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
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理課程,對於學生在認識世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理念要求"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要求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發掘學生潛 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地理新課程要求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有效的課外活動可以通過 實踐和地理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地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同時促進地理課堂的教學。
Ⅱ 如何利用與開發體育隱性課程項目內容充實度與參與人群
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推行,賦予了地方和學校更多的權利,有利於地方和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一直誤認為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認識局限於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進上,使得大量鮮活的體育課程資源未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結構單一,不能實現人力、物力、環境等因素的整體資源優勢。因此,走出傳統課程的狹隘視野,合理開發和利用體育課程資源,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存,使體育課程更加適合地方和學校的具體教學特點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空間、地域間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和教育傳統存在很大差異。優秀的地域和民族文化滋養著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作為人類文化現象之一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既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巨大的地理空間內南北之差,東西之異,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傳統體育文化。南方以水上運動見長,北方以冰雪運動見長,西北、內蒙、青藏高原則以騎馬、射箭和摔跤見長,地域、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成為人們養生健身、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這些多姿多彩的傳統體育有較強的鍛煉價值和教育功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多年來我國學校體育顯性課程資源受到重視,而緘默的課程資源則常常被忽視,這種緘默的課程資源往往具有特色與個性,更貼近我們周圍的環境與生活。因此調整和改革體育課程結構,拓寬和豐富體育課程資源渠道,改革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從而使更多的課程資源成為學校體育的素材。 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與原體育教學大綱比較 大綱 標准 突破 目標 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以育人為宗旨,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結合,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備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標准確立了體育課程的目標體系,既有課程目標,有包括領域目標,從而使課程目標更明確、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避免了以往習慣的套話 內容框架 ☆必修:基本運動、游泳、基本知識 田徑、體操、武術 ☆限選: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游泳 ☆任選: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現代科學的健身方法,新興體育項目;必修內容的調高與拓寬;由學校置換的其他內容 ☆運動參與 ☆運動技能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課程標准突破了以往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內容體系,拓寬了體育課程的內容範疇,這有助於開發體育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實現健康的目標 內容案例 ☆跑:學生自我設計,以發展快速和耐力跑為主要手段的各種跑的練習;在40~60米的快速跑中跨過3~4個障礙或低欄;各種傳接棒方法的不同距離的接力跑 ☆跳躍:跨越式跳高或蹬踞式跳遠或其他方式的跳高、跳遠 ☆投擲:用各種方法推、擲、拋實心球,提高定量的要求;原地或助跑投擲適當的投擲物;使用健身器發展各部位力量練習 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田徑運動技能 課程標准不規定田徑的具體教學內容,這個學校和教師留有選擇的空間和發展的餘地,學校和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本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對田徑項目進行教學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之一是,課程標准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是一種目標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選擇什麼內容,而是所選擇的內容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 體育課程資源的性質與分類 體育課程資源是一切能夠支持和拓展體育課程功能事物的總稱。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則僅指形成體育學習內容的直接來源。具體來說體育課程資源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 (一)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 1.多樣性 體育課程資源涉及學生學習體育與生活環境中一切有利於達成體育課程目標的資源,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廣泛多樣的特點。不同的地域,可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不同,其構成形式和表現形態各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具有獨特性,相應的體育課程資源各具特色;學校性質、規模、場地器材、傳統以及體育教師素質的不同,學校和體育教師可以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自然有差異;學生個體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體能水平、生活經歷的不同,可供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必然會千差萬別。 2.潛在性 多種多樣的體育課程資源為學校和體育教師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只有那些真正進人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現實的體育課程資源。