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哪些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哪些
一、自然地理要素包括:
1、土壤
拓展內容:
一、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 是有機界和無機界相互轉化的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二、社會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是指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狀況,主要包括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結構、居民收入、消費者結構等方面的情況
2. 水資源開發的條件 地理問題
你說水資源包括水能資源嗎?如果單純是水資源那就是要考慮建水庫的地形,口袋地形最合適,因為建壩省工省料,庫容也大。水庫最好在河流上游,遠離污染,還要考慮水庫建成後淹沒地區的移民等問題。如果是建水電站,那還要考慮水流量和地勢落差等因素。
3. 什麼是地理條件
地理條件是一定地點或地區的山川土地形勢、位置、氣候等自然環境及資源、物產、交通等經濟性因素的總情況。
包括地形位置情況、如山川河流土地的形狀及特點,所在經緯網及自然地圖上的方位等;氣候情況,如季節、氣溫、日照、雨、雪、風、霜等;經濟情況,如地下資源、當地物產、所處交通位置等。地理條件是決定投資項目空間位置的基本依據,又是投資項目進行設計的依據。
(3)開發資源的地理條件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千米,包括約960萬平方千米領土和約300萬平方千米領海。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4. 試分析資源開發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地理題
1、資源狀況評價,包括開采條件、分布狀況、資源儲量,資源品質品位高低,資源類型種類等等
2、地理位置,交通狀況
3、市場狀況。
5. 地理題目:資源開發效果不佳決定因素都有什麼
一個地方資源開發效果不佳,可能跟多種因素有關。
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例,如果交通不便缺乏鐵路和公里干線,開採的礦產運輸不出去,就會影響後續開發。如果距離市場比較遠,運輸成本高也會影響資源開發效果。當然礦產地的地質條件,開采方式也有影響。
6. 影響旅遊資源開發的條件有哪些
第一個理論就是地域分異理論。旅遊資源的特性、區位和環境共同組成旅遊資源開發的地域條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和分異規律是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地域性形成的背景條件。在《論我國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地域性》這篇文章中,就探討了我國旅遊資源的地域特徵和我國自然地理地域差異的關系,認為在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研究旅遊的地域分異性,並以此為依據進行旅遊區劃分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途徑之一。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和人文環境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和復雜性,我認為在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性的基礎上,進行旅遊資源區劃,尋找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可以提高旅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二個理論是可持續發展理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有兩個基礎:其一,旅遊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因子,旅遊資源的開發應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其二,旅遊資源的強度與可利用的潛力是區域旅遊發展的基本動力,以資源為導向的旅遊開發應在保護旅遊資源的前提下進行,以市場為導向的開發要協調自然、社會環境的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前提進行旅遊資源的開發有利於保護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同實現。
第三個理論是系統性理論。旅遊資源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要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效益。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要從整體布局出發,進行系統的規劃,分析資源、基礎設施、客源市場和投資條件等,分步驟、有重點,循序漸進,依次進行。運用系統論的思想進行旅遊資源的開發,有利於明確重點、分清主次,使一個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周圍環境和其他地區相和諧,在整體上具有層次感和完整性。
第四個理論是區位理論。運用最多的就是點-軸開發理論。「點-軸」系統理論是區域資源開發的基礎,它是我國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根據中心地理論、空間擴散理論和增長極理論提出的。《南疆鐵路沿線旅遊資源「點—軸」開發模式研究》就是以「點—軸」開發模式為理論基礎,分析了南疆地區鐵路沿線旅遊資源的類型和空間分布特點,從而提出了開發旅遊資源的構想。我國旅遊資源無論是從國家層面、地帶層面還是省級層面、小區域層面分布嚴重不平衡,旅遊資源這種空間分布的不平衡通過點軸串聯,可以優化旅遊資源的空間結構,發揮輻射帶動功能,從而促進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第五個是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巴特勒根據產品周期的概念,提出了旅遊地的演化經過6個階段,探查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衰落或復甦階段。旅遊資源的開發也需要根據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分析旅遊地所處的階段,「對症下葯」,考慮對旅遊資源是深度開發,較小規模改造,再調整
