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學好地理,怎樣看地圖
無聊的時候看看地圖就行了,還有可以上網查查地理中的各種地形以及名詞的圖片,感興趣的話馬上就能記住了
Ⅱ 怎樣看氣溫降水月份分布圖(地理)
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判斷 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判斷 所屬 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 亞熱帶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 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 熱帶季風氣候 1500~2000mm)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 溫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 極地氣候 這里有點亂,是圖表來的,下面的是圖表的圖~·Ⅲ 地理地圖、如何辨別盆地、高原、平原
盆地、高原、平原是相對的地理事物,要看它周圍的地貌特徵。
1、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顏色是一一對等的關系。
要看清圖例,一般顏色越黃,海拔越高;顏色越綠,海拔較低 。【盆地】盆地一般是淡綠色被黃色大致包圍的區域,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要是低一點的區域,被高的地形單元包圍的范圍都是盆地,有河流經過的小盆地稱為峽谷。【高原】高原的特徵是海拔高、地勢起伏小,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黃的大范圍區域,周圍的顏色都不及這一區域的顏色黃,且顏色的漸變不大。【平原】平原的特徵和高原相反,它不一定周圍被比它高的地理事物包圍,它可以是半包圍,或者瀕臨海洋,在地圖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綠的大范圍區域。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等高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首先要讀懂等高線的含義,頭腦中把數字和地圖符號轉化成地理信息,熟悉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徵,知道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海拔情況。一般盆地和高原是封閉的曲線,周圍海波高,封閉曲線數值小的范圍是【盆地】。反之則為【高原】。等高線數值在250一下,等高線稀疏的區域為【平原】。
3、特殊地圖中的識別
要熟悉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大致經緯范圍,出現在那些行政區劃范圍內,世界比較有典型性的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絕對位置:經緯度等。相對位置:周圍的特徵)以及特徵。從而在局部的地圖中,大致判定出這一地理事物屬於那一范圍。例如,一幅地圖中標有45°N,85°E,則大致位於准格爾盆地。某一地圖中有40°N,120°E,則應該熟知此地位於北京市附近,它的地形屬於華北平原。
Ⅳ 地理課上如何教學生利用地圖
一、識讀地圖——看圖例和注記,懂含義,找分布 我們現在採用的中學地理教材、教學掛圖及地圖冊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們大多是用象徵符號表示的,如點狀符號表示礦產、城市、作物、工業部門等,線狀符號表示洲界、國界、交通、河流、風向、海洋等直線等,面狀符號表示地形區、氣候類型、自然帶、溫度帶、工業區、經濟帶等。在識別這些符號系統時,首先要看圖中的圖例說明,弄懂每個含義的性質和數量特徵的差別,然後要注意其空間位置、輪廓、范圍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分析地圖中的理性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比如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地理地圖冊》第10頁的《主要工業區分析圖》,是用點狀表示工業中心,面狀表示工業基地。在閱讀地圖時,首先要看地圖所給的圖例,然後再根據圖例去閱讀地圖。圖中點狀的表示主要工業中心城市如沈陽、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的位置,圖中特別註明我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圖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圖例,然後根據所給的圖例去閱讀地圖,最後看看圖中工業中心分布疏密狀況,回歸到課本內容所要說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發展的差異: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中心分布密集,全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都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綬慢,工業中心分布比較稀疏。 二、分析地圖——掌握不同類型地圖的分析方法 一是綜合性地圖。要採用層層要素分離法。綜合性地圖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綜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圖中,具有內容復雜、不容易分析的特點。這種地圖常見在某區域地圖中,對待這樣的地圖應首先自然,再是經濟,最後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農作物、礦產、旅遊、交通線、城市。這種層層要素分離法,有利於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把握區域的整體特徵。