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優質課怎麼上
地理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途徑, 為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 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地理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關系密切,學好地理是現實生活和工作的必然要求,如何幫助學生學好地理,大有文章可做。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談一些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學科研究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 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 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 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 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 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 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 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事實證明,課堂效果如何, 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作為地理教師, 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 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 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 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 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 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 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地理教師切實以素質教育為教學重心,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 以改革為動力, 在新條件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 堅持理論實踐研究,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及科研水平,努力提高地理課堂教育效果。
二、激發學習興趣,融洽師生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興趣了學生還能學好地理知識嗎?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 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 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 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 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 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 沒有學習意義, 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 抓住這一心理特徵, 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 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 剌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 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讓學生願意上你的課, 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 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 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 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 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自崇拜到願意和你接近, 願意上你的課, 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包括道德、思想、業務及工作素質, 還有業余愛好特長素質。
三、常備直觀教具,教學形象生動
地理教學與其它學科有不一樣的地方,直觀教具的使用就非常必要了。地球儀、掛圖、自製教具等運用得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生識圖時,我聽說有一種地圖拼圖游戲玩具,就去買了一個回來,這個拼圖是由許多小塊組成的,每一小塊代表一個地區。在課堂上我當著學生把拼圖推亂,然後再根據旁邊的整體圖形的式樣,通過自己的智力拚圖,還原成原來的圖形。在講中國疆域時,每一小塊拼圖代表一個省,我讓學生參加分組活動,親自動手將亂推的拼圖,還原出一幅中國地圖。 在拼圖過程中,學生就記住了地名和這個地名在整個圖形中的地理位置了,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掌握了地理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 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
地理課堂上適當使用多媒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參與學習,手、腦、眼、耳並用,化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我們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運用 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 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 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 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 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 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果。
❷ 高中地理優秀的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於國家教育事業,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展狀況,及時搜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工作中實際情況積極嘗試,應用於教學中,並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一、認真分析學生情況,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級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況,在教學中採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為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化成為自己頭腦里的知識體系,並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復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虛心請教,認真領悟,不斷進步。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律,但是面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並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為師,李老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與好評,並於「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肩頭的責任之重大,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要以愛心為根本。
三、順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並用之於課堂。
面對教育形勢隨著時代改革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為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准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能力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准、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准,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時間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經驗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來彌補。對於自己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既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7)—(12)班6個普通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松,雖然本學期節假日多事情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後能在期中考試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不負學校期望。現將兩個月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認真參與教育教研活動
我每周都會積極認真參與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與優秀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另外,協助師父黃金其老師開展高一級地理興趣小組班培訓活動,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二、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了《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及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培訓,雖然只有6學時,但在老師的精闢解讀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三、熱愛地理教育教學事業
