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框架圖怎麼畫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框架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3-08-20 15:30:26

A. 高一地理結構圖

高一地理必修一圖解析

圖1.1 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這是一幅說明宇宙由物質組成的示意圖,由四幅小圖組成。由上而下依次是蟹狀星雲、土星、獅子座流星雨和哈彗星。圖片形象直觀,增加了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閱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示意圖,應注意其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並依據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地向學生一一揭示,如什麼是宇宙、天體、行星、流星體、星雲和彗星等等,讓「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示意圖由單一認識組成宇宙的幾種物質而變得豐滿、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
閱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示意圖步驟如下:
①說明讀圖目的
讀圖的目的是認識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圖中所示內容是組成宇宙的一部分物質,這部分物質通稱天體。圖中僅表示了各天體的形狀,沒有涉及它們在空間的高度和相互位置,是各自獨立的天體形狀示意圖。
②解釋圖中涉及到的有關概念
宇宙:我國古代學者稱「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意思是宇指無限的空間,宙指無限的時間,宇宙就是在空間上無邊無際,時間上無始無終,按客觀規律不斷運動著的物質世界,也就是天地萬物的總稱。宇宙是多樣而又統一的,多樣性是指宇宙間物質表現形態的多樣性,如各種天體形態的多樣性;統一性則表現為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組成宇宙的各種物質都有它發生、發展、演變以及消亡的過程,是有限的;而作為總體的宇宙,在空間和時間上,在物質運動形態轉化上則上無限的。所以,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運動的。
天體:宇宙間各種星辰的總稱。分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兩類。恆星、行星、衛星、流星體、彗星和星雲等為自然天體。人造衛星為人造天體。
蟹狀星雲:是銀河系內一個著名的氣體星雲,有相當強的射電源、紅外源、X射線源和γ射線源。它位於金牛座ξ星(我國稱「天關」星)的西北1°處。獵戶座、人馬座、天琴座和狐狸座是天空中幾個較亮的星雲,其中獵戶座的彌漫星雲肉眼可以看見。
土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陽由近及遠的排列順序,它為第六顆星,有23個天然衛星。它的大氣層很厚,主要是甲烷和少量的氨,表面的雲霧帶比木星更為規則,但沒有木星那麼顯著。在它的赤道平面上圍繞著一個平而寬的美麗光環,光環由無數的質點組成,這些質點都圍繞土星旋轉,光環的直徑有27萬多千米,寬約9.4萬千米,厚度很薄,不足20千米。光環並不完整,它被若干暗縫所分開,成為好幾個環。土星的第六顆衛星,體積比水星還大,表面也有大氣層,這在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眾多衛星中,是僅有的。我國古代稱土星為「填星」、「鎮星」。
流星體:行星際空間內,小而暗的塵粒和固體物質。當闖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發生劇烈磨擦而發光,產生短暫而明亮的光跡,稱之為流星。流星分偶發流星和流星群兩類。偶發流星是單個的、零星的、彼此無關的,出現時間和方向沒有規律,一般下半夜流星多於上半夜,而且亮一些。流星群是指集會在同一軌道上圍繞太陽旋轉的流星特點群,它們可能是彗星瓦解後的破碎物,在軌道上分布不均勻。當地球與這些流星群的密集部分相遇時,流星從天空的某一點向四周放射而出,好像下雨一般,人們稱這種現象為「流星雨」。英仙座、獅子座與其他星座相比,「流星雨」較多,是著名的流星群星座。流星是發生在離地面80千米~120千米大氣中的一種現象。流星現象既同流星本身有關,也同大氣層的情況有關,通過對流星的觀測,可以了解大氣層的物理狀況。
哈雷彗星: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絨太陽運行、質量較小的雲霧狀小天體。為紀念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首次利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一顆彗星的軌道,並預言它將以76年為周期繞太陽運轉,面命名這顆彗星為哈雷彗星。彗星由彗頭和彗尾構成,如圖。彗頭包括彗核、彗發和彗雲,彗核由比較密集的固體塊和質點組成,其周圍的雲霧狀光輝叫彗發,氫原子雲分布在彗頭的外圍。彗尾的物質,受太陽風的輻射壓力,朝著背向太陽的方向延伸,形狀像掃帚,因此,彗星俗稱掃帚星,我國古代稱它為「妖星」。彗星的軌道有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三種。軌道是拋物線和雙曲線的彗星是非周期彗星,它們繞太陽轉一個彎就一去不復返了,只能看到一次。而軌道是橢圓的彗星,總是周期性地繞太陽運轉,稱為周期彗星,可以多次看到,如哈雷彗星。絕大多數彗星繞太陽運轉的方向和行星相同,為順行。但也有例外的,如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轉的方向和行星不同,是逆行,被稱為逆行彗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和記錄資料最豐富的國家,公元前613年第一次記錄哈雷彗星,而歐洲在公元前11年才有了觀測哈雷彗星的記錄。
