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03 05:57:03

A. 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誰知道

地理:兒童道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淺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李曉菲
新世紀初,我國進入了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特別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為此,國家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新的課程標准(實驗稿),各套以新標准為依據所編制的新教材也開始在全國各實驗區試用。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學體系,把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與「社會」整合成新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生們在學做人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地理、歷史的基本常識。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但同時也引起一些學校和部分家長的擔心:孩子們學的東西還不夠多嗎?為什麼要在品德課中加入地理和歷史的內容呢?地理教學真的有必要嗎?

一、地理是兒童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兒童形成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智力紐帶

生活是兒童品德發生的起點和源泉,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是一種經歷和體驗生活的過程。品德絕不是孤立的,我們不能把品德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剝離開來,把它作為一種孤立的現象來對待,而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吸取學生生活中的各種教育資源,把這些教育資源納入到學生的品德培養中,為品德尋找一條通向生活的生長道路,使學生置身於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自然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中,從而在各種環境因素、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與發展各種良好的品質。其中,地理就是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之一,它從人類發展的空間角度來看待人類事務,是兒童品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地理是兒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兒童通過地理知識來建立自身的空間感。人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中的,兒童也不例外。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同時,協調環境與「我」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學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號、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規律都是對真實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兒童通過由淺入深地接觸這一系列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空間感和存在感,從而在空間維度上還原和體驗真實的生活。

地理打開了兒童接觸世界的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兒童的生活空間,在兒童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橋梁。在地理教學中,兒童通過對地理符號的認知、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規律的掌握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拓展自身的生活空間。比如說,比例尺的引入讓兒童掌握了讀圖的基本技能,他們可以利用一張小小的地圖迅速算出世界上任意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可以通過比例尺的運用大體確認校園整體的長寬比例,等等。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進行地理教育,是一種順應生命、連接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種源於生活、面向生活的教育,它能夠引導兒童更好地認識現在、把握現在,從而更好地走向未來、適應未來。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於生活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基本理念的第四點是這樣表述的:「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1]即「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讓課程變得對兒童有意義,這將有利於他們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2]可見,包括地理在內的真實的生活世界是兒童道德品質發展永不枯竭的理想沃土。

近幾十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地理對於人類的生活更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了解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地理素質將成為未來人才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時代要求我們從小學好地理、用好地理,特別是與生活相關、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只有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才能煥發應有的生命力。

二、地理教學對於培養兒童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美好情感有著天然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愛家鄉、愛祖國是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重要方面。「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3]其中,在「情感與態度」這個維度的分目標中明確提出,兒童要「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4]家鄉和國家,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體系,它包括了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特徵、民族素質、人口狀況、教育現狀、風俗習慣以及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基礎等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教育因素。正因為如此,學校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由地理、歷史、語文等各學科協助品德課來共同承擔。而在聯系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地理學科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

地理教育是通過地理這個直觀的窗口讓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進而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國情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家鄉、認識祖國是愛家鄉、愛祖國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了解得越全面,認識得越深刻,他隨後產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便越深厚。在這個階段,地理知識的教育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突出家鄉和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培養起學生深厚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家鄉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認清家鄉和祖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激發學生對關注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他們從小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這樣,我們便實現了從單純的地理知識教育到復雜的情感體驗再到態度的正確引導的教育目標。

我國幼兒教育專家盧樂珍教授認為,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兒童思維的發展水平、認知規律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萌芽的階段,兒童往往只對通過直觀感知掌握的東西才能理解得比較深刻,而對離他們生活經驗較遠的事物或抽象的觀念難以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難以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因此,培養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需要一定的知識教學,需要從兒童可以感知的事物人手,一步步地進行。

兒童認知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觀的,他們通過充分的感性認識,用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說一說甚至做一做等方式來建立起與世界的情感聯系,進而自覺地生發情感、表達情感。地理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激發兒童的情感體驗,通過認識、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富饒物產等。激發兒童認同家鄉、認同祖國的內在感受,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培養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積極的、牢固的情感。