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體育課程,能夠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過程;體育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上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體育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開發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開發的目的,開發的過程也包含著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開發。從這種意義上看,一切可能的體育課程資源都具有價值潛在性的特點。 3.多質性 同一體育課程資源對於體育課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價值,因而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多質性的特點,如,學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鍛煉,也可以用於勞動技術教育中的植樹綠化;既可以在藝術教育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課中用來調查動植物的種類。又如跳繩既提高有氧耐力和彈跳力,也可以用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還可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等。體育課程資源的多質性,要求體育教師慧眼識珠,善於挖掘體育課程資源的多種利用價值。 (二)體育課程資源分類 根據來源分類 1.校內體育課程資源 校內體育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各種運動場所和設施,如運動場、體育館、圖書館等;校內體育人文資源,如教師群體,特別是體育教師、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等;與體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如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體育比賽、夏令營、冬令營等。校內體育課程資源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 2.校外體育課程資源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體育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社區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廣場等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為了保存和展示人類體育文明成果的公共設施,如體育館、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影響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的價值觀 念、宗教倫理、風俗習慣等與體育課程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社會體育課程資源。學生家庭的體育器材、設備、體育圖書、報刊、中國絡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體育課程資源。 根據存在方式分類 1.顯性體育課程資源 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物質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如體育教材、體育場地、器材、設備、體育運動項目、自然和社會資源中的實物等。作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顯性體育課程資源可以直接成為體育教學的便捷手段或內容,相對易於開發與利用。 2.隱性體育課程資源 隱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精神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以潛在的方式對體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體育課程資源,如學校和社會體育風氣、家庭的體育氛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與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不同,隱性體育課程資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它們不能構成體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它們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根據功能特點分類 1.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 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屬於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並且能夠成為體育課程的素材或來源。 2.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 直接決定體育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體育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屬於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卻並不是形成體育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體育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當然,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與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現實中的許多 體育課程資源如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中國絡、人力和環境 等,往往既包含著體育課程的素材,也包含著體育課程的條件。 根據形態分類 1.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主要包括競技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 2.體育課程場地器材資源。 3.體育課程人力資源。 4.其他體育課程資源。 三 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 (一)競技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1.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意義 競技運動是一種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規則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的身體活動,其中,競爭性和娛樂性最為突出。競技運動具有教育、娛樂、政治等多種功能,通常表現出以下特徵:競爭競賽、休閑消遣、娛樂觀賞、榮譽自尊、挑戰自我、懸念刺激、自我顯示、精神激勵、情緒宣洩等。 學校的體育課程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需求、體育課程目標、辦學條件、學生體育基礎等諸多因素,特別是要按照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課程目標要求,對競技運動進行科學的選擇、引進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進行有針對性的重新設計,使其轉化為能面向全體學生並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能讓學生基本學會以及能收到多種效益的體育教材內容,成為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提高素質的體育手段。