備課認真,刻苦鑽研教材、課標,盡量發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虛心請師父,並在上每節新課前先做一回學生,認真地聽師父的課,聽曹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優秀的教學方式,另外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頻,力求做到形象生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外,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引發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並適時適地進行德育教育。批改作業認真。改作業時會有選擇地給學生寫小字條,指出他們作業上的優缺點,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地鼓勵他們。
四、認真做好教學反思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請聽課的.師父評課,積極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後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同時,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包括:一是,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後及時做好調整。
二是,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經常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沒有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總是怕遺漏什麼東西沒有講,上新課的時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會感到一節課東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點是哪。而對比有些老教師上課,新授課時把這節課必須要講的講到,讓學生理解,東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會用,那麼他們學習的信心就會增大,有些東西可以放到題目碰到時再進行講解。
三是,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弱,課堂氣氛較沉悶。問題比較大的還是怎麼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來聽來學,做到真正的師生互動。我師父對課堂把握很到位,他語言幽默風趣,常運用生活實例講知識點如講大氣的受熱過程,他則用炒菜來講,簡單易懂,學生又感興趣。這些我都需要向師父學習的。
四是,教學語言不連貫,會出現「短路」和「開路」現象。另外包括新課的引入,知識的前後銜接,內容的合理過渡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五是,容易出現緊張,當有老師或領導來聽課就會緊張,不能把課上好。
六是,對課堂、課後練習較少,沒有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以便達到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然而新課程的教學仍在繼續。回想從開學至今,對新課改有所接觸,也有許多的體會。現將優點和不足總結如下,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更多的經驗。
一、重視基礎知識這次期中考試。
我參與教學的四個班級當中,及格人數較多,其中6班及格率位居年段第一。這與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分不開的。從開學初,我就經常布置一些基礎知識的考察作業,並認真批改,做到全批。盡管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從開始就幫助學生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對後來的教學來說其實是事半功倍了。針對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我還組織了一次小測,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對該知識點能夠牢固地掌握。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為此,我在上每節課前都認真准備,在新課導入時,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從開始就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工程中,盡量結合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列舉大量的圖片和實例,幫助學生對難點加以突破。當然,第一次接觸新課程難免有些不足:首先,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識不足。從初中到高中,知識的跨度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接受高中課程明顯不夠用。今後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舊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的學習。其次,由於擔心課程進度,在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最後,在這次考試中發現,分數懸殊很大,最高的有94分,最低的只有24分,相差70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關注班級後進生,爭取在班級平均分上也取得較好的成績。
一、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熱衷於某項事業,才會主動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們講應該努力培養對學科的興趣。至於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我想可以從這些事情上著手:搜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趣聞趣事,播放相關優秀紀錄片,組織野外實地學習等等,總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們。
二、掌握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
三、勤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於示意圖,很多時候十分簡單的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四、地理復習的一般過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後了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後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實現本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聯系以及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可以將這一過程概括為五個字:憶,記,翻,做,究。
(1)憶:就是對已學過的課本內容過電影,也就是重新回憶一遍,憶的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網路,可以對已掌握的內容瞭然於胸。
(2)記:是對一些主幹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對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進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這些地理事實是構建一個完整知識網路的節點,是基礎,很重要的准備。有了這些地理事實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地理事實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實之間的聯系。
(3)翻:就是翻看平時做過的習題、考試題。平時做過的題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冊,以供復習階段使用。在復習課本同時,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題目,回憶一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溫習一下題目訓練和考查的教材基礎知識。
(4)做:是選擇少部分以前做過的題目。盡可能少做、精做題目。可以選擇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溫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以前做題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細究錯題。主要是找一下錯在何處,是知識記憶還是知識理解有欠缺,是審題不準還是思路有偏差?通過細究以前的錯題,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題中的薄弱之處,以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當然地理復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的關注,。注意閱讀一些報刊,關注一些相關新聞事件,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其主要特徵,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於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於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在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就以礦產資源為例,一方面用相關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地附近(這種教學旨在滲透「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觀點);但有些工業基地,如我國的上海寶山鋼鐵工業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鋼鐵工業基地,周圍並無大型鐵礦、煤礦,但卻是著名的工業區,原因是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資源的地域限制(這種教學可以滲透「自然環境並非是決定性條件」的觀點)。通過上述這種辨證的分析,學生一方面明確了自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這種影響不起決定性作用,就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辨證的人地觀。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准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前都要對一節課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會出現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生成」了;第二。由於引導不得法,出現「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生成」的意外收獲。如果教師課後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獲得規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後續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得到提升。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等等。
