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要賣一至八卷正版的(地理五訣)李非著作,請問哪裡有賣
天涯社區里的天涯書局板塊。你要先注冊,可以去那賣
㈡ 繪圖地理五訣 古書值多少錢
一套六本,每頁夾著一張紙,每本不超過11頁的那種,就是醬油做舊的假古書。網上批發1.5一本。別的就另當別論了。需要看圖。
㈢ 風水書籍有哪些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一:《易經》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是從古流傳下來對此書的一個評價,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其在歷史中的地位。它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且深邃的經典巨著,它包羅萬象,其中亦有對未來事態的發展的預測,最早的風水便是從這本書里演變而來。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二:《青囊經》
在風水當中,堪輿是重中之重,比如選擇一個好的風水寶地,這便需要用堪輿的手段來尋找,而《青囊經》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權威也是首部理氣堪輿的經典巨著,為學習風水必看的經典,後一些古名人也是據此書而創作了許多經典的風水書籍。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三:《撼龍經》
此書亦是屬堪輿一脈,乃是風水地形脈絡方面的權威聖典,它也被稱作是最極至的中國古代測繪學代表,古代許多皇帝找的風水師,選擇龍脈時便是依此來挑選。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四:《葬經》
《葬經》是中華古代術數奇書,也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其作者郭璞亦是受後世代風水界的推崇,被尊稱為東晉後歷代中國風水的鼻祖。《葬經》從陰陽到五行等方面,都開辟了風水歷史上的一個先河,也算是萬經之首。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一:《地理正宗》
楊筠松等人著作。上卷為搜集整理的陽宅典籍及註解,如《黃帝宅經》、《陽宅十書》等;中卷為陰宅典籍,歷代風水宗師存留下來的理論著述及註解;下卷為針對風水的歷代檄文,如王充、嵇康、胡翰等人的辯論與對答。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一:《發微論》
《發微論》·一卷〔通行本〕 宋蔡元定撰,從辯證的角度講解了風水的理論精髓,只有一定風水基礎的人才能感覺到內容全面,思想深邃,於事無所不究,義理洞見田原,奧義精妙,融會貫通。此書可稱的上是風水理論的「心經」。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一:《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唐代楊筠松·著 。共六章:認太極、分兩儀、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經典風水學書籍推薦之一:《玉尺經》
作元劉秉忠撰,明代劉基作註解。為風水實踐的玉尺經「三賦」——《造微賦》、《逐吉賦》、《天機賦》是選擇、衡量風水好壞的標准。所以《玉尺經》「三賦」的內容是精微至妙的正統風水文化。
㈣ 求TXT版郭璞的《葬書》、《地理五訣》要正版的謝謝
我有,咋給你?
㈤ 求《地理五訣》尋找《易經雜說》《陽宅三要》、《地理玉髓真經》請給我一份,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多
第一部份
---易經雜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敲門磚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劇拿鵝毛扇穿八卦道袍的連了起來。好像學了《易經》以後,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易經》是不是包括了那麼多東西,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
剛才提到唱京劇,我們對《易經》,從京劇《三國演義》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國京劇非常注重臉譜和服裝,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們現在看起來像是妖道,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
此外,我們看見京劇中的臉譜,有的在額上畫一個太極圖,就是表徵這位劇中人的頭腦中充滿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這種戲劇藝術表現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經》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視的程度了。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壞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經》,有人就聯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卜卦的江湖術士。不管哪一種看法,都表示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認識是不夠的。今天我們開始研究《易經》,所要走的路線,因為大部分人,以前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們在這里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樣去讀《易經》這部書,先從怎樣去認識它、怎樣去了解它開始。至於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也還沒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內,研究了大半輩子,還跟一個初學的人差不多。實際上,講這門學問,我自己都是戰戰兢兢的,覺得自己非常膚淺,沒有辦法向大家報告,不過有一點點可以提供大家的,只是一塊敲門磚而已。
潔靜精微
現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的重視。《禮記》的《五經解》這篇文章中,提到《易經》這門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所作的結論,對《易經》的評語。「清靜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潔靜」包括了宗教的、哲學的含義,就是說學了《易經》這一門學問,他心理的思想、情緒的變動,是非常清潔而寧靜的。「精微」兩字則是科學的,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將我的經驗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他們不大相信,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有的人生了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把鬼趕跑,又說《易經》一讀,鬼神都不安,所以夜裡不讀《易經》。而我卻最喜歡夜裡讀《易經》,可是夜裡一讀,就完了。以後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沒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發現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麼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因為研究《易經》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於《易經》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面的批評,怎麼說呢?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就是一個「賊」字。學了《易經》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門左道,就賊頭賊腦,鬼頭鬼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就扇起別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業時的「秘書長」,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有如此的重要。
我們知道了這些以後,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部書,到底畫的是些什麼名堂,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認為房子對面有一個什麼煞,就到街上買一個八卦回來,在門口一掛,好像就可以保險了,這中間究竟有什麼作用?有沒有這種作用?
