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然帶的劃分
自然帶
自然帶(natural belt)通常指主要受地帶性分異因素影響,在地表大致沿緯線方向呈帶狀延伸分布,並具有一定寬度的地帶性自然區劃單位。廣義的自然帶是自然帶、自然地帶、自然亞地帶等一系列地帶性區劃單位的統稱,甚至包括垂直帶。狹義的自然帶僅指最高一級的地帶性區劃單位。
概述
分類 山地垂直自然帶
海洋自然帶
陸地上低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熱帶雨林帶
②熱帶稀樹草原帶
③熱帶荒漠帶
陸地上中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②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③亞熱帶荒漠草原帶
④溫帶闊葉林帶
⑤溫帶荒漠帶
⑥溫帶草原帶
陸地上高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亞寒帶針葉林帶
②寒帶苔原帶
③寒帶冰原帶
展開 編輯本段概述
大陸水平自然帶是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兩種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前者占優勢的地區,自然帶沿緯 世界自然帶
線方向伸展;後者 占優勢的地區,自然帶沿經線方向伸展;兩者作用相近的地區,自然帶與經緯線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分布隨高度而變化。 自然帶的形成主要與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在各緯度分布不均有關,在各大陸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帶。由於大陸自然帶的形成不僅受緯度熱力分帶的影響,而且受到海陸分布、地勢起伏的干擾,所以大陸自然帶比大洋表層的自然帶復雜得多。 就全球范圍來說,自然帶的劃分,早期主要是根據不同緯度所獲得 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
[1]太陽輻射能的差異,把地球表面劃分為5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後來又根據各地氣候、生物等差異進行了細分。 在大洋主要是根據海洋的氣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異,把大洋表層劃分為7個帶:赤道帶,南熱帶、北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極帶、北極帶。由於大陸的情況復雜,地帶性分異也較大洋明顯,因此對大陸上自然帶的劃分比大洋細,不同學者的分帶也不同。 以氣候特點為標志劃分大陸自然帶,南半球和北半球從赤道向兩極可分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全球共15個自然帶。由於大陸自然帶受到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復雜化,每一自然帶的典型特徵在植被類型上具有較鮮明的表現,因此陸地自然帶又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稀樹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帶、亞熱帶森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苔原帶、極地冰原帶。
編輯本段分類
山地垂直自然帶
氣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聯系形成的自然帶,隨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帶。山地自然環境比低平地區 珠穆朗瑪峰的垂直自然帶
復雜,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帶比水平自然帶復雜得多。 例如,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山地,南坡(陽坡)比北坡(陰坡)要獲得更多的熱量,因此,盡管 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氣溫高於北坡;潮濕氣流如果與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麼, 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例如中國東部山地,夏季因氣流來自東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於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 海拔水熱狀況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帶有明顯差異。同是一個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屬不同的氣候 帶和自然帶。例如,中國秦嶺南坡坡麓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北坡坡麓則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任何一個山地垂直自然帶,總是在相應的水平自然帶基礎上形 成和發展起來的。與水平自然帶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帶,稱為垂直自然帶基帶。