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地理課程資源

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地理課程資源

發布時間:2023-08-30 19:52:56

A. 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地理課堂教學

當今社會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為了迎接新時代信息技術的挑戰,也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深入地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地理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內容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實踐活動中落實「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整合」。同時,《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和豐富地理教學,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要求教師「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形成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學校應加快校園網的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從網上獲取課程信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學校都配製了多媒體教室,這為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條件。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做為一個普通中學,我們學校的各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也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近幾年調查研究發現,在我校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的整合過程中,老師們不但出現了整合認識上的誤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新課改的步伐,正是如此,我們必須要在校本教研中進一步思考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資源庫如何與地理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談談我對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一些認識、看法和建議:
一、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整合意義的認識和體會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整合是指將把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學活動中,運用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中,其目的是利用網路信息覆蓋面廣和計算機的高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推動現代教育向前發展。在兩者的整合中,信息技術做為認知工具,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要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斷然離不開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有效整合,這也是當今教育主題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有機整合的必然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關系,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改革就更加意義深遠和重大。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對地理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信息技術提供了理解地理世界的平台,把地理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直觀形象,也使得地理問題越來越生活化;更使得地理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真正從書本和課堂走出來。實踐證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創設地理學習環境,用錄像、影碟以及計算機軟體的方式呈現地理問題和地理現象,以視覺和聽覺的形式出現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現使得地理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和直觀性,進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和價值。
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術所引發的變革,就必須在地理課程理念、地理課程的設置以及實施中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地整合。這種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最終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資料的來源、認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二、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作用的認識和體會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是互為協作的關系,缺一不可。課堂教學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來。經過研究發現,兩者的整合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於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入門和獲得成功之間的「牽引力」與「粘合劑」,這就要求我們要寓教於樂,使教學活潑生動,情趣橫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快速提高學習效率。如:八年級下冊旅遊活動部分《美麗的西雙版納》的教學,我們可以把一幅幅色彩絢麗、景象逼真的自然風光、旅遊勝地的畫面展示在多媒體屏幕上時,學生的注意力便會全部集中於此。他們一邊「欣賞」這些畫面,一邊聆聽老師生動的講解,心中自然會充滿神奇的遐想和喜悅,會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同時還可以利用「西雙版納」和「新疆地區」景觀的差異,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分析,還能使他們獲得理性的判斷和規律性的認識。學生還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遊中獲得的知識與樂趣,這樣把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突出聲、像、圖等視聽效果,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從而能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有利於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形勢下的教學中可以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或給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眾所周知,許多地理現象無法或很難看得到,又不適合演示。如天體運動和火山地震等自然現象。採用傳統教學方式表現這些,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還可能導致學生在聽不懂的情況下,「身在曹營心在漢」,教學效果不好。而計算機卻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教師可利用網路資源,設計自己的ppt演示文稿,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更直觀形象地反映地理現象,從而更易於觀察事物的變化;通過圖片、動畫化小為大,利於了解微觀事物,也可以觀察遠古地殼運動及生物變化,突破時間制約,觀察動態變化,認識發展規律;觀察整個宇宙及天體的運動,了解地理事物宏觀的特徵。例如: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一直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以往,教師只用一個地球儀很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奧妙,而利用多媒體把地球的公轉、自轉、太陽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形象地演示出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網路資源,學生可以在其中搜索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比如關於環境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上網收集一些關於環境問題的現象、資料、圖片、視頻,鼓勵他們利用自己所學信息技術的知識,製作ppt文稿,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有機整合途徑的認識和體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承載功能,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生活的經驗,他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所以在學習之始,我們應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同時新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化的,而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可實現對地理教學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們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媒體信息。通過這些載體,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多媒體以及網路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學習《長江》的內容時,我們可以播放長江的某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聲音、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很快就會身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奇。又如七年級下冊中講到《日本》時,經濟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知識點,這時,我們可以選擇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不知不覺中就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身臨其境,零距離接觸地理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地理的情感體驗。
(二)、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形式的活潑新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地位。地理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索學習。信息技術如同一個龐大的知識匯聚點,匯聚並貫穿了眾多人們的智慧與結晶,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庫。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地理教學,將會擴大學生的信息量,豐富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模式,它使課堂形式靈活多樣化,豐富多彩,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種學習方式,有利於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刺激思維,還讓學生豐富了地理學科的知識,豐富了課堂。例如:「澳大利亞」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鴨嘴獸、考拉、鴯鶓等,在探究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生存原因這個重點時,可以利用flash動畫模擬大陸漂移運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澳洲獨特的地理位置的形成原因,從而揭示古老生物之謎,同時又可利用cai課件展示一段鴕鳥、考拉的生活片段,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它們的生活獲得感性認識。
(三)、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構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此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倡導新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學習。例如在學習《世界的海陸分布》的內容時,教師課前利用flash製作「大洲大洋拼圖軟體」,主要目的是用來考察和訓練學生對大洲大洋空間分布以及相互位置關系的認識。在軟體中,可以首先設立了幾條重要的經線和緯線,製作了各大洲的圖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大洲大洋位置的了解,將大洲拖動到相應的位置,然後再把大洲和大洋的名字拖動到相應的位置。通過這個軟體的使用,使學生更熟練的掌握大洲和大洋的空間分布,為以後世界地理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計算機收集資料並展示學習成果,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構建過程。
(四)、利用網路無法比擬的優勢,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 。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演講者。學生往往是被動的聽,是聽眾。書本是學生學習的世界;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教師是課程內容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學習的建構者。以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地理網路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路中「超級鏈接」這一手段,通過對一些關鍵字建立「鏈接」,隨時從單個詞「鏈接」出去,轉到網路龐大的資料庫中搜索出相關的信息和背景資料,從而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假設學校假期組織學生到澳洲參觀學習,可又不知道澳洲的地理位置,出發時衣服該帶多少,語言通不通,哪裡是澳洲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當地人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有哪些主要的城市?這時通過布置學生上網收尋有關澳洲的資料,然後讓學生歸納總結並進行網上交流,向大家介紹迷人的澳大利亞風光。學生通過上網不僅獲得澳洲不同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豐富了知識面,無形中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五)、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適當運用時事新聞,進行地理教學。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與地理相關的事物時有發生,涌現出大量的地理信息,我們應該把這些地理信息進行歸類收集。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注意資料的新穎性、時代性和真實性,以及資料與地理學科的相關性。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各個環節充分運用地理新聞時事的最新動態進行教學,既可以作為地理課堂的有益補充,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地理課堂效率。例如,在《東南亞》一節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印度洋海嘯的視頻資料以及我國政府對該地區進行援助的圖片、資料和文字引入新課,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對該地區的地理特徵——火山、地震頻繁有了初步了解,又可以讓他們接受一次情感教育。
綜上所述,在
21世紀的全新教育形勢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定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信息技術和地理學科的整合,還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

