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東西分界線是什麼
中國東西分界線是黑河—騰沖線,即璦琿-騰沖線,或胡煥庸線,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
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原名「璦琿」)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市(縣級市),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
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條奇特的線,也是中國歷史與地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此線東西,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以東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以西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貳』 中國東西分界線是什麼
黑河-騰沖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東西地理分界線。
此線東念神西,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以東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以西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璦琿—騰沖線的出現則廓清了這一分界,影響深遠,成為研究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南北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並高睜分界線,就是我絕歲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叄』 中國的地理的東西南北是如何劃分的。具體依據又是什麼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按照氣候來劃分的,一般上是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的,線南是南方,線北是北方。
東西部主要是按照經濟發展來分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發展較慢.但由於經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造成東西部的劃分總在變化之中。
『肆』 中國的東西南北分界線是哪
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東西分界線:胡煥庸線。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不同於南北的地理分界線,我國東、中、西部的劃分,是政策上的劃分,而不是行政區劃,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劃分。自古以來,中國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似乎早成事實,但沒有人對這種模糊的認識加以有力的佐證。璦琿—騰沖線的出現則廓清了這一分界,影響深遠,成為研究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沖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線」。
(4)中國地理上怎麼分東西擴展閱讀:
胡煥庸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輝,1983年改稱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
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秦嶺-淮河一線,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
在由張相文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的185頁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秦嶺—淮河一線-網路
『伍』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國土遼闊,地理環境十分復雜,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無論是民眾認識國情,科研機構及專家認識區域地理格局,還是各級政府有效實施區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對中國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簡稱區劃)。
地理學中的區域劃分,是立足於地域分異規律的客觀基礎上,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相應原則和方法進行的地理系統分區。它是區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方法。
按照所進行區劃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區劃可以分為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農業區劃、綜合區劃等不同種類。
下面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就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作一簡單介紹。
一、中國自然區劃
(一)自然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自然地理區劃(簡稱自然區劃)是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組成成分發展的共同性、結構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將地域劃分為一定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二)自然區劃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區劃做了持續的探索性研究。綜觀不同歷史時期的區劃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自然區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表1),對中國自然地理的地帶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1.羅開富方案
最初發表於1954年,兩年後由科學出版社以中華地理志叢刊第1號《中國自然區劃草案》正式出版。它首先將全國分為東西兩半壁,東為季風影響顯著區域,西為季風影響微弱或無影響區域。然後提出最冷、最熱、最乾和空氣稀薄四個相對極端的區域,其間再劃出幾個過渡區。最後將全國劃分為7個基本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康滇區、青藏區和內蒙古新疆區,其下再以地形為主要依據劃分為23個副區。
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異的狀況,並對各類自然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所表現的特點作了一定探討,強調基本區是按自然特徵劃分的,其含義和范圍與行政或經濟方面習慣所用不同,例如,把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劃入華北區,而不屬於東北區。
『陸』 地理怎樣分東西南北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問題描述:
地理怎樣分東西南北\
解析:
看世圓友有無指向標,有的話指向標指的就是北,以北為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如果什麼都沒有,腔伍就是面對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然後就是根據經緯線來判斷,經線連搜槐接南北極,指南北,緯線指東西。還有些比較復雜,要根據圖來看的。
『柒』 中國的地理位置怎麼分東南西北的東南西北或東北,華北,中南,西北,西南都有哪些城市
以河南做中間(哪裡簡稱中原)按長江區分南北。以太行山區分東西。
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華東地區--山東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北地區--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
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和南海諸島。香港、澳門回歸後也被算在華南地區內,但因之特殊性常被單獨列出,與台灣省並稱「港澳台地區」。
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
西北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青海 、陝西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