一般說來,山地所處地理 緯度愈低、氣候愈濕潤、相對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帶表現愈完整。南極大陸氣候嚴寒,呈現茫茫一片冰原 景觀,就談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帶。 山地垂直自然帶舉例 Ⅰ.乞力馬扎羅山(非洲赤道附近坦尚尼亞境內) 1000以下基帶:熱帶雨林帶; 1000—20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000—3000米:山地溫帶森林帶; 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帶; 4000—5200米:高山寒漠帶; 5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積雪冰川帶。 Ⅱ.台灣南部 山地(熱帶) 500米以下基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 500—15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1500—3000米:山地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3000—3500米: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帶; 3500米以上:高山草甸帶。 Ⅲ.武夷黃崗山(亞熱帶) 1000米以下(基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1000—1400米:山地暖溫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400—1800米:山地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800—2158米:山地溫帶灌叢草甸帶。 Ⅳ.長白山(溫帶) 600—1600米(基帶):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600—1800米:山地寒溫針葉林帶; 1800—2000米:山地寒冷矮曲(岳樺)林帶; 2000米以上:山地寒凍苔原帶。 從以上幾個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狀況可以知道;山地所處的緯度 愈低,山地海拔高度愈高,山地垂直自然帶愈復雜;山地垂直自然帶是在山地所處的水平地帶基礎上形 成和發展起來的,例如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帶,水熱條件濕熱,所以山麓自然帶即基帶,屬於赤道雨林帶(即熱帶雨林帶);長白山處於溫帶濕潤地帶,所以基帶是溫帶針葉與落 葉闊葉混交林帶。山地地形情況很復雜,例如喜馬拉雅山南坡相對高度很大,又處於熱帶邊緣,所以垂直帶非常復雜而相當完整;北坡相對高度不大,北坡 坡麓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垂直自然帶比較簡單。
海洋自然帶
海洋自然帶指海洋上的自然地理分帶。遼 闊的海洋與陸地 相比,其表面非常單一,表層的溫度、鹽度、水層動態及海洋生物的分布等也都有一定的緯向地帶性。 但由於海洋水體具有巨大的流動性,故地帶性表現不如大陸明顯,各自然帶之間的界限只能大體確定, 海洋自然帶數目也較少。 海洋自然帶的劃分,仍以熱量帶為基礎,生物群的分布也是劃分海洋自然帶的主要標志之一。根據冬季海 洋表層水溫的不同,分為冷水(小於0℃)、溫水(0°~10℃)、暖水(10°~20℃)和熱水(大於20 ℃)等四種類型。結合與海水溫度、理化特徵和水體運動密切聯系的浮游生物的數量變化,可將世界海 洋分為七個自然帶。 (1)北極帶。地處高緯區,太陽輻射量較少。冬季乾冷,最冷月1~3月平均溫- 30~-40℃;夏季涼爽,7~8月份平均溫0~5℃。北極帶包括巴倫支海的大部分 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東部紐芬蘭到冰島一線西北的大西洋部分。這里表層水溫低,又因大陸冰凍期長,江河流入海洋的營 養鹽類不多,故海洋生物種數有限,僅在冰融化的邊緣海域,才有浮游生物,並將一些魚類和其它動物 吸引到此處。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主要有北極鱈、白海鯡等;此外,還有鯨目動物(北極鯨或格陵 蘭鯨)以及海豹 、海象和海鷗、海雀、海鸚等。 (2)北溫帶。北鄰北極帶,大體相當於北緯30~60°。全年盛行西風,氣候溫暖濕潤 ,最熱月8月平均溫10~22℃,最冷月2月0~10℃。因受洋流及大氣環流影響,大洋東側的平均溫比西側 低5℃。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北溫帶終年受極地氣團影響,雖然冬季表層水溫較低,但鹽度小,含氧量 多,水團垂直交換強,水中營養鹽類豐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為餌料的 魚類得到繁殖、 生長,成為世界重要漁場的分布區域。北溫帶魚類的種數遠比北極帶豐富,主要有太平洋鱈魚、鯡魚、大馬哈魚等,它在世界漁業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動物中,在太 平洋部分有海狗 、海驢、海獺、日本鯨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開鯨、白海海豚、海豹等。 (3)北熱帶。大體位於北緯10~30°。全年氣溫均較高,冬、夏季溫差不大(最 熱月平均溫22~25℃,最冷月15~20℃)。多熱帶氣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帶內東西部海區氣溫 、降水差異明顯。