B.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知識涉及面廣,不僅有記實性知識還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既感到枯燥又難以掌握,抽象性知識也不少,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感,從而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對知識的學習極其不利。利用多媒體技術進入地理課堂進行教學,通過製作地理教學軟體,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感,圖文並茂 ,再配上音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際中,我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比如我跟學生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經緯網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弄不清楚。經多媒體技術演示,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課後自做一個多媒體課件。經過多媒體技術演示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教師提出了不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採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2.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並能在空白填充圖上填寫出來。多媒體通過軟體控制,可把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也可突出某個地點,做到點面結合,便於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如講到青藏高原,首先顯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後點擊青藏高原的位置,圖上出現青藏高原在中國的位置及其范圍,讓學生一目瞭然,再點擊放大,在高原上出現高大山脈,直觀地反映出"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景象;接著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即時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這部分內容。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把書本死的圖片,通過幻燈片或者動畫形式來展現,成為活靈活現的活知識,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大課堂的容量
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廣泛,包羅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眾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於時間和資金的問題,不可能學到什麼地方,就去到當地親身體驗。而單憑教材和地圖冊,學生覺得知識是抽象的,有時還因國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暈頭轉向,從而害怕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該國家或地方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使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的內容,以前差不多要用兩節課的時間,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後,用一堂課的時間就可學完,還可進行相關鞏固練習,通過練習反饋的信息得知,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這方面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4.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學生學習主導地位
多媒體是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絕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老師演戲,這樣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把握住多媒體技術地位和作用,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避免出現,教師成多媒體課件的解說員學生成了旁觀者的現象。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教師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讓學生來播放利用電腦製作的模擬演示教學軟體: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配上簡潔的解說詞,再輔以一些形成性練習加以鞏固,這樣師生互動進行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學得興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較牢固而且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5.多媒體技術使用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
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課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避免出現由於學校的鼓勵而運用多媒體的"盲從"誤區。如在進行"三圈環流"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簡單幻燈片板書板畫更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三圈環流的基本原理。地理教學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時事新聞引入,利用生活實例、身邊的現象引入,利用名人詩詞、民間諺語、漫畫引入等,但都要講求科學性、針對性、適當性原則。如學習天氣系統時,可引用"鳳凰"台風對我國的影響;講述水污染時,可結合太湖綠藻事件、吉林石化廠爆炸事件,等故事性講述激起學生求知慾望;在水循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先思考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一千古名句是否有科學性錯誤;在學習月相變化時,也可以用古詩隱含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引用"楊柳岸曉風殘月"、"月落烏啼霜滿天,夜半鍾聲到客船",讓學生根據月亮變化規律,推測出大概是農歷何時;在分析垂直地帶性變化規律時,可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引導學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環境、資源問題時,還可利用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漫畫,作為解決相關問題的引子,學生往往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學中,一定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不要一味追求使用多媒體技術,有時就是幾幅簡單的幻燈片就能達到提高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

