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備九年級地理課

如何備九年級地理課

發布時間:2022-03-15 20:59:13

Ⅰ 怎樣上好一堂初中地理課

有人以為,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既不是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要點,也不會統考,一般地講講就可以了。筆者認為,第一節地理課,是地理課程的開宗明義之篇,是地理老師的亮相,是地理課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最重要的一節課。那麼如何上好它呢,下面我談一下我的體會。 一、通過自我介紹,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認同 幽默的自我介紹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第一節地理課上,老師在做自我介紹時,要盡可能地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出來,把自己的教學特色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優勢所在展示出來,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二、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讓學生輕裝上陣 在小學時,學生所學科目較少。進入初中後,一下子增加了許多新的學科:歷史、地理、生物

Ⅱ 淺談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課

一、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
1、注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
3、學習目標明確化。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
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
三、積極地去創設室外課堂
四、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可達到教學的優化,促進素質教育

Ⅲ 如何備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必修」課

高中和初中是中學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階段,不論是教學內容的深難度,還是教學方式的差異;不論是學習能力的目標要求,還是學生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必修一的內容,許多同學認為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一到應用時、做題時就不會了。到了高三時學生因此從高中的角度如何做好教學銜接工作,使學生順利過渡並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地理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和探討的問題。如何做好這個銜接呢?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將初中的地理知識再拿到高中課堂上復習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制定精心的教學計劃,有目的、分步驟的滲透到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學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轉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 初中地理由於只是會考科目,因此在學生的心中是一門「副科」,在教學上多數學校也不夠重視,上課時老師把主要的內容講一講,學生在教材上畫一畫,課下再背一背就可以了。在會考前臨時突擊,會考一結束就把教材扔到一邊,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轉變高一學生對地理的看法,明確告訴學生這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二還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二、充分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或者課下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課標初中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材變化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的起點和重點。 三、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為復習的重點。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學生不知道怎麼看圖,在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在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另外,對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彌補。例如,我在講地球運動時,我把初中的有關經線、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等,通過用地球儀演示及板圖畫出來,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在講述地方時和區時的時候,學生就容易理解。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的知識很貼近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在教學中如果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融入到教材中,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舉了大量的身邊的自然現象來說明地理知識,如我們早晚看到的太陽為什麼又大又紅?交通信號燈為什麼用紅燈作為停止的信號?如何利用影子判斷方向?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測量與計算,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讓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五、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又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並不是機械的重復一遍初中課本,更不是單純的記憶幾個區域名稱,而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Ⅳ 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一、認真鑽研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准備之後,上課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更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於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建議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知識,要圖文結合並運用教具(地球運行儀、掛圖等),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
第三,要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既能引發學生對知識沖突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
要做好以上三點,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傳統的「我想怎麼教」,轉變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我該怎麼學」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才能從一點一滴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有同學認為:「地理課盡學位置、地形、氣候,多沒趣,上課就想睡覺。」可見,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定的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像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充滿激情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一串形象生動的比喻,甚至老師幽默風趣課堂語言等等,老師應盡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
例如:在講授「隨州的鄉土地理」時,我要學生為可愛得家鄉製作一張隨州的名片,以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與眾不同。
再如:學到中國的政區時,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要學生記住,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國政區圖進行如下聯想和想像:把中國的輪廓看成一隻雄雞,東北三省是雞的頭,新疆、西藏是雞的尾,台灣、海南是雞的腳,巍巍群山是雞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雞的血液。北京像心臟,是祖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櫻桃鑲嵌在渤海之濱,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於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頭,江西像女子的頭,他們比鄰而居,創造美好的家園。福建像相思鳥,祈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像紡錘,紡不完的思親線。…….每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狀,趣味十足且容易記憶。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一節課45分鍾,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
首先做好課前五分鍾的展示秀:九年級地理課一星期只有一節課,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鍾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取名叫「課前五分鍾,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學生結合將要學習話題,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課外搜集。如:地理圖片、趣味故事、旅遊見聞等等,只要不游離話題之外均可。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信。或要求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鞏固方法有多種:小測驗、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定相應的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次應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作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有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制定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
第三應做好課後的總結記憶: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之後,教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要記住的重點內容,要讓學生在書上進行標記,有的在書上畫出,有的記下筆記。有些需要背記的知識內容,要盡可能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多種,有趣味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字頭記憶法、謎語記憶法等,老師要不斷變換記憶方法,讓學生輕松、有趣地記下該識記的內容。比如:學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要讓學生記住地球大小的數據,難度較大,我就根據地球大小的數據特點,把它編成繞口令:地球是個圓球體,赤道周長四萬公里,平均半徑六三七一,面積大約五點一,真理來得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牢記。學習地球的自轉方向,經線、緯線的方向時,我這樣編:地球長得真正好,自西向東繞軸跑,豎經橫緯球面靠,指引方向立功牢。學到世界各大洲的界線時,我把各大洲界線編成繞口令:我拉山(烏拉爾山),我拉河(烏拉爾河),高架索(高加索山脈),橫亘亞歐的中央;爸拉馬(巴拿馬運河),媽坐車,悠逛美洲各城鄉;蘇伊土兵(蘇伊土運河)握鋼槍,守衛亞非的邊疆;各國人民齊努力,世界定能現安祥。利用這種方法來記住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學生覺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記住教學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
課後反思有助於教師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課會越上越好。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在課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回顧總結,通過不斷地調整改進提高。那麼課後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主要有: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 什麼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 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問題? 本節課的精彩之處在哪裡?是課堂引導巧妙、應變靈活;還是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先進等;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還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融洽,智慧和思維火花的碰撞;還是學生某些絕妙的回答、見解及質疑等。教師都必須及時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改進、完善、推陳出新,特別是疏漏、失誤之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更應進行冷靜思考,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深刻的反思,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的經驗教訓,變這次的失敗之處為下次的成功之筆。因此,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這樣就能不斷提升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本領,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Ⅳ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課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在新的世紀,我們每個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那樣只注重課內而輕視課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輸入而輕視能力的培養。否則,把考試內容練了又練,考了又考,資料如山,題目如海,學生不堪重負。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學校教育,密切聯系社會和家庭,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在師德、師愛、師識、師藝方面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祿,提倡奉獻,學習好、掌握好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知識更新,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教育觀念,適應新的課程設置,適應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這是教好課的重要一環。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應努力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教法改革與學法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傳統的教育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研究學科之間的關系、章節之間的關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負擔輕、質量高」的新路子。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地理現實就是每個學生所接觸的客觀世界中的地理規律以及有關這些規律的地理知識結構。如:地理課講些什麼內容,地理教科書的結構,怎樣學好地理這門課程等。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地理這門學科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但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
3.學習目標明確化。有目標,才有動力。目標具有誘發、導向、激勵的功能。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地理課本每單元後設有「自學園地」的閱讀篇、技能篇、練習篇三部分內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目標和任務。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所謂地理知識結構,是指基本統一的地理觀點,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地與理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通過知識內容小結掌握知識、了解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總結所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並通過教學較為完整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間局部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正向與逆向的網路結構。
三、緊密聯系人們的生活環境
實際地理教學要有成效,教師必須緊密聯系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開展教學。如在教學中以生活的實際問題設問舉例,用生動的語言講些有關的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自我需要、興趣和情感因素,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與產生過程編排得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萌發求知動機,獲得情感的滿足,並進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來使學習深入和持久。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地理課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事物,由地理領域向非地理領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向發展。