全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廣大海域水體垂直交換微弱,深層水的營養鹽類不易上涌 ,浮游生物和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都較少。但是,在受赤道洋流影響的海域,含有豐富營養鹽類的深層水上涌,使浮游生物和魚類得以繁殖,形成有價值的魚類捕撈區。哺乳類動物很少,主 要有抹香鯨。本帶北部繁殖有多種浮游動物,南部有大量的珊瑚、海龜和鯊等。 (4)赤道帶。大體介於南北緯10°間。終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5~28℃,年降水 量1500~2000米,赤道附近可達2000~3000毫米。處在赤道低壓區,全年氣溫高、風力微弱、蒸發旺盛 ,加之有赤道洋流引起海水的垂直交換,使下層營養鹽類上升,生物養料比較豐富,魚類較多,主要有 鯊、鱏等,飛魚為赤道帶典型魚 類。 (5)南熱帶。位於南緯10~30°。本帶由於高壓特別強盛,致使熱帶位置向北推 移,其它特徵和成因均與北熱帶基本相同,亦屬少生物型。 (6)南溫帶。大體介於南緯30~60°。全年盛行西風,其中南緯40~60°洋面上 ,因三大洋相互連 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通,風力很強,素有「咆哮西風帶」之稱。熱量、降水狀況類似北溫帶。海洋生物的 發育和生長條件與北溫帶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類生長極好 ,浮游生物豐富,是南半球海洋動物最多的地帶。這里生活著幾種南、北溫帶均可見到的動物類群,如 海豹、海狗、鯨以及刀魚、小鰮魚、鰯魚、鯊魚等。冬季有南方的海洋動物在此越冬,夏季有熱帶海洋動物前來肥育。在非 洲大陸西南和南美洲秘魯沿海,因有上升流存在,把深層海水中豐富的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帶到海水表層,使浮游生物 大量繁殖,因而魚類非常豐富,成為南半球重要的捕撈區。 (7)南極帶。大體在南緯60°以南到南極大陸之間。全年盛行來自極地的東南風 ,水溫很低。冬季嚴寒,夏季最熱月2月平均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250毫米。在短促的夏季,有 溫帶的回遊魚類來此肥育;南極海域有豐富的磷蝦作為餌料,故有較多的鯨類;此外還有海豹、海狗、 海驢和企鵝等一些鳥類。它和北極帶一樣,生物種類較少,但個別種(如硅藻、磷蝦和企鵝等)的數量很多。 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蘇聯學者博格達諾夫(D·V·Bogdanov)等對海洋自然帶作 進一步詳細劃分,從南、北極帶中劃分出亞南極帶與亞北極帶,從南、北熱帶中劃分出南亞熱帶和北亞 熱帶,最終將世界海洋劃分為11個自然帶,每個帶同陸地上的自然帶相對應。
編輯本段陸地上低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熱帶雨林帶
分布於赤道帶的濕潤大陸地區和島嶼上,如亞馬孫平原 、剛果盆地和東南亞的島嶼。本帶氣候屬於赤道多雨類型,終年高溫,各月平均氣溫在25℃以上; 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整個環境過度濕潤,適於熱帶雨林生長。這 里樹種繁多,喬木高大,常綠濃密,林冠排列多層,林內藤本植物縱橫交錯,附生植物隨處可見。林中 動物以鳥類和猿猴 目為活躍。林下的風化殼上,發育著熱帶的磚紅壤。
②熱帶稀樹草原帶
位於熱帶雨林帶的兩側,在非洲和南美洲有著廣泛的分布,而 在澳大利亞、中美洲和亞洲的相應地帶分布不廣。本帶氣候屬於熱帶干濕季分明的類型,最大的特徵是一年中有長達 四個月以上的乾季。熱帶稀樹草原也稱薩王納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構成,在草本植被中間,零星地分布著成片的喬木或獨株的喬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樹、南美洲的紡錘樹等,它們具有能儲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構造。熱帶稀樹草原的季相變化非常明顯,雨季草木繁茂,干 季草原呈現一片黃褐景色。善於疾馳的食草動物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食肉動物也很豐富,如斑馬、長頸鹿、犀牛、羚羊、獅、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過程的發育,因 此土壤中進行著腐殖質、氮和灰分養料元素的積聚,形成紅棕色土。
③熱帶荒漠帶
此帶位於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的背風側,在北非的 撒哈拉 、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區表 現明顯。氣候屬於全年乾燥少雨的熱帶乾旱與半乾旱類型,植被貧乏,有大片無植被的地區。植物以稀 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數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後生長的短生植物為主。動 物種類和數量都很少,成土過程進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編輯本段陸地上中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 如地中海 沿岸、非洲大陸的西南端、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亞 沿海地區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帶氣候屬亞熱帶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綠硬葉林帶,以常綠灌叢林為主,發育著褐色土。