眾所周知,過去為了鞏固「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准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復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復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習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並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❸ 高中地理教學中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課前准備與要求
試卷講評課要避免兩種做法:一是從頭到尾逐題講解,沒有重點;二是對、抄答案,就題論題,淺嘗輒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試卷講深講透,首先必須廣泛收集試卷信息,仔細分析答題情況。因此,講評課前的准備工作十分重要。
1、數據統計。
為了做到對成績、對學生、對試卷心中有數,我們構建了《高三語文綜合測試分析表》。每次月考、模考後都要要求教師做好煩瑣而准確的統計工作。除了要統計整套試卷的平均分,班級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低分率之外,還要統計每題得分率及每一知識板塊,往往要具體到36分、33分、30分、27分及27分以下的不同得分情況的統計。
2、分析比較
分析即教師根據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揣摩學生的答題思路,歸納造成學生答題錯誤的主要原因(或審題意識,或知識積累,或語言表達,等等)以明確學生在各個板塊復習中的總體優勢和劣勢。比較是為了充分利用試卷的檢測功能,發現教學中的進步和薄弱環節,發現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更好地指導以後的教學。比較可以是同類班級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是本次考試與近幾次考試情況的縱向比較;可以將同一試卷中不同題型、不同板塊的得分情況作比較分析;還可以從優等生與後進生進行比較,找出優等生之所以優秀,後進生之所以落後的原因。
3、確定重點。
數據統計及分析比較的根本目的,在於站在命題思想和備考策略的高度,對得分率低的試題認真查找失分原因,發現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並確定講評的知識重點和板塊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知識的講評,一般要達到以下目的:(1)認知試卷。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試卷的整體結構、基礎題型以及測試要達到的目標和已經達成的目標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把握。(2)糾正錯誤。糾正學生答題中各種錯誤的同時,對錯誤率高達50%以上的試題要重錘敲打,重點講透,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3)提要鉤玄。教師對每一道題涉及的知識考點應有一個基本方法的歸納。如對大、小閱讀題(自然科學類文章、文言文、文學作品)文本的整體把握,不同的文本類型應有不同的基本方法的指導;對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不同類型或不同文體的作文命題,也應有不同的基本審題方法或構思方法的指引。
二、講評遵循的原則
1、及時性:趁熱打鐵。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喜歡把眼睛盯在分數上,不重反思,太過功利。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是試卷講評和結果反饋相對滯後。學生做完一份語文呢模擬試卷需要兩個半小時,經理從識記、理解到鑒賞、評價、表達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效如何非常重視,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學中,由於我們備課任務繁重、批改試卷難度大,往往把試卷發放和講評工作擱置太久;此時,學生做題目是產生的思維火花已經消失,能夠刺激他們思維的只剩下分數。因此,及時將考試結果和答案反饋給學生,是取得良好講評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2、針對性:選題典型。
一份試卷中總有一些錯誤率高、迷惑性大的試題,還有一些能體現本階段專題教學重點的試題。教師應選擇這些試題作為講評的重點,而不應面面俱到。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教師對某道題或某個板塊試題的常見干擾陷阱設置講清、講明,以增強學生敏銳的識別意識;對某道或某個板塊能體現本階段教學內容的試題,應講好其基本解題思路、答題策略,最好採用專題式講評模式。
3、拓展性:融會貫通。
試卷講評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個重新整理知識的過程。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借題發揮,類比延伸,調動已有的知識積累,理清相關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路。講成語運用,講語病辨析,講語言連貫等,應將相關考點的思維方法適當歸類,力爭講活一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互動性:再現情境。
試卷雖然相同,但學生分數高低不一,答題思路方法也各有差異,知識缺陷和錯誤情況也不盡相同。講評試卷時可安排幾道題由學生講述答題思路,還原考試情境,甚至讓他們提問、質疑,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講評更貼近學生心理。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解,教師會發現學生得了分的題目未必是因為知識學得扎實,有時屬於歪打正著。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
5、激勵性:增強信心。
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激勵性功能是講評課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動機常常表現為希望得到好的分數,取得好成績後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但是,每次分數下來,總是幾人歡樂幾人愁。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情緒高漲,喜悅;成績差的則情緒低落,甚至自卑、自棄。因此,每次考試成績下來,筆者總是會強調,語文學習沒有常勝將軍,一馬當先不必沾沾自喜,馬失前蹄不必妄自菲薄,語文學習關鍵在於細、實、慢、活,堅持不懈。特
❹ 高中地理聽課評語
導語:地理是一門比較靠近理科的文科,很多東西需要理解,不能死記硬背,所以,面對一群文科思維的文科生,地理老師要使出渾身解數哦。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聽課 評語 ,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優點:
1、教學目標切合實際,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精巧,環環相扣。
2、能將圖、文、聲、像等各種表現方式有機結合,表達輔助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完成了特定的教學任務,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3、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發言積極,整個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較充分發揮。
4、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培養。
課堂上教學時間分配合理,重點知識和技能通過情景創設,理解點撥到位,並有相應的練習進行鞏固和強化,符合教學規律。提問具有思維含量和針對性,把“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使課堂達到“三動”:動口、動手、動腦;“四活”:用活教材、盤活課堂、激活思維、學活知識。
5、講練結合,相得益彰,體現洋思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不足:
1、本節課稍顯不足的是,課堂互動的形式較為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稍顯沉悶。教師要給出時間和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互動,把教學建立在更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2、雖然地理課堂力圖體現教學的“雙邊性”,學生也參與了課堂教學,但是從總體的感覺上看,學生整體的參與度不高。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大膽的對教材進行整合,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現實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上,改變了地理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形成了主動學習的態度。
拓展閱讀:
一、高中地理試卷評講課幾種典型誤區
1、核對答案。
這種只核對答案而不進行評講的形式,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一些選擇題、判斷題、應用題、綜合題等根本無法知道為什麼是這個答案,更談不上對評講內容的鞏固、強化,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
2、逐題評講。
一些教師從試卷的第一題開始,一講到底,題題不放過,做流水賬,這樣講一張試卷往往要花上兩三課時才能評講完。這樣,既浪費學生有限的時間,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收益甚微。
