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

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22 04:48:50

Ⅰ 地理選修2《海洋地理》知識總結

高考二輪復習 地理選修二 海洋地理考綱解讀,分考點詳細剖析,是老師和學生的必備資料。專題一 海洋和海岸帶一、海底地形1.海底主要地貌類型大陸架:①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內。②寬度從低潮線向海洋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地方為止,平均75千米。③油氣資源、漁業資源豐富。大陸坡:①大陸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②水深:200—4000米、寬度十幾---幾百千米。③最綿長最壯觀的斜坡。島弧:大陸和洋盆之間呈弧形分布的島嶼,太平洋西部海域最為典型。海溝:島弧的外圍伴生的狹長而深凹的海溝,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洋盆:大洋底的主體,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殼活動穩定;水深:4000---6000米洋中脊:最長的海底山系;海洋地殼的誕生地—板塊的生長邊界;分布:太平洋—大洋東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Ⅱ 有什麼關於大海的知識,舉兩例

1、海水所以咸,是因為海水中有3.5%左右的鹽。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鈉,還有少量的氯化鎂、硫酸鉀、碳酸鈣等。(海水組成)
2、海洋是礦產資源的聚寶盆。油氣田、稀錳結核、海底熱液礦藏、可燃冰。(大海的礦藏豐富)

Ⅲ 關於海洋的地理小知識

1.急需十條關於海洋的小知識
1.人們常喜歡用藍色來形容海洋。其實海水的顏色,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甚至還有白色的,黑色的,並非只是藍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雲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大家知道,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各不相同,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長波的穿透能力最強,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發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射人海水後,隨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漸被吸收了。一般說來,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洋里,這三種波長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並且還能提高海水的溫度敬缺唯。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較純凈的海水分子時就會發生強烈的散射和反射,於是人們所見到的海洋就呈現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增多,顆粒較大,對綠光吸收較弱,散射較強,所以多呈淺藍色或綠色。

紫光的波長最短,反射最強烈,為什麼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學實驗證明,原來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見的,人的眼睛對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對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視而不見,相反,人的眼睛對藍、綠光卻比較敏感。

另外,由於太陽時而隱沒在雲層之中,時而透過雲層放出光芒,海洋的顏色也就隨之發生變化。海洋的顏色還取決於太陽離地平線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陸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藻類、苔蘚、蕨類、少數被子植物、無亮培脊椎動物(除了部分節肢動物)、兩棲類的幼體、部分哺乳類

基本就這些
2.關於海洋的知識
1、海洋藍色原因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所組成。這七種光線波長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束。

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光束射入海水後,先後被逐步吸收,而波長較短的藍、青光束射入海水後,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細的、懸在海洋里的浮體,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別是海水對藍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處越有更多的藍光被折回到水面上來,因此,我們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藍色。

2、海洋里的礦物質

稀錳結核、石油、海底熱液礦藏、鎳、銅、鈷、鹽。

3、海洋動物

光照區:(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動物中除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外,還有大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如水母、頭足類等,以及海洋爬行動物、海鳥等

弱光區:(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數長有大大上午眼睛和發光器官,還有一些動物白天躲在弱光區,夜間則到淺層水域去尋找食物。

深海區:(水下1000米以下)太陽的光線從來照不到這里,終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動物能夠生存。

(3)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擴展閱讀:

海洋動物劃分:

1、按生活方式劃分

海洋動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動物、海洋游泳動物和海洋底棲動物三個生態類型。

2、按分類系統劃分

海洋動物共有幾十個門類,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三大類。

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扮銀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

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

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海洋

搜狗網路-海洋動物
3.海洋的小知識有哪些
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

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後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系著。

