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情緒有哪些
情緒狀態是指在某種事件或情境的影響下,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某種情緒,其中較典型的情緒狀態有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心境具有彌漫性,它不是關於某一事物的特定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物;
2、激情;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後的狂喜、慘遭失敗後的絕望、親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極度悲哀、突如其來的危險所帶來的異常恐懼等等,都是激情狀態;
3、應激;
應激是指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人們遇到某種意外危險或面臨某種突然事變時,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動員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選擇,採取有效行動,此時人的身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就是應激狀態。
(1)地理情緒有哪些擴展閱讀:
情緒的激動性有激動與平靜兩極。激動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情緒狀態,如激怒、狂喜、極度恐懼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來的地震會引起人們極度的恐懼。平靜是指一種平穩安靜的情緒狀態,它是人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時的基本情緒狀態,也是基本的工作條件。
情緒的強度有強、弱兩極,如從愉快到狂喜,從微慍到狂怒。在情緒的強弱之間還有各種不同的強度,如在微慍到狂怒之間還有憤怒、大怒和暴怒等。情緒強度的大小取決於情緒事件對於個體意義的大小
『貳』 情緒有哪些
『叄』 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在「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
一、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地理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響深遠,可以說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衣著方面。在講述到影響氣候的因子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學們討論總結之後,一些頭腦反應較快的同學則能舉一反三地調舉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區的居民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書本上學生掌握的「南船北馬」外,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之後,再適時地給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當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能知道「因為散射的紅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還有的同學能在課堂中舉一反三地把「消防車為什麼都是紅顏色?」解釋的合情合理。
至於食、住方面,同學們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不同地區的民居特點更能給學生想像的空間。針對很多人家房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提出「如何幫助家裡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角度?」的問題,根據推導、計算,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一套解決的方案,輕松掌握了「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問題。
教學中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地理的學習內容,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生活中除了衣食住行外,還有許多很平常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把他們引入課堂,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講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自學後,我有意識地將一些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聯結在一起,設計了幾個討論題,晚霞為什麼是紅的?晴朗的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太陽已落山而天為什麼還不黑?夏天裡,陰天的夜晚為什麼比晴天的夜晚熱?討論結束後,分組回答與補充,在熱烈、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了鞏固成果,最後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和家長討論如何在冬季防治農作物的凍害發生。因為都是農村的學生,他們都積極的給我提交了討論結果,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和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實踐性和創造性,也給後面學習「氣候變暖」打下了基礎。
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一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典故和成語,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許多詩詞、典故、成語都和地理知識有關,在教學中適時的提出一些,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講「經緯網」之前,我說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學生都知道這是偉人的詩,當時就來了興趣,講完後,學生都會心的露出了笑容:原來只有坐在赤道上的人才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呀」。在講「太陽輻射的能量分布時」,我當堂背誦了「兩小兒辯日」,讓學生再辯一回,當年難住孔老夫子的問題,學生也能迎刃而解,自然增添了成就感,連平時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都都興奮的舉手發言。
還有許多關於地理的成語也都能成為我們課堂的調味品,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風調雨順、日久天長、海市蜃樓、一瀉千里、百川歸海、一衣帶水、源遠流長、因地制宜、涇渭分明等。恰當的運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結合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一定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於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我們所在的秦嶺山區,是長防林工程規劃區,退耕還林之後,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針對我縣從「山地開發」政策到「退耕還林」政策的轉變,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大家討論。作為農家子弟,討論的熱情很高,還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使命感。
五、把鄉土教材引進課堂
我們的家鄉剛好是在秦嶺—淮河這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上,兼容了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與植被、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耕作方式,在教學中用他們身邊的東西做示例,即引起興趣又利於理解。如在學習「垂直地帶性規律」時,我就用我們身邊的山來加以分析,通俗易懂,事半功倍。在講「地貌」時,用周圍山地的河谷地貌為示例,使學生很直觀的理解了「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貌」的抽象理論。
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肆』 20種情緒有哪些
20種情緒有快樂、崇拜、美學欣賞、娛樂、憤怒、焦慮、敬畏、尷尬、無聊、冷靜、困惑、鄙視、渴望、失望、厭惡、驕傲、興奮、妒忌、刺激、恐懼。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一般認為,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情緒的表現:
1、面部表情:是指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情緒狀態。
2、姿態表情: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身體姿態會發生變化,如高興時「捧腹大笑」,恐懼時「緊縮雙肩」,緊張時「坐立不安」等。
3、語調表情:朗朗笑聲表達了愉快的情緒,而呻吟表達了痛苦的情緒。
4、感覺反饋:人們的情緒是通過面部肌肉、骨骼肌肉系統的活動來表達的。
5、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心境具有彌漫性,它不是關於某一事物的特定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物。
6、激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
『伍』 情緒包括哪些方面
有很多種情緒啊,喜怒哀樂這都是有的,你開心就很歡喜呀,你生氣就很憤怒啊,你遇到什麼事情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是不好就很衰呀,而且你熱熱的話就去做什麼快呀,事情都很快樂。所以的話你看看吧,性情緒這都是有的,沒個遇到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你今天的心情特別好,明天的心情肯定是不怎麼好,就是說是因人而異,不都是每天都很開心的。
『陸』 情緒包括哪些
1、快樂是個體所盼望的目的達到後,緊張解除繼之而來的情緒體驗。快樂的程度,取決於願望滿足的意外程度,願望滿足得越出乎意料,個體就體驗到越快樂。
2、悲傷是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或有價值的事物而引起的情緒體驗,其強度依賴於失去的事物的價值。
3、憤怒是由於目的和願望不能達到或一再受到挫折,逐漸積累而成的。當挫折是由於不合理的原因或他人惡意所造成時,最容易激起憤怒,對人們強烈願望的限制或阻止以及不良的人際關系也是憤怒的來源。
4、恐懼往往是由於缺乏處理或缺乏擺脫可怕的情景(事物)的力量和能力所造成。恐懼比其他任何情緒都具有感染性。
5、驚奇與願望或信念等有關,如果外部情境不符合主體信念,個體就會覺得驚奇。
6、厭惡是由令人不愉悅、反感的事物誘發的情緒,有特定的面部表情、生理體驗和行為傾向。因為引發厭惡的刺激通常都涉及病菌感染的威脅,比如腐敗的食物和骯臟的場地。
(6)地理情緒有哪些擴展閱讀:
情緒的誘發研究發現,內化(回憶個體相應的情緒事件)和外化(如通過觀看影片誘發情緒)過程都可以誘發相應的情緒,然而,如果沒有指定具體情緒,那麼誘發就很困難。
在恐懼、憤怒、愉悅和悲傷這四種情緒中,愉悅受到內化過程的影響最為嚴重。回憶個人事件會體驗更多負性的或混合的情緒,說明內化過程具有更高的緊張度。
『柒』 人的情緒有哪些
1、喜:是指需求被滿足後,產生的喜悅體驗。根據程度不同,可分為滿意、高興、愉快、興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