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運用鄉土地理

如何運用鄉土地理

發布時間:2022-01-22 12:55:11

Ⅰ 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地理鄉土地理小論文

利用課余或者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有目的的地理調查研究活動,並寫成調查小報告或小論文,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整體素質是很有利的。 2006年春季本人在指導高一學生進行課題為《泉州古民居的保護現狀調查》的研究性學習之際,正好趕上泉州市第12屆優秀鄉土地理小論文評選活動,便鼓勵並指導該課題組的學生蘇梓勤同學撰寫了《淺談泉州古民居的發展與保護》一文,並最終獲得一等獎。以下是個人在指導過程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要認識學生撰寫鄉土地理小論文的意義
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作為地理作業的新形式,具有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知識遷移、鍛煉研究能力、培養創造性等作用。已得到許多教師的認可。認真評閱小論文,利用小論文開展相應的活動,可以進一步挖掘小論文的利用潛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地理作品的形式
中學生地理作品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形式,第一類是在野外考察活動的基礎上,經系統總結成書面報告或專題性的小論文、游記,即是將野外的所見、所聞、參照有關資料寫成調查報告,按要求分門別類地描述。第二類是結合本地區有代表性的問題,諸如環保,資源開發等進行專題調查與分析,提出看法或方案的專題性論文,第三類是編寫鄉土地理志。本次指導學生的獲獎作品就是屬於第二類。
三、如何輔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或其他小作品——寫好作品的注意事項
1、對掌握的各種資料及時整理,認真分析。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動內容害死相當豐富的,考察活動結束戶歐教師要輔導學生及時整理所收集的材料進行認真地分析。對地理標本進行整修,分類,製作卡片,對野外拍攝地典型地質構造、植物外貌以及風景照3片進行沖洗放大,並加上文字注釋,對素描和野外填圖加以精繪。最後整理收集來地文字,數據資料以備寫作時用。
2、積極欺負,充分討論。為使作品不是照抄材料或生搬教師所講地內容,而是有自己地見解,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習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開好討論會,會上首先應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解答,即使是學生自己不能解答問題,教師也不要急於講解,要讓他們想想在提高求知地慾望後,教師再講,甚至還可作「拋磚引玉」或啟發式問題、讓學生圍繞某一中心提出更多地問題,啟發思考應是寫出有創造性地調查報告或論文地關鍵,而討論也會促進學生思考地力度。
3、擬好題目講解示範。再考察活動開始前,根據考察地區地情況,教師應提出一些調查地題目,讓學生再活動時,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收集和閱讀有關資料,這為以後撰寫地理作品打下牢固地基礎,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題目、寫作提綱和內容,逐一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組,時調查的每項內容都有人寫,但各有側重,為了寫好地理小作品,可以先拿出一兩篇好的作品作是否,講講作品的要求、特點及範文優點等,要求注意文章流暢、說理明白。
4、成稿後,教師要進行檢查修改,如有大的或多處改動應讓學生自己去改,反復幾次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來了。
5、最後,可對學生寫出的小作品進行測評,一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有條件的學校可舉辦地理作品演講賽,展覽會,出地理牆報或選集。