三、地理在生態教育和環境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由於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掠奪和肆意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日趨凸顯。資源浪費甚至瀕臨枯竭,環境污染遍及全世界,珍稀物種大量滅絕等等,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也嚴重影響到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生存。為此,有識之士紛紛呼籲,人類必須樹立新的生態倫理觀和價值觀。進而調整整個人類的行為模式,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生態共生共存、和諧相處,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重大課題,成為新一代公民必備的重要素質,也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的時代課題為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從小著力培養和增強新一代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提高未來公民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環境問題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它涉及到生態學、生物學、地理學、化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各學科,因此,培養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不可避免地具有跨學科性,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中,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由於地理學科本身的性質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品德課中的地理教學是滲透在品德培養中的,也是為品德發展這個主旨服務的。而小學品德課的內容標准中有很多直接與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相聯系的部分。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實驗稿)》「內容標准」中的第四部分「我與家鄉(社區)」有一段是這樣表述的:「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5]又如第六部分「走進世界」中的一段:「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6]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知識把學生們帶人了無限廣闊的生存空間,學生們陶醉於祖國的大好河山。流連於世界文明古國的歷史遺產;通過一組組鮮活的數字,他們了解了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狀況,認識了塑料製品等工業文明成果帶給環境的巨大危害。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情境的感染,他們意識到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了如何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養成了珍惜和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等。地理知識的教學與形成學生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相連,突出了地理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呼應了培養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的主題。

由此可見,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對培養新一代具備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的公民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兒童學習動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對象的一種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形成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的帶有較強主觀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皮亞傑認為:「興趣是一個價值系統,它與行動目標相聯系,能支配內在的心理動力,促使目標的實現。」[7]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無法形成比較強烈的學習動機,即使是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上進行一定的地理教學,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具體的地理知識,而在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為今後中學、大學甚至工作打好興趣層面的鋪墊。適當的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增長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熱愛地理、學習地理、探究世界的濃厚興趣,從而為將來的學習生活甚至是一生的事業發展埋下可喜的伏筆。因此,任課教師首先要明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不是機械地記住一些地理名詞和地理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進而產生熱愛地理、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

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材中,編者將地理部分與歷史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精選了大量的信息,試圖從多角度調動兒童的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金字塔下留個影》時,對古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與雄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想知道金字塔是誰建造的,用什麼方法建造的,為什麼到現在還那麼堅固等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他們會自己通過書籍、網路等途徑去收集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種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思考、討論、探究,興趣引領著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興趣成為兒童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參考文獻:

[l][2][3][4][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陳勝慶.鄉土地理教育新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40.

(摘自《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

2006-10-18

B. 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應該重視環境創設工作。本文從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入手,對促進環境創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環境創設;幼兒教育;作用

幼兒園是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在促進幼兒教育優化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幼兒園環境本身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加強環境創設,就應該全面加強對幼兒環境創設工作的探索與重視,並積極探索相應的環境創設優化方法與措施,為全面深化幼兒教育改革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輔助。

1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對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進行系統分析,發現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優化產生著多方面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智慧啟迪作用,合理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夠促進環境的教育啟迪作用得到全面發揮,孩子在幼兒園環境中生活,會受到環境創設的影響,增長見聞,啟迪智慧,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如:講故事、學兒歌、小實驗、手工製作等教學活動,讓環保活動兒童化、趣味化,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情感渲染作用,在幼兒園環境中,幼兒能夠發現美和感受美,促進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利用戶外散步時間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觀察園內的花、草、樹,感受美麗的景色,教育幼兒愛護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不隨地吐痰,保持整潔的生活環境。(3)行為激勵作用,即在幼兒園教師中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一方面能夠促使幼兒園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另一方面也能讓幼兒受到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產生規范自身行為的意識,環境創設的行為激勵作用隨之表現出來了。以我是「環保小衛士」為主題開展「綠色出行」「世界糧食日」「世界地球日」「碧水藍天是我家」系列活動教育和引導孩子們,從我做起,爭做環保「衛士」。可見,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和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都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深遠的時代意義。

2提高環境創設質量,促進環境作用發揮的措施

基於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新課改要求促進幼兒教育的改革創新,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並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和方法,改善教學現狀,加強對幼兒的環保意識培養,促進培養效果的科學性和持續性,全面提高教育效果。

2.1創設環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在環境創設過程中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分析和了解,把握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材料,並創設與之相適應的環境,增強環境影響力。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熱情後,保證環境創設整體效果,還應該與幼兒共同分析和討論環境布置方案,增強環境布置的科學性。《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教育資源是廣大教師應遵循的方向。如生態環境創設:人的生命太需要綠色了,給孩子一塊綠地、一個水池、一個花園。室外盡量開辟草坪、花園、菜地、自然角、動物角,讓孩子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愛護環境的情感。裝飾牆布置:幼兒園每處都加以利用,引導孩子們設計有關環保宣傳畫,在欣賞中感受教育。樓道、走廊、牆裙等設計環保題材的壁畫,洗手間布置節約用水標志、圖案,告訴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在這過程中,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環境創設實踐中,有助於對幼兒思維的開發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強化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2.2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力