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改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適當掌握那些最基本的運動技術技能,為終身從事體育健身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在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具體操作中,要根據《課程標准》的精神,遵循體育規律和健身原理,在充分研究競技運動項目的教育性、教師的可操作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基礎上,從運動的方向、形式、路線、距離、順序、節奏、規格、場地、器材、規則要求、參加人數等運動學、動力學及文化學特徵方面,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加工改造,使其成為確實有健身價值的、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材。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通常要輔以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環節優化,才能確保實施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其基本方法為:其一,簡化技術結構,減小運動難度,使其既能增強體能、增進健康,又能減輕學生運動時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其二,調整場地器材規格,修改競技比賽規則,使其能適應廣大學生的實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負荷要求,使運動負荷易於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滿足學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組織教材內容時,調整和轉換競技運動特點,充分挖掘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更多的考慮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進社會交往方面的功能。 現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在開發時為了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各地、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加強對運動項目的改造工作,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這里所說的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要用整體健康觀對運動項目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應當有利於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利於增進學生「身、心、社」的整體健康,有利於發展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修改內容:去掉不適合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發展的、復雜的內容,弱化競技成分,淡化終結性的「達標」評價內容,不過分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降低難度要求:降低運動難度、動作難度,不苛求動作的細節,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械功能等。 (3)簡化技戰術:降低需要經過較為系統的訓練和較高體能和技術水平才能完成的戰術,保留簡單的基本技戰術。 (4)改造場地器材:使場地器材適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 案例1 「大家都來扣籃」 1.活動目的 提高投籃技術,發展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在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用呼啦圈代替籃圈,用鋼絲繩將大小不一的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改變「籃筐」的直徑與高度。 3. 活動方法 (1) 隨機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高度合適的籃圈進行投籃練習,自由體會投籃的動作技術 (2)學生選擇合適的籃圈嘗試扣籃動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評析:籃球運動是初中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項運動。由於受競技運動的影響,許多學校的籃球場地都是標准比賽場地,3.05米籃圈的高度令女生和籃球技能基礎較差的學生望而生畏,因而大大降低了對籃球活動的興趣。而採用呼啦圈代替籃圈,降低動作學習的難度,使學生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練習的位置,既提高了動作的技術,又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激勵了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籃球的興趣。 案例2 護球與搶球 1. 活動目的 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運球技術和控球能力,通過基本技術的練習,培養對抗意識及對籃球的興趣 2. 活動准備 籃球若干個,籃球場或空地 3. 活動方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兩人,一人持球,另一人徒手。比賽開始,教師發出口令後,在規定的區域內,持球者一邊不停的運球,並利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球使對方搶不到。徒手者千方百計爭搶對方的球,如球被搶,則雙方交換。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計算搶到球的次數多的為勝。 4. 活動規則 (1)運球必須超過本人膝關節的高度,要用手指、手腕靈活的拍擊球,禁止用手掌心拍球; (2)球被防守一方搶到手才算得分,如只拍到球不能得分。 5. 教學建議 此活動項目,也可採用足球進行運球與搶球的基本技術練習 評析:此項游戲可不受場地的限制,可利用籃球運球基本技術的練習,開發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集運動、娛樂和競爭與一體,既提高了籃球的基本技術、發展了體能,又使學生能夠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體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愉悅。 3.民族和民間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地域性,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維吾爾族的舞蹈、朝鮮族的盪鞦韆、白族的跳山羊、錫伯族的射箭、京族的跳竹竿、侗族的搶花炮、壯族的拋綉球、苗族的爬坡桿、瑤族的打獵、南方的龍舟競渡、大漠的賽駝、山地的競技、草原的騎射、叢林的射弩等民族民間體育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具有民族特色,這有助於各校形成特色,也使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有很多內容,選擇和應用時,要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環境因素、學生情況等進行選擇,也可以對一些內容進行改造,使他們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經過改造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將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大體分為幾類: (1)以嬉戲娛樂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以閑暇消遣、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 (2)以競賽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既有游戲娛樂的部分,又有競賽的內容,是一種以競賽體力、技巧、技能為內容的娛樂體育活動; (3)配合節慶習俗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是一個民族特有的傳統慶典活動,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選擇比較適合學生開展的民族民間傳統項目,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反應等體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民族自尊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案例3 「石頭 、剪刀 、布」與武術「五步拳」 1. 