還是考慮關閉等等。一個地區的旅遊生命周期特點源於資源特點,二資源開發也應以此理論為基礎,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同層次的開發與改造,從而促進旅遊資源和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六個是旅遊者行為理論。旅遊資源的開發是為了滿足人類的身心需求,在開發當中必然需要考慮旅遊者的行為模式,充分了解旅遊者的身心需要,在此基礎進行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者的旅遊活動行為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本層次游覽觀光,提高層次娛樂、購物,專門層析休養、療養、會議、宗教朝拜等。此外,還包括旅遊者的決策行為、旅遊者的空間行為等等。只有充分考慮旅遊者的行為動機,才能設計開發出滿足旅遊者需要的旅遊產品,這樣的旅遊資源開發才更為有效,更為合情合理。
7.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知識網路】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1.地形
以 為主2.氣候
亞熱帶地區,水熱充足。降水季節分配:冬末春初多, 相對較少。3.水系
支流眾多,水量豐富但 不均, 能力強;落差較大, 豐富。4.礦產
鎂、鐵、銅、磷、鋅、雲母等豐富流域早期開發及後果
1.土地退化
老棉花帶,棉花對地力消耗大,導致2.植被破壞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取煉銅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礦山開采也破壞了地表植被。導致3.環境污染
煉銅企業排放 形成酸雨,導致土壤污染、水體,使許多生物絕跡。流域的綜合開發
1.防洪2.航運3.發電
廉價而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了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4.提高水質
採用 、 、 境改善等措施,提高水庫水質,保障 用水和 用水。5.旅遊6.土地利用
【基本考點】
考點一 流域和水系
流域又稱供水區,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供給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區。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稱為分水嶺。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 水系指河流幹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接組成的龐大系統,又稱河系。它匯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終注人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幹流和一系列支流組成,一般將流入幹流的支流,叫一級支流,流入一級支流的叫二級支流,依次類推。
例如,密西西比河是幹流,俄亥俄河是一級支流,田納西河又是俄亥俄河的支流,為二級支流,坎伯蘭河在肯塔基附近與田納西河交匯,為密西西比河的三級支流。 考點二 流域的不同部位的環保側重點
組成部位
重要性
保護重點山地
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
應保護好它的植被生態
河流
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
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河谷平原
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
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考點三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1.流域內的自然地理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2.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
(2)氣候: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冬春多雨,夏季相對較少。
(3)水系: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量季節變化大,大部分可通航。
(4)礦產資源:鎂、鐵、銅、磷、鋅、雲母等豐富。
考點四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18世紀下半葉,人類對地理環境影響不大;19世紀後期,大規模掠奪式的開發,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20世紀30年代成為美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生態環境問題
產生的原因
造成的後果土地退化
老棉花帶,棉花對地力消耗大
老棉花帶衰落植被破壞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取煉銅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礦山開采也破壞了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
煉銅企業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污染土壤、水體,使許多生物絕跡考點五 流域的綜合開發
在田納西河流域進行梯級開發是流域開發的核心,而梯級開發首先要進行大壩的建設,大壩建設調節了河流徑流,實現了防洪、養殖、灌溉、航運、發電、旅遊等的綜合效益,並結合流域內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其中成效最明顯的是經濟效益。主要包括: (1)防洪:建成防洪水庫35座,平均每年防洪減災效益約2億美元。 (2)航運:每年田納西河水運的通航效益比陸路節省約4億美元。 (3)發電:廉價而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了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在田納西河兩岸形成一條「工業走廊」。 (4)提高水質:採用污染防治、水源涵養林保護、庫區生態環境改善等措施,提高水庫水質,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 (5)旅遊:旅遊業收人成為流域一項重要的收人來源,並帶動了遊船製造業和經營業的發展。 (6)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護區,調整農林牧結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此外,還對采礦區的土地生態進行恢復和治理。 【實戰演練】