3、重點評講。
對多數學生做對的試題不評講,錯誤較多的試題採取重點評講。這種做法雖比前兩種好,但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就題論題。學生的收獲只會解一道題,不能旁通一類題,未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暴露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對試卷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一節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目標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試卷上暴露出的問題(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諸方面),有的放矢地確定。調查發現很多教師在試卷講評前對試卷的分析不夠全面,尤其是對學生答題的過程和結果的分析不充分,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
2. 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調查發現有些試卷講評課學生收獲不大,主要原因是教師講評時不分輕重,面面俱到。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把試卷評講課變成了“講座”,只注重知識的呈現,對試題的處理與平時的習題教學等同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不能得到質的提高。
3. 學生主體參與不夠,講評不夠深入。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其主體是學生,教學效果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操作和實踐才是最好的,試卷講評課教學也不例外。
三、備試卷評講課的基本環節
1、訂正試卷。
這一環節強調時間性,要在試卷的評講前就要完成,要不然學生上課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分組討論,直接影響到上課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動性,可以找個自習的時間,把試卷的答案印發給學生,在試卷的評講前讓學生自主訂正。
2、統計分數
表揚和批評在教學中可以起到鼓勵先進和鞭策後進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不能一開始就講題目,要磨刀不誤砍柴功。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用EXCEL軟體進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統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算均分,再按照分數段進行統計,哪些人在哪個分數段內,最終找到受表揚和受批評的名單,但注意不公布每個學生的具體分數和在班上的排名。
3、統計錯誤率
(1)統計到題目:如2009年南通第一次模擬考試中每題的錯誤率是多少,找到錯誤率高的題目,這些也是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我們教師就要在課前認真的備課和准備。
(2)統計到一類問題:如自然地理的錯題有哪些,人文地理的錯題有哪些,區域地理的錯題有哪些,進行試卷的分類,知道學生的薄弱點在哪裡,教學中才好進行補救。
(3)統計到人:這樣講題的時候才(本文來自:Www.bdfqY.cOm 千 葉帆文 摘:高中地理聽課評語)能有的放矢,講題中可以讓做錯的同學進行錯誤思路的回放,並進行迅速的糾錯,這樣才能及時的補救,最終事半功倍。
(4)統計到方法: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一張試卷中,用同類的解題方法的題目有兩個甚至是多個,教學中,我們可以分類進行講解,比如那些題目可以用排除法講解;哪些可以用讀圖法講解等進行方法的歸類。
4、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錯因分析:審題、運算、易錯、易混淆、重難點
(2)、思路點撥:找出思考的切入口、關鍵字句
(3)、教學手段:巧妙提問、板演、討論(注意設計問題的入手、問題的對象選取、問題的難易度等)
(4)、疑難解決:(用判斷式、辨析式、延伸式、拓展式、歸納式、鞏固式等方法)
(5)、技術手段:多媒體課件
5、變式練習
針對試卷錯誤多的習題准備些變式鞏固習題,教學中我們講的習題不僅僅是試題的本身,而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的教學才真正能實現減負增效。
6、印發表格,如《高中地理試卷評講自糾自評表》和《課堂評價表》等
四、試卷評講課的課堂實施步驟
經過以上6個步驟的認真備課,下邊筆者以2009年南通市第一次模擬考試為例,淺談一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評講效果,減時增效,最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宣布考試基本情況。在講評課開始先向學生簡要介紹這次測試的基本情況。即最高分是多少,優秀率為多少,及格率為多少,以及各分數段的人數,試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提出表揚和批評,但不公布每個學生的具體分數和在班上的排名。
3、進行分組討論,如5人一組,則分為5組,每組選出組長。
4、導入新課:分享成功、找出增長點自由朗讀:在課前梳理的重點、易錯點(約5分鍾)
5、發自評表,分組進行討論找出評講的重難點,然後找共性和個性的問題。
教師:針對每人的分析報告,分組討論,找出個性的問題,將每小組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小組討論、發自糾自評表,要求填寫(約10分鍾)
(註:×××中學試卷評講自糾自評表)
教師:每組小組長將小組內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一組:28(2)差異原因、29(2)日本英國工業擴散原因
二組:6岩石圈、29、11、13工業區域、27(1)、26審題、31B
三組:6岩石圈、9人口遷移、11工業區位、29工業發展比較
四組:2、6、9、12、13、22、27、28、19 地球運動、岩石圈、人口遷移、工業、區域發展階段、區域分析
五組:共性問題:9題大規模人口遷移的影響、10題傳統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共同優勢區位、13題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力、17農業科技水平高的地區
6、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師生探究並進行變式鞏固
(1)共性問題分析:1、地理原理理解不深
學生1:排除法做,
學生2:首先確定是喀斯特地貌
學生3:先確定A,結合喀斯特地貌,以沉積岩為主
變式訓練:
生4,選C,問這幅圖中還能讀出什麼信息?
(2)共性問題分析2:基本概念不清晰
生5:定位這里是哪裡?定位為非洲,確定甲、乙的植被,氣候類型,然後再看答案 生6:首先是單一指標,植被類型的劃分有過渡地帶,邊界是模糊的
生7:植被是虛的,排除。D有草原、荒漠,說明差異大
問:其他組有什麼建議?
生8:既然圖例是植被,說明找地圖冊、翻書,師:研究的區域相關概念
變式訓練
生9:排除法分析,學生思維非常正確
(3)共性問題分析:
變式訓練:
……
7、對本課的內容進行方法點撥
(1)審題干:中心問題
(2)審材料:圖片信息、方字信息。如第25題:讀圖名圖例
(3)審設問:關健詞(表現、結果等)
8、課堂默寫,相互批改,及時鞏固。
(1)為保證華北地區的供水安全,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2)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的區位條件?
(3)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目前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採取的措施?
9、學案上完成我的新收獲和填寫課堂評價區:
五、試卷評講課應該注意的問題
1、狠抓典型試題、總結發散和變化。試卷講評前,教師應把試題逐一分析,並對試題進行恰當地分類,即課堂上講評、分析的題目必須有所選擇,遵循典型性原則。一是選擇與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二是選擇學生卷面上獨到見解的題;三是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進行講評。
2、講評及時准確,分析錯例及原因。測驗是學生獨立思考最好的實踐。測試後應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講評,方能奏效。
3、注重學生心理,分析思路和規律。試卷評講課的教學過程中,表揚激勵應貫穿於整個講評始終,從試卷中捕捉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等積極因素,激發勤奮好學的願望。
總之,試卷評講課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反饋和總結。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中地理高中課堂效益,才能符合江蘇省教育新政減負增效的要求,才能最終實現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❺ 怎樣評高中地理說課
一看說課的內容是否比較全面,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二看有沒有先進的理論和理念的支撐。即說課者有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明白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其理論依據是什麼,體現了怎樣的教學理念等等。
三看說課的表現,態度是否自然,語言是否流暢、有無輔助的手段(PPT、表格等)。
❻ 參加優質課評選,怎樣上好地理復習課,效果才會最好
用課件不?
我也是一名地理教師,但是經驗也確實不足。
個人覺得吧,首先得備好課。在備課中設計好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的一個基礎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問題的廣度,深度(課件製作的時候循序漸進,一步接一步,內容連貫,不可脫節)。基礎不是很牢固的,要設計的簡單些;基礎比較好的,設計的稍微有深度點兒,並且通過引導,講教學內容進行升華。
其次,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問答,問答,問答,這是最避諱的。現在都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是主導,在學生思考問題之前,就要進行引導,以便於更好的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特別是公開課)
再者,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製作的課件精美,配上動畫效果最佳了),優質課的一般紀律都好,差的就是一個積極性了,因為是復習課,大部分知識可能都掌握了,但是怯於眾多教師聽課,學生會感覺拘謹,這時候就要教師很好的去調動情趣了。
最後,別忘了大致的總結一下課堂內容,還可以留一二個難度較大的課後思考題給他們。
❼ 地理公開課評議範例
地理公開課上,許多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下面是我整理地理公開課評議的 範文 ,歡迎閱讀!
