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三地理現象有哪些及原因

高三地理現象有哪些及原因

發布時間:2022-03-30 09:20:34

❶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時能在熱帶地區,潮濕腐爛的樹皮上發現這些發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濕的季節才能廣泛的看到他們。不過他們發出的光遠遠不像我們所適應的人造光,這種黑暗中發光的蘑菇的最新演變,是在巴西聖保羅附近的,州立旅遊公園珍藏之後的那幾年才發現的。

❷ 地理特殊現象高考考點

一、與位置有關的特殊現象

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緯10°之間的地區,受緯度位置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具有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及亞洲印尼等地。其實,遠離赤道的地區,只要氣溫、降水等達到一定數值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地峽東北部。

2、赤道地區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位於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是因處於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之下形成的。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本地區理應為熱帶雨林氣候,但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了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3、沿海地區的熱帶沙漠氣候 一般而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但由於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響,沿海地區也有降水較少的氣候類型分布。如南美安第斯山西側的阿塔卡馬沙漠、澳大利亞西側的維多利亞大沙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側納米布沙漠。其實,北半球低緯度大陸西側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也離不開這個因素。

4、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一般分布於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距海洋較遠,乾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安第斯山東側,東西距海洋都近,並處於西風帶內,但該處位於安第斯山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5、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主要分布在西歐、北美及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許多人誤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事實上,只要是溫帶地區,又常年受到西風的影響,常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如南美南端火地島、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的南北兩島。

二、與面積有關的特殊現象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在歐洲西部有著大面積的分布,但在其它各洲分布面積很小甚至沒有,這是因為歐洲西部平原廣闊,山脈是東西走向,有利於西風氣流影響大面積地區,所以歐洲西部有著大面積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南北美洲由於高山緊逼西部沿海,阻擋西風氣流深入內陸,因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狹小。大洋洲由於位於南北緯40°~60°的陸地面積小,因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也小。非洲和南極洲在南北緯40°~60°沒有陸地分布,因而這兩洲也就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而亞洲西部北緯40°~60°緊連著歐洲大陸,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影響很小,不具備分布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條件。

其實,在分布上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相似的氣候類型還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等。南美洲西海岸的熱帶沙漠氣候,從南緯30°一直向北延伸到南緯4°附近,是由於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緊靠西部沿海,使得該氣候發育空間被大大壓縮,東西分布區狹窄;再加上西部沿海強大的秘魯寒流降溫、降濕作用,使得該氣候一直分布到南緯4°附近。此類延伸方向特殊的氣候分布現象在北美洲、大洋洲也有表現。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在歐洲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而突破了北緯60°,一直延伸到北極圈附近。亞歐大陸北部的極地氣候越向東分布的緯度越來越低,最低的地方白令海峽沿岸受北冰洋南下寒流影響已分布到了北緯60°附近。

三、特殊區域氣候及成因

1、非洲赤道東側的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

2、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熱帶雨林氣候向北延伸(幾內亞灣暖流影響、海岸線與西南季風垂直);

3、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信風山地迎風坡,馬達加斯加暖流影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4、北美洲西海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局限於沿海(安第斯山脈影響);

5、中美洲東海岸--熱帶雨林氣候(東北信風山地迎風坡、墨西哥灣暖流影響);

6、南美洲西海岸--熱帶沙漠氣候南北狹長(安第斯山脈,秘魯寒流影響);

7、南美洲西部赤道兩側--高山氣候(安第斯山脈影響);

8、南美洲巴西東部--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信風迎風坡、巴西暖流影響);

9、澳大利亞東岸北部--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信風山地迎風坡,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

10、印度塔爾沙漠(熱帶沙漠氣候:西南季風難以到達)。

❸ 地理現象及原因分析

現象: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區,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沙漠地區不保溫,早上的時候因為沒有熱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陽升起後,沙子又被曬得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到了下
1.泥石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2.颶 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里,橫掃多個國

❹ 常見地理現象及其成因

厄爾尼諾現象是由於東南信風減弱影響赤道暖流使秘魯寒流水溫升高致使彌魯漁場魚蝦死亡

❺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是什麼

石流,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颶風,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洪水,洪水誘發因素極為廣泛,水系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

地震,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

晝夜現象,地球是一個不發光 、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每天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原因,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來太陽從東邊出。山南山北氣候不同原因,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地震雲

地震雲,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原理簡述: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❻ 高三地理知識點人文地理

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能有效記憶地理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一)
1、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特點
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長率很低。
傳統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較低。
過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長率高。
現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低。
2、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
世界:屬於「過渡型」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發達國家:主要是「現代型」發展中國家:多為「過渡型」,但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中國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
3、環境人口容量
簡單地說: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影響因素:資源(正比)、科技發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反比), 資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遷移
按地理范圍分: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省際、縣際)人口遷移。按遷移方向分:國內人口遷移分為由農村到農村、農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農村。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5、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 氣候(美國老年人向「陽光地帶」遷移)、淡水、土壤、 礦產資源
(2) 經濟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遷移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收入,從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國大量人口向上海、深圳、北京遷移)。
(3)國家的政策、戰爭、政治中心的改變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二)
1.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但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就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如:我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1/3;我國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佔有量只相當開世界人均值的1/3。
2.資源和水能資源

