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七年級上冊公式
地理七年級上冊所有的公式,具體如下: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夜長=24-晝長
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1、我國位於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 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省、縣、鄉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包括23省, 5自治區, 4個直轄市, 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7、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0、我國干濕地區分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2、我國降水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② 地理比例尺公式是什麼 怎麼計算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是: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或擴大的程度。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一般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於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於進行圖上測量。
地圖使用應注意的事項:
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2、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當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表示的范圍越小。
4、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緯網,如果前兩者均沒有,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比例尺與坡度大小的關系:
1.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比例尺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放大尺
放大比例尺和地圖比例尺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放大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放大的倍數。如:原長度為1cm的零件,畫在圖紙上為10cm,則這幅圖的比例尺為10:1。
放大比例尺的分母(後項)通常為1。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內容也越詳細,精度越高。(註:此為放大比例尺,所以分母(後項)通常為1)
縮小尺
縮小比例尺的分子(前項)通常為1。如:1:100(1/100)
擴大比例比號(後項)通常為1.如100:1(100/1)
計算方法
如果將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麼原比例×n。
如果將原比例尺縮小到1/n;那麼原比例×1/n。
如果將原比例尺縮小1/n;那麼原比例×(1-1/n)。
比例尺縮放後,原面積之比會變為縮放倍數的平方。
③ 我國的干濕地區分布情況!
正確理解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和分布
在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下冊駕駛教學用書》中,氣候對城市區位影響有以下的表述:「我國氣候的巨大差異影響著城市的分布。教材突出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兩側城市的分布情況。若以400毫米和1 0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的話,可以把全國分成3部分,45.4%(212個)的城市分布在面積佔全國約1/5的南方濕潤地區,有同樣多的城市(212個)分布在面積佔1/3的北方半濕潤地區,9.2%(43個)的城市分布在面積佔2/5的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由此使人感到困惑:我國的干濕地區的界線到底是多少毫米降水兩線。
其實關於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和分布,在初中地理中明確提出了干濕地區劃分的標準是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也就是說劃分干濕地區不能單純分析降水量的多少,而應該同時分析這一地區的蒸發狀況。同時在初中教師用書中還有:「閱讀我國干濕地區分布圖時,應該疊加年降水量分布圖,特別是對應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之間的關系。同時對應地形區、溫度帶分布等,以加深印象,此圖中還有一個特別應該注意的地方,東北地區大興安嶺北部、小興安嶺、長白山以東地區屬於濕潤區,其原因是由於氣溫相對較低,蒸發量小,因此較為濕潤,這是干濕地區劃分標準的最好佐證。」
嚴格的說干濕狀況的劃分採用的是乾燥度。乾燥度指有植被地段的最大可能蒸發量①與降水量之比值。比值小於1,表示降水有餘,氣候濕潤;比值大於1,表示降水量不敷蒸發與蒸騰所需的水量,氣候乾旱。
在我國其劃分大體如下:①秦嶺-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東的廣大地區,還包括東北山地和青藏高原東南部,乾燥度小於1,是我國濕潤區,區內自然植被多為森林,農田以水田為主;②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乾燥度1.00—1.49,屬半濕潤區,區內自然植被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農田以旱田為主,水田只出現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③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乾燥度1.5—4.0,屬半乾旱區,區內自然植被以草原為主,農田以旱地為主;④我國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阿拉善等地,乾燥度大於4,區內自然植被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業為主。
④ 地理比例尺怎麼算呢 的
比例尺的計算
(1)比例尺放大縮小的計算:
① 將比例尺放大到n倍,則放大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
② 將比例尺放大了n倍,則放大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縮小到1/n,則縮小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縮小了1/n,則縮小後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縮小後圖幅面積的變化:
比例尺放大(縮小)後圖幅面積放大(縮小)的倍數,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縮小)到倍數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縮指長度的放縮,圖幅的放縮指面積的放縮。
(3)經緯網圖上的比例尺計算:
利用同一經線兩點間的圖上距離與緯度差*111千米的同單位之比。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單位統一)
2、經緯網距離的計算
(1)赤道上經度1°對應的弧長為111千米。
(2)經線上緯度1°對應的弧長為111千米。
(3)緯度相差為φ的緯線上,經度1°所對應的弧長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點垂至於海平面的距離。
(2)相對高度是一地相對於另一地的垂直距離。
① 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計算:(n-1)d≤△H< (n+1)d
崖頂處海拔高度的計算:A≤H< A+ d
崖底處海拔高度的計算: B-d<H≤B
〔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頂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