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完整地理解決策概念的內涵
決策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採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決策的主體是管理者,因為決策是管理的一項職能。管理者既可以單獨做出決策,這樣的決策被稱為個體決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決策,這樣的決策被稱為群體決策。
決策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問題,有時也是為了利用機會。
決策的原則:
決策遵循的是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
現實中,組織內外的很多因素都會對組織的運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決策者很難收集到反映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對於收集到的有限信息,決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從而決策者只能擬定數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來實施,而未來是不確定的,人們對未來的認識和影響十分有限,從而決策時所預測的未來狀況可能與實際的未來狀況不一致。
現實中的上述狀況決定了決策者難以做出最優決策,只能做出相對滿意的決策。
『貳』 怎樣通俗地理解分布函數
綜述:分布函數(英文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簡稱CDF),是概率統計中重要的函數,正是通過它,可用數學分析的方法來研究隨機變數。分布函數是隨機變數最重要的概率特徵,分布函數可以完整地描述隨機變數的統計規律,並且決定隨機變數的一切其他概率特徵。
函數的由來:
中文數學書上使用的「函數」一詞是轉譯詞。是我國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在翻譯《代數學》(1859年)一書時,把「function」譯成「函數」的。
中國古代「函」字與「含」字通用,都有著「包含」的意思。李善蘭給出的定義是:「凡式中含天,為天之函數。」中國古代用天、地、人、物4個字來表示4個不同的未知數或變數。
這個定義的含義是:「凡是公式中含有變數x,則該式子叫做x的函數。」所以「函數」是指公式里含有變數的意思。
『叄』 怎樣正確地理解
想要正確的理解一件事物
就要有切身的體會和觀察,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卻又不被這具有個人偏見性質的資料所囿
參考別人的意見
綜合而言可以得到一個合適的理解。
『肆』 你們怎麼樣做到真正地理解自己的
讓自己相信自己,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把別人當作自己來看自己,把壞人當壞人,做到真正理解自己
『伍』 怎樣才能簡單地,理解文章、語句。
先通讀一遍,了解大意,然後再逐句逐段理解意思,注意上下文,另外,一定要投入進去
『陸』 怎樣通俗地理解分布函數
通俗的講分布函數就是先在眾多數值中取一個值,然後這個值就是所有在這個值上下范圍內的所有數值的比例。也就是一種均衡的數值。
『柒』 怎麼通俗地理解程序設計
程序設計是面向功能需求而非藝術(或美觀)的設計。
程序設計是目標是不斷變化的設計。因為
1.客戶在實際拿到程序之前是無法准確描述他的需求的
2.客戶的需求變化會貫穿程序設計開發的全過程
程序設計是要求100%正確的設計。在上百萬行代碼中,只要一個位元組錯了,那就可能導致價值幾億美元的太空梭失事。相對而言,服裝和建築對正確率的要求沒有那麼嚴苛。
程序設計是一種漸進的、不斷完善的設計。設計和開發交替進行。這是因為
1.程序的復雜性已經遠遠超過一個人的大腦所能完全理解的程度。一開始設計好然後直到完工都不修改設計的情況極為罕見。
2.隨著計算技術依照摩爾定律的飛速發展,程序開發的主要成本已經不再是計算資源而是人力資源了。與其讓程序員絞盡腦汁模擬程序運行推測程序正確性,不如讓程序實際運行
3.重新編譯一個巨大程序,相對於重新縫制一件時裝、重新建造一座大樓,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程序員往往會修改一點兒就立刻重新編譯運行。
在計算機方面,硬體設計由於構建成本比構建軟體高得多,往往會使用計算機模擬。這也是服裝設計和建築設計目前的趨勢(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讓計算機建立3D模型,從而避免實際造出來才發現有問題的情況。當然目前模擬技術還不是很完善。
『捌』 數學上緊集怎麼通俗地理解
集合有內點和界點,界點:無論圍繞界點多小的范圍,其中總有點不屬於本集合.
閉集:界點都是集合中某子系列的極限點,且屬於本集合
緊集:集合中任何子系列的極限點都屬於本集合(這些極限點可能是內點,也可能是界點)
多年不翻書了,憑記憶與理解說一下,大概不會錯的.
『玖』 怎樣通俗地理解反鍵軌道
通俗理解,那就是萬事萬物有正負兩面,陰陽相生。也就是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一個硬幣有兩面。
對於原子間形成分子,也不例外,有促使其成鍵的因素,俺們叫其成鍵軌道。還有就是不利於成鍵的因素,叫做反鍵軌道。
一般原子都形成了分子,那肯定是有利的一面發生作用,也就是電子在成鍵軌道的要多。原子居然沒有形成分子,那自然就是反鍵軌道在搞破壞了。
而這些是否發揮作用,當然得靠電子的分布了。電子相當於俺們的人,牆倒眾人推,分子變成原子,自然就靠眾電子推了。人有正派有反派,就看站在哪個陣營里,電子也是一樣,有站在成鍵軌道里的,自然也有可能有站在反鍵軌道里的。
僅供參考
『拾』 如何科學地理解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正確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工人階級以這樣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武裝自己,用以指導革命實踐,取得了偉大成果。七十多年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一切勝利,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勝利。當今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並沒有過時。鄧小平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煌失措,不要以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有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
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理論。這種理論之所以是科學,就因為它始終嚴格地以事實作為自己的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地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在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實際生活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
讓我們來看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
馬克思、恩格斯一貫認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從早年到晚年就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恩格斯1892年在為他的名著《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第2版所寫的序言中說:在本書中到處可以發現現代社會主義從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國古典哲學起源的痕跡。幾乎用不著指出,本書在哲學、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總的理論觀點,和我現在的觀點絕不是完全一致的。
列寧也是如此。他非常強調:馬克思主義根本反對一切抽象公式,一切教條方法,而要求細心看待目前正在進行的群眾斗爭。十月革命以後,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反映了列寧對社會主義認識的重大轉變。
毛澤東更是如此。他在1960年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馬列的書必須讀。這是第一。但是單靠這些是不行的。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人,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思想界,都要創造自己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他還說: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新的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
1989年鄧小平在《結束過去,開辟未來》這篇談話中,講得非常透徹。他說:多年來,存在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馬克思去世後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後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後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之所以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在於他不是從書本里找到革命道路,而是從實際、邏輯、哲學思想、共產主義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個落後的國家干成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並不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書本里尋求在落後的中國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途徑。馬克思能預料到在一個落後的俄國會實現十月革命嗎?列寧能預料在中國會用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勝利嗎?革命是這樣,建設也是這樣。在革命成功後,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建設社會主義。固定的模式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規的觀點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
鄧小平在這里特別強調要重視世界在馬克思去世後一百多年內發生的變化。當然,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沒有變。但它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經濟結構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科技的突破,創造了新的技術經濟體系,產生了新的生產管理和組織形式,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為了調節社會矛盾,它在社會保障、福利等方面也進行了調整。對當代世界的變化,我們要很好地研究。如果對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認識不清,甚至茫然無知,熟視無睹,就把握不住時代的脈搏,就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被陳舊觀念所束縛,難以有新的開拓。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發展的,毛澤東思想是發展的,鄧小平理論也是發展的。黨的十五大報告在強調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同時,提出這個理論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指出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庄嚴歷史責任。這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清醒、理論上堅定的表現。
總之,我們應該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首先要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同時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新的情況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永葆馬克思主義的青春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