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化的文化,風俗,地理,歷史,環境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全境幅員面積15195平方公里,東臨吉林省白山市,西與遼寧省接壤,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有203.5公里邊境線,北連吉林省吉林市、遼源市。全市轄兩市、三縣、兩區,人口226萬。通化市區是一座風光優美,景色宜人的山城。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人口45萬。
通化市的地理概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很多。
1.葯物資源豐富。通化地處長白山區,盛產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是全國「五大葯庫」之一,有「中國中葯之鄉」之稱。現已查明的葯物資源252科、596屬、1133種,主要有人參、天麻、貝母、五味子、紅景天等。
2.天然食品資源豐富。長白山素有「天然綠色寶庫」之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礦泉水資源,特別是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有蕨菜、薇菜、蒲公英、桔梗、元蘑等190餘種。此外,還有林蛙、蜂蜜、花粉、天然色素等資源。
3.礦產資源豐富。目前,通化市已發現礦產75種,探明儲量礦產34種,儲量24億余噸,潛在價值260億元。
4.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林地面積103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7700萬立方米,年立木增量120萬立方米,年採伐出材量40萬立方米左右。森林覆蓋率62%,是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
5.旅遊資源豐富。通化地處長白山區和鴨綠江開發帶,是通往長白山天池的中轉站,有許多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主要有龍灣火山群、羅通山、五女峰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有「東方金字塔」——將軍墳、萬發原始文化遺址、楊靖宇烈士陵園等人文、歷史景觀。全市有國家森林公園5處。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的集安市,有獨具特色的高句麗古跡,被列為國家和省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其中,洞溝古墓群、好太王碑、將軍墳、丸都山城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霸王朝山城、長川壁畫墓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開辦的鴨綠江風光游、赴朝四日游、五日游也都極具特色和吸引力。輝南縣境內有以「三角龍灣」為代表的龍灣火山群,湖水清澈,風景秀麗。柳河縣境內的羅通山林木蔥郁,山洞幽深,小溪縱橫,女真時期屯城扼守,留下了古城遺址。
6.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以集錫線(303國道)、鶴大線(201國道)、黑大線(202國道)、營扶線為主的連接東北三省和進關出海的公路網路,通化至梅河口一級公路已通車。沈吉線、梅集線、鴨大線鐵路縱橫交錯,有直達北京、青島、沈陽、長春、大連、白河等地的旅客列車。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化通信手段一應俱全,絕大部分村屯都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市區已建成供熱面積36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工程和日供水能力15萬噸的供水系統。
通化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時期,通化軍民浴血奮戰,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解放以後,通化人民與駐通部隊團結奮斗,共建家園,連續4次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通化是中國著名的「人參之鄉」。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人參產品有十幾個系列上百個品種,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著名的新開河人參及其系列產品先後獲第二屆全國新發明博覽會金獎、第十六屆日內瓦國際新技術與發明博覽會金獎。「新開河」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人參可樂、洋參可樂產品被國家衛生部指定為新世紀功能保健飲料。
通化是「中國葡萄酒之鄉」。以長白山野生山葡萄為主要原料,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獨特的傳統工藝釀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遠銷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世界葡萄酒中的一顆明珠」。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擁有世界最大的地下貯酒窖和從法國引進的現代化生產線,原酒貯藏能力達到4萬噸,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銷售量排在全國同行業的第四位。
通化是「優質大米之鄉」。由於通化西江大米、梅河大米曾為宮廷御用,故有「貢米」之稱。多年來,我市採取各方面的保護和治理措施,使無公害、無污染、營養成份高、米質優良的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提高。目前,全市水稻年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50%以上。西江貢米、梅河大米以其米質優良而聞名全國,在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場上十分暢銷,並被指定為黨和國家重要會議專用大米。
通化是「中國中葯之鄉」。自實施「醫葯城」建設發展戰略以來,醫葯工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2002年,全市醫葯工業實現增加值23.4億元,利潤7.53億元。2001年,有7戶企業進入全省醫葯工業利潤20強,11戶進入醫葯產值40強。修正、東寶、金馬3戶企業已進入全國醫葯工業利稅50強,修正葯業實現利潤居全國醫葯工業企業第6位。全市醫葯生產企業可以生產21個劑型、1600多個品種。鎮腦寧、人胰島素、復方益肝丸、參蓮膠囊、克濁腎舒散等四、五十種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重組葡激酶、氯氧喹、鹽酸槐定鹼等一批國家一、二類新葯的研製開發,標志著我市醫葯工業正從傳統中葯制葯向中葯現代化、化學合成制葯和生物工程制葯轉變。
通化是吉林省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食品、冶金、礦產建材、機械產業比較發達。以酒類、肉類、保健品、山珍食品、無公害蔬菜為主的食品工業發展較快。通鋼集團是吉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現已形成年產2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以石油機械、行走機械為主的機械工業具有較強優勢,許多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化人造毛皮聯合公司生產的高檔人造毛皮、純羊毛製品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遠銷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
通化市對外開放步伐加快。「九五」以來,全市累計發展「三資」企業146戶,合同外資913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20萬美元,香港、台灣、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客商在通投資合作。連續舉辦的四屆通化醫葯產品交易會已在國內外產生一定影響。全市各類專業市場發展到182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專業特色市場。梅河口大米、果仁市場已進入吉林省十大專業批發市場行列。果仁市場年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亞洲最大的松籽集散和加工基地。中葯材市場年成交量5萬噸。通化鋼材市場、輝南撫民木製傢具市場、柳河安口鎮木製裝潢材料市場、梅河口蔬菜水果批發市場等已初具規模,與朝鮮的邊民互市貿易市場正在培育和建設。
2002年,全市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實現財政收入1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在2002年吉林省各市州社會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我市居第3位。
「十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搶抓發展機遇,加速資源轉換,全面實施縣域突破、開放帶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提高醫葯產業,壯大食品、冶金建材產業,大力開發山區特色農業,積極發展服務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力爭經過五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把通化市建設成為現代化醫葯名城和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吉林省東南部中心城市。
「十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05年力爭比2000年翻一番;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社會經濟綜合實力保持全省前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