Ⅵ 如何讓初中地理課更加生動

一.師生互換角色
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獨立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習慣, 如在講到「日本工業分布特點」時,我先讓學生觀察課本23頁圖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業帶圖,找出日本工業分布特點,大部分學生很容易就能答出「在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接下來,我把自己當做小學生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在日本海沿岸呢?那裡也是沿海啊」。這時候,學生會很著急的跟我解釋說,日本海是內海,不方便運輸。這么一問一答,學生嘗到了當小老師的滿足感,能獨立解決問題比老師告訴答案更開心,課堂自然活躍生動,學習主動性無形中增強了。
二、要結合生活實際,把熟悉的地理事物穿插在課堂中
要把課堂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比如出外旅遊,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經常要與地圖打交道,這就必須學好地理。能學習生活中可用的知識,學了可以直接用到生活中,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濃厚。在初一年開篇第一課時,我給學生講了三國中的諸葛亮因「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在戰爭中取得了像「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輝煌戰績的故事;同時還告訴他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川人愛吃辣,是因為四川地處盆地,長江水流經此地,濕氣大,人吃辣是祛濕,避免得關節病。這些都與地理中的氣候有關。學生一聽就入迷,原來地理還跟我們的生活這么接近,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此打開,每節課他們都能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的身邊,地理課堂一直很活躍。
三.與現代多媒體技術充分相結合
使用電教手段,從多種感官誘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地球自轉公轉」教學時,通過製作幻燈課件,用FLASH把抽象復雜的公轉運動表示出來,學生一看到這種動畫效果圖,便一目瞭然,老師講解起來事半功倍。學生聽懂了,看懂了,自然願意往下繼續學習。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無形中增強了。同時,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圖,地形圖、氣候圖、示意圖、景觀圖等等。教材由於篇幅關系沒法展示太多圖片,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補充上各種製作精美的圖片。一方面使教學更直觀,另一方

Ⅶ 怎樣備好一節地理課

先在家裡復習預習,頭天晚上,最多20分鍾。
1拿出書。填充圖冊。地圖冊。
2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背概念,熟悉地圖)
3預習下一節(大體知道講什麼就可以了)
4回憶昨天晚上預習復習的內容
by the way,課前要快

Ⅷ 人教版九年級有地理課嗎

初中階段九年級一般就沒有地理和生物了

Ⅸ 怎麼樣講好一節初中地理課

我覺得創設一個好的情景是一節課好的開始,最好可以使這個情景貫穿整堂課。問題設置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不易過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千萬不能一言堂!初中孩子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

Ⅹ 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課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衣食住行、自然現象、現代農業發展等地理知識興趣特別濃厚,而現行地理課程在這些方面卻只有零散的一些簡介而已,因而教師講課時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素材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從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儲備,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可根據現行課程的編排,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採用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校本內容進行教學補充。此外,校本課程素材的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現行的國家課程的缺憾,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學生主體性集中在校本課程中進行細致有效的發揮,並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和相應的素材,讓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同時也為學校的特色建設提供了組件。 第二,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說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盡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局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三,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四,課後布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布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程推進的今天,新課程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去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備九年級地理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