幼兒在初期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指導的過程中,所有的環境對其來說都是陌生的,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促進環境創設作用的全面發揮,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共同參與環境創設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一方面促進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積極性的激發,另一方面也讓幼兒能夠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增強對環境的主人翁意識,凈化心靈,美化環境。

2.3引導幼兒不斷改正措施

幼兒本身年齡相對小,思想發展不夠成熟,對外來事物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在成長過程中極易做出錯誤的行為。此時,幼兒園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身職責,藉助環境創設對幼兒實施相應的教育和引導,讓幼兒能夠自覺認識到自身錯誤並加以改正,避免教師實施強制性教育影響幼兒的成長。唯有如此,藉助引導性環境創設教育,環境創設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有效凸顯,幼兒教育整體水平也能實現進一步提高。

2.4引導幼兒和幼兒園環境進行互動交流

只有加強幼兒和環境之間的交流,才能夠切實提高環境創設效果,維護幼兒的健康成長。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該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發現環境中隱藏的「秘密」,這樣幼兒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就能夠實現與環境的良好互動與交流,幼兒環境教育的作用也能進一步凸顯,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環境中隱藏一些愛心貼紙,讓幼兒在課間活動中找出來,在增強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同時,也使幼兒接受潛移默化的愛心教育和影響,增強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輔助作用,切實提高幼兒教育實效,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

C. 大自然對幼兒的意義

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強有利的手段之一,不採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

大自然對幼兒的重要性(二)

自然環境對幼兒的神經系統有著鎮靜作用,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森林往往能引起我內心的平靜與愉快的情感,於是我的一切愁悶都會在這種情感中消失,使我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自然環境中的山山水水都是幼兒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條件。幼兒成天在室內身體得不到鍛煉,只有在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爬爬山,做做運動,才能使身體得到健康發展。大家都有一種感覺,身居鬧市的成人,天天三點一線,周而復始,身體也會疲勞,身心也會煩躁。現代城市人提出了「回歸大自然」,特別是雙休日、節假日,一家人奔向鄉村田野領略無限風光,身心壓力得到充分釋放,快感不言而愉。所以在天才小蝸兒童之家,教師會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帶領幼兒去觀察、散步、游戲、勞動,既滿足了幼兒的多種需要,又使幼兒的身體得到了健康發展。

大自然對幼兒的重要性(二)

大自然是幼兒最初獲取知識的豐富源泉,自然環境中的萬事萬物直觀具體,使幼兒在接觸中懂得了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幼兒園之父福祿培爾幼年喪母,性格內向,以與植物打交道求得安慰,當他發現一棵植物的種子藏在一個整齊的六角形的囊里時,欣喜異常,由此萌發了研究大自然里的數和形的求知慾望,今天我們引導孩子們觀察植物、動物,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就如同播下一粒種子,將來一定會有收獲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室內自然角和走向大自然的室外教育功能,一年四季應多帶幼兒走出去,提高幼兒的認識辨別能力,鍛煉幼兒感知覺,發展幼兒思維。自然環境中的事物都是千絲萬縷相互聯系的,當幼兒通過第一步的觀察進入第二步了解其內在關系時幼兒的思維也就得到了發展。

大自然對幼兒的重要性(二) 大自然對幼兒的重要性(二)

大自然對幼兒的重要性(二)

幼兒在大自然的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毅力,不怕吃苦,還需要同伴間的相互團結與合作,培養合作精神與相互幫助對德育發展有積極作用。因此自然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不僅能夠使其獲得更高的知識,重要的是使幼兒產生情緒體驗,觸動幼兒的情感世界,為幼兒道德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

深刻的理解這句話,是在去年春季,我帶幼兒去春遊,經過一片綠油油的麥田時,好幾個幼兒大聲喊道:「看,這么多的韭菜」。我立即對他們解釋說:「這不是韭菜,這是農民伯伯種的麥苗,麥苗長大後就出產出小麥,我們吃的饅頭就是麥子磨成面做出來的。」並詳細介紹了麥苗與韭菜的區別。聽完介紹,幼兒若有所悟,這一天,幼兒玩的特別高興,大家認識了許許多多過去不認識或只從書本上認識的花草樹木。回來後,我感觸很多,不可置否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現代色彩,尤其是生長在城市的人們,從幼兒時代就認識了高樓大廈,電動汽車、電腦、游戲機,而由於環境封閉對自然界尤其是田野鄉村中的萬物了解的就少了,相對而言,生長在農村的幼兒雖然對現代化了解的少一些,但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田野風光、山川河流認識的直觀一些,懂得就多;因此,對幼兒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們身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和啟蒙有著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D. 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有哪些

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有哪些?下面我給大家總結了一下!