Ⅱ 如何巧用鄉土地理激活地理課堂

在實際地理課堂中,很多地理教師還是以自己為主講,充當課堂的主角,很少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將學生始終置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造成這樣的原因:第一、地理學科入門難,學生從小學剛進入初中還沒來得及轉變思維方式,就要動用抽象空間思維學習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等,造成學生對地理科畏難情緒普遍存在,嚴重打擊學習地理自信心,導致地理基礎知識難以掌握,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大障礙;第二、很多地區地理還不作為中考課程,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對地理科不夠重視,缺乏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課堂上不願參與,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在課程改革後,雖然有些教師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動,流於形式上熱鬧,過於注重取悅學生,學生間沒有實質性的交流,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仍然是膚淺,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低效。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並「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就是要創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內發揮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麼應該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為高效課堂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轉變教學觀念,「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構原有教學模式的師生關系,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學的合作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主要起「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
《綱要》還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平時多給學生傳達高效課堂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再創造能力。總之,師生觀念真正改變了,才有利於形成高效課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進探究學習的開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開放式的教材觀,從「教教材」轉變為「造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優化和創生。各種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案例,但並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們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課程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對原有教材進行取捨,按照課堂的思路理清前後順序,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如當地各地的經濟、社會文化、風上人情,或者聯系當地的實際舉出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活實例。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學習的必要條件,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經濟」的教學中,貫穿於整個教學內容的主線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獨特生產模式。由於在這與之前學習過的特別行政區課文中的「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內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學習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時,可由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更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課堂情境,活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極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課,從新課的導入到核心問題的解決乃至課堂的延伸都離不開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傳統的講授容易形成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開始環節時能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一堂課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起著「聚焦」注意力、滲透主題的作用。所以教學導語一定要注意興趣的激發,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探究的狀態之中並把這種狀態很快融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導課、謎語導課、情境導課、故事導課、廣告導課、圖片導課、時事新聞導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課、鄉土地理導課、動畫、視頻導課、詩歌導課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導課方法,比如在導入「俄羅斯」一課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視頻,俄羅斯基本地理概況通過LED光影和立體效果等形式生動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對俄羅斯基本概況有了感性的認識,引起了探究俄羅斯的強烈興趣從而為整節課的學習帶動了動力。
2.巧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幻燈、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轉化為形聲影像,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同時動起來,讓學生有如親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課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強化了課本知識,更能使學習效果提高、升華。例如:在講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課文提及通過月食現象能推斷地球是球形。這是課文的難點,對於剛上初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極少機會了解天文現象,更別說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課堂上光靠老師的講解也很難將月食的情景解釋清楚。怎樣才能攻克這一課文難點呢?恰巧任教其時出現月食的天文現象,我除了布置學生課前觀看天象外,課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視頻短片和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從而得出從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陰影是圓形,進而可以推斷出地球是球體。接下來我繼續提問,月全食時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見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紅月亮的有關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籍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輕松掌握課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精設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以活動為中心」,初中階段的學生活躍、好動,作為地理教師每節地理課應以一個或多個課堂活動貫穿於其中,我們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置課堂活動。初中地理課堂活動類型多樣,主要有辯論活動、討論活動、演示操作活動、游戲競賽活動、圖上作業活動、閱讀活動、練習活動等形式。
在講授「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內容時,一節課內要求學生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以及相應的位置,難度不少,怎麼能讓學生攻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呢?我的教學設計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學介紹易錯、難讀、難寫的省區;第二步,通過「讀圖活動」分小組討論,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為最有效、最快的記憶方法,並邀請學生上台展示。其實,記憶省區的方法有很多,課堂開始我並沒有向學生將34個省區一一灌輸,而是讓學生創造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對於學生來說具有開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學習效果顯著;第三步是課堂反饋環節,結合我自己改編過的題為「全世界都笑了」的網帖,請學生上台指圖出所提及的省區。網帖用生動詼諧的語言介紹了我國多個省區的地理人文風情,讓學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況的同時,也體會到國家的地大物博,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總之,形式豐富、不拘一格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寓教於樂,更是課堂的助燃劑,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4.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地理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獲得地理知識和掌握地理學習方法。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利用橡皮泥模型自製沙盤來認識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態和等高線,使學生在自製沙盤過程中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知識。部分的課堂活動安排如下:(1)課前布置各學習小組製作橡皮泥模型。(2)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製作的模型,畫出等高線地形圖。(3)教師引導同學們對照等高線和模型中山頂、陡坡、緩坡,小組討論並總結出等高線特點在班內進行展示。(4)教師小結歸納。(5)繼續小組討論如何判別山脊、山谷、鞍部和緩坡的等高線地形圖,並全班展示。(6)小組展示期間,可以是各小組互相質疑、提問、回答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得出結論。(7)教師總結歸納。
地理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隨後的各小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讓學生經歷體驗、感知、分析等思維活動,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小組間的質疑、提問、回答環節,教師不需要過多講授,只需作出適當的引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爭論,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長補短,他們的互動能產生不少有價值的知識,使課堂效果得到升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使他們掌握知識點,還能從中領悟學習方法,學會怎樣去思考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麼是正確的觀點與做法。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讓他們更明智、理性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正確的評價中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的形式可以分為: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通過組內互評或者組間互評,小組之間的竟爭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組員之間互幫互學,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長足提高。教師評價可分為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評價,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能及時給予引導和正面的語言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外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資料等,進行打分,給予定量評價。因此,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也是保證地理教學高效的重要因素。
五、重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課堂質量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客觀因素的全面考慮,如: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突發情況、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尚淺所致等等。因此,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構建地理高效課堂小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動態的、不斷深化且探索永無止境的命題,地理教師要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關注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探究問題,讓地理學習真正成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Ⅲ 鄉土地理論文怎樣寫

1.選取的點不要太大.