■圖1.2 宇宙中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這幅圖不僅說明了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還進一步揭示了各物質之間的從屬關系,這種從屬關系的存在,又決定於物質是運動的,運動著的物質,相互吸引,分別組成各自的集團,小集團隸屬於大集團,大集團隸屬於更大的集團,由許許多多更大的集團組成了廣闊的宇宙。
圖中用箭頭表示了宇宙中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隸屬關系。圖中下方是由地球和它的天然衛星——月球所構成的天體系統,地球是它的中心天體。由於地球質量同月球質量相差懸殊,達81:1之比,依據萬有引力定律,在兩物體之間,由於物質具有質量而產生相互的吸引力,質量大的物體對質量小的物體吸引力大,月球以及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就是這個道理。由於地球和月球質量相差懸殊,地月系的質量中心距地球中心只有4728千米,即位於地面下約1650千米處。通常說的月球繞地球公轉,實際上是地球和月球相當於它們的共同質心的公轉。
圖中地月系圖的箭頭直指太陽系,停留在地球處於的位置及兩者隸屬關系。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天體的天體系統,萬有引力把該系統的所有天體聯結起來。太陽系大體上是一個球體,其半徑在100 000天文單位距離以上(一個天文單位=日地平均距離=1.4960×108千米)。太陽是這個系統的主體,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系包括太陽和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958顆正式編號的小行星、48個衛星、許多彗星和流星體等。地球化學的年代測定表明,地球和整個太陽系是在47億年以前從銀河系某個部分分離出來的。
圖中太陽系的箭頭直指銀河系,停留在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位置上,明確地告訴我們,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以及兩者的隸屬關系。銀河系是地球和太陽所在的天體系統,這個天體系統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我們在夜晚看到的銀河。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由兩個旋臂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銀河系包括2000多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雲、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400億倍,其中5%~10%為氣體和塵埃。大多數恆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范圍內,空間范圍的形狀好似鐵餅;還有一部分恆星稀疏地分布在一個圓球狀的空間范圍內,這個空間范圍叫做「銀暈」。銀河系的 中心厚約1.2萬光年,在人馬座方向。太陽離該中心約3.3萬光年。整個銀河系在轉動著,其各部分的旋轉速度和周期,因距銀河系中心遠近的不同而不同。太陽處的轉動速度為250千米/秒。太陽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周約需2.5億年。
圖中銀河系圖箭頭直指總星系,停留在銀河系處於總星系位置上,明確地告訴我們,銀河系在宇宙的位置和銀河系與總星系的從屬關系。由幾十億至幾千億顆恆星以及星際氣體、塵埃等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叫星系,銀河系就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銀河系以外的星系叫河外星系。目前,能觀測的河外星系約10億個,按照它們的形態可以分為橢圓星系、透鏡星系、旋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等五大星系,肉眼可以看到的有仙女座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仙女座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巨型旋渦星系,在我國南沙群島上空可看到大小麥哲倫星系,它們是兩片雲霧狀的天體。天文學上把銀河系和現階段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合起來叫總星系。總星系就是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