教學目的 利用民間的游戲「石頭 、剪刀 、布」進行武術----五步拳的教學,把健身與娛樂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練習武術的積極性,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2. 教學內容 (1) 游戲---「石頭、剪刀、布」 (2) 武術---五步拳 3. 教學程序 (1) 游戲導入。先讓學生玩熟悉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然後告訴學生新玩法:變換姿勢、揉和武術動作。 (2) 指導學生玩新游戲:「石頭」----並步抱拳、「剪刀」---彈踢沖拳、「布」----馬步架打。 (3) 啟發學生將手型與步型結合起來,自主創編組合動作並連貫起來練習,逐步形成小套路---五步拳 評析:「石頭、剪刀、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猜拳游戲,可以說是老少皆會。武術是我國民間體育的瑰寶,但在教學中比較枯燥無味,而把這種游戲結合進來教學,則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而且使娛樂與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對我國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一種很好地改造與創新。 案例4 有趣的「打陀螺」 1. 活動目的 通過「打陀螺」運動,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和發展上肢力量,掌握打陀螺的技巧和娛樂方法,培養練習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1. 活動准備 陀螺、繩鞭若干 2. 活動方法 每人一個陀螺和一根繩鞭。首先將鞭子纏繞在陀螺上(纏兩、三圈),然後將陀螺放在地上,用力抽拉鞭子,使陀螺在地上旋轉,接著用鞭子不斷地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旋轉,以轉動時間的長短決定勝負。 3. 教學建議 (1) 先要學會製作陀螺的方法。找一個長5~6厘米、直徑為4厘米的小木柱,將其一端削成圓錐形,在錐頂插進一根1厘米長的鐵釘,其尖端外露2毫米。鞭和鞭桿各長40~50厘米為宜。 (2) 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經驗、盡快掌握做好的抽法 (3) 此活動適於在水泥地上進行,要注意安全。 評析:打陀螺是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游戲活動,深受初中同學喜歡。活動時既不受場地、器材及人數的限制,易於開展,又集運動與娛樂為一體,游戲性和競爭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 4.新興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眾體育的蓬勃開展,新興的運動項目層出不窮,許多的新興運動項目既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新興運動項目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其成為學生喜歡的內容。 (1)郊遊、遠足、野營等野外活動:郊遊是指從城鎮到郊外去遊玩,地點可以是風景地和公園,交通方式可以多樣,如騎自行車郊遊等。遠足是指以步行的方式到野外去游覽。野營與前兩者的不同點是要在野外宿營。 (2)體育舞蹈、健美操:體育舞蹈是融體育與舞蹈為一體的新興運動項目,是體育與舞蹈的疊加,是舞蹈的運動化,也是運動的舞蹈化,國際上把它稱為國際標准舞。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通過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的身體練習,達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在選擇和開發這些項目時,需要對動作進行設計,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做到簡單、大方、美 觀、健康、活潑、參與性強。 (3)旅遊登山:旅遊登山是一種新興運動項目,它是青少年喜愛的一項活動,既能發展手臂、腿部力量,培養學生攀登高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禦寒能力,又能培養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旅遊登山包括一般登山活動、登山夏令營、登山比賽等。登山前應做好充分准備,考察和選好攀登對象、路線、山峰的高度、路線的長短、坡度等,這些都要與學生的年齡、體力相適應。在登山過程中,還可以搞一些科學考察和文娛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和學習科學知識。 (4)攀岩:攀岩是一項不用攀登工具、僅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攀登陡峭岩壁或人造岩牆的新興運動項目,它集健身、娛樂、競賽於一體,既要求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堅忍不拔、拼搏進取的精神,又需要良好的握力、腿部力量、柔韌性、協調性、節奏感及攀岩技巧。攀岩運動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博大的胸懷,還能體驗到挑戰自我、實現自我所帶來的刺激、愉悅和成就感。攀岩活動前應介紹攀爬方法,檢查安全裝置。不同地域和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選擇攀岩地點,也可以設計難度較低的人造攀岩牆等。 案例5 校園簡易保齡球 1. 活動目的 鍛煉肌肉耐力和靈敏性,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感受大保齡球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實心球8個,手榴彈若干,在田徑跑道上畫一條投擲線,距投擲線15米處各放6枚手榴彈 3. 活動方法 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8組,成縱隊站在投擲線後,輪流將實心球滾動向手榴彈,然後跑上前將將擊倒的手榴彈擺好,並將球撿回,交給下一人,依次進行。採用保齡球的比賽規則和計分方法,最後評出得分最多的個人和小組。 4. 活動規則 (1)練習「保齡球」時不能踩線; (2)必須採用地滾球投擲,不能上拋球,應注意安全。 5. 教學建議 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手榴彈的個數及人手一個實心球,以增強活動的興趣性及有效利用時間。 評析:保齡球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趣味性和健身性,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但開展這項運動所需的場館與設備絕大多數學校都不可能具備,因此,利用實心球和手榴彈來代替保齡球進行活動,是對新興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又發展了身體素質,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喜歡此項運動。
Ⅲ 談談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意義是什麼
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重視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
Ⅳ 地理教學中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上課不應太嚴肅,會使同學們大腦短路。不時應告訴同學一些地理奇聞。增加同學們的地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導師。。。。。。
