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答題高考地理
一般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進行回答。
比如下題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簡析如何保護和利用黃河三角洲的荒地和灘塗資源
回答:保護:建立生態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業。
利用: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適度發展養殖業;有序發展原鹽業;合理開發灘海石油和風能等。
⑵ 高中地理的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
【 #高一# 導語】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些的答題技巧,下面 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的答題技巧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
一、選擇題答題技巧
1、審題干,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看清題干表述。
2、審圖和資料,審題乾和圖的結合,找出解題的有效信息(包括顯性和隱性信息);
3、在解連鎖題時,往往第一題的解題最關鍵,若解答錯誤可能會影響到後續問題。相反,若在解答後續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時,則需反思第一步的選擇是否有誤。
4、選擇題解題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確答案不能一眼看出,應首先排除明顯是拆伏荒誕、拙劣或不正確的答案,高考題中這樣的選項一般不多見,只有仔細分析,逐個排除。分析選項本身敘述的正確性。對選項敘述的正確性判斷是做好選擇題的核心任務。
5、分析選項與題乾的相關性,選項內容是否完全符合題干要求。
6、改動答案要慎之又慎,余激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只有當你確認另一個答案更正確時,才能改動它。
二、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1、准確定位,弄清是哪裡。首先可利用經緯網准確定位,其次可以根據特殊的形狀進行區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極值與遞變。分布規律問題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①.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勢起伏狀況
③.(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④.(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三、雙項選擇題
地理雙項選擇題每題3分,單題分值超過單項選擇題,而從閱卷情況看,雙選題錯誤率較高。從答案組合情況看,雙項選擇題有六種組合,而單項選擇題只有四種,因此雙項選擇題的難度相對較大。要順利解答雙選題,解題技巧非常重要。
1.運用排除法。在雙選題中運用排除法比在單選題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選項中兩個明顯錯誤的答案,正確的選項就「水落石出」。
2.對選項進行分類組合。將四個選項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分別分成兩組,再對照題意確定一組的選項。
3.對於難以取捨的選項,適當運用「量化法」「提高標准法」和「降低標准法」來確定最終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對選項的准確率作綜合的評估,「提高標准法」和「降低標准法」需要考生根據對題意的符合程度設立一個較高或較低的指標,最終篩選出所需要的答案。
四、答題規范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范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五、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准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並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4.准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後,要進行答案的構思,並能夠用准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高中地理的寒假復習策略
一、寒假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
平時大家一起上課一起做作業,想趕上別人或者想與別人拉開差距不容易,甚至想鞏固自己的強項,補弱科都沒有時間。這個寒假對即將高考的你們而言,將是實現復習備考跨越式發展的最後機會!因為你們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塊自主時間了。靜下心來,梳理一下高考考點,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後有的放矢的進行豎御襪重點突破。每天保證上午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下午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晚上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掌握不好的考點,一一列出,做好計劃,分幾天復習,復習重點知識點,再看錯題,再對應練習模擬題。
二、認真做兩套高考地理標准卷
高考地理標准卷要求以歷年高考真題或者一模二模題為主,而且答案要詳細。做題要掐好時間,大概50分鍾。然後對照答案給自己評分。最關鍵的是要一道題一道題地分析考點,並一一列出來,自己最後就會明白高考到底什麼是常考的考點,什麼是出題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題人的高度,來研讀高考試題。通過錯題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對應到章節考點仔細研究理解,爭取有大的突破。大題要看自己的答案要點是否齊全,答題語言是否通順,是否符合地理語言。
三、細化系統知識、形成網路、夯實雙基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較強,建議更多地採用理科的復習方法。①運用圖形知
識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②精學精煉,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③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①以現實問題作為切入點,統領人文地理知識;②結合區域特徵,善於進行對比分析;③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展;④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於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農業、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
四、對知識進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
②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③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並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④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⑤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由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⑥歸納知識特徵: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徵進行歸納,便於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於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五、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①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讀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②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高中地理的復習的技巧
抓住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是高考永恆的話題。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因此,同學們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復習,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學們平時應注重讀圖、填圖、默圖、甚至描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同學們平時應注意經常看報,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編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學會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
地理高考說明中要求「進行文字准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有的同學客觀性試題做得相當不錯,但進行文字表述時卻常常不能到位,不是關鍵字抓不住,就是語言邏輯出現問題,使本該得到的分丟失。關鍵在於,平時就沒有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記憶與表述。課本是我們學習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起,同學們應盡量使用課本語言進行表述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述習慣。
⑶ 地理綜合題中可持續發展這一類的題目怎麼答案,比如城市發展,處理湖水污染等題目,太多了列舉不完,答題
有關城市的主觀題:(因素) (地域形態) (布局形式 )
(1) 城市道路網問題:
形式:環行—放射式 方格--環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線: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為通達度最高的地區。
環線:縮短了城市各端點的距離,避免把大量人流、車流引入市中心,減少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
(2) 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兩大問題: ① 交通線路擁堵; ② 交通環境污染
解決交通線路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環境污染: ① 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
② 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 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3) 逆城市化問題:
原因: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② 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英國---美國、西歐、日本---北歐(聯系經濟發展水平記憶)
表現:① 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迴流;② 大城市中心區萎縮;
③ 中小城鎮發展迅速; ④ 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4) 城市中工業區區位特點及原因:
① 不斷向市區外緣遷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緊張,工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突出。
② 趨向於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原因:工業生產活動的大量運輸需求。
這里有一份答題思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⑷ 地理答題技巧
問答題答題技巧
一、明確答題方向
(一)特徵描述。
(二)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 台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 臨海空氣濕潤,水汽豐富;東南季風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 這是小范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為兩均處於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 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例: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
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