C. 初中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1.聯系實際,實現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轉化
提倡開發地理課程資源,並不是要摒棄作為地理教學主要依據的教科書.地理教科書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活動的範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但是地理教科書的開發必需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與生活、社會緊密融合、溝通,發揮其「地理教學基本工具」的功能.現在,新版的幾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就更加註重凸顯現代教育新理念,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等方面不再過分追求地理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學內容的融合.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賦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現代課程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與地理有關的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中的地理課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課堂.特別是互聯網提供的地理教育網站、地理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天文館、氣象台、地震台網站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
由於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限制,能將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情景、過程等,全部再現於課堂,圖文並茂地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認識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將地理知識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使抽象、深奧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規律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激發地理學習的興趣.另外,由於地理科學發展迅猛,網路媒體中關於地理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對於這些信息,教科書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時地反映,這就需要師生利用網路資源,了解地理科學的新進展.

3.激活體驗,挖掘學生內生性地理課程資源
內生性資源,主要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學信息.這些通過各種各樣途徑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無形課程資源,使地理課程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強化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也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資源.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體驗和經驗,能使學生較容易接受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於學生的頭腦中,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課後的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中尋求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總之,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采 無處不在,只有充分發揮地理課程資源的優勢,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D. 初中地理課堂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1.聯系實際,實現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轉化
提倡開發地理課程資源,並不是要摒棄作為地理教學主要依據的教科書。地理教科書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活動的範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但是地理教科書的開發必需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與生活、社會緊密融合、溝通,發揮其「地理教學基本工具」的功能。現在,新版的幾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就更加註重凸顯現代教育新理念,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等方面不再過分追求地理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學內容的融合。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賦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現代課程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與地理有關的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中的地理課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課堂。特別是互聯網提供的地理教育網站、地理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天文館、氣象台、地震台網站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
由於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限制,能將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情景、過程等,全部再現於課堂,圖文並茂地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認識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將地理知識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使抽象、深奧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規律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激發地理學習的興趣。另外,由於地理科學發展迅猛,網路媒體中關於地理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對於這些信息,教科書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時地反映,這就需要師生利用網路資源,了解地理科學的新進展。
3.激活體驗,挖掘學生內生性地理課程資源
內生性資源,主要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學信息。這些通過各種各樣途徑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無形課程資源,使地理課程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強化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也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資源。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體驗和經驗,能使學生較容易接受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於學生的頭腦中,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課後的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中尋求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總之,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采 無處不在,只有充分發揮地理課程資源的優勢,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E.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中

