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上同一條緯線上求兩經度的距離怎麼求
同一條緯線上求兩經度的距離:經度不同的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是111×經度差×cosΦ(Φ為兩地所在緯線的緯度)。
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一起確定地球上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同一經線上,緯度的每個度大約相當於111km,但經度的每個度的距離從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離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等於111km乘緯度的餘弦。
不過這個距離還不是相隔一經度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最短的距離是連接這兩點之間的大圓的弧的距離,它比上面所計算出來的距離要小一些。
式中λ為測點的經度,l1為觀測時世界時,l2為北極星上中天世界時。由於北極星的視赤緯接近90°,所以常把觀測的北極星高度角h近似地看作測點的緯度。
㈡ 地理上同一條緯線上求兩經度的距離怎麼求
同一條緯線上經度不同的兩個地點,它們之間的距離是
經度之差*111千米/度*地理緯度余旋值。
例如北緯60緯線上東經30度與西經40度之間的距離
(東經30度-西經40度)*111*cos60度
=70度*111千米/度*1/2
=3885千米
㈢ 兩地處於同一緯度但經度不同兩地的距離怎麼計算
兩地處於同一緯度但經度不同兩地的距離計算,在知道緯度數值的情況下可以算出這一段緯線的長度。
在赤道上經度相差1°地表面的實地距離大約是111千米,在其他緯度經度相差1°地表面的實地距離大約是111千米×地理緯度的餘弦值。
例如北緯30°的兩個地點,經度相差30°,它們之間的緯線長度計算30°×111cos30°千米。
㈣ 經緯度與距離的換算
經緯度與距離的換算有以下兩種方法:
1、二維轉換
二維轉換方法是將平面坐標(東坐標和北坐標)從一個坐標系統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統。在轉換時不計算高程參數。該轉換方法需要確定4個參數(2個向東和向北的平移參數,1個旋轉參數和1個比例因子)。如果要保持GPS測量結果獨立並且有地方地圖投影的信息,那麼採用三維轉換方法最合適。
2、三維轉換
該方法基本操作步驟是利用公共點,也就是同時具有WGS84直角坐標和地方坐標的直角坐標的點位,一般需要3個以上重合點,通過布爾莎模型(或其他模型)進行計算,得到從一個系統轉換到另一個系統中的平移參數、旋轉參數和比例因子。
坐標轉換分類
1、大地坐標(BLH)對平面直角坐標(XYZ)
常規的轉換應先確定轉換參數,即橢球參數、分帶標准(3度,6度)和中央子午線的經度。橢球參數就是指平面直角坐標系採用什麼樣的橢球基準,對應有不同的長短軸及扁率。畫到直角坐標系可以寫為(x+z*acosθ,y+z*asinθ)a,θ為參數。
2、北京54全國80及WGS84坐標系的相互轉換
一種國際上採用的地心坐標系。坐標原點為地球質心,其地心空間直角坐標系的Z軸指向BIH (國際時間)1984.O定義的協議地球極(CTP)方向,X軸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點,Y軸與Z軸、X軸垂直構成右手坐標系,稱為1984年世界大地坐標系統。
3、任意兩空間坐標系的轉換
由於測量坐標系和施工坐標系採用不同的標准,要進行精確轉換,必須知道至少3個重合點(即為在兩坐標系中坐標均為已知的點。採用布爾莎模型進行求解。
㈤ 經緯度計算距離公式是什麼
tgα= 桿長/影長。
在地球上任何地點,只要有隻表,有根竹竿,一根捲尺,就可知道當地經緯度。但表必須與該國標准時校對。
方法如下: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陽直射點在南緯。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時得到的緯度是(arctgα+8.5)°
在地球上任何地點,只要有隻表,有根竹竿,一根捲尺,就可知道當地經緯度。但表必須與該國標准時校對。
1.已知地球上兩點的經度、緯度:(X1,Y1), (X2,Y2),其中X1,X2為經度,Y1,Y2為緯度。
視計算程序需要轉化為弧度(*3.1415926/180)。
地球半徑為R=6371.0 km。
則兩點距離d=R*arcos。
2.在地球上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公里;在赤道經度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公里,在其他的緯線上,經度每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經度數*cos經度數,例如在北緯30度,經度相差5度,實際距離是:111*5*cos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