例:簡要分析,秋冬季「霜打窪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氣雲量少,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水汽易達到冰點。夜裡,地面向空中散熱,山頂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溫度下降得更快,於是下面的暖空氣往上跑,山頂的冷空氣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氣到達山谷或窪地後,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山谷和窪地中。於是,夜裡山谷和窪地中的冷空氣愈積愈多,氣溫便降得很低。一般窪地要比周圍的平地氣溫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還沒有霜時,谷地和低窪地中就會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話,那末山谷和窪地中的霜就更重。
(三)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1. 「點」狀分布一般有 「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布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布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2.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
又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3.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面積64萬平方千米。�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1. 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2. 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五)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六)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二、重視圖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一)圖像表達特點。�
地理圖像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字、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1. 「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
2. 「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深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潛水位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地球自轉速度線等)交通線(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內河水運等)、輸水(氣、煤、電)線、生產網路線、地理要素相關線等。
3. 「面」——聚落、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在大比例尺地圖中,點狀地理事物則呈面狀分布)。�
4. 「箭頭」——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大洋環流、大氣環流、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地殼物質循環等);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動力、產品、市場信息等);③工藝流程等;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二)圖表數量特點。�
1. 統計表格——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估算勿精算。
2. 扇狀(餅狀)統計圖和三角坐標統計圖——以地理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3. 柱狀、折(曲)線統計圖——以時間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4.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為主。�
5. 直角坐標統計圖——以兩兩地理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三)地圖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可劃分為:�
1. 「區域分布圖」——以區位分析為主:�
①掌握好區域空間定位方法,取得解題「入場券」;②把握區域地理特徵,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系;④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整治開發的對策。
2. 「概念圖」——概念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圖從總的概念出發,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後,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運輸網中的形式和層次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
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
3. 「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地理要素間的聯系,緊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 4.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5.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間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
6.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
②分析地理環境整體性和意義。
7. 「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流程圖能夠幫助理解某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發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過程的各個階段,或某一程序的各個步驟。建立流程圖時,首先把每個事件簡要地寫在方框內。然後,把最先發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發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類推。最後,把各個事件依次用箭頭連接起來。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
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
8. 「漫畫圖」——以環保主題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來說明漫畫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三、學會審題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②審設問;③審題分。�
1. 定范圍——確定考「政、歷、地」三門中的哪一門。�
2. 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 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
4. 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考題是簡答題,還是簡述題或論述題。�
5. 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⑸ 地理主觀題:1,如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如何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可持續發展:
1、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給予重點支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許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2、健全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制定水權轉讓、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行階梯水價,引導節約用水。建立農業碳匯交易制度,促進低碳發展。
培育從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化企業和組織,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實現市場化有償服務。
3、樹立節能減排理念。引導全社會樹立勤儉節約、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改變不合理的消費和生活方式。發展低碳經濟,踐行科學發展。
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科學健康的膳食結構,減少食物浪費。鼓勵企業和農戶增強節能減排意識,按照減量化和資源化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自覺履行綠色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責任。
4、建立社會監督機制。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保障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動員公眾、非政府組織參與保護與監督。逐步推行農業生態環境公告制度,健全農業環境污染舉報制度,廣泛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5)地理中可持續發展類題型如何作答擴展閱讀
在智慧農業的建設框架中,移動終端系統(如無人機、噴葯飛機、溫度控制器、濕度控制器等)、感測器、 定位系統、大數據、通信網技術、雲計算是最重要的五種技術力量,大數據扮演著核心大腦作用。
各式各樣的感測器負責收集信息及數據,比如位置信息、視頻信息、植物蟲害信息、植物光照信息等關於植物的全方面的信息通過感測器收集匯總,大數據則處理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智能決策,通過控制中心對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系統發號施令,做出相應的反應,以確保整個農業生產系統分工協作、有條不紊的運行。
⑹ 論述題:從人文地理學的角度說明如何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的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發展區域經濟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地形、氣候、資源、交通、人口、經濟狀況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協調好人地關系。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放眼未來,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⑺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方法及技巧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方法及技巧如下:
方法一:應該重視對熱點的思考,避免脫離原理盲崇熱點
1.在熱點復習中要突出對區域分布的掌握以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對比,分析區域的異同點,從而能夠更加熟悉和掌握各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徵。
2.在熱點復習中應該進一步應用中國和世界政區圖進行空間定位的訓練。
3.在熟悉地圖的基礎上,還應該結合熱點,對熱點發生所在的區域位置進行定位訓練,從而能夠進一步促進對空間分布的熟悉和掌握。
4.在熱點復習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僅局限於熱點的簡單堆積,而造成熱點堆積式的復習,這樣反而會沖淡地理復習的主題,從而出現復習課變成時事課的現象。
方法二:應該重視對考綱的鑽研,避免脫離考綱盲目復習
1.在復習內容上,看看自己的知識復習是否有遺漏,對重點和主幹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尤其還要檢查和反省自己對空間分布的掌握和熟練情況如何。
2.關於人文地理部分,要結合區位因素類問題,並結合現實和地理學科的長效熱點問題進行復習,從中培養和進一步鞏固人地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
3.針對自身的不足,進行問題歸類,分別加以解決。在復習中通過對過去所有的試題和習題進行梳理和歸類,總結自己的錯誤類型如、知識類、能力類、答題類、心理類、方法類等,探究解題的錯誤原因。
4.沖刺階段地理復習應該注意考試策略的重要性。由於考綱已明確,試題的難度值一般是控制在0.55—0.60左右,易、中、難的比例大致為5∶3∶2,根據考綱的的要求,各層次學生在復習和考試時應該明確地選擇主攻低檔題、中檔題或高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