2.鄉土的地理特點和人們的生活聯系要緊密.

3.找到優點 缺點 分析 然後提出解問

題的方法

4.完結

Ⅳ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鄉土地理

按照地理新課標的要求,要教給學生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那麼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就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有意識的滲透鄉土地理知識。我們的學生主要生活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我在地理教學中就結合本地的文化、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工業、農業、交通、教育、科技等對學生進行引導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Ⅳ 如何在初中地理中實現鄉土地理教學

一、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對鄉土地理學習有以下幾點要求和 建議:1.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2.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 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如何 以鄉土地理為載體進行綜合性學習、開展出富有實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實踐 活動!課程形態的多樣化是新思路,課程形態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一是 單獨設鄉土地理課,教材中精選出專題性素材、提供眾多的知識生長點, 橫向可與其他學科聯系,縱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課程,從而構建出一個開放 的課程形態;二是與相關學科綜合,設立鄉土綜合實踐課程。這樣可集中 有限的教學課時和各自為政的教師,優化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體現精簡、 高效原則,提高教與學的綜合效益。同時還有助於校園鄉土文化氛圍的形 成和學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從校本課程開發的高度來認識鄉土綜合 實踐活動課的設計和實施。與之相關的學科整合問題、綜合實踐基地建設 問題、學生小課題研究指導問題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活動相結合 鄉土地理學習實踐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既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的途徑,也是鄉土地理教學實踐性特點的要求。鄉土研究活動是以小組或 個人形式參與的專題研究活動。我們對本校初三學生鄉土地理學情的調 查:部分學生對家鄉地名探源、歷史人物、環境保護等研究性話題有濃厚 的興趣。教學中可引導他們作一些較為深入的探究性學習。或向學生提供 實踐與探究課題,如盤縣各鄉鎮民間諺語、天氣狀況、著名旅遊資源(碧 雲洞、盤縣大洞等)、農業產業結構(畜牧業、成坡改梯、退耕還林等)、 主要自然災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項目建設(響水煤礦、哮天 龍水庫、松河煤礦、紅果循環經濟型煤焦化等),並進行具體指導。指導 學生深入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其過程一般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確立階段 調查研究具體實施方案,這個方案包括此次調查研究的人員、對象、時間、 地點、具體目標或指標、具體方式方法和步驟等。調查實施,這是整個調 查研究的非常關鍵的一環,是收集資料和數據、獲取第一手資料或信息的 必需途徑,通過有組織的研究活動了解當地地理、歷史、經濟文化建設等, 研究活動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並在實踐中發展其創新能 力。 三、鄉土地理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 「鄉土地理」教學作為綜合學習和素質培養的載體,學生通過學習「地 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 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到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 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 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開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 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 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國目前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窮落後 的面貌還沒有徹底改觀。在向學生介紹國情時,廣泛結合鄉土地理材料, 把本鄉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實,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並對學生寄予殷切 期望,要求學生正視現實,努力學習、艱苦奮斗,為祖國的發展奮發圖強, 增強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又如課程標准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 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人地關 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 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造利 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 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 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 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 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 鄉土地理的學習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 總之,鄉土地理教學內容可以密切聯系當地經濟建設實際,使教育更 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並掌握地理知識和應用實 踐,為將來的再學習和深造打好基礎,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和新課程改革 全面實施的今天,鄉土地理更值得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和實踐。

Ⅵ 如何在高中地理中滲透鄉土地理

1、知識點互聯對比2、查找資料

Ⅶ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鄉土地理資源

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對鄉土地理學習有以下幾點要求和 建議:

  1. 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

  2. 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 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Ⅷ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二.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一些地理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實際野外考察,帶領學生去本地能夠利用的地理資源,在野外考察過程中結合實際地理情況為學生講授地理知識,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並在考察時,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進行實踐活動。
三.指導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充分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和技能,以環境和發展等問題為中心進行鄉土地理調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網路文庫