Ⅳ 如何開發地理校本課程
從這篇文章,結合你校的情況
我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初探
摘要:新課程管理的三級體制,賦予了廣大教師更廣闊的課程開發的天地。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即地理校本課程。本文主要是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校本課程 新課程標准 教學資源 課本資源
一 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根據新課程標准,國家課程分為三個管理體制,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又稱學校本位課程,是基於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完善和補充,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開發相關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基於這樣的條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據國家課程標准以及自身的條件設計了以下的課程:
表一 地理校本課程
地理校本課程 課程名稱 適用年級 總課時 課程類型
神秘的宇宙 高一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東莞市工業區位研究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本鎮城鄉規劃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高二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二、校本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建議
(一)制定目標、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的設計不能違背國家課程的要求,同時也不能隨意地開設。因此,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要明確課程的目標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夠讓學生「玩玩」就算。應該明確課程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素質,最後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麼成果。
1、制定目標
每個課程的開設都應該有一具體的目標。而地理課程的開設應該滿足四個目標:
第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協調發展的科學,任何有關地理的學習都應該從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出發,讓學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統協調發展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持續發展。
第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通常情況下地理課程是每星期兩節課,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因此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的,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操以及作為主人翁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學生對家鄉的情感源於對家鄉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認識,只有認識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責任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課程的設計時特別注重賦予校本課程的地方特色,圍繞家鄉的建設,讓學生出謀劃策。
第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動能力。中學生處於一個「能力發育」時期,他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卻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實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麼打擊而不感去實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的行動能力就被扼殺了,總是「敢想不敢做」,從而他們的創新能力也慢慢變弱。通過地理校本課程的學習,我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通過學習「東莞產業轉型」,讓每個學生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讓大家行動起來,把自己的觀點通過書信的形式告訴市長。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高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東莞人的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行動能力。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過對有關科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更多東西,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而通過觀測星座等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2、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的補充,通過這樣的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而作為一門課程,總不能學了就算,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要求。
首先,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到一定程度。校本課程也是一門課程,是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的課程,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要掌握課程的相關知識,掌握與該課程有關的一些原理,即並能口頭闡述相關內容。
其次,明確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即課程評價方式。校本課程跟我們平時的課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過考試來表現學習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評價學習和表現成果。而只有老師明確了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學生才會有學習目標,才能更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如學習了東莞市產業轉型後,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並且以小論文的形式表述出來。
(二)善於利用現場課程資源
1、立足課本資源,讓課程更貼近所學內容
目前學生的知識來源離不開書本,但是書本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又是不足夠的,因為課本的知識不可能將一個問題講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應用於實踐中。也正因為這樣,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立足於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同時也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擴充。