地理公開課評議篇一
本次有幸參加了吉安市在吉安三中舉辦的中學地理優質課的聽課活動,我的感觸頗深。聽了來自我市不同學校的優秀地理教師的16節不同內容的優質課之後,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靜。我從16名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深深體會到了教學的意義所在,下面是我在本次活動後的教學收獲和自我 反思 。
(一)教學收獲
本次觀摩的16節課各有千秋。可以說每個參賽的選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都帶來了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課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彰顯 教育 魅力。
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設計理念先進,關注了新課標的要求,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具備要求,體現了「教學方式帶動學習方式轉變」的時代要求。如井岡山中學的康昭紅老師課前做足了准備,在講「主要山脈走向」時,首先是讓學生拿著發放的「山脈卡」來到講台前粘貼「自己的答案」,隨著教師講解深度的增加,同學們的記憶更加深刻,學生掌握的情況通過黑板上「山脈卡」的一移一動一目瞭然;又如老師在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對我國發展的利弊」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分析,但「你需要什麼資料」教師輕輕點擊滑鼠即展示出了學生之所需,如我國的農業、林業以及畜牧業的發展等方方面面,教師的專業魅力盡情釋放了出來,不得不令人佩服。
2.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 方法 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除了常規的教學環節,不少選手設計了「學生反思反饋」、「關注身邊問題探究」等課堂活動。除了傳統環節名稱外,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時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盤我做主、角色扮演、小小播報員(播報天氣預報)等等。如「你問我答」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重視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3.課件製作精良,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得當。
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尤其劉亮亮教師,在課堂組織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課件使用真的是生動直觀,切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該老師在講「天氣的特點」時就充分利用了課件的強大功能,製作了動畫視頻,既生動有趣又展示了天氣短時間、變化大的特點,學生的記憶也更深刻。課程流程設計精巧,課件運用適時且流暢,有耳目一新的快感。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轉變了傳統的教材觀。
大多選手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尤其是不局限於一個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無一不是涉獵吉安本地的資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本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
5.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
許多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感受最深的是高艷香老師,在她執講的《海陸的變遷》一課中,老師始終是面帶微笑,鼓勵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個人發言,聲音抑揚頓挫,輕重點把握到位,主動接近發言者,掌聲N次響起,師生互動緊張有序,課堂效率高,直接表現在學生踴躍而准確的回答上,在「拓展應用訓練環節」看似冷場,但學生經過思考後的交流活動再次將課堂引入了高潮。可以說這節課在我的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是無比的深刻,深受感染的同時也激發了我向這些老師學習的動力。
6.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
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問題,很多老師都能夠應付、調控自如,體現了較高的教育教學素質與技能。如萬安的劉海英老師模擬了一次「趣味天氣預報」,讓學生熟悉各種天氣符號以及各種天氣狀況的影響。天氣貫穿始終,精心設計的問題流暢自然。在談到台風、沙塵暴等惡劣天氣時,教師及時的引領,從而進入了下一個學習環節——空氣質量及其影響。整堂課下來流暢自然,學生積極投入積極思考,並且在交流中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二)自我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確收獲了很多,也身感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積極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心動不如行動」今後我將努力從以下四點來提高。
1.進一步學習課件製作
我一定要進一步學習課件的製作方法(如:動畫的製作、背景音樂的設立等),並熟練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現代化的輔助教學手段,能夠非常形象、系統的認識所學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自己沒有見過的人、物、事,不斷開拓視野,增加知識儲備。
2.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通過各級活動,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論是教學方式方法,還是教學觀念都爭取有更明顯的改進。
3.鑽研新課改的的教學精神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定要通過各種學習 渠道 ,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
4.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對我組構建的 「問題研究、合作學習」、「範例-理論-應用」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實踐和 總結 ,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環節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合作探究中盡量減少形式,充分結合知識主線設計有效的、有梯度的問題,增加探究空間和必要性。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 教學方法 ,爭取做一名素質教育的先鋒。
地理公開課評議篇二
4月10日—13日我有幸去淄博桓台參加了省初中地理優質課聽課活動,在這次活動主要是選取了新課標變動較大的部分進行展示,各市地理教師的優質課23節各有千秋。他們都帶來了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課件,從各個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現將聽課活動及 心得體會 ,匯報如下:
1、創設情境,導入形式多樣,學生興趣高漲。
這次優質課中許多有 經驗 的教師對課堂導入語都十分講究,比如菏澤的比瑞華老師用菏澤日出日落優美風光導入地球的自轉;濱州的劉明輝老師用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導入世界的氣候等等,由此可見,雖然教學導入只是整堂課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但我們不能忽視,要謹慎待之,它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好的導入語猶如樂曲的前奏、戲劇的序幕,導語異彩紛呈,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新課的開始就能迅速、主動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為新課教學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教師的講課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好的導入語就是一堂課良好的開端,可以為一節課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的使用教具,使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形象化。
這次優質課中,不少教師能運用好教具這種工具,他可以是抽象的知識點更形象更直觀,比如講地球自轉的老師都採用了地球儀、手電筒等教具演示,尤其是濟南的張秀娟老師更是創造性的自製教具,用肥皂盒一根鐵絲就做成了太陽陽光,然後分組用地球儀完成地球自轉的探究,使學生更容易的掌握和理解此個難點。
3、以問題為起點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問題為起點學習方式,使學生變成了主體,由原來被動聽變成主動學習探究,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在上課時討論,主動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轉變了傳統的教材觀。
大多數老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尤其是不局限於一個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這次優質課是在桓台舉行,許多老師設計的案例和例子無一不是涉獵桓台本地的資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例如:在講「電子地圖的應用」這一課題時,不少老師就從桓台市入手,提供給學生有關地圖資料,讓學生從身邊的地理知識開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發言熱烈,思考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5、打破傳統的教學,突出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法指導。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的目的不單單是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把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此次講優質課的教師都非常注重方法的指導與傳授。比如,禹城的袁其平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在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閱讀材料找出關鍵字,如何運用對比法分析問題等等,使學生在學的知識的同時學到更多的 學習方法 。