②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里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的黃壤和紅壤。
③亞熱帶荒漠草原帶
本帶處在熱帶荒漠和亞熱帶森林帶(包 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之間,在北半球位於熱帶荒漠帶 的北緣;南半球則出現在澳大利亞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區。氣候屬於亞熱帶乾旱 與半乾旱類型。隨著由熱帶荒漠向緯度較高地區推進,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溫時期 ,夏季則高溫、少雨,使本帶乾旱、缺水。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在較濕潤的季節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長,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④溫帶闊葉林帶
又稱夏綠闊葉林帶,主要分布於溫帶大陸的東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亞洲東部的夏綠林,包括我國 東北和華北、日本群島、朝鮮半島、蘇聯的堪察加半島 和薩哈林島等地區,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闊葉樹種類成分較歐洲豐富,有蒙古櫟、 遼東櫟 以及槭屬、椴屬、樺屬、楊屬等組成的雜木林。歐洲西部的夏綠林受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往往形成單一樹種 組成的純林,如山毛櫸林、 櫟林等。北美洲夏綠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這里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櫸和糖槭組成的山毛櫸林為主。溫帶闊葉林 的土壤主要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動物種類比熱帶森林少,但個體數量較多,主要以有蹄類、鳥類、嚙齒類和一些食肉動物為最活躍。
⑤溫帶荒漠帶
本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中部和北美 大陸西部的一些山間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陸南部的東側。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類型。這里植被貧乏,只有非常稀疏 的草本植物和個別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⑥溫帶草原帶
從東歐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亞平原的南部,這是一條東西走向很 寬的溫帶草原帶;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溫帶草原,由於一系列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改變了呈東 西向帶狀的分布形式。溫帶草原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半乾旱類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為主;土壤主要 是黑鈣土 和栗鈣土;嚙齒類(如黃鼠、野兔 ),有蹄類和一些食肉動物(如狼、狐等)是溫帶草原 的主要動物。
編輯本段陸地上高緯度地區自然帶
①亞寒帶針葉林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陸中、高緯度地區,約在北緯50 °~70°之間,如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呈寬闊的帶狀東西伸展。這里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 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溫暖潮濕。形成了由雲杉、銀松、落葉松、冷杉、西伯利亞松等針葉樹組成的針葉林帶;發育著森林灰化土;動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動物為多。
②寒帶苔原帶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以及北極圈內許多島嶼。這里氣 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這些環境條件,不利 於樹木生長,因而形成以苔蘚和地衣占優勢的、無林的苔原帶;土壤屬於冰沼土;動物界比較單一, 種數不多,特有馴鹿 、旅鼠、北極狐等 ,夏季有大量鳥類在陡峭的海岸上棲息,形成「鳥市」。
③寒帶冰原帶
幾乎佔有南極大陸的全部、格陵蘭島的大部,以及極地的許多島嶼。這里全年由冰雪覆蓋, 氣候終年嚴寒,最暖月的平均溫度僅在某些地區高於0℃。植物非常稀少,僅在高出於冰雪之上的岩崖上 ,才有某些藻類 和地衣的生長。 冰原帶的動物界也很貧乏,南極大陸沒有陸生哺乳動物,僅在沿岸地區特有企鵝一類的海鳥;在北極諸島上有時可 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 冰原帶的海水中,有鯨和海豹等。