現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雲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並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於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於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岩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後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盪、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後,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幹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於一體;濃雲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復地形雲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於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鹹水。同時,由於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4.關於海底的資料少點
海底大陸架大陸架是陸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來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沒了,就成為大陸架淺海。大陸架淺海環繞陸地像一個花環,但它總的面積有 27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非洲大陸的面積。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陸架上。我們吃的魚蝦等海產品,主要是從大陸架淺海捕到的,大陸架淺海的水產品占整個海洋水產品的80%。大陸架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約佔全世界的1/3。而陸地上許多石油礦,也是在大陸架海底環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淺海風光 。

海底擴張到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們才能用先進的技術測繪出海底世界。測繪結果顯示:海底有座相當高聳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脈」,綿延約83683.6千米,穿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岩漿,岩漿冷卻後,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則稱為海嶺。由於斷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斷裂谷兩邊的岩石就逐漸遠離了洋脊中央。所以,距離「山脈」越遠的岩石就越古老。當海嶺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後,斷裂谷的岩漿還會繼續噴出,它們起著「傳送帶」的作用,把一條條新海嶺從地殼岩層中推送出來,同時又把它們慢慢地從地殼岩層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達到新生和消長的平衡。
5.初中地理,關於陸地和海洋的知識有哪些
1.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2. 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而是就是陸地。

3. 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 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變化。

6.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7.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6.關於海洋的資料
世界最大的海洋。

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6624.1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3。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跨越緯度135°,南北最寬15500公里。

在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中國及東南亞的河流。美國電視劇《太平洋》是一部二戰系列短劇,由HBO製作。

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7144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69618.9萬立方千米。

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939.5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4米,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北部以寬僅102公里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Graham Land)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

由於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太平洋河流的水量僅佔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7。 太平洋海盆可畫為三個區。

1.東區︰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從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島,除了最北、最南段峽灣海岸的島群以及深入大陸的加利福尼亞灣之外,海岸平直,大陸棚狹窄,重要海溝北有阿卡普爾科海溝,南有秘魯-智利海溝。2.西區︰亞洲部分結構復雜,海岸曲折,大陸東緣有突出的半島,岸外有一系列島弧,形成眾多的邊緣海。

從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群外緣有一系列海溝,北有堪察加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南有東加海溝、克馬德克(Kermadec)海溝等。

3.太平洋中部是面積寬廣的海盆,是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公尺(15,000尺)左右。西經150°以東為東太平洋海盆,從中美地峽經科科斯(Cocos)海嶺至加拉帕戈斯群島一線以南是秘魯-智利海盆和東南太平洋海盆。

再向南越過東南太平洋海隆即為太平洋-南極洲海盆。這一海盆與西經150°之間的地區為太平洋-南極洲海嶺。

西經150°~180°,自東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馬里亞納海盆和菲律賓海盆;在紐西蘭與東澳大利亞之間為塔斯曼(Ta *** an)海盆,向南為麥加利(Macquarie)海嶺,即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水下界線。 太平洋島嶼眾多,主要分布於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質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大類。

大陸島一般在地質構造上與大陸有聯系,如日本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世界第二大島新幾內亞島等。海洋島分為火山島和珊瑚島。

太平洋中部偏西廣大海域,自西向東有三大群島︰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其中美拉尼西亞群島多為大陸島,玻里尼西亞群島的夏威夷群島是著名的火山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幾乎都是珊瑚島。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

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

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台風。

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並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

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最低,小於32。

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西岸。

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形成北太平洋環流。

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捲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

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太平洋資源豐富。

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漁場,出產鯡魚、鱈魚、金槍魚、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倫比亞河以出產鮭魚著名。

海底有大量的錳結核,海水可提取海鹽、溴、鎂等。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如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黃海、東海以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南部等海區。

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區。但是歐洲人直到16世紀才開始。
7.關於海底的資料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陸地的接觸面。海洋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

中文名

海底

海洋面積

362,000,000平方公里

佔地球表面比

71%

佔地球水量比

97%

目錄

1摘要

2海底信息

1摘要編輯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陸地的接觸面。[1] 海洋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學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極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2]