1、培養合理正常的規律生活。一個人的生活作息,在現代社會里似乎越來越不重要,因為每個人所享受到的自由越來越多 。但是對於一個正待灌溉成長的幼兒而言,合理正常的規律生活,對他的生長發育以及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生活中無處不有規則,在家中的生活常規,公共場合的社會常規,幼兒園常規。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中,規則是我們和平共處的基礎。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3、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去鼓勵孩子,積極,大膽參與,鍛煉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孩子眼明手快,手腳麻利的個人素養。漸漸讓孩子明白,你是家庭中的一員,你要學會為這個家庭的建設作出貢獻。切記,千萬不要用金錢作為交換條件。

4、教會孩子學會自主。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我自己的事情我做主」的能力,不要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爸爸媽媽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最終孩子也需要離開家長,獨自踏入社會,面對世界。所以教會孩子學會自主,是給孩子進入社會的最好的禮物。

5、教育孩子文明禮貌。人生活在社會里,避免不了要與外人打交道。「不學禮,無以立」。教育孩子如何與人交談,對陌生人微笑,善待每一個人,只有做到我愛人人,才能使得人人愛我。

6、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小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個人衛生有利於自我的身體健康。勤換洗衣服,貼身衣物,襪子。不做出「吃手指,摳鼻孔,撓頭,摳腳」等不雅觀的小動作。在公共場合中,不亂丟垃圾,隨手將地上垃圾拾起放入垃圾桶。

7、告訴孩子合作的力量。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教育孩子在未來生活中學會團結他人,與人合作,藉助他人的力量最終雙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明白別人比自己強,讓孩子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與人分享的思想。教會他適時得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也可以報名叫叫學院的閱讀課程,從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開始,讓孩子在綜合素養上也同步提高。

E. 幼兒園自然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一、大自然對幼兒進行體育教育的作用
自然環境對幼兒的神經系統有著鎮靜作用,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森林往往能引起我內心的平靜與愉快的情感,於是我的一切愁悶都會在這種情感中消失,使我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自然環境中的山山水水都是幼兒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條件。幼兒成天在室內身體得不到鍛煉,只有在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沐浴到蟲族的陽光,通過跑、跳、攀、爬等動作充分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以及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同時視覺聽覺觸覺等因此受到大量的鍛煉和提升。這一點從《藍皮書》中得到了驗證:在戶外游戲活動對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多項調查中,多個選項都獲得超過90%被調查孩子認可,包括好奇心增強,身體更好,動手能力提高,結識了新朋友,比以前更會玩了,擴展知識結構,變得更堅強,更喜歡大自然,自理能力提高,以及變得更快樂。使幼兒的身體得到了健康發展。
二、大自然對幼兒智力教育的作用
大自然是幼兒最初獲取知識的豐富源泉,自然環境中的萬事萬物直觀具體,使幼兒在接觸中懂得了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自然促進幼兒認知和思維的發展。盧梭指出:「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要盡量讓兒童在活動中獲取知識,以促進身心發展。盧梭注重活動的功用,他特別強調直觀教學原則,反對濫讀書、讀無用的書。書看多了,反而使我們不去看世界這本大書了。他認為兒童對於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切了解事物的意義。這種主張對反對封建教育灌輸脫離生活實際的書本知識,無疑有很大進步。盧梭主張兒童應在生活經驗中接受教育。譬如,當兒童犯錯誤時,要使用「自然後果法」,目的是「為了使大家明了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兒童通過親身體驗、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痛苦之後,他就會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室內自然角和走向大自然的室外教育功能,一年四季應多帶幼兒走出去,提高幼兒的認識辨別能力,鍛煉幼兒感知覺,發展幼兒思維。自然環境中的事物都是千絲萬縷相互聯系的,當幼兒通過第一步的觀察進入第二步了解其內在關系時幼兒的思維也就得到了發展。
三、大自然對幼兒進行德育的作用
自然環境可以建立幼兒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一個人最不容易忘記的是童年時代的美好時光,最不容易忘記的是故鄉的山水風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拒絕國外優厚的報酬和物質條件,克服了重重困難,毅然回到了依然貧困落後的祖國,獻身於祖國的地質事業,也正是由於他沒有忘記童年時代生活過的故土,忘不了生他養他的故鄉,忘不了兒時曾經游泳過的小河和放過牛的山川。這種對故鄉的愛,也正是源於童年時代對大自然的一些愉快的體驗和留戀因而產生深深記憶。
另外自然環境還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幼兒在大自然的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毅力,不怕吃苦,還需要同伴間的相互團結與合作,培養合作精神與相互幫助對德育發展有積極作用。因此自然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不僅能夠使其獲得更高的知識,重要的是使幼兒產生情緒體驗,觸動幼兒的情感世界,為幼兒道德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林間最後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也在書里闡述了這一點。
四、自然環境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作用
現代人常說自然美,意即未加任何修飾雕刻的美。而這一點恰恰是自然環境中所具備的。自然環境中的色彩、聲響、形態、芳香,都是實實在在的,如蔚藍的天空,變化多端的雲彩,青青的綠草,鮮艷的花朵,豐碩的果園,茁壯的莊稼,壯麗的山河以及鳥兒的歌唱等等,這一些都對幼兒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使幼兒感受都什麼是美,使情操得到陶冶,審美能力得到培養。烏申斯基曾把「芳香的田野」以及「玫瑰色的春天和堇色的秋天」稱為「教育家」也正是基於這樣的道理。

