第一位,緊抓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和目標,創新教學,不斷實踐,更好地培養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龍泉.地理學科育人價值及其教學實現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李平衛.初中生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郝春晶.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96):144.
編輯 郭小琴
Ⅹ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你怎樣認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又該如何培養呢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能力以及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與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