6、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
本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萊蕪的許鳳英老師從不同地區學生的作息時間入手,使學生有真實的體驗,進入地球自轉的探究,從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開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對這些現象比較熟悉,又比較感興趣,所以學生發言熱烈,思考積極,效果不錯。
7、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除了常規的教學環節,不少老師設計了「學生反思反饋」、「關注家鄉問題探究」等課堂活動。除了傳統環節名稱外,一些老師設計的環節名稱更時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盤我做主、學生情景劇、模擬 辯論 會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娛樂中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語言表達、學以致用、知識遷移等能力。
8、靈活組織、調控課堂,駕馭課堂能力強。
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問題,很多老師都能夠應付、調控自如,體現了較高的教育教學素質與技能。印象最深的是棗庄的甘宜君,無論是語言、體態還是動作、情感都充滿了魅力,對於學生是循循善誘,使學生的思路始終向自己預設的問題上發展,遇到學生的回答的問題冷場或比較尷尬時還能用幽默的語言機智的化解,可以說這節課氣氛活躍輕松,體現了老師較強的個人能力。
9、情感教育合理充分及時。
教學不僅僅只是「教書」,更多的方面還要「育人」,使學生在成才的同時還要成為有道德、有愛心,有理想、熱愛祖國的人。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穿插情感教育,比如:威海的王彥老師設計的「愛心小卡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向同學們傳授著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堅持。
總之,各位教師的優點還很多,比如駕馭課堂的能力強,視野寬闊,拓展遷移能力強;教材熟練,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儀態自然大方。系統有序,層次清晰;反饋及時,調控有力,教學機智等等不在贅述。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確收獲了很多,受益匪淺,通過對比才能找到差距,我也身感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今後一定要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
「心動不如行動」,今後我將努力以他們為標准,不斷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和綜合素質。
地理公開課評議篇三
我有幸參加並聆聽了河南省高中地理優質課。此次優質課經歷兩個階段,先送交課堂錄像和教案、說課稿等,經過篩選後共26名高中地理老師參加第二階段的說課決賽,並從中選出4位老師現場講課。決賽選手經過精心准備和多人次指導,水平的確很高,為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和導向。
在本屆優質課大賽上,各位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翔實的課內外資料,充分發掘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在講授中充分利用動態語言和身體語言,使學生在課堂中生動而活潑,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 想像力 和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出了學生的潛力。幾位教師表現出的新思路、新設計、新觀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各位參賽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導入的多樣化,激趣化。
在導入的上,老師可謂是別出心裁,都有獨特之處。採用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內容,如科教視頻、著名電影的相關環節、趣味動畫等等,點出本課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們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做到了新課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點撥規律條理化、練習形式多樣化、選題難度層次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技巧藝術化。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整合教學內容
教師在自主學習的教學中積極滲透地理學思想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和運用地理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和能力,使我們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得以升華。
大多老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非常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如有的老師就將當地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有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身邊的生活,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比如,有位老師講土地鹽鹼化,自己親自在試驗田上 種植 莊稼,拍成視頻,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更是拉近了地理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地里的實用性。我認為這一點在今後的講課活動中至關重要,照本宣科的課越來越得不到認可。新的教學觀念帶來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課本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教學活動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參賽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設計學生喜愛的探究活動,提倡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努力開發並鼓勵學生參與開發各種層次的、以小型為主的探究性課題。在教學中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在思想教育方面,所有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教師。
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多老師採用小實驗、小製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更直觀的感受相關現象的原因。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能時尚、醒目,比如鄭州的一位老師在講氣候的時候,採用了游園尋寶游戲,讓學生輕松闖關,也加深了對各地區氣候特點的記憶。如「點點看」「火眼金睛」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新課程標准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參與為標志、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此次大賽,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並注意對學生的總體表現及時進行點評,從而極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課件製作精良、巧妙,現代教學手段運用靈活。
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強化了學生圖文信息轉化能力。比如有的老師在講地球時,講到每一個方位時都會能夠拉動屏幕上的地球,在造成視覺沖擊的同時,更立體清晰的展示了方位。因此課件設計精巧,運用適時且流暢也非常的重要,給人耳目一新的快感。
六、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凸顯教學主題。
雖然現代教學手段先進了,但畫圖仍是地理老師的基本功。此次優質課,很好體現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回歸,很多老師都很注重課堂板書、課堂作圖。准確快速畫出地圖標出相關方位,增加學生對老師敬佩之情的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尤其是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設計的板書既體現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簡單的板書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通過參加省地理優質課長了見識,認識到了自己的差距,對於如何上課也有了更多的反思,相信我一定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較大的進步,也希望通過這份匯報材料,使更多的人能有所收獲,也希望學校能提供給更多的老師以更多的學習機會。
看過「地理公開課評議」的人還看了:
1. 初中地理公開課評議
2. 地理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
3. 高二地理公開課教案
4. 初二地理公開課教案說課
5. 初中英語公開課評議
❽ 怎樣上好地理試卷評講課
英盛觀察認為試卷評講課是各科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其根本目的是糾正錯誤、分析得失,鞏固提高。上好高中地理復習階段的試卷評講課,對進一步鞏固學生地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題能力和水平至關重要。同時,通過試卷評講課,師生共同進行自我評價,而且還能夠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試卷講評前要有準備,講授新課要備課,試卷講評課同樣要認真備課。應把試題逐一分析、分類,按知識點歸類或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對課堂上講評、分析的題目必須有所選擇。一是選擇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二是選擇學生卷面上獨到見解的題;三是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進行講評。不僅要備好試題內容,還要備好學生情況。講評前我對試卷進行認真分析,分析試題覆蓋了哪些知識點,試題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分析試卷中各試題的難易情況,解析命題意圖。講評前對學生的答題情況也進行了認真診斷,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裡,找出錯誤的症結,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只有經過充分的課前准備,把握學生答題情況,講評時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加以剖析。