2海底信息編輯

海底[3] hǎi dǐ

英文【Seabed】

海底大陸架

大陸架是陸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來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沒了,就成為大陸架淺海。大陸架淺海環繞陸地像一個花環,但它總的面積有 27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非洲大陸的面積。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陸架上。

我們吃的魚蝦等海產品,主要是從大陸架淺海捕到的,大陸架淺海的水產品占整個海洋水產品的80%。

大陸架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約佔全世界的1/3。而陸地上許多石油礦,也是在大陸架海底環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淺海風光 。

海底圖片[4]

海底擴張

到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們才能用先進的技術測繪出海底世界。測繪結果顯示:海底有座相當高聳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脈」,綿延約83683.6千米,穿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岩漿,岩漿冷卻後,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則稱為海嶺。由於斷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斷裂谷兩邊的岩石就逐漸遠離了洋脊中央。所以,距離「山脈」越遠的岩石就越古老。

當海嶺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後,斷裂谷的岩漿還會繼續噴出,它們起著「傳送帶」的作用,把一條條新海嶺從地殼岩層中推送出來,同時又把它們慢慢地從地殼岩層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達到新生和消長的平衡。
8.海洋知識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jnlydaisy 海洋生物知識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積佔了四分之三左右。

在神秘和廣闊的海洋里,生長著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海龜是現在海洋世界中體型最大的爬行動物。其中體型最大的要數棱皮龜了。

它最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公斤,堪稱海龜之王。•小丑魚是一種熱帶鹹水魚。

•已知有28種,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系,因此又稱海葵魚。帶毒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小丑魚則吃海葵消化後的殘渣,形成一種共生的關系。

•蝴蝶魚體型較小,長度很少超過20厘米。游動姿態像蝴蝶,色彩鮮艷,所以得名蝴蝶魚。

七彩神仙魚•七彩神仙魚別名鐵餅、七彩燕。體色隨著光照產生變化,光線暗時體色深暗;光線明亮,色彩就艷麗豐富,條紋滿身。

輕盈飄逸的水母在那蔚藍色的海洋里,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一個個像降落傘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贊嘆不絕。在海洋里,見到這些水母可千萬別動手觸摸,否則會被其帶毒的刺胞蜇傷,甚至喪命。

藍鯨藍鯨是人類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藍鯨長33.5米,體重195噸,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

獸中之「王」——藍鯨分身有術的海星海星的體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隻都有差別,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

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

Ⅳ 有關於海洋的資料

1、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

2、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3、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

4、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占整個海洋面積的一半以上。

(4)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擴展閱讀:

海洋資料——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動的方向雖然很復雜,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緯40°或60°之間,形成一低緯度環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成逆時針方向。每個環流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屬於寒流。

(2)在北緯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緯環流。其環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環流西部為寒流,東部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季風洋流。冬季吹東北季風,表層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夏季吹西南季風,表層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洋

Ⅳ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知識點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知識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有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陸地,面積較大的是大陸,面積較小的是島嶼,合起來叫大洲,伸進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島,海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2.被赤道穿過的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

3.按面積排列七大洲的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面積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積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板塊的運動

1.魏格納在大陸漂移說中提出了地球「活動論」的觀點。

2.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3.六大板塊是: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4.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5.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地理期末考試高頻考點整理

1.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2.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一般為綜合題。陡崖: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個山頂之間;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陡坡: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爬山就困難。山脊:等高線由海拔高向海拔低處突出;山谷反之,易形成河流。

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1)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2)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3)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4)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高和緩;(5)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5.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Ⅵ 大海的資料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

世界共有5個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大洋。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海其實是在地球史上第一次火山爆發時由於水蒸氣太多而形成了雲,之後又下了幾千年的暴雨,匯成了大海。

海洋是礦產資源的聚寶盆。經過20世紀70年代「國際10年海洋勘探階段」,人類進一步加深了對海洋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和儲量的認識。

(6)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海即海洋。其實海與洋還是有些差別的。 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海洋地理知識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