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都是源於課本,而又有別於課本知識的;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探討。例如城鄉規劃,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了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城市地域類型的分布等。在學生對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深入補充一些城鄉規劃的原則和過程等,讓學生了解到該過程後再開展調查本鎮城鄉規劃的情況,最後讓學生嘗試設計自己心中理想的家鄉規劃。這樣的課程設計,既運用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題材,讓學以至用
任何的知識只有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才是有用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往往是學了卻不會運用,不會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析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我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的出現。
如:很多同學都只是從書本上了解到工業布局的一般原則,但對於我們身邊的工業分布卻說不出其布局的優劣。因此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對城鄉規劃的進一步學習,可以了解更工業布局的原理,引導他們思考身邊工業布局的優劣以及改進措施等。
3、藉助各方教學資源,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很多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時候都會遇到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發了很多學生對探索宇宙的興趣以及對宇宙的好奇心,開設這樣的課程也是順應學生的要求的。可是很多學校卻苦於沒有望遠鏡而認為開設這課程沒有現實意義;大家都認為開設天文課程就必須要有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月球、觀察太陽黑子。也因為這樣,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雲以及千奇百態的恆星等等)被忽略了。但實際上在整個課程中真正用到望遠鏡的幾率並不多,使用的次數一般不會超過3次。
無疑,如果有天文望遠鏡的話,對開設這樣的課程來說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天文的范疇很廣,不一定非天文望遠鏡不可,我們也可以立足於本校的一些資源,對學生講述一些有關天文的其他部分。例如我校開設的天文課程主要是介紹一些有關宇宙的知識,比如說太陽系及其行星、美麗的星雲、銀河系、神州系列、中國的探月計劃等等。
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月球和知道望遠鏡的原理,我們可以藉助某老師自己擁有的望遠鏡或者組織學生到東莞科技館去參觀學習,以此解決望遠鏡資源缺乏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同樣可以了解到望遠鏡的構造和作用,也能夠了解到望遠鏡使用的知識。
(三)結合時事熱點,開發校本課程
時事問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時事熱點還是一個高考命題的熱點。因此作為學生群體,對時事的關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學生對時事熱點的了解往往是來自網路、報紙,而對於這些報道的內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礎上,要他們進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見、見解就顯得困難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對時事的了解不夠深入、全面。開設與時事有關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例如,近幾年來東莞乃至整個珠江三角洲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也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值得所有東莞人思考的問題。通過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東莞的產業發展歷史、知道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以及東莞目前產業的情況、並且引起同學的思考——東莞的出路應該如何?最後,可以通過「給市長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們對東莞產業轉型的建議。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相關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及能為家鄉出謀劃策的責任感。
(四)重視學生興趣,讓校本課程更具活力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選修該課程學生的多少則從另一方面反映該課程的成功程度。對於學生來說,對課程本身的興趣是決定其選課的重要原因。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心理學認為只有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生興趣與知識的結合,務求令到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對於浩瀚宇宙,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我們課本的知識我遠遠不足夠的,因此符合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條件。那麼這樣的課程老師應該設計那些內容呢?我們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宇宙的那些部分有興趣,然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分重點地設計課程的相關內容。
三、地理校本課程設計過程中的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
(一)現實性問題 我們設計的課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學生動手或者是實踐的。如天文課程,我們希望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實地觀測。但是由於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鎮區,光污染比較嚴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沒有雲的夜晚才能看到幾個比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觀測則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因此是否能實施觀測還需要很多現實的條件配合。
(二)資料收集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資料調查和收集的,這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有些資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資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三)時間問題 校本課程跟一般的課程不同,課程的課時不多,而在特定時間里是否能完成教學內容成了一個問題;另外由於有些內容是觀測實踐和資料收集,所以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內容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的一些見解,而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在課程的內容上還須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附表二: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神秘的宇宙 東莞工業區位研究 本鎮城鄉規劃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適用年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二級