■圖1.3 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這是一幅太陽系特寫圖,是地理書籍中最常見和使用頻率較高的圖像;是地理學科各種考試中出現較多、給分較高的圖像;也是高一年級地理教學的重點圖像,表述了地球的宇宙環境;更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圖像,與圖1.1、1.2一起,由遠及近地表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准確位置,完成了知識教育的層次要求。在三幅圖像中,該圖為重點知識的著落處,承上起下作用十分重要。
閱讀這幅圖時要緊扣書中的文字敘述和表1.1數據說明,其層次如下:①「日心說」的正確性。在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日心說」,他認為太陽處於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繞太陽轉動。後來,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和地圖學家托勒密,在他的主要著作「大綜合論」中提出了地心體系,他主張地球居中央位置,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繞地球運行,即「地心說」。這一理論為基督教神學所利用,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才推翻了「地心說」。給神權以沉重打擊,引起了宇宙觀的革命。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他最大的成就是以科學「日心說」否定了「地心說」,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上頁圖形象地反映了哥白尼「日心說」的宇宙體系。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和恆星以「完美的」圓形軌道繞日運行。實際上,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在開普勒總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後,日心說才建立在更加穩固的科學基礎上。②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首先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地球,說出地球的左鄰右舍,確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其次查閱表1.1將地球的質量、體積、平均密度、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點等一一與其它行星比較,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行星的結論,突出其普通性。③地球是太陽系中一個特殊的行星。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圖中各行星公轉軌道的形狀,得出它們公轉軌道同圓相當接近(近圓性)。其次閱讀九大行星公轉方向的箭頭,得出它們繞日公轉方向同向性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講出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共面性。由於九大行星繞日公轉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圓性的特徵,使地球處於一種比較安全 的宇宙環境之中。最後從日地距離、地球體積和質量、地球內部變化等幾個方面說明地球具有生命的原因。突出其特殊性。
■圖1.4 太陽輻射和太陽常數
這幅圖從太陽輻射、太陽常數和日地距離等幾個概念入手,說明太陽輻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閱讀「太陽輻射和太陽常數」圖的步驟如下:
①說明圖幅的結構。
②解釋圖中的有關概念。
太陽:太陽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體,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的視星等為- 26.78等(根據地球上收到恆星光的多少劃分的星等叫做「視星等」,亮度隨星等數字的增加而降低,零等星較一等星亮,負等星較零等星亮),比月球亮50萬倍(月亮視星等為- 12.8等)。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千米,為地球的109倍,是月球的400倍。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平均密度是1.4克/厘米3太陽的重量是月球重量的270倍,太陽與月球相比,就像大象和螞蟻相比。日地距離為1.5億千米,這個距離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400倍。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從表面向中心,溫度越來越高,中心區約有1600萬℃,3000億個大氣壓。在高溫高壓的中心形成一個巨大的核反應區,它的成分是氫與氦,在氫轉化為氦時,可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就是核聚變反應。在核聚變反應中所釋放的能量,又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太陽輻射。50億年前,自太陽形成之日起,它就不間斷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估計這種狀態還能持續50億年。肉眼看到的太陽表層為「光球」,「光球」外圍為「色球」,最外層為「日冕」,這幾層組成了太陽的大氣。太陽也有自轉和公轉運動,自轉周期在日赤道帶約為25天,在兩機區約為35天;公轉周期(環繞銀心運行的周期)約為2.5億年(假定軌道偏心率為零)。