三易
易學的重要有如此,我們該怎樣去研究它呢?大家要注意,各位手邊的《易經集注》,只是中國《易經》學問的一部分。這本書名《周易》,是周文王在囗里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我們手邊所持的《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里,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范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葯、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易經》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鍾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鍾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了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里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並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理、象、數
懂了這三個原則以後,還有三個法則要懂得,這三個法則就是我們手邊的這部《易經》的三個內涵:理、彖、數。
這些基本原則要先記住,才能研究《易經》,現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代的觀念而言,理是屬於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譬如這個錄音帶,是錄音用的,它能錄音,其中有很多理,錄音帶的樣子、大小以及它還會放出聲音,就是它的象;這卷錄音帶,若干分鍾可以錄完,有若干長,若干寬,這就是它的數。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
所以研究《易經》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數」去解釋《易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鍾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為什麼要搖擺,就有它的理——是我為了使大家更具體了解《易經》理、象、數的道理所做的動作。所以《易經》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系,不停地在變,只要發生了變,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數。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一定會變,為什麼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理、象、數通了,就能知變、通、達,萬事前知了。
我常常告訴同學,最好不要去鑽研《易》這門學問,如果鑽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只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門了,因為《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門會跌倒,於是不出門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只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不走了。可見學通了《易經》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么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裡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還來講《易經》,可見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里吹這些東西,還可以幫助大家摸摸這條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許還會來這里講,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盲目太可憐了,他有眼睛,喜歡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理論講到這里,以下我們進行八卦的研究。
玩索而有得
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經》,有一個法則要把握住,這個法則就在手邊這本書上,孔子研究了《易經》以後說出來的。他這句話很妙,他說:「玩索而有得。」學《易經》最好用打麻將的方式來學它,如果把八卦刻在麻將牌上,摸起來就趣味無窮了。孔子教我們念別的書,都是要持嚴肅的態度,唯有教我們學《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我年輕時讀《易經》,老師硬叫背,痛苦之至,問他這些話是什麼道理,他也不講,大概他也沒弄清楚,只認識書上的文字。自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摸這個東西,就發現需要玩了,最初用象棋子,畫上八卦排來排去,後來乾脆改用麻將牌。現在一直想改用電腦,可惜沒有時間去研究製作,最好能像科學館的天文儀一樣來玩,所以《易經》要「玩索而有得」。要玩什麼?玩卦。