總課時 16 8 8 16
課程目標 1、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相關信息;
2、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觀測能力,以及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3、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1、了解東莞工業的發展歷史、工業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區位選擇的原因等;
2、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操。 1、了解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調本鎮的城鄉規劃現狀;
2、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本鎮城鄉規劃的優劣,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3、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識以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1、讓學生了解產業轉型的原因和規律,並調查東莞目前的產業情況、存在問題等;
2、通過調查資料分析東莞產業轉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措施;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主題或活動安排 1、宇宙中的天體;2、太陽系的成員;3、四季星空和旋轉星圖;4、秋季或冬季星空觀測。5、中國航空航天的歷史(神州系列和中國的探月計劃等)。 1、工業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則;2、工業布局實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3、分析東莞市工業的類型及布局的特點;4、分析形成這種布局的原因,並形成論文。 1、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2、城鄉規劃案例分析;3、參觀鎮的規劃辦並收集相關資料;4、分析整理資料,形成論文。 1、產業轉型的形成的規律及其形成原因;2、產業轉型的發展史以及產業轉型成功的地區介紹;3、東莞目前的產業結構調查以及資料收集;4、東莞目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分析;5、討論:東莞市的產業出路;6、形成學習性論文。
評價方式 觀測感想 論文總結 「給規劃辦的建議」 論文「寫給市長的一封信」
參考文獻:
1、鍾啟泉 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吳剛平,《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譚振華,《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7-8月版;
4、常國維,《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學術論壇,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地理360社區網;
6、張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課程設計》;
7、東莞市地理教研網;
8、中國期刊網。
Ⅵ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 轉變學習方式成為最重大的「閃光點」 ,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能學」 ,讓學生樂於學習,學習過程不再是痛苦的事情,應該像「小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技能、學會創新。但是探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組織能力等要求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何能使學生樂於學習地理,輕松深入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呢?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面向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有探究的激情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認知能力出發,去創造性的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例如在「旅遊業」的教學中,教師最常講旅遊業是「無煙工業」 ,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學生馬上就會聯想到,實際中並不是這樣,旅遊景區的垃圾袋、一次性筷子、生活污水、汽車尾氣等污染現象,「八仙宮」「龍宮」等景點投資了幾百萬資金,但收益少的可憐等問題,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去質疑,如何才能使旅遊業持續發展呢?學生就會回答:「要重視環境保護」「不能破壞景區的整體文化氛圍」等等;「怎樣解決?應採取哪些有效措施?」學生根據日常所聞所見,就會提出使用電瓶車減少汽車尾氣污染,鐵路北移封閉龍門景區,減少鐵路對石窟的損害,將龍宮等人造景觀炸掉,保證龍門石窟景區周圍和諧的文化氛圍。學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離不開地理,地理對我們的終身發展大有作用,學生自然就會興趣盎然。再如在學到「聚落的發展變化」時,如果僅用一兩張城市與農村的照片對比,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倒推式,首先發問:「你了解洛陽的新變化嗎?」展示洛南新區的音樂噴泉、市政府辦公大樓、王府井、家樂福、中心醫院、洛一高等圖片,讓學生耳目一新,覺得自豪,從漫不經心的狀態馬上進入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然後出示農家小院、泥濘的鄉間小道、破敗的學校、簡陋的商店、衛生所等圖片,讓學生感到震撼,進而想知道,城鄉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然後通過探究就知道了,主要是城鄉的生產方式有本質的區別。這樣讓地理生活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地理知識,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學生就有興趣學。 二、由易到難,分層推進,讓學生有能力去探究。 不同學生的生活體驗、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差異很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人,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時,要由易到難、分層推進,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學習了「亞洲」的自然地理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讓學生具備如何去分析一個大洲或地區的自然環境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地形、氣候等方面,去探究北美洲的自然概況。設計兩個探究性問題,1. 三、精心准備,開拓視角,讓學生有探究的空間。 