圖中的太陽常數是表示太陽輻射能量的一個物理量。該物理量的含義是,當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大氣上界距太陽一個天文單位處(日地距離),在沒有大氣削弱的情況下,垂直於太陽光線的每1平方厘米面積上,1分鍾內所獲得的輻射能量,常用單位為卡/厘米2·分或焦耳/厘米2·分。太陽常數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常數,它會因日地距離的變化可出現±3.5%的變化,或太陽物理狀況的日際變化和太陽的周期活動也導致±1.5%的變化。當太陽輻射穿過地球大氣層時,因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削弱作用的影響,到達地球表面的直接太陽輻射則大大地減弱了,對於地球上大多數地區來說,不會超過1.5卡/厘米2·分。到達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能量只相當於太陽輻射能的1/22億。地球在一年中從太陽獲得的能量,相當於人類現有各種能源在同期內所提供的能量的上萬倍。地球上的一些天然能源可能有枯竭的那一天,而太陽能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地球也從月球等其它天體獲取能量,但數量是微不足道的,如地球從月球和其它天體獲得的能量,僅為太陽輻射能的億分之一;來自宇宙空間的輻射能也僅為太陽輻射的20億分之一;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面的能量,也只有太陽輻射能的萬分之一。所以,太陽輻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引起大氣中各種現象和演變過程的最根本的動力,是地理環境形成和變化的極重要的因素,太陽輻射是太陽對地球最重要的影響,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
■圖1.5 中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
太陽能利用具有巨大潛力。為便於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根據以下指標對我國太陽能資源利用進行分區:首先是太陽年輻射總量,其次是月均溫≥10℃期間日照時≥6小時的天數。按此標准,將我國劃分為太陽能資源豐富區、較豐富區、可利用區和貧乏區(見圖)。
①資源豐富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700千瓦時每平方米以上,月均溫≥10℃期間日照時數≥6小時天數在300天以上。主要分布在南疆、隴西、青藏高原大部分和內蒙古高原西部。其中青藏高原為高值中心。
②資源較豐富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500~1700千瓦時每平方米,月均溫≥10℃期間日照時數≥6小時的天數在200天~300天。主要分布在北疆、內蒙古高原東部、華北平原大部、黃土高原大部、甘肅南、川西及川南滇北的一部分。
③資源可利用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200~1500千瓦時每平方米,月均溫≥10℃期間日照時數≥6小時的天數在125天~200天。主要分布在東北大部、東南部丘陵地區、漢水流域、廣西大部、川西黔西一部分、雲南東南、湖南東部。
④資源貧乏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200千瓦時每平方米以下,月均溫≥10℃期間日照時數≥6小時的天數在125天以下。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貴州大部分地區,以成都平原最少。
讀圖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完成:A、找出我國太陽能的四個分布地區。B分析太陽能豐富區資源豐富的原因(地勢高,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厚度小,晴天多,降水少,被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少)。C、找出家鄉在哪一分布區,分析家鄉利用太陽能的前景。
■1.6 太陽大氣結構
在廣漠無垠的宇宙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恆星,但是對地球來說,它又不同於一般的恆星,它的光和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源泉。地球上許多自然現象,都同太陽息息相關。由於日地距離的鄰近,太陽是地球上唯一能看到其表面細節的恆星。太陽的外部,即太陽大氣,由里向外可分為三層:光球、色球和日冕。光球層是太陽大氣的最里層,平時用肉眼可觀察到的光亮奪目的圓面就是光球層,到達地球的太陽光來自這一層,厚度約500千米,溫度約6000K。色球層是太陽大氣的中層,位於光球層之上,為太陽圓面上玫瑰色的圓,只有在日全時肉眼可見,厚度約2000千米,溫度從底部的5000℃到頂部約幾萬度。日冕層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位於色球層之上,其所含質點密度極為稀薄,是太陽大氣和行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僅在日全食時肉眼可見,厚度約達幾個太陽直徑,溫度約100萬到200萬℃。
