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地理區域共劃分為多少個地區分別是哪些
地理區域一共分為13個:歐洲西部
歐洲東部和北亞
中亞
東亞
西亞
南亞
東南亞
大洋洲
南極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球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五帶的劃分
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
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②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是什麼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分別是: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
中國七大自然地理分區的基本依據,是在科學的基礎上,綜合歷史、民族等多種維度,遵循相關的區劃原則進而確定的,分別是:
1、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2、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3、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以及台灣省;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
其他地理分區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全國又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1、北方地區,中國的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東部與北部,江蘇及安徽的北部,面積約為213.1萬平方千米。
2、南方地區,中國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部為青藏高原,東部與南部瀕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行政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251.8萬平方千米。
3、西北地區,中國的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西,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和甘肅省的西北部等。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24.3%。
4、青藏地區,中國的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橫斷山脈及其以西,喜馬拉雅山及其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及其以南。行政上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的全部、四川省西部,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甘肅省一隅,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的27%。
③ 世界地理13大區域
世界地理分區的名稱是:
1、東亞
2、東南亞
3、南亞
4、中亞
5、西亞和北非
6、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7、歐洲西部
8、歐洲東部和北亞
9、北美地區
10、拉丁美洲
11、大洋洲
12、南極洲
北亞應是獨立分區,但因為全部屬於俄羅斯,所以在講分區地理時合並在8、歐洲東部和北亞里講,看起來就是12個分區。
④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是什麼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⑤ 九州是中國上古的地理區域,具體指哪幾州
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遲自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
九州的范圍。
1、冀州∶河東郡、河內郡、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趙國、廣平國、真定國、中山國、信都國、河間國及涿郡、勃海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廣陽國及太原郡、上黨郡、雲中郡、定襄郡、鴈門郡。
2、兗州∶東郡、陳留郡、山陽郡、濟陰郡、泰山郡、城陽國、淮陽國、東平國。
3、青州∶平原郡、千乘郡、濟南郡、齊郡、北海郡、東萊郡、菑川國、高密國、膠東國。
4、徐州∶琅邪郡、東海郡、楚國、臨淮郡、泗水國、廣陵國。
5、揚州∶廬江郡、九江郡、會稽郡、丹揚郡、豫章郡、六安國 及南海郡、鬱林郡、蒼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
6、荊州∶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
7、豫州∶弘農郡、河南郡、潁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國、魯國。
8、梁州∶漢中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越嶲郡、益州郡、牂柯郡、巴郡、武都郡。
9、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馮翊郡、扶風郡及隴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⑥ 中國地理分為幾大區域,各自的范圍
歷史上主要的有下列九個地理區域:殲巧一河西走廊(甘肅中西部); 二西域(新疆);三河套(內蒙古伊克昭盟); 四塞北(內蒙古中部);含改辯五漠北(外蒙古);六東北(遼寧、談缺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內蒙古東二盟); 七雲貴高原(雲南、貴州); 八青藏高原(世界屋頂); 九中國本部分別予以說明:
河西走廊
位於中國的中西部,北面是瀚海沙漠群西端的諸小沙漠和一連串較小的被稱為「北山」的山系,南面是我們所介紹過的祁連山脈,也被稱為「南山」。這個走廊從天山東端起,斜向東南,直到中國西部城市蘭州,長達一千一百公里,但最窄狹的腰部寬度只一百公里。如同一條匹練,把一連串寶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大城,聯綴在一起,是古中國通往西方諸國唯一的國際道路。第七第八世紀時,沃野相接,被形容為「塞外江南」。可是後來淪入吐蕃王國和回紇汗國潰散後的零星部落之手,遂變成一個荒涼貧苦地帶。直到二十世紀,交通道路和水利工程復建,這個殘破的匹練才再度發出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