如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第93頁的《西北地區》的教學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遠離海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草原廣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全國海拔最低的艾爾湖(-155米)位居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黃河的中上河段流經這里。其次,這里以畜牧業為主,農業則以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為主,產品有肉、奶、皮、小麥、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魯番的葡萄最為著名。礦產資源豐富,有稀土礦、優質煤、石油、鎳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這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途經之地;現代有一條「亞歐大陸橋」大鐵路經過這里,並且一直通到西歐地區,使得我國同歐洲國家交通聯系更為便捷。最後,工業有毛紡織工業、畜產品加工業、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和石油工業等。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為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北地區的不少建設工程已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中心城市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交通運輸和通信設施的改善,新疆長絨棉、優質瓜果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的擴大等。為了西北地區的發展,國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給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等溫線、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內容圖,要分析等值線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狀的凹凸,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地點和區域,進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徵和空間遞變趨勢,從而進一步綜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第62頁和第63頁《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世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的分析過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歐大陸等溫線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溫線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現-40℃的極端低溫區域,南北溫差達到60℃以上,說明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和地形的影響下,以大氣環流為主導因素;而南半球等溫線大致平行於緯線,這說明南半球以太陽輻射為主導因素。7月份的等溫線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與緯線平行,同時南半球仍以平行於緯線為主,說明太陽輻射成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導因素。通過對1月、7月份等溫線圖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表面均勻、等溫線變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氣狀況復雜,所以等溫線變化大。 三是專題要素分布圖。包括由各種點狀符號構成的礦產、城市、旅遊點、工業中心圖,也包括各種面狀圖等構成的地形圖、氣候類型圖、人口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和資源分布圖等。對於點狀符號圖,不但要在閱讀完每個符號所在的地點的分布和性質的基礎上,分析各個點地理事物的稠密區、稀疏區的位置和范圍的差異,而且要概括出某個要素的空間遞變的趨勢。比如,我國礦產資源中煤、鐵、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種空間配置不協調就造成北煤南運,給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對面狀圖要分析各種符號的分布范圍,通過對比,歸納出同類符號在一定區域的分布規律。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沿海地帶,北緯40°~60°之間。再如,世界小麥帶主要分布在溫暖濕潤的溫帶地區,而世界玉米帶主要分布在美國中部,中國的東北、華北平原,歐洲南部平原,從而說明玉米帶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的亞熱帶,溫帶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內陸地區。 三、培養學生填圖、繪圖能力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填圖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填圖可以檢驗學生的地理知識,對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繪制有關的地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技巧。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以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疏漏、錯誤和不扎實之處,及時補救,鞏固學習成果。在歷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數題目都與地圖知識有關。
Ⅳ 地理,不懂看圖怎麼辦,都快會考了…