■圖1.7 太陽黑子、圖1.8 一次大耀斑的變化過程、圖1.9 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的相關性
這三幅圖說明了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閱讀步驟如下:
①講解圖中的有關知識。
②歸納三幅圖,得出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中一切活動的總稱,表現在太陽黑子、光斑、耀斑、譜斑、日珥、射電等的變化。太陽活動有強有弱、有周期性變化。地球上天氣與氣候的反常變化與太陽活動的強弱及周期性變化有關系,地球上的極光、磁層及電離層擾動也與太陽活動有關。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太陽黑子的多少反映著太陽活動的強弱,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志。由於明亮光球的反襯,太陽黑子看起來是黑暗的,其實仍在發光,一 個大的黑子能發出像滿月那麼明亮的光。黑子有大有小,小的黑子直徑約有1000千米,大黑子的直徑可達20萬千米。黑子的形狀像一個淺碟,中間凹陷約500千米。發育完全的黑子分本影和半影,如圖1.7所示。黑子在日面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如任何時候觀察黑子,總是東半邊比西半邊的多,又如黑子基本分布日面緯度±8度~±40度的范圍內。太陽黑子大都成群出現,每個黑子群由幾個至幾十個黑子組成,最多可達100多個。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年。當大的黑子群出現時,會在地球上產生磁暴、極光和電離層擾動。
耀斑是指太陽色球層的一個地區突然變亮的現象。耀斑大多出現在太陽黑子附近的上空,壽命有幾分鍾至幾個小時,如圖1.8「一次耀斑的變化過程」也只有約2小時。太陽黑子多時,耀斑出現的機會也多。耀斑出現時拋射出大量的高能電子和質子,發射出很強的紫外線和X射線並有一系列射電現象,紫外線和X射線到達地球大氣高層,使電離層的正常狀態受到破壞,影響短波無線電通訊。粒子輻射到達地球,會引起地磁擾動、極光等現象。耀斑產生的高能粒子和短波輻射對載人宇宙飛船有很大危害。因此,世界各國天文台經常發布耀斑預報,耀斑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了解了太陽活動對地球電離層和磁場、極光等的影響後,要指導學生閱讀圖1.9,即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的相關性,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太陽活動對氣候也有影響。
圖1.9中三幅小圖表示的測站地點均在北半球,由中緯度到高緯度。圖中左側的縱坐標為年平均降水量,右側縱坐標為黑子相對數,底邊的橫坐標為被觀察點的時間跨度,共計80年。圖中紅色曲線為黑子在80年間的變化曲線,藍色為同時期年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曲線。
圖中兩重色彩曲線的相關性可以這樣描述:①在中緯地區的36測站中,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30年間,每當太陽黑子數相對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陽活動增強的年份,地球上的年降水量處於最低值,即比往常少3~4成,天氣少雨,氣候乾旱,太陽黑子數與年降水量多少成反比例關系。從1910年開始,太陽黑子數相對多的年份,該測點的年降水量也多,兩者之間成正比例關系。②圖中22測站的兩條曲線的相關性表現為太陽黑子數相對多的年份,則該測點的降水量反而增加,氣候較為濕潤。兩條曲線的相關性成反比狀態。③圖中高緯度地區的12測站,從有觀察資料開始,兩條色彩曲線的谷與峰的變化基本吻合,即太陽黑子數相對多的年份,測點的降水量也相應增加;太陽黑子數相對少的年份,測點的降水量也少。兩條曲線的相關性成正比例狀態。④從三幅圖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太陽黑子數變化的周期與年平均降水量多少的變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約為11年。這說明了太陽黑子數的變化與年平均降水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即太陽活動確實影響地球上的天氣和氣候。為什麼會在不同緯度有不同的相關性,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論證。作為學生只要定性的知道這些相關性就可以了。
■圖1.10 月相成因示意圖、圖1.11 月相的變化
這兩幅圖說明日、月、地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月相變化的規律。在引導學生讀圖時其步驟如下:①說明圖幅結構;②講解有關知識;③指導學生實地觀察月相。圖1.10表示太陽光從右邊射來的,內圈表示月亮在公轉軌道上的8個不同的位置(它總是一面是亮的,另一面是暗的,從宇宙空間看月球,並無圓缺盈虧變化)。外圈表示在各個位置上從地球上看的圓缺盈虧的月相變化。
