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是怎麼認為的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認為,茫茫宇宙是運動變化、至大無極、至微無窮、奧妙無比的活體。「氣」是貫穿這個活體始終的東西。它席捲天下、包舉宇內而囊括四海。
Ⅱ 求中國古代的地理名稱,如:郡,州,城,等。都等於現在的什麼
答:中國古代的地理名稱如郡、州、城、都,與現在的縣、市、鄉、鎮相當,特別以泉州府城〈古稱溫陵〉為例,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故而州比縣大。
一、地名或因改朝換代、時空環境變遷、城池建制大小不同、國防軍隊駐守布署、地理位置升格,社會經濟繁榮,故政府施政范圍經常采因地制宜、交通便利、地方建設需要、或地圖制定丈量、區域設置規劃等等原因,概因省、道、路、州、郡、縣、都、鎮、鄉、村、里名稱相同,或因稱呼相類似,容易令人混淆不清造成史料、志傳、府志、縣志、鄉鎮志、村裡志、家譜之撰寫困難模稜兩可,導致後代子孫無所適從,形成爭議紛擾得不償失。
二、古時福建是個後開發區,相對於戰亂頻仍的中原地區,政局穩定,偏安一隅,而泉南一帶更為安定。「南疆安定」是當時人們公認的歷史事實,因而梁天監中析晉安郡地置南安郡時,即以「南安」名之。而靠近南安郡治(今豐州鎮)的江流即以郡名名之。
先秦及秦漢時南安歷史沿革
夏商兩代地理區劃屬古揚州之域,西周時為七閩屬地;春秋末期為越國屬地;戰國中期為楚國屬地;秦朝時屬閩中郡地;西漢時屬閩越國地;東漢時屬南部都尉的侯官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南安歷史沿革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二六○年),析侯官縣地置東安縣;晉武帝太康三年(二八二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隸屬晉安郡;南朝劉宗改晉安郡、晉安縣為晉平郡、晉平縣;蕭齊復稱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初(五○二~五一九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下領晉安等三縣。
唐朝武德五年(六二二年),在南安縣分置豐州,州治在今南安豐州鎮,並析南安縣置莆田縣。豐州下轄莆田、南安尤溪三縣。貞觀元年(六二七年),豐州撤銷,所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並入泉州(治設今福州)。
唐朝嗣聖初年(六八四年),析泉州(州治在今福州)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地設武榮州,州治設在今南安豐州鎮。不久,武榮州廢,三縣復屬泉州。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七○○年),又於南安縣置武榮州,州治遷往縣東南十五里處(今鯉城),下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流四縣。唐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一年),泉州改為閩州(治設今福州),武榮州改稱泉州(治設今福州)。晉江、同安、永春、安溪、長泰等五地脫離南安而設置。
唐朝開元六年(七一八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貞元十九年(八○三年),析南安西南四鄉置大同場。長慶二年(八二二年),析南安西北二鄉置桃林場。咸通五年(八六四年),析南安西二鄉置小溪場。干符三年(八七六年)析南安縣武德鄉置武德場(後改武勝場、武安場)。上述四場為立縣之雛形,仍屬南安縣管轄。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升桃林場為桃源縣(九三八年改為永春縣)。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年),升小溪場為清溪縣(一一二一年改為安溪縣);升武安場為長泰縣。
五代時南安建制
唐末光啟二年(八八六年)八月,王潮據泉州,南安屬焉。五代後梁開平二年(九○八年),封王審知為琅琊王。翌年四月,梁封王審知為閩王,泉州為閩王國地。後晉開運二年(九四五年)九月,王繼勛以泉州降南唐,後漢干佑二年(九四九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年),清源軍因有場升縣增至轄有九縣:南安、晉江、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長泰。
宋朝時南安建制
宋干德二年(九六四年),隸屬由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年),陳洪進占據閩南,乃復為泉州,屬威武軍。雍熙二年(九八五年),泉州改屬福建路,南安隸焉。
元明兩朝時南安建制
元朝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年),置泉州路總管府,下轄南安等七個縣。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年)改福建行省為平海行中書省。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設立泉州分省,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南安仍隸泉州。
清朝時南安建制
清初仍置泉州府,仍領有南安等七個縣。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永春縣升為直隸州,轄有德化、大田二縣。南安仍與晉江、惠安、同安、安溪等縣合為泉州。
三、如永春縣古稱桃林場,建場時間,史志所載共有三說:一謂隋開皇九年(五八九年),一謂唐長慶二年(八二二年),一謂唐寶歷年間(八二五至八二七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升為桃源縣,後晉天福三年(九三八年)改為永春縣。以「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名桃源;「四時多燠」,故稱永春。宋元明均隸屬泉州,至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升為直隸州,轄德化、大田二縣。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廢州,復改為縣,一直至今。〈永春州古為桃源縣又下轄大田縣又有桃源鎮。不足為哉也。〉
四、泉州古稱清源郡,仙游叫清源縣。泉州市區叫鯉城區,仙游縣城叫鯉城鎮。乃天下第一難題非也,易是無足為奇之談。依據從歷朝歷代環境變遷、歷史沿革、人民遷移、文化傳承、時空背景、語言不同〈泉州屬閩南語系〉、〈仙游屬莆仙語系〉,故只能說是「民族融合」之下的產物及「時代環境變遷」的一種情鏡。
Ⅲ 地理古代叫什麼
古代沒有地理學這個學科.
學問之人只有治經的才有頭銜,其它的數學地理之類的歸為數術,一般沒有專用頭銜
Ⅳ 古代化學和地理被叫做什麼
化學:煉金術
地理「風水學(其實也能叫地理,這個在易經當中就易經被提及,正所謂上通天文,下曉地理)
Ⅳ 地理一詞最早出現在哪裡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其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
(5)古代稱地理為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學對國民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首先可以根據地學所研究的成果去發掘各種資源,從而為人類提供生活、工農業生產的資源;
並且,由於地學研究的發展,海洋變化的預測、天氣變化和環境質量的預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並且,地震預報也在研究之中,從而減輕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災害,這是第二個應用;第三個應用就是地理信息系統。
Ⅵ 地理的含義,由來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
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6)古代稱地理為什麼擴展閱讀:
學科分支
1、自然地理學
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2、人文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