探究性學習要求在課前精心准備,包括學生准備和教師准備,教師要充分論證、研究,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做到條理清晰,要備學生、備課堂,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必要的思考空間,教師要學會等待,應該把主要的精力用於指導啟發學生,要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出發,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在「黃河」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問題:黃河下游為什麼多次決口改道?為什麼會形成地上河?泥沙來源於哪裡?黃土高原為什麼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什麼?還有哪些措施可以治理黃河,減輕危害?設計這樣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並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空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要有大學科意識,充分利用其它學科的資源優勢,橫向聯系,為地理學習服務。 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它包羅萬象,涉及范圍廣,知識面寬,對於地理新課程來說,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的觀念,要具有大學科的意識,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增強知識滲透意識。例如在「長江、黃河」教學時,在語文課中學生已學習了黃河頌、話說長江等部分內容,在學習「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時,歷史老師對此已作了一定的介紹,讓學生從語文、歷史的角度作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動,如查資料、手抄報等。作為地理教師,我在教學時,從地理學科的特點出發,從綜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探究問題,不拘泥於教材講解的文學知識、歷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層次的內在關聯。例如,在學習港澳與珠三角「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時,我設計了一個拓展性問題:「隨著珠三角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什麼會出現民工荒?」讓學生分組探討,最後學生得出了兩個結論:1. 珠三角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對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2. 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積減少,珠三角已經逐漸喪失了豐富的土地和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了。面對學生的表現,我欣喜無比,只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展現給我們無限的潛能,接著我提問第二個問題:當珠三角的優勢不在處於絕對地位時,港澳的產業擴散目標應選向哪裡?為什麼?學生又馬上信心十足去投入新的問題去研究討論了。探究性學習並不是一個學科獨自的進行,應該是各個學科相輔相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教學進度、動向,這樣在設計探究性問題時,才能使學生探究的有深度、有廣度,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全方位提高。 五、讓學生學會傾聽,積極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形成合力。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強調尊重張揚學生的個性,張揚個性但不能忽視合作交流,一個綜合的實踐活動不是一兩個學生能夠單槍匹馬完成的,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共享。例如在學習「聚落的發展變化」時,我讓學生分成小組分別調查洛南新區的農民、小商戶、開發商,去了解新區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取得的成就、失地農民的安置、道路水系建設、六大功能區的規劃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然後形成研究成果,以手抄報、論文、圖畫等形式,以班級為單位,辦成黑板報,在校園展覽。雖然花費了幾周的時間,付出很多心血,但當同學們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全校宣傳時,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情感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Ⅶ 什麼是隱性課程聯系實際談談它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
隱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隱性課程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國教育家杜威的「附帶學習」,即指學習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隱性課程」一詞是由傑克遜(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級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說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課程(office curriculum)的話,那麼隱性課程則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我國出版的《教育大辭典》對其下的定義是: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顯性課程」相對。
隱性課程的特點主要有:第一,隱性課程的影響具有彌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隱性課程的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第三,隱性課程的影響是學術性與非學術性的統一;第四,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有意識性與無意識性的辨證統一;第五,隱性課程是非預期性與可預期性的統一;第六,隱性課程存在於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中。
正是由於隱性課程的特點,要求在隱性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首先,優化學校的的整體育人環境;其次,要特別重視學習過程;最後,通過隱性課程的實施,塑造與完善學生的人格結構。
Ⅷ 隱性課程主要體現在哪三個方面
隱性課程主要體現在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三個方面。
與其相聯的教育實踐有:能力分組、師生關系、課堂規范與過程、隱含的教材內容、學生性別差異、班級獎勵結構等;其效果體現在政治社會化、價值觀與文化道德的習得、權力觀念的形成、階級差異的加深等方面。
美國學者高爾頓最早注意影響教學內容的非正式系統,他在《中學社會系統》中認為,中學生的個體行為是與其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聯系的。
(8)如何開發地理隱性課程擴展閱讀:
隱性課程的主要表現形式:
1、觀念性隱性課程。包括隱藏於顯性課程之中的意識形態,學校的校風、學風,有關領導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價值觀、知識觀、教學風格、教學指導思想等。
2、物質性隱性課程。包括學校建築、教室的布置、校園環境等。
3、制度性隱性課程。包括學校管理體制、學校組織機構、班級管理方式、班級運行方式。
4、心理性隱性課程。主要包括學校人際關系狀況,師生特有的心態、行為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