圖1.10中月球從A經B、C、D,又回到A,完成了圍繞地球一周的公轉運動,隨著月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不同,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也相應發生變化,圖上平均每隔約3.7日出現一種月相。在農歷一個月內,共出現了8種月相。當月球處於A點時,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它的暗面正對著地球,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這就是農歷初一的時候,亦稱朔。當月球處於B點時,月球位於太陽東90°、地球的一側,這時它的暗面與亮面各有一半對著地球,我們看到亮面朝西的半個月亮,這就是上弦月,一般出現在農歷的初七或初八。當月球處於C點時,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月球位於太陽的對面,這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看到一個圓圓的滿月,這時的月相叫做望,相當於農歷的十五或十六。當月球處於D點時,月球位於太陽西90°、地球的一側,這時我們看到亮面朝東的半個月亮,這就是下弦月,與上弦月正好相反,一般出現在農歷的廿二或廿三。隨後月球繼續向東運行,越來越靠近太陽,又回歸到A點位置,月相由下弦逐漸變為朔。月球從A點經B點、C點、D點,回到A點,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的變化,月球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經歷的時間間隔叫做朔望月,朔望月也就是月相變化的周期。
圖1.11是說明月相的形狀在不同的時刻和它在天空中位置的對應關系。農歷上半月,月亮從朔到望(即由虧到盈、由缺到圓),位於太陽的東邊,在日落以前已從地平線升起,出現的天空,故有「日未落,月已出」的說法。新生蛾眉月,常在太陽升起後不久就升起,黃昏後已出現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朝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的天空。上弦月時,月亮在正午升起,18點左右出現在南方天空,半夜落下,弓弧朝西,上半夜可見。滿月時,太陽從西方地平線上落下時,月亮正好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整夜可見。
農歷下半月,月亮由望到朔,即由盈到虧的月相稱為殘月,殘月位於太陽的西邊,在日出以後月亮才從地平線上落下,故有「日已出,月未落」的說法。下弦月時,月亮在半夜24時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正午落下,弓弧朝東。蛾眉月(殘月)出現在黎明前的東方天空,月牙弓弧朝東,不久消失在東方天空中。由圖下所裂表格中「月出」一欄可看出,月亮升起一天比一天晚,平均每天比前一天推遲約50分鍾左右的時間。
教材中P.10「活動」的表格是用來觀測月相使用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從農歷月初開始到月底為止連續觀測一個月的月相,並檢查他們的觀測記錄。從月初到滿月這段時間里,觀測月相可以在太陽剛下落的時候進行,每天把月相和位置記錄下來。從滿月到月底這段時間,觀測月相可以在太陽升起之前進行,同樣把月相和位置記錄下來。然後組織觀測者開一個月球專題班會,達到將地理知識用於實際的教學目的。

B.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維導圖 | 高一知識框架圖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維導圖 | 高一知識框架圖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思維導圖如何進行整理?高中的時候,地理作為比較重要的科目之一,其知識體系是比較復雜的,所以想要學好地理這門科目,對於我們來說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例如通過思維導圖工具來整理的知識框架圖就是比較好的方法之一,那麼如何整理一個完善而又有效的知識框架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已經整理好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思維導圖。

以上就是通過思維導圖整理的高中必修一的地理知識框架圖了,高一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來幫助我們進行預習復習等,而不是一味的靠著蠻力去進行死記硬背,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而使用思維導圖工具就是其中之一。好了,關於高中地理思維導圖的整理方法就到這里拉,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C.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識結構圖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你的5分實在對不起人吶 哈哈.祝你成績更上一層樓.!好好學習吧.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框架圖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