卦與八卦
什麼叫作卦?古人解釋:「卦者掛也。」等於沒有解釋。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個東西,這八個東西的現象掛出來,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都掛在那裡,現在我們先了解它的原理。
第一個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是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底下,這個地的現象掛在那裡。
、 這兩個符號,代表了時間、空間、宇宙。在這個天地以內,有兩個大東西,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像球一樣,不斷在轉,所以:
離卦代表太陽。
坎卦代表月亮。
這兩個東西不停地旋轉於天地之間,於是有四個卦掛出來了,還有兩個卦是雷、風。
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為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一震動以後,對面變成氣流了,就是風。
巽卦代表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回轉來了,就是「雷風相薄」,這是雷風兩個卦。
還有兩個卦是:
艮卦代表高山、陸地。
兌卦代表海洋、河流。
在宇宙間,除了這八個大現象以外,再找不出第九樣大的東西了,這只說大的,不說小的,如說小的,西裝亦一卦,灰塵亦一卦,那就多得很,不能再講了。大的現象只有八個,沒有九個,亦不能七個,只有八個卦,而且都是對立的。可是這八個現象,變化起來就大極了,是無窮的,不能窮盡的數字,變化當然也是無窮無盡的。
現在看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這個卦圖以前是不用的,在唐宋以前沒有看見過,在宋以後才出現這個圖。過去研究《易經》,只研究《周易》,研究的人多構成自己的圖案,到宋朝以後,宋版的《易經》始用這里的圖案,變化就從這里來的。其次,我們懂了「卦者掛也」的道理以後,再來看《易經》的卦,不必那麼嚴重,但亦不簡單,要輕松地去看。
《說卦傳》: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保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後面是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八個卦排列的位置不同:
《說卦傳》:
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
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言乎艮。
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又名「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
什麼叫「先天」?以哲學的觀點說,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謂的先天,有了宇宙萬物,那就是後天了。換言之,我這個人,在母親未生我以前,是我的先天,生了我以後,就是我這個人的後天。在娘胎里是先天,離開了娘胎是後天,這是先天、後天的觀念。先、後天這兩個名詞,只是一種代號的作用,以邏輯來說,這只是一種界說,用以劃分出階段范圍而已。
伏羲的「先天八卦」,畫在紙上是平面的,看起來好像毫無道理。假如有一種儀器,使其立體化,就更容易表現出它的精神了,現在寫在紙上的,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譬如現在的乾卦,是三這樣的三橫,但在古代卻並不一定是這樣畫的,像我們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囗和囗都是乾卦。所以大家不要把卦看得那麼呆板嚴重,好像說門口掛上八卦,把鬼都可以趕跑,那是我們人的偉大,不是卦的偉大。不過到現在,對於卦的符號,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
字是寫的,卦是畫的,所以我們叫作畫卦。人類原始的時候沒有文字,中國的原始文字都是圖畫,像「鳥」字,原來就畫成一隻鳥的樣子,日月山水舟車蟲魚都是這樣,可知中國文字的起源就是圖畫。卦的圖案,每個卦都有三畫,我們稱為三畫卦,卦中的畫叫「爻」。為什麼叫「爻」?「爻者,交也。」為什麼「爻」就是交?這是說明卦在告訴我們,宇宙間萬事萬物,時
㈥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
想學習風水,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