如何進行「評」?「評」就是師生通過對試卷卷面情況的分析,共同進行一次自我評價。目的是為了達到教與學的信息溝通和教學過程的調整,通過對試卷的分析,使學生明確考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知道所答試卷是應用哪些教學知識,根據什麼思想和方法,解決了哪些問題,講評過程要始終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把出錯的根源挖掘出來,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剖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啟發探索准確答題的路子,闡明規律、理清思路,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要面面俱到,「鬍子眉毛一把抓」,以促進教學的統一與完善。
1、教師在試卷評講中,不能只評得分多少,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從答卷中熱病站總結,找出得失原因。
2、教師在試卷評講中,應該先讓學生明確試卷中有哪些主要的知識點,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答題情況,了解自己對哪些知識點是已經掌握了的,對哪些知識點還沒有真正的掌握,以便今後加強對自己知識薄弱點的復習與鞏固。
3、教師在試卷評講中,應該認真研究、挖掘試題中的智能考查,並以次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解題思路中領悟出自己解題思路中的得失之處,以便今後注意和加強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增強應變能力。
4、教師在試卷評講中,也要根據學生在做題卷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
如何進行「講」?教師對試卷的分析講解,不能單純的向學生提供參考答案,或是簡單的講述解題的思路,在評試卷的過程中也應充分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在對試卷的講解與分析中,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系統,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適當變化。根據試題所含的知識點,結合實際情況加以變化。例如,關於黃赤夾角與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如果黃赤夾角變大或變小,地球上五帶的范圍又將如何變化?」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不僅何以加深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又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2、引伸拓寬。就是將題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引伸,適當發揮。講評時應從「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盡可能地構建知識問的廣泛聯系,盡可能通過試題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可以這樣問學生:「這道題假設這樣改一下怎麼做?」「由這點你還可以想到我們學過的哪個知識點。」「從這里你可以聯繫到我們生活中的事例嗎?」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把題目的知識進行發散,遷移到其他知識點上去,將學到的某些原理、知識能用到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中去,提高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例如,關於地中海氣候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如果地中海地區溫和濕潤時,我國受什麼氣團控制?晝夜長短狀況怎樣?美國洛杉磯和南非開普敦的氣候特點又如何?為什麼回出現這樣的差別」等問題,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思考練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復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3、聯系實際。就是指把試題中所含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根據試題中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顯示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現象或問題進行分析或解釋。例如,關於天氣系統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冬季當寒潮來臨前、來臨時、來臨後我們當地的天氣會如何變化?為什麼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練習中鞏固鋒面天氣系統的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4、知識比較。就是在講解試題時,將同類地理事物或相似地理知識進行比較。例如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與我國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進行比較;德國魯爾工業區與我國的遼中南工業區進行比較;等值線圖中的等溫線、等高線、等壓線等進行比較。也就是把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邊比較邊講解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各知識間的聯系與鞏固,而且還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知識深化。指的是教師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其能力水平,結合地理高考命題的新特點、新趨勢等,適當增加知識量或適當增加知識難度,在原有題目的基礎上再進行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達到知識深化的目的。例如:季風水田農業生產特點之一的「水利工程量大」這個問題,「大」的原因是什麼?(水旱災害多)為什麼水旱災害多?(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為什麼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❾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近年來,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廣大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關切、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和能力培養等越來越予以關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逐漸成為人們教育下一代的靈魂,所以說追求達到「最優、高效與和諧發展」狀態,這樣就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本文特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論題作如下探討:
一、教師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蘊含了較豐富的教育內容,正在試用的新編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內容就是 "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教師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環境教育因素,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好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及時捕捉契機,完成環境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學習陸地資源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入我國資源現狀,以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把每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態公報"引入課堂,運用"公報"中的統計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當前大氣環境、水環境、海洋環境以及城市環境問題之發展趨勢,關心我國氣候變化、水質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和自然災害的增減程度,關注我國政府對應的各種環保措施及行動以及近幾年來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國目前的環保工作重點。這種滲透式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到了地理知識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環境教育,提高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了解了環境保護的行為准則,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二、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使其養成習慣,自然而然的運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必須從平時的教學過程抓起。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個做法:
1、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區域性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善於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利用獲得的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後,學生腦海里就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區域地理框架,養成區域性思維。比如我在講「中圖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層結構」內容的時候,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有關地球各圈層的插圖,把圖上的信息逐一 找出,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對各圈層的文字介紹,兩相對比,學生對各圈層的特點、所處的位置就認識得比較深刻了。然後我再布置學生完成畫圖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同一 幅圖上把各個圈層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會比較完整地畫出地球的圈層圖,而之後只要提起地球的各個圈層,學生腦海里就會很快浮現出完整的畫面,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