[例1]下列是我國西南某城市圖,因為附近發現了大型黃銅礦(CuFeS2),計劃建一冶煉廠及水電站。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水電站建在A 、B 兩處中的 處更合理, 理由是 。 (2)水電站建成後,對本區農業的有利影響是 。 (3)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建水電站還需要解 決 問題。 (4)銅礦附近建冶煉廠的有利因素是 。 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表現在 。 解析(1)水電站的選址應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建壩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選建在峽谷處;二是蓄水量,要有水可蓄;三是效益高,修壩攔水追求的是綜合效益,既可攔水防洪,(2)B 的下游處是大片的灌溉農作區,建壩後,汛期蓄洪防澇,旱季可放水灌溉,保證農業穩產高產。(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B處有三個居民點,在此建壩會淹沒農田房屋,因此從社會穩定角度考慮,必須要搞好移民安置工作。(4)銅的冶煉屬耗能大的工業部門,在布局上應指向火電站或水電站。B處建水電站對銅的冶煉相當有利。但冶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的廢氣,還有廢水和廢渣,污染當地的大氣、水和土地。
答案(1)B築壩工程量小,集水容易,落差較大(2)減少洪澇災害,灌溉方便(3)移民安置(4)接近原料產地,就近可獲得廉價的水電 煉銅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硫為主)、廢水、廢渣污染了當地的大氣、河水及農田
8. 礦產資源開發的條件 詳細 分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高中地理
(1)東部:流水作用 中西部:風力作用。(2分)(2)甲:夏多冬少。原因: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來自海洋的西北風影響,降水多;冬季受信風帶影響,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分)乙:夏少冬多。原因: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3分)(3)東南沿海較東北沿海更發達(規模和運量更大)。(2分)原因:東南沿海海水較深,適宜港口建設和海上航運,東北沿海有大面積珊瑚礁分布,海水較淺,不利於海上航運;東南沿海人口稠密,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達,對海運需求量大,東北沿海人口和礦產資源相對較少,經濟規模較小,航運需求量較東南沿海小。(4分)(4)氣候乾旱,草場面積廣大;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地下水豐富,適宜用作牲畜飲水;無大型肉食動物。(3分,任答其中3點即可)(5)應該(1分)。緩解當地氣候乾旱度(改善澳大利亞中部乾旱的氣候);風力侵蝕作用減弱;濕地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凈化水體能力增強。(6分,任答其中3點即可)不應該(1分)。大型工程對環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預見性和不可逆性;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地下水的含鹽量增加;沿途土壤鹽漬化加重等。(6分,任答其中3點即可)試題分析:(1)東部地區氣候濕潤,降水較多,地表徑流豐富,流水作用為主;中西部地區為乾旱半乾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風力作用為主要外力形式。(2)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來自海洋的西北風影響,降水多;冬季受信風帶影響,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特點夏多冬少;乙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特點夏少冬多。(3)從自然條件看東南沿海海水較深,適宜港口建設和海上航運,而東北沿海有大面積珊瑚礁分布,海水較淺,不利於海上航運;從社會經濟條件來看東南沿海人口稠密,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達,對海運需求量大,而東北沿海人口和礦產資源相對較少,經濟規模較小,航運需求量小,所以東南沿海較東北沿海規模和運量更大,更發達。(4)此題要求考生分析大牧場放牧業發展條件,發展條件當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分析,應該注意的是次提要求分析的有利條件。澳大利亞中西部主要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氣候乾旱,草場面積廣大,地廣人稀,土地租金較低,地下水豐富,含鹽量較高,適宜用作牲畜飲水,而且該地無大型肉食動物,有利於放牧的牲畜生存。(5)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既可以從需要方面分析應該開鑿,也可以從不利影響方面闡述不應該,只要圍繞一個方面闡述理由充分即可得分。生態環境的角度看,開鑿海灣與艾爾湖間的運河可以緩解當地氣候乾旱度,濕地增加,生物多樣性也會增加,水體凈化能力增強,風力侵蝕作用有所減弱,所以應該開鑿海灣與艾爾湖間的運河。(而開鑿海灣與艾爾湖間的運河這項大型工程會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地下水的含鹽量增加,沿途土壤鹽漬化加重等,且對環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預見性和不可逆性,所以不應該開鑿海灣與艾爾湖間的運河。)
9. 怎麼分析關於地理的區位因素或者社會經濟因素條件有那些
區位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①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
②科技發展水平;
③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電力設施等)。
自然環境因素:①地理位置(緯度,海陸位置等);
②氣候(熱量,降水,光照等);
③土地(地形,地勢,土地類型等);
④資源(能源,礦產等);
⑤水文(水能,水資源);
⑥生物資源。
因地而異,作出恰當的選擇,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高三地理:為什麼制約礦產資源開發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井巷開掘,使
的賦存狀態發生變化,
疏干排水改變了
的天然
和排泄條件,使區域
大幅度下降,造成
環境的惡化。此外疏干
時,其
構成了
的隱患。當
或井巷與地表儲水體存在水力聯系時,會釀成淹沒礦井的重大事故。岩層疏干影響的預測和設計不合理時,還會導致
、台階的場動和過濾變形而引發
。
礦場開采必然改變
的原始應
,由此引起的
和環境的影響范圍,按開采規模有時可達數千平方公里,
時可達500-700米,
時可達1500-2500米。
環境的破壞主要分為下列幾種:一是引起
。二是
;三是區域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