學風水看哪些書?萬事萬物有規律,學習風水也同樣有規律可循。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學風水看哪些書?學習好風水就必須有一定的基礎,專門揭示陰陽五行、干支運氣、卦畫爻像之謎的《陰陽系統論》是學習風水必備的工具書。《人體生物節律學》也是必備的工具書。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想學習風水,一個從哪學起,看些什麼書籍?學風水看哪些書?風水屬於學術,大凡學術方面的東西都不是越古越好,因為學術都是繼承前人成就後的發展。所以要學好學會風水,《科學風水解密》與《人體內環境風水學》是任何層次的風水大師都必須要學習的好教材。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學風水看哪些書?學風水的目的就是在於通過風水的調理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風水有能量的風水大師都在看《風水調理學》。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想學習風水,一個從哪學起,看些什麼書籍?學風水看哪些書?記住首先一定打好基礎,如果沒有基礎,是不可能入門的。
風水入門看什麼書好?想學習風水,一個從哪學起,看些什麼書籍?學風水看哪些書?希望我的回答讓所有的人在易學風水的學習中少走彎路,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㈦ 有人看過地理五絕這本書嗎
是地理五訣不是五絕。
地理五訣》一書著於清乾隆丙午年間,著作者為趙玉材先生,字九峰;是當時地理風水的宗工哲匠。(趙玉材先生還著有《陽宅三要》一書,論述有關陽宅風水,對後人影響很大。)
趙九峰先生是清朝直隸省磁州(今河北省磁縣)人,能文,善畫鳥木。趙玉材先生的受業門徒兼學友四川彭縣王夢亭(庸弼)先生、成都張應泰(合章)先生參與著述整理。
因為當時社會上風水地理學「立法種種,各持一家,是分門愈多而道理愈晦,地理失傳。」對於地理「先賢諸書得分真贗」。於是,在乾隆乙巳年底,趙九峰師徒三人「更相討論研究,遍揀諸
書」「慨然有救正之心」「盡所秘而筆之」「越七日而捲成」師徒三人用七天時間加班而書成。
因為「前人著述艱深,滋世迷誤,」為「盡洗近今支支離離之說」,「故言期顯易,一見能解。」希望言簡意賅,言語顯近,地理風水學者一讀能懂,達到通俗易懂的目地。做到「持是法以相地,如規矩在乎物,無所遍其方圓」。「大小咸宜,而便於人者也」。可惜,趙九峰先生是看不到了,當今的風水地理學社會情況與幾百年前沒有什麼區別,依然是泥沙俱下,龍魚混雜。
地理五訣趙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謂,《地理五訣》是「遵郭景純《葬經》、楊救貧《青囊經》、劉秉忠《玉尺經》、卜則巍《雪心賦》、劉青田《披肝露膽》、譚仲簡《一粒粟》,或祖其而為之發明,或直述其語。」並參閱了《玉髓經》、《天玉經》、《青烏經》、《黑囊經》、《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頂門針》、《天機會元》、《人子須知》、《一貫堪輿》、《三才發秘》、《司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彈子》等地理風水學書籍,「從流溯源」。
《地理五訣》這本書共八卷,卷一為五行基礎和羅盤初步篇;卷二論龍脈生旺死絕形象;卷三論穴之陰陽富貴貧賤;卷四論砂形貴賤得位失位;卷五論水之吉凶進神退神;卷六論四局朝向龍水配合;卷七論二十四山向十二種水口吉凶判斷法;卷八論平洋地理風水要訣。前七卷主要論山地風水,卷八論平洋風水;主要以山地風水為主。
卷一 五行歌訣羅盤學法卷二 論龍生旺龍絕形象卷三 穴分陰陽富貴貧賤卷四 砂形貴賤得位失位卷五 水辨吉凶進神退神卷六 向分四局龍水配合卷七 十二水口吉凶斷法卷八 平洋要訣後附舊集
有人稱《地理五訣》是堪輿學典籍中的扛鼎之作。應該講《地理五訣》確是三合派地理風水通俗入門和值得精讀的著作,它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不足之處。
一是全書沒有一個風水地理實例。趙九峰先生在書中自稱看過「千墳萬冢」,但是全書八卷沒有一個地理風水實例,不能不說是個缺憾,讓人難以信服。不象徐繼善的《地理人子須知》,實例隨處可見。
二是對於羅盤的講解內容不多。特別對於分金如何運用,分金與仙命關系如何未論及。
三是書中繪圖很亂,模糊不清,讓後學多有不便,甚至容易產生歧義,走入歧途。四是由於編排的體例關系,粗觀其書,似乎對來水不重視。好象全書少有論及,細看幾遍後才知道卷一「九宮水法歌」和「補遺」就是說明來水的。可能由於趙九峰先生及門徒的時間過於緊促,全書的編排體例上有欠科學性。
現代有人認為《地理五訣》的著者趙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楊救貧先生三合派地理傳人。楊公從不認為「水為動為陽,山為靜為陰」。
盡管有如此這般的缺點不足,《地理五訣》一書仍不失為一本地理風水愛好者閱讀學習的好書,特別是三合派地理風水學者,可以精讀一番。對於現代人李非先生、陳明先生為《地理五訣》所作注釋講解也要認真思考,不必人雲亦雲,因為此兩位老先生未必能懂三合派的水法精髓,常有誤解之處。熟讀精思,自然長進。有人說風水地理要讀百本古籍,信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在學地理風水之上,就是寫照。
㈧ 求TXT版郭璞的《葬書》、《地理五訣》要正版的有的上傳上來謝謝
㈨ 記載清朝欽天監劉家好不過五的書籍叫什麼名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