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破壞了自然環境,並且已經到了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地步。於是我們開始考慮如何協調人地關系,並重新審視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本文僅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方面的影響加以闡述:
1.自然環境是人類生產的基礎。
自然環境為人類生產提供了各種資源,是人類生產的物質基礎。在各類生產活動中,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最強。自然環境提供不同的水、熱、地形等條件,便可以形成不同的作物和耕作制度。例如:中國耕作業"南水稻、北小麥,南甘蔗、北甜菜"的基本格局,主要由南北氣候條件的差異造成的。自然環境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力,從工業革命帶來工業布局的改變可見一斑: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工業所需動力多來自水力,故工廠多依河而建、分散布局;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使用使工廠向煤炭資源豐富地區分布,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工廠進一步向煤鐵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形成許多大工業區,如:魯爾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等。
2.自然環境要素的組合不同影響勞動地域分工。
在自然環境中,土地、水、氣候、礦產、能源的分布表現出很強的地域性,勞動生產的條件也就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從而形成生產勞動的地域差異,出現勞動地域分工。例如:中國北方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耕地面積較廣,光照較充足,但降水少、季節和年際變化大,水資源缺乏,煤、鐵、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南方地區多丘陵、平原面積較小,熱量充足,降水較多,水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種類多、儲量大。在這樣的基礎上,北方形成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為主的農產品組合模式,且煤炭、石油、鋼鐵工業相對較發達;南方形成以水稻、油菜、柑橘、茶為主的農產品組合模式,且輕工業較發達,擁有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金基地,從而自發形成南、北方的勞動地域分工。
3.自然環境提供的資源的數量、質量影響生產規模。
自然資源作為人類生產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它能夠影響農業的生產規模。例如:我國東北地區平原面積廣闊,人多地少,為農業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並有利於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因而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南方丘陵地區地形崎嶇,耕地面積小而且分散,很難實現作物的大面積種植,更難實行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所以南方雖然水熱充足、農作物單產量高,卻只能進行小規模生產,供應一部分人的生活需要,不能成為商品糧基地。自然環境對採掘工業部門生產規模的影響也較大。例如:中國山西煤層埋藏淺、厚度大、分布廣,所以成為煤炭基地;江蘇也有煤炭資源,但是較分散、儲量小,缺乏開采價值,許多煤礦上馬之後又紛紛下馬了。可見,自然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產規模。
綜合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生產影響巨大,它為人類的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並影響著勞動地域分工和生產的規模。雖然人類生產水平的提高使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逐漸減小,但是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仍需要從自然環境中索取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需要環境去容納、凈化,所以在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處理好人地關系,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Ⅱ 每個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對農業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地理區域的自然環境包括:海陸及緯度位置,地貌地形分布,和氣候類型。而農業生產對充足的降水、日照,肥沃平坦的土壤、豐富的水源、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Ⅲ 高中地理必修二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有哪些影響
農業生產在改變人類食物來源和結構的同時,也強烈地改變了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的發展會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環境及地表輻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環等發生改變。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大大增加了農作物產量,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
Ⅳ 地理環境對生產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礦產資源等。
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氣候還會通過影響農業生產來影響與農產品有關的農業生產。
地形條件往往影響著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一般來說,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地丘陵適合發展林牧業;地形條件也是影響城市、交通和工業分布的重要因素,平原地形有利於建築物修建,可以降低建設成本。
不同的土壤類型對應不同的農業發展條件,比如柑橘適合酸性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
植被主要影響林業生產,繼而影響與林業有關的工業生產。
礦產資源的豐歉程度主要影響與採掘業有關的工業生產,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會形成礦業中心,繼而形成城市。
Ⅳ 工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工業,要看是生產什麼的,一般化工生產對地理環境影響很大,例如:酸雨
2.農業,我覺得農業有改善環境的作用,例如: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以使環境空氣更新鮮
Ⅵ 農業生產受什麼自然條件影響很大
1.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季風等氣候因素對農業區為的影響極大.是影響農作物分布與農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一個地區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水分:年降水量小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發展農業。
2.地形: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利於實現農業的水利化和機械化,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於水土保持,但適宜發展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樣化。
3.土壤: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國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對農業的影響較大。例如我國東北平原(黑土)、華北平原(鈣質土)等地土壤肥沃,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Ⅶ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農業生產在改變人類食物來源和結構的同時,也強烈地改變了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的發展會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環境及地表輻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環等發生改變。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大大增加了農作物產量,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
1、水土流失
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由於不利的自然因 素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地面的水和土離 開原來的位置,流失到較低的地方,再經過坡 面、溝壑,匯集到江河河道內去,這種現象稱 為水土流失。
由於農業生產時會大量的砍伐植物,誰將會沒 有阻擋,造成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濕潤或半濕 潤地區,由於是植被破壞嚴重導致的。因為植 被破壞嚴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沖刷,導 致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蓋率,可以保持水土, 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簡單地說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 退化,狹義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態系 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活動,破壞其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景觀的環 境變化過程。 如果是在乾旱地區的植被破壞,會導致沙塵 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3、土地鹽鹼化
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 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由於農業之中劣質化肥的過度使用,破 壞了土地,使土地酸鹼度失調,造成土 地鹽鹼化 。 危害: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 物生長。
4、土地板結
土壤表層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結 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 作用的現象。土壤的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 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 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 板結。 由有機化肥的錯誤使用造成
5、水污染
由有害化學物質(harmful chemical)造成 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污 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 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 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 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 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響魚類 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 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 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