(1)水資源時空分布局的特點: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兩季多,多春兩季少,各年之間的變率也很大。
(2)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
①跨流域調水,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例如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及南水北調等。
②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年約變化大的問題.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3)水能的分布與開發: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行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極不均衡.7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它為雅魯藏布江水系.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三)
1、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和人口自然增長。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生產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①人口增長階段
發展中國家――增長減緩階段-—過渡模式--過渡型——人口壓力大
發達國家――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經濟壓力最大的國家是兒童與老年人比重大的國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於農村的原因: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突出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4、人口遷移遷出區:發展中國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國的中西部地區、農村,發達國家的城市中心區。
人口遷移遷入區:發達國家西歐、北美、西亞(中東),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城市。
5、環境人口容量:即環境承載力,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資源、人口消費水平、科技發展水平、地域開放程度
6、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適度規模,一般要小於環境人口容量。
7、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②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根本原因:城市規模的無限制擴大、城市人口的過度集中)
③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
a.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c.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8、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
①工業化是推動城市化促進力量。
②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工業化、城市化; 溫州模式――小商品經營→個私企業→工業化、城市化;
蘇南模式――大城市擴散→鄉鎮企業發展→工業化、城市化;
邊貿發展的雲南德宏模式;靠資源開發促進城市化發展的東北模式。

❼ 生活中10個與地理有關的現象,和10個地理現象的成因

1.泥石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2.颶 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里,橫掃多個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3.火 山

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處的岩漿等高溫物質穿過地殼裂縫,噴發出地面而形成的錐型山體。地球學是又稱堆積山。有活火山、死火山之分。活火山即人類歷史記載中經常或周期性噴發的火山;死火山即人類歷史記載中沒有噴發過的火山,但誰也無法得知他們什麼時候會在睡夢中突然醒來。 4.地 震

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在我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他們說地底下住著一條大鰲魚,時間長了,大鰲魚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鰲魚一翻身,大地便會顫動起來。用現代人的眼光分析這種傳說,簡直是荒誕不徑。但持這種說法的國家,並不只有中國。5.洪 水

洪水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災害系統,因為它的誘發因素極為廣泛,水系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在各種自然災難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佔全部因自然災難死亡人口的75%,經濟損失佔到的40%。更加嚴重的是,洪水總是在人口稠密、農業墾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溫帶、亞熱帶。中國、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水災最頻繁、肆虐的地方,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也較嚴重。 6.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原因

厄爾尼諾已成為當今婦孺皆知的「氣象怪物」,不少人對它頗有神秘之感。而厄爾尼諾一詞的原意也確實給人以神秘的想像,它是西班牙語「上帝之子」或「聖嬰」之意。但現在的氣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沒有這些意思了。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氣反常現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東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區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區東南信風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區的熱水向東部擴散,(4)由上述三種現象引起的一系列氣候反常。從厄爾尼諾出現伴隨的三種現象可知,在非厄爾尼諾時期應出現與上述三種現象相反的現象,即(1)東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區,(2)太平洋赤道地區吹著東南風,(3)西太平洋赤道地區堆積著大范圍的熱水,如能搞清這三種現象的原因,對厄爾尼諾的起因也就不難了解了。
7.龍卷風

不久前上映的美國大片《龍卷風暴》真實再現了龍卷風這種自然界不可抗拒,到處肆虐的災害性氣候現象。影片的情節並不是獨立於現實生活,在短短兩星期內,美國境內就出現了兩次龍卷風: 5月27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奧斯汀在內的4個縣遭受龍卷風襲擊,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據報道,在離奧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賈雷爾鎮,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龍卷風喪生。遭到破壞的地區長達1英里,寬200碼。這繼5月13日邁阿密市遭龍卷風襲擊之後,美國又一遭受龍卷風的地區。
8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中國北方的大河,如黃河、黑龍江、松花江,容易發生凌汛。 9自然災害——海嘯地球的終極毀滅者,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自然力:海嘯Tidal Wave 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10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物。系圓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5 ~50毫米,最大的可達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徑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壞莊稼,威脅人畜安全, 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家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

❽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

1.現象: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區,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沙漠地區不保溫,早上的時候因為沒有熱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陽升起後,沙子又被曬得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到了下午太陽下山,溫度又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這種現象。 所以會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現象
2.現象:兩極極晝現象和夏天晝長夜短現象
原因:這是由地球公轉和自轉所造成的
3.現象:山上比山下涼快
原因: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
4.現象:山南山北氣候不同
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5.現象:大樹底下好乘涼
原因: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是因為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約20-50%),更主要的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植物吸收輻射的35-75%,其餘5-40% 透過葉片),吸收環境中的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18-25%),對於夏季高溫乾燥的北京地區,綠地的這種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們生活的舒適度。
6.現象:厄爾尼諾現象
原因:東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區的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區東南信風的消失,西太平洋赤道地區的熱水向東部擴散,(由上述三種現象引起的一系列氣候反常。
7.現象:極地地區發現煤田
原因:板塊運動:原來處於低緯度的大陸,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後來由於大陸的漂移到了南極地區
8.現象: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
原因:板塊運動:東非大裂谷地處生長邊界
9.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
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10.現象:台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
原因:由於海路變遷,使得原來的陸地變成海洋

❾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1、晝夜交替現象。

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慶一帶吃辣。

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3、大樹底下好乘涼。

因為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更主要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吸收環境中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5、重霧三日,必有大雨。

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閱讀全文

與高三地理現象有哪些及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