我認為看圖應把握這樣幾點:第一學會認方向——一般情況下地圖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如果有指向標,就要安指向標的;如果有經緯線,一定要結合經緯線來定方向,此時要按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的辨別方法。第二學會認圖例——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它會告訴我們地圖上的那些地理事物或符號代表什麼意思,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第三化整為零勤讀圖——在掌握了讀圖的基本能力之後,就要每天花5--10分鍾的時間(把時間化整為零)勤讀圖,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推斷地理現象的成因
Ⅵ 如何記憶地理地圖
怎樣記憶地理的圖
答:中學地理課本中,有很多篇幅插有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圖、景觀圖、示意圖等各種圖表,並配有專門的地圖冊供學習時使用。這些圖表最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地理事物和現象,它們既是地理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巧用地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而且還能幫助我們記憶。
怎樣巧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呢?總結如下五種方法:
1.明確目的,重復記憶
由於各種原因,課本(地圖冊)中的地圖,往往是多種地理事象的綜合,一圖多用。因此,讀圖時要善於從圖中抓住需要記憶的最主要的東西。明確記憶意圖,有目的有重點地記憶。例如《世界地圖冊》中的各大洲圖,它集位置、政區、地形、水系、城市等地理要素於一圖,沒有目的地去泛讀一遍,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是效果不理想。想什麼都記住,結果什麼也沒記住。若是分清主次,強化重點去記憶,結果就大不相同。要想記住地形,在非洲圖中只要找出「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等地形區的位置和范圍,那麼不僅非洲「以高原為主,地形起伏不大」、「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的地形特徵容易記住,而且這些地形區也難以遺忘。
2.巧用地圖,比較記憶
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比較才能突出不同地理事象的共性和個性。在地理學習中,巧用地圖,進行比較記憶,形象直觀,效果明顯。對照地圖,觀察南美洲三種地形的分布,並且來與北美洲地形比較:西部都是高大的山系,東部都為低矮的平原和高原(山地),這兩洲相似的地形特徵躍然圖上。而北美洲高原(山地)、平原基本南北縱列分布,南美洲高原、平原基本呈緯向平行相間分布的不同地形表現也會深深地刻在腦海之中。
3.藉助地圖,聯想記憶
地理知識之間有各種各樣的相關聯系,地理聯想是理解、識記的途徑與回憶線索。聯想的方式途徑很多。例如:從圖中看到印度乞拉朋齊的位置面臨西南季風多地形雨,而聯想到我國火燒寮多地形雨的位置特點;面對北美洲地形圖了解其「兩邊高、中間低,山地高原主要集中在中部」;看到熱帶雨林的常綠高大植物和猿猴、犀牛、鱷魚等景觀,可以聯想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看到大西洋洋流圖而聯想到太平洋洋流系統等等。藉助地圖,通過聯想,不僅掌握了新學的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於鞏固原來學過的知識,使之記憶得更加牢固。
4.圖文轉換,理解記憶
抽象復雜的地理關系,單靠綜合性的語言文字記憶是困難的,藉助各種圖表來理解和記憶就比較容易了。課本中對「無霜期」的描述是:「從頭一年秋季的初霜到第二年春季終霜,這一段時期稱為霜期。除掉霜期,一年中其他的時期就是無霜期」。假若設計以下圖表來理解記憶,就容易多了。
5.多圖綜合,規律記憶
在地理學習的讀圖過程中,會得到很多識記材料,通過這些材料,自己善於整理成一定規律以加強記憶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從《世界洋流圖》中,學習了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的洋流系統,把這三大洋洋流綜合,可歸納為:三大洋(北印度洋除外)的中低緯洋流都有一個完整的環流系統,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流動,環流東部為寒流,西部為暖流。再輔以簡圖,記憶就更牢固了。
Ⅶ 高中地圖如何看
你好!我也是文科生,話說地理看圖真的很關鍵。我用的是北斗的地圖冊(個人覺得北斗的比較全一點),裡面有分區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什麼的。我來分享一下個人對於看地圖的經驗。
一、翻到一頁先看經緯度,要知道大概方位。把這個地方先定位,知道這是哪裡,做題的時候也是這樣,然後才能分析氣候地形等區位因素,所以平時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定位能力。
二、要熟悉各國的國家輪廓。先大體輪廓熟悉完,再熟悉局部的。結合定位,再關注這個國家的地形,氣候,河流,山脈。
三、看圖的時候要注意山脈,山脈是基本骨架,每個國家基本上都是被山脈撐起來的。最好記一下世界地圖上較著名的山脈。比如北美大陸西部的落基山脈, 歐洲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北美洲由洛基山脈等多個平行山脈構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還有分國界分洲的山脈,都比較重要。
四、河流也是重點。河流關繫到當地的降水,農業和人類活動。總之,要記。不過你可以結合經緯度來記憶一些特殊的河流。像北緯30°東經30°的尼羅河什麼的,還有很多特殊的點,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五、記國家要記典型的,有各自特點的,我們學的是知識遷移能力。高考出題的話一般考的都是我們沒有接觸過或者沒聽說過的犄角旮嗒里的地域,讓你分析氣候降水地形特點考的都是學過的。但是你要學會分析,綜合能力要強(多做題,高分都是題目給喂出來的)。
六、不能偷懶,記東西要記全。
這是給個人的一點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