一、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師的需要: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地理教育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必須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地理學科具有具體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學不但要考慮科學性、抽象性、還要經常考慮藝術性、直觀性。 數字化的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時空觀念,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從事地理教育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的挑戰,教師應該做到:(1)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再說,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不僅從手段上改變了現行地理教學,更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觀念的變革。信息技術將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水平和滿足自身不斷增長的需要。地理新課程要求教師由重「教」轉向重「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地探究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應從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改變原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現代教育技術能加速知識傳播和應用,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和個別化,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目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職業水平還很不高,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更是如此。近幾年來,經多方努力,雖出現了一些優秀的教學軟體,但難以應用到實踐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意識還比較差,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從而在教學中很難輕松的利用軟體。地理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師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顯現出教師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感悟、對學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師應該以先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理解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設計理論。可以說,提高各科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意識和職業水平已經成為當前最為緊迫的問題。

二、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1、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它的快速發展及素質教育的推進,不僅為改革傳統地理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徑,而且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特徵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對增進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中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的發展和普及,給中學地理教學帶來一場革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介入地理教學活動後,其固有的超文本閱讀,信息量豐富,交互性強,反響快速,貯存量大,集圖形、文字、聲音、動畫、圖像於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巧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為具體,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可使教學內容由虛變實、化靜為動、化復雜為簡明,極大的豐富了地理教與學的活動,為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探索地理知識和交流合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對地理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為培養創造性的學生提供條件: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由於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協商會話。協作學習、能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有利於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及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這就是其突出的優點。
3、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現行考試制度,除了強調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還注重考查學生學科間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注重:①學科內容的滲透、交叉與綜合;②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③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基於以往我們學習知識的特點是范圍專一的,結構組合是線性的,而現代信息技術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匯聚,也為這種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提供了可能。這樣,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
4、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和「讀、寫、算」一樣是一個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網路是信息的總匯,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有目的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下載、列印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材料。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說明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學會如何獲取知識比學會多少知識更為重要,如何收集處理信息比單純的記憶更重要。我們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將成為學生在未來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即提高了課堂效率,又使地理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廣大地理教師應當努力學習並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尤其多媒體計算機的使用,為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因材施教,體現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有利於多種教學策略的實現,深化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因而新課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點是教材的多媒體化、教學的個性化與自主化、情景的虛擬化和地球的數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地理學科教育的重要性及發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學中的困難得以解決,如: (1).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用活地圖及圖文資料。教材如果以將聲音、立體圖像及文字進行多媒體化,不僅能實現教學的交互性,而且能解決教師在一般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的問題。 (2).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同時還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徵、生產發展以及人地關系等問題。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多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徵,多了解各具體國家生產建設的發展狀況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而採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更生動形象的表現。 (3).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德育任務。但是計算機網路選擇豐富的內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中學課程的整合是至關重要的。然而, 隨著課程整合實踐的深入、必將提高師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推動地理教學改革的進程。

F.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讓現代信息技術走入地理課堂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當今網路時代的一種必然。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輕松突破地理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圖、文、音、像、影並茂,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教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計算機多媒體能展示存在而又不能親臨實踐的地理景觀,可以展示地理現象的演變規律,從而使地理教學不受時間與空間、宏觀與微觀的限制,優化了地理教學過程;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地理課程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