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經濟地理格局是指什麼

經濟地理格局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0 00:29:42

A. 經濟地理是什麼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
有俄羅斯的定義,也有美國的定義。一般都是美國的。

B. 什麼是地理格局

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地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爭形成的一種世界范圍內的政治地域結構及其表現形態。

當前,中國經濟正步入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徵的新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優化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目標,旨在通過重塑經濟地理格局,完善區域發展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強調要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級區域發展新戰略。

通過重塑經濟地理格局來彰顯國家戰略,不僅是中國應對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變化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09年,世界銀行在《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出建議,要以區域一體化機制來提高地方的供給能力,以全球一體化來擴大需求。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相容並相互促進,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尋求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進一步發展的戰略空間,是重塑世界經濟地理格局的重要發展趨勢。

(2)經濟地理格局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在新常態下,我國也在不斷強化重塑經濟地理格局的力度。

一是在城市發展層面,單一的城市發展正逐漸演變為區域性城市的一體化和網路化發展。通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間一體化,打破城市行政區邊界;通過強化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錯位發展、基礎設施共享和地區市場共建,謀求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道路。

二是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一些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區域發展規劃正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並通過國家發展戰略引導要素資源流向。

一方面,通過政府掌握的優質要素的流入和國家計劃安排的大項目,使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服從國家戰略的整體需要;另一方面,區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便於獲得國家整合資源與引導資源流入的能力。同時,以國家戰略為導向實行更加開放的體制和機制,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吸引國際要素的流入。

C. 分析中國第一二三產業的經濟地理分布現狀。並分析形成這種分布格局的原因。

從中國現狀來說,三大產業的比重東部地區二三產業的比重最大,中部地區第二產業比西部大,但第三產業的比重西部比中部大這主要是西部旅遊業比中部發達。西部地區第一產比重最大。形成這種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交通,社會經濟,工業基礎,等等。由於你沒有材料和圖我只能說到這里了。

D. 經濟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

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

(4)經濟地理格局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地理環境的研究目的:

經濟地理學研究任何一個地區,不論其地域范圍的大小,都要考察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與周圍地區的相互聯系,和在總體中的位置。重點是結合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來研究它與周圍地區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協作、產品市場、金融信貸、客貨運輸、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聯系,具體地闡明它在地區經濟聯系中的地位。

與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緊密相關的經濟聯系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據。以外,該地區在政治、軍事、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及其對經濟地理位置的影響,也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需要考慮的內容。

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目的不同,所涉及的內容和地區范圍亦將有所不同。例如,中國沈陽市可以作為省會來研究它在遼寧省的經濟地理位置,也可以作為地區經濟中心來研究它在東北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同一個研究對象放在不同的地域范圍之內,闡明其經濟地理位置時所包含的內容則不相同。

經濟地理位置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要和地區經濟發展歷史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上海的經濟地理位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百年前只是長江口附近的一個漁村,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此外,自然資源的重大發現、生產力分布的變革、新的交通干線的建成、國際形勢的演變等,都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相應地發生變化。

E. 簡要分析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局勢的總趨勢是和平,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一、經濟全球化一般是指資本、商品、服務、勞動、信息和人員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散的現象。

20 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滾滾而來,勢不可擋,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捲入世界的大市場和國際經濟的聯系之中。在21世紀,全球化的洪流有可能更加洶涌,全球市場化、全球信息化、生產全球化和國際資本迅速流動這四大特徵將表現得更加充分。但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還將持續下去,以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特徵的當代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因此,教材首先講述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二、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經濟交流障礙的減少,經濟在空間上的擴散則是國際經濟聯系的地理基礎。

在國際規模尺度上,經濟的空間擴散主要表現為產品、資本和技術從先進國家向落後國家流動,從工業化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流動。某一生產技術和資本等要素在空間上不斷擴散,新的技術和資本等代替舊的生產和服務要素開始新一輪的擴散,就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間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不斷增強。
當前世界政治的第一個特點,是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非傳統安全問題與發展不平衡現象日益突出。

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它促進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繁榮、技術進步、信息溝通、人員流動,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降低了戰爭的危險,提高了政治沖突的門檻。但是,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近年來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伴隨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增加出現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超高消耗、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財富的集中及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資本與人力資源加速流通所帶來的更為復雜的社會矛盾。金融動盪、糧食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動、傳染疾病、產品安全等等諸多非傳統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的中心議題。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此次全球金融風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嚴格的國內監管機制和國際協調機制的情況下,經濟全球化所造成的嚴重弊端。這場危機雖然發生在金融和經濟領域,但是必然會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領域,帶來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國家的社會矛盾。

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使非傳統安全問題同以領土主權為核心的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在一起,對各國的社會穩定造成沖擊,增加了國際政治中的沖突因素。例如,人們開始擔心,能源、糧食、水資源的緊缺,將使一度趨於緩解的領土爭奪死灰復燃。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冷戰後世界上的武裝沖突集中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東、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其中絕大多數為國內沖突,而國內沖突又經常引發國際沖突和地區動盪。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一旦危及實體經濟,引發經濟衰退,原有的沖突和動亂將會加劇。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逐步融入全球經濟的30年。中國既同其他國家分享了經濟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許多國家一樣,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負面效應,面臨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嚴重挑戰。僅在2008年,就出現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嚴重的自然災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的事故。國際石油價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風暴等國際因素,也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歸納起來,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至少面臨四大挑戰:一是物質資源特別是能源和水資源短缺;二是生態環境惡化;三是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拉大;四是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自然災害或傳染病。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政府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與促進社會和諧的指導思想,要求轉變增長方式,擴大內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健全民主與法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只有走這樣一條發展道路,才能妥善應對各類非傳統安全問題,讓中國的快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過去,中國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消除貧困方面所作的突出貢獻有目共睹。新的挑戰需要中國扮演新的全球角色,這就是走出一條基於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要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火車頭,還要為保護人類的共同資源做出更大貢獻。這條道路,決定了中國不能搞軍事擴張,同時要將與外部世界的經濟摩擦和資源獲取方面的競爭,控制在最低限度。這條道路,還決定了中國既要自主創新,加大對科學技術和教育的投入,也要積極發展國際合作。其中當務之急,是加強在金融穩定、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

當前世界政治的第二個特點,是全球范圍的宗教勢力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正在復甦。

冷戰結束意味著兩大意識形態對抗的終結。但是人類歷史從來都充滿著思想激盪。人們在全球化帶來的復雜矛盾中,依靠和尋找著精神依託以及對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在傳統宗教的復甦中,一部分宗教勢力復歸到所謂「原教旨主義」,並得到部分群體的擁戴;而恰恰當這些群體是自認為處於弱勢的民族時,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就相互糾纏在一起,產生一些國家內部民族分裂的傾向,並往往受到國際勢力的干預。

對於國家意識、宗教意識、民族主義來說,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全球化進程中,國家主權受到沖擊,人口和信息的跨國界流動加快,各國的相互了解加深;另一方面,社會的對外開放使人們更加意識到「我們」和「他們」的差別,增加了許多人對本國、本教派、本民族的認同感,使他們更加有意識地維護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和價值觀,抵制外來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加劇了社會發展失衡,經濟民族主義明顯上升,表現為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對國際資本流動的警惕和抵制。

雖然宗教和民族主義都有某些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可能被引導到破壞和平、穩定、繁榮的方向上去,造成不同宗教、教派、民族之間的隔閡甚至仇恨。

世界正朝多極化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經濟地理格局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