2、養成收集、整理地理筆記和資料的習慣——培養綜合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並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做筆記方面可能會做得比較零亂。
教師可以通過檢查筆記的形式,督促學生課後整理、補充筆記,尤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後,要引導學生做好單元知識網路的構建,從中把握主幹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在把書由「厚」讀「薄」的同時,還可以在分析問題時知識明確、綜合、清晰。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靜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環境條件,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去探討它的相關問題,便於形成一個總體的綜合認識。例如在學習「大氣的水平運動」時,通過整理,將與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相關的知識拉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知識塊,它將幫助學生對風形成一個綜合的認識,進而能解決與風有關的各類問題。 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注意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信息,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後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並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麼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一線教師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麼講)。並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搜集相關材料。對於實驗課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准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四、結合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距離
在學生的觀念中地理是一門抽象的、枯燥的、難懂的又沒有什麼用的學科。但事實上,地理學是研究人與環境的科學,是一門與社會現實關聯性很強的學科。一切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與變化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將學生感興趣的一些鄉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時政熱點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課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距離。比如講「氣象災害」一節時,我們可用江南丘陵地區在6—7月的梅雨天氣或者是7—10月浙東沿海的某一台風為例,講述暴雨與洪澇災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區在7—9月的伏旱和某一年冬季該地區柑桔的凍害為例,來講述乾旱與寒潮災害。所有這些鮮活的鄉土地理,都可讓學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地理與我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沒有理由不學好地理。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教育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輕輕鬆鬆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在這之中需要我們教師用心思考和不斷實踐,通過良好的教育途徑,促成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樹立起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我們教師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優勢,並腳踏實地承擔起學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麼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必將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❿ 高中地理教學中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教學中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方法
試卷講評課是以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存在的錯誤、彌補教學上的遺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為主的一種課型。對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起著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的作用,是對知識再整理、再綜合、再運用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探討解題方法、分析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試題受考試卷面、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題者往往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 識,教師講評時應針對教 學內容、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思維,進行提問。
教師對試卷的分析講解,不能單純的向學生提供參考答案,或是簡單的講述解題的思路,而是在對試卷的講解與分析中,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系統,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試卷講評課起著至關重 要的作用。
試卷講評課教學設計的具體操作要領:
1、列舉考點 由教師來列舉考點,讓學生在反思中體會命題的角度 2、點撥難點 讓學生來嘗試性解決,教師在關鍵時刻伸出援助之手 3、歸納錯點 對學生錯誤進行整理,讓學生在「知錯」中改正錯誤 4、總結重點 教師設計具體化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落實主幹 試卷講評課教學的具體方法:
1、注重方法啟示,提升學生解題能力。要對地理問題分類研究,對地理知識分類構建思維模式,如工業、農業、交通、水電站等有一定的思維模式,在評講過程中,加強學生思維模式的構建,形成學生一定答案組織技巧。
在評講時把相關題目歸類,學生能從中得到較深啟發。要注意對同類題歸類,進行比較評講,效果會很明顯。
2、引伸拓寬。就是將題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引伸,適當發揮。例如,關於地中海氣候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如果地中海地區溫和濕潤時,我國晝夜長短狀況怎樣?美國洛杉磯和南非開普敦的氣候特點又如何?」等問題,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思考練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復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3、聯系實際。就是指把試題中所含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根據試題中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顯示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現象或問題進行分析或解釋。例如,關於天氣系統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冬季當寒潮來臨前、來臨時、來臨後我們當地的天氣會如何變化?為什麼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練習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這次一次考試中36題中的堰塞湖問題,如果在講洪澇災害時聯系了生活實際,學生得分率肯定高得多。
4、知識比較。就是在講解試題時,將同類地理事物或相似地理知識進行比較。例如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與我國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進行比較;滬寧杭工業區與遼中南工業區進行比較;等值線圖中的等溫線、等高線等進行比較。也就是把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邊比較邊講解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各知識間的聯系與鞏固,而且還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知識深化。指的是教師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其能力水平,結合地理高考命題的新特點、新趨勢等,適當增加知識量或適當增加知識難度,在原有題目的基礎上再進行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達到知識深化的目的。
6、知識補缺。教師在講解時應該明白,普通基礎題目的錯答,往往是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客觀反映,也就說明了學生對某些知識的缺漏。因此教師在講解該試題前,可以先把這一方面的知識或技能進行講授或補授,並且要求學生當堂認真做好該題目或課後完成對該知識的復習。這樣進行知識補缺,可以使得教學更加完善。
7. 要講審題技巧
如何審圖,從圖名、圖例、注記,坐標圖應注意坐標軸的數值等。審題干時應注意分析題中的句子成分,主語往往確定主題,從而認定答題方向;狀語往往用來鎖定空間位置、季節等,定語往往用來鎖定要領內涵及外延,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
8、講解題技巧。如在選擇題的解題過程中,常用排錯法、排異法等。有的題可根據題幹得出正確答案,有的題可根據答案的四個選項相互比較而可得出正確答案。綜合題應注意材料的使用,有的題的答案在題干所給材料中就能找出正確答案。
9、講答題規范。文綜試題的答案書寫應干凈整潔,答案排列有序,分段亮行,重點突出,多用地理專業術語,語言簡潔明快。
總之,地理試卷講評應該發現重點,總結規律,思路延伸。好的講評課不僅要為學生已學的地理知識作歸納和延伸,更應是為未知知識的學習作有益的提示和鋪墊,,從而使試卷講評務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