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中的試題「圖」,主要有哪些類型
1區域分布圖:
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到全球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這類圖用各種圖例、符號、文字、數字來記載和傳遞地理信息。其內容豐富,直觀明了,是地理學習和評價考查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學科最為基礎的圖形語言,也是學科技能考核的重點內容。
2數據統計圖:
突出「以量說理」,多用來顯示和比較地理事物隨時間發展變化或事物間的比例構成的情況。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對這類圖形,無論哪一種都是從「定量」到理性的分析過程。
3等數值線圖:
突出「以線釋理」,如等高線地圖就是將地表高度相同的點連成一環線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線狀圖。等深線與等高線是反映地表和海面以下地理事物整體態勢和局部特徵的重要手段,具備考查地理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特殊優勢。其他等值線圖,也多用來反映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特徵的示意圖,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內存在和發展的規模、范圍、等級或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地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日期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
4地形剖面圖:
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成的,是一種平面直角坐標圖,地形圖是在兩維空間表示三維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夠顯示地表形態和地勢起伏。剖面圖一般是沿某一線段向下作垂直切面形成的更直觀形象的解剖,它因為更能從某個角度突出地表現地理特徵,所以是高考命題重要取材。
5地理示意圖:
顯示地理事物的結構或相互之間的聯系,其特點是主題突出,清晰易懂。最常見的是顯示地理事物空間關系、地理事物形成過程、因果關系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過程示意圖,通常是藉助線段,特別是帶箭頭的線段將有關地理事物的形成機制、內部結構、外部特徵、發展趨勢之要素等組合成圖。它一方面從整體宏觀的角度來建構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學的綜合性、前贍性特徵。
6地理景觀圖:
是具有時間屬性的,能夠反映地表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徵。其畫面(畫片、照片和衛星影像圖片)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觀,能夠反映地理景觀的空間分布,顯示區域內各種地理組成要素的發展規律,揭示各要素間的深刻聯系和互相制約的關系,便於對具體區域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觀圖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所反映的區域較小。要想獲得同類地理事物大范圍的地理信息,需在從圖中仔細提取和總結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豐富聯想和藉助系統的地理知識,不斷使問題升華,使技能提高。地理景觀圖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自然景觀圖,常見的有地質景觀圖(名山、斷層等)、氣候景觀圖、自然災害景觀圖(火山噴發、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觀圖(動植物圖片和自然帶景觀)等。人文景觀圖,常見的有聚落景觀圖(城市、村落)、農業景觀圖(耕地、林地和水稻種植業等)、工業景觀圖(采礦廠、生產車間等)、民族風情、建築景觀圖、名勝古跡等。
7變式組合圖:
地理試題圖像大多是經命題者裁減、疊加或變形變式的「新品種」。由於教材或地圖冊中的圖像,所載區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和紙筆測試的制約,往往不能滿足命題者的要求,試題圖像就需要進行加工,通常採取裁減、變形、抽取、疊加等方法進行圖像變異,力求創新,避免重復,也體現考試的公平及能力立意試題的需要。這類圖有的是由整體變局部、由綜合到專題,也有由單一到疊加、由現實到模式等。另外,還出現多幅圖的組合並用。其取材豐富,綜合性強,倍受命題者的青睞,而且學科特色與能力也能很好地體現。
在地理學科的復習備考中要重視地理圖像的利用,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掌握閱讀觀察地理圖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圖像說明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對比不同地理景觀圖片來觀察不同地區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徵,也可用地理語言描述或解釋地理圖像所反映的地理現象。