B. 在地理題中如何判斷亞綠帶闊葉林與亞綠帶針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Subtropics often green and broad-leaved Lin2 Dai4
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里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的黃壤和紅壤。
C. 地理:如何區分溫帶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針葉林,常綠針葉林,灌木……
如果一座足夠高的山地位於水充足的赤道地區,那麼這座山上將會出現一個完整的類似於從赤道到極地排列的自然景觀帶譜。表現在植被上,將會依次出現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高山草甸、高山冰雪凍土帶。
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大陸東部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通常又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與熱帶雨林都是由常綠闊葉樹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綠闊葉林與熱帶雨林具有很大的區別,有些特徵反而與夏綠闊葉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綠闊葉林結構遠比熱帶雨林簡單,群落高度比較矮,樹冠比較整齊,喬木通常只有兩層,藤本植物、絞殺植物、附生植物等層間植物數量稀少,老莖生花和板狀根等熱帶雨林的典型現象也很少出現。常綠闊葉林雖然也是終年常綠,但與熱帶雨林不同,常綠闊葉林內有一定的季節變化,與夏綠闊葉林類似。常綠闊葉林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結果多在秋季。常綠闊葉林中的有些動物有冬眠的現象,特別是兩棲類和爬行類等變溫動物。常綠闊葉林中樹木的種類比熱帶雨林要少,但優勢種類則要明顯得多,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金縷梅科等是常綠闊葉林中的主要樹種。典型的常綠闊葉林中的樹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徵,葉片革質全緣、表面光亮,葉面常迎向陽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綠闊葉林又有照葉林之稱。
更多詳細內容:
http://cheni.0086e.net/qiu/biomes/kyl.htm
針葉林的外貌往往是單一樹種構成純林,立木端直,群落結構簡單,層次分明。主要由雲杉屬、冷杉屬、落葉松屬和松屬的種類所組成,這些植物大多是針狀葉,以適應生長季短和低溫環境。其中雲杉和冷杉為耐蔭樹種,組成的群落較郁閉,林內較陰暗,常稱為「陰暗針葉林」;而松樹和落葉松為喜陽樹種,組成的針葉林較稀疏,林內較明亮,則稱為「明亮針葉林」。由於各針葉林分布區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影響不同,喬木的種類成分也有差別。寒溫帶針葉林是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為建群種所組成的森林植被類型,又稱北方針葉林或泰加林。寒溫帶針葉林是寒溫帶典型的水平地帶性植被類型,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北部,構成一條非常明顯的針葉林帶,其北部界線就是地球森林帶的北界。在中、低緯度海拔較高山地上,也有寒溫性針葉林,構成山地垂直帶的森林植被。寒溫帶針葉林分布地區大陸性氣候特點很強,一般說來,夏季溫濕,冬季十分寒冷而漫長,一年中月平均溫度超過10℃以上的只有1~4個月,年較差可達100℃,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大多在夏季降雨,在積雪不多的地方常有厚凍土層。歐亞大陸的寒溫帶針葉林分布面積自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經芬蘭、蘇聯的歐洲部分,越烏拉爾山,經西伯利亞、中國黑龍江省北部,抵堪察加半島,群落結構比較簡單,組成種類也較單純。歐洲北部及西西伯利亞地區以常綠針葉林為主,其中具有典型西伯利亞樹種,並具沼澤化現象的針葉林,是嚴格定義的泰加林。歐亞大陸東部則以興安落葉松占絕對優勢,構成廣闊的明亮針葉林區,間有少量雲杉、冷杉和歐洲赤松林等。歐亞大陸針葉林的北端主要是雲杉和落葉松構成的稀疏針葉林,逐向凍厚過度。中國的寒溫帶針葉林與歐亞大陸北部的針葉林有密切聯系,有些建群種甚至相同;但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的針葉林屬於地帶性植被,為東西伯利亞明亮針葉林向南延伸的部分。在其他中、低緯度山地的一定海拔高度上也分布有構成垂直帶的山地寒濕性針葉林,因生境條件變異很大,組成樹種不同,樹種豐富旦多特有種。如華北落葉松、四川紅杉、黃果冷杉、雪嶺雲杉、青桿、樟子松、祁連山圓柏等。北美洲的寒溫帶針葉林主要分布於阿拉斯加和拉布拉多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聯結這兩個半島的廣闊地帶,其群落結構較復雜,組成種類亦較豐富。