Ⅸ 如何利用鄉土素材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1. 利用鄉土素材於初中地理課堂,有利於激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鄉土素材內容豐富,學生對其有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從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發現並挖掘鄉土地理教育素材,並在課堂上加以運用,會極大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素材,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學習主動性隨之增強,教學效果也會提高。
2.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能使抽象、復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3.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有助於培養學生地理的綜合思維能力。
4.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和熱愛,培養愛國情懷。

Ⅹ 淺議農村地理課怎樣利用鄉土地理結合課堂教學

一、在課堂教學中從鄉土材料導入,使學生能順利進入學習狀態
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採用案例分析編寫的,這種方法將地理課的綜合分析和具體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國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內容學生沒有接觸到,有的甚至聞也未聞,對教材內容、知識點十分的陌生。地理知識中一些抽象、復雜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難以理解,造成學生學習的障礙,形成難點。而有些問題雖然就知識本身並不難,但教師感到難教,不知從何說起,不知怎樣才能講明白,這些地方往往也成為教學的難點,盡管老師在講台上費盡心機,學生還是一片茫然。那麼,怎樣才能使這些問題化難為易呢?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能從學生最熟悉的鄉土地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對鄉土地理耳濡目染,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師在課堂恰當地選擇家鄉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導,從而拉近學生與地理課程的距離,啟發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學效果更為顯著。比如在學習世界語言時,課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其中大約有30%有文字,70%沒有文字」。怎樣才能讓學生容易和真正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首先請同學們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說出一句話,並用本方言文字寫出來,這樣就有好多的同學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寫出來,能寫大多是用漢語來寫的。再讓同學們交流、對比哪種語言有文字,哪種沒文字,最後由我來總結出本地的語言哪種有文字,哪種沒文字,這樣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講世界的聚落時,我就充分利用鄉土地理來設置情境問題進行教學。農村學生來自各個自然村坡,有的村坡僅有幾戶人家,有的幾十戶,有的上百戶,另外大多學生都到過農村的集鎮、縣城,甚至到過省城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村坡有多少戶人家,約有多少人口,自己的村坡大還是集鎮大?然後我再小結,不管自己村坡有多少戶人家,有多少人口都是一個聚落,也不管城鎮和城市有多大它同樣是一個聚落。
二、結合課堂教學學習鄉土地理地知識,積累鄉土地理信息
農村學生雖然身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可是他並不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把教學內容與鄉土地理有關的知識點結合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鄉土地理知識,使學生不斷地儲備鄉土地理知識。從鄉土地理導入新的知識點,又從新的知識返回實在的和生活中的鄉土地理,學生能更容易的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比如,在學習世界氣候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想幾天來學校的天氣情況,是否下雨,氣溫的高低,再讓學生回顧一下,我們家鄉是春節(過年)時候冷,還是現在時候冷,什麼時候氣溫高,什麼時候氣溫低,導入新課程。學習後我又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指出我們家鄉是屬於什麼氣候類型、氣候特徵。並以我們自己家鄉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徵作為參照,讓學生更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各種氣候類型、氣候特徵。
三、利用課外學習鄉土地理知識,養成觀察鄉土地理習慣
鄉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善於把在生活中和活動中,發現有與地理課相關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象加以比較、總結。比如:當地的氣候有什麼特徵,屬哪種氣候類型,農業生產以什麼為主;本地區流行多少種語言,是否有文字等等。在每一個章節的教學中,我們要作好備課工作,深入鑽研教材,並且思考當地哪些材料與本課內容相關,如何把鄉土材料與課本內容結合起來,怎樣才能達到哪些教學目標等。同時要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如何觀察本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比如觀察的順序,由近到遠,又要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觀察後要做比較和總結。
結合鄉土地理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基礎,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識運用於觀察鄉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要求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具備良好的地理素質,才可能在實踐考察中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鄉土地理進行觀察。比如講授氣候,就可以讓學生對學校或者家庭周圍的氣候情況做觀察記錄,包括溫度,降水等。對一年的氣溫、降水總趨勢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印象,也可以向長輩請教。那麼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調查,他們對於我們當地的氣候的狀況就會有很深刻的認識,從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國的氣候特點。適時的教育對學生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就是終身受用的知識。
四、結合鄉土地理教學要適時,適度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既不可能把所要講的事物和現象都搬到學生眼前,也不可能都前去觀察。我們只能具體地分析和鑽研教材,充分利用學生所熟知的鄉土地理做為引導,以加快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概念的印象,讓學生從對家鄉環境、生活的感知中,真正走進世界。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鄉土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