② 什麼是地理過程的時間序列 說明其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任何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都有一個時間過程,即具有一定的「時間厚度」。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主要是目前存在的世界,即我們所說的「現在」的地理事物,但實際上,「現在」的時間量度斷面具有一定的「厚度」。時段的長短取決於我們所研究的對象的性質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對於自然地理事物發展變化而言,「現在」的概念是指自然地理事物相對處於穩定的一種狀態,時間厚度差別很大,少則幾天,長達幾年、幾十年,甚至千百萬年。如山地地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靜態的畫面,但其形成可能追溯到幾百萬年前;河口三角洲、濱海平原的形成則可能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地震則可能是剛剛才發生的事。
對於人文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言,時間厚度可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起源。「現在」則是指人文地理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在某一時段達到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如「城市現狀」的時間厚度指的是近幾年的狀況,「人口現狀」則可能特指上一次人口調查所得的結果,或研究人員到某一時刻為止所能收集到的人口資料。
時間序列對分析地理過程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即空間的時間性。是當代地理學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地理過程的時間序列對分析事物的變化發展更具有全面的預測性,因此也是當代地理學家十分注重的領域。具體表現形式如下圖
③ 什麼是地理插圖
具體講是為了說明地理知識點中文字內容中不好理解而配的圖片,或者直觀展示某個地區的地理信息的功能性圖片。
④ 地理講解視頻紀錄片的形式
最近中央電視台有一套節目,介紹中國的各地情況的,應該不錯,《遠方的家》已經有邊疆行了,現在在出沿海行,內容挺豐富的。
還有一套中國地理的,也不錯,是紀錄片,探索發現也可以挺好看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⑤ 什麼叫地理圖片
地理照片分三類
一
鳥瞰圖
,是利用衛星從高空府拍的或利用飛機高空拍照。
二地形圖,利用電腦製作成圖,用
等高線
來表示。
三實物圖,就是人們常用的照相機近距離拍攝的。
⑥ 這幅圖畫是什麼意思哪位老師給講解一下。有圖片,
漢代石磚畫像拓片
拓片名稱:牽車
拓片介紹:一輛車,四人拉一人推,一人坐車雙手打擊樂器,樂器系在一圓圈上,隨車輪轉動而轉動。
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
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凡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民俗、文學、藝術、科技、建築等都可以從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廣義的拓片就是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數量、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如甲骨青銅、碑刻墓誌、摩崖造像、錢幣畫像等。
⑦ 地理講解人文地理案例如何分析
一、運用地租曲線探究農業圈層現象形成機理的方法
作為農產品消費市場的城市與鄉村相互作用,農業部門通過競爭決定其區位。因其競爭是圍繞地租進行的,故地租曲線是探究農業圈層現象形成機理的重要工具。准確把握地租曲線的運用方法是探討農業圈層現象形成機理的基礎和前提。
(一)運用地租曲線分析市場所具有的農業圈層分化功能
根據《孤立國》中的六個前提,假定地租曲線R=(P-C-Kt)Q中的農產品單價P、單位農產品成本C、農產品運費率t、農產品總產量Q等為常量,討論市場距離K的變動對地租R的影響。
(二)運用地租曲線分析市場作用下的農業圈層分化機理
在笛卡爾坐標系中,地租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首先,討論農產品運費率t與直線斜率、單位面積利潤P-C與直線在縱軸上的截距之間的關系。其次,根據不同農產品的運費率t、單位面積利潤P-C畫地租曲線,探究運費率t、單位面積利潤P-C在「杜能圈」形成中的作用。再次,分析不同農產品空間競爭優勢的形成機理及農業圈層分化機理。
(三)運用地租曲線探究農業圈層現象形成機理的分析步驟
學生經探究得知,整個分析過程有以下步驟:第一步,搜集相關數據和資料。第二步,分析農業生產的地域格局。第三步,分析農業生產地域格局同市場的關系。第四步,分析不同農業部門的單位面積利潤的空間特徵及其與農產品運費的關系。第五步,比較區域農業地域格局與「杜能圈」的異同,並分析原因。探究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二、運用地租曲線分析現實中「杜能圈」的形成機理
1980年代上海郊區農業生產表現出圈層結構,但與經典的「杜能圈」存在差別。引導學生對其形成機理進行探究,能強化他們對農業區位論的認識。
(一)1980年代上海郊區的農業圈層現象
1980年代上海郊區農業生產由近郊到遠郊可分為四大圈層:第一圈層以發展蔬菜、奶牛、花卉為主;第二圈層以生產棉花、蔬菜、奶牛和自給性糧食為主;第三圈層以商品糧、棉花、季節性蔬菜為主;第四圈層則以商品糧、棉花、漁業和奶牛為主。該農業圈比「杜能圈」要復雜得多,需透過現象揭示其本質。
(二)1980年代上海郊區農業圈層的特徵
學生經過探究,發現1980年代上海郊區農業圈層現象具有四個特徵:第一,各農業圈層皆以市場為圓心。第二,越接近市場的圈層,單位面積農產品的利潤越高、其運費率也越大;反之,農產品的單位面積利潤越低、運費率也越小。如單
⑧ .地理老師講到地形時,使用彩色圖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圖片的效果好,這主要體現了知覺的什麼特性
我也和你有同樣的疑問,剛開始我覺得是「選擇性」,後來看了有關的文檔,是選「整體性」,後來想想也不無道理,你想啊,採用彩色圖片VS只用黑白圖片,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著色,整個區域的界定就比較明顯,所以整體性比較強,當然也屬個人一點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