落葉闊葉林分布於北緯30°~50°的溫帶地區。由於冬季落葉,夏季綠葉,所以又稱「夏綠林」。落葉闊葉林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落葉闊葉林的喬木樹種都具有較寬的葉片,葉上通常無或少茸毛,厚薄適中。芽有包得很緊的鱗片,樹乾和枝椏也有很厚的樹皮,這些都是適應冬季寒冷環境的結構。
更多詳細內容:
http://ced.xxjy.cn/Resource/gz/GZSW/NEW2/KWZD/KPYD/1283_SR.htm
D. 地理各自然帶所對應的植被帶分別是什麼
1、熱帶雨林帶——熱帶雨林
2、熱帶草原帶——熱帶稀樹草原
3、熱帶荒漠帶——熱帶荒漠
4、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5、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6、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又稱夏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
7、溫帶荒漠帶——溫帶荒漠
8、溫帶草原帶——溫帶草原
9、亞寒帶針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
10、寒帶苔原帶——苔原
11、寒帶冰原帶——冰原
E. 高一地理 如何區分是什麼帶熱帶雨林 針葉林 闊葉林等。如何區分如何知道是什麼帶
主要看生長什麼植物,而決定生長植物的因素主要是氣候,所以要根據氣候類型判斷自然帶。
主要氣候類型 特徵 自然帶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分干濕二季 熱帶草原帶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荒漠帶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干濕二季分明 熱帶季雨林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地中海氣候 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暖濕潤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少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 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暖濕潤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 全年乾旱,溫差大 溫帶草原,溫帶荒漠
F. (地理自然帶)要怎麼看知道是哪個自然帶
(1)北極帶。地處高緯區,太陽輻射量較少。冬季乾冷,最冷月1~3月平均溫- 30~-40℃;夏季涼爽,7~8月份平均溫0~5℃。北極帶包括巴倫支海的大部分 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東部紐芬蘭到冰島一線西北的大西洋部分。這里表層水溫低,又因大陸冰凍期長,江河流入海洋的營 養鹽類不多,故海洋生物種數有限,僅在冰融化的邊緣海域,才有浮游生物,並將一些魚類和其它動物 吸引到此處。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主要有北極鱈、白海鯡等;此外,還有鯨目動物(北極鯨或格陵 蘭鯨)以及海豹 、海象和海鷗、海雀、海鸚等。
(2)北溫帶。北鄰北極帶,大體相當於北緯30~60°。全年盛行西風,氣候溫暖濕潤 ,最熱月8月平均溫10~22℃,最冷月2月0~10℃。因受洋流及大氣環流影響,大洋東側的平均溫比西側 低5℃。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北溫帶終年受極地氣團影響,雖然冬季表層水溫較低,但鹽度小,含氧量 多,水團垂直交換強,水中營養鹽類豐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為餌料的 魚類得到繁殖、 生長,成為世界重要漁場的分布區域。北溫帶魚類的種數遠比北極帶豐富,主要有太平洋鱈魚、鯡魚、大馬哈魚等,它在世界漁業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動物中,在太 平洋部分有海狗 、海驢、海獺、日本鯨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開鯨、白海海豚、海豹等。
(3)北熱帶。大體位於北緯10~30°。全年氣溫均較高,冬、夏季溫差不大(最 熱月平均溫22~25℃,最冷月15~20℃)。多熱帶氣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帶內東西部海區氣溫 、降水差異明顯。全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廣大海域水體垂直交換微弱,深層水的營養鹽類不易上涌 ,浮游生物和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都較少。但是,在受赤道洋流影響的海域,含有豐富營養鹽類的深層水上涌,使浮游生物和魚類得以繁殖,形成有價值的魚類捕撈區。哺乳類動物很少,主 要有抹香鯨。本帶北部繁殖有多種浮游動物,南部有大量的珊瑚、海龜和鯊等。
(4)赤道帶。大體介於南北緯10°間。終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5~28℃,年降水 量1500~2000米,赤道附近可達2000~3000毫米。處在赤道低壓區,全年氣溫高、風力微弱、蒸發旺盛 ,加之有赤道洋流引起海水的垂直交換,使下層營養鹽類上升,生物養料比較豐富,魚類較多,主要有 鯊、鱏等,飛魚為赤道帶典型魚 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