F. 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強有利的手段之一,自然環境對幼兒教育有哪些意義

秉承「的教育信念和理想天人合一,是中國古老的思想信念,也是我們實行自然教育的哲學基礎。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自然之子。所以,自然環境對孩子的生命成長、心靈啟迪至關重要,尤其在養護孩子的「真善美」及「智慧和靈性」等方面有著社會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

因為沒有意識到破壞環境的不良影響。當孩子發現河水發黑發臭時,我們告訴他是因為人類亂丟有害垃圾到河裡,導致水質被污染,污染的水質有可能進入我們的身體,損害人的健康時,孩子就明白不愛護環境的後果。這比教科書式教育更能觸動孩子的內心,孩子更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人類是依託自然而生存,如果氣候好,溫度適宜,孩子們就可以隨時出去玩耍,享受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如果自然環境差,每天空氣中充滿了霧霾,小孩子身體素質弱,在霧霾的環境中就不利於健康成長,如果天氣寒冷,或者雨水多的自然環境,日照少,孩子們就不適合在外面玩耍。

如果長期在室內生活,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所以,陽光充足,溫暖適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這些好的自然環境才適合孩子的生長。保護環境,享有藍天白雲,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真的非常重要。

G. 試述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方面

(1)幼兒教育促進人腦發達,特別利於左右腦並行發展。千萬不要任孩子自然長大,消極地等待孩子腦成熟以後再教育,那極不利於孩子在大腦生長發育期(主要是6歲前)形成最有效的腦功能大網路。
(2)幼兒教育開發人類巨大潛能,這個潛能是人類億萬年進化的積淀,人人都有這種巨大的遺傳潛能;但這種潛能只有在嬰幼兒時期才得以較為充分地開發,不然將迅速被埋沒。人的各種潛能只有大腦生長發育期才可能較為充分激發出來。

(3)0~6歲,延伸到12歲是最佳期和次佳期的教育,最佳期教育事半功百倍;而錯過最佳期的教育則事倍功減半,許多方面甚至徒勞無功。每個孩子最佳期內都能學一口標准方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而錯過了最佳期的青少年、成年人新學任何語言也難以學得標准、地道。

(4)人類要重新認識胎、嬰、幼兒,胎嬰幼兒有巨大的適應性學習能,甚至可以說孩子個個都是「神童」。人一生的基本難題和重大難題(如學會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認識萬物、掌握語言、習得行為、學會審美等等)都是嬰幼兒時期解決的,據統計人一生所獲知識概念的95%左右是5歲前的孩子學來的。

(5)孩子出生至3歲是母親、家庭的「二次孕育」期,即孕育孩子「心理生命」的成長——構建起人生的「潛意識板塊」。人的潛能意識板塊鑄就以後從根本上影響乃至支配人一生的態度的行為,在今後的人生百年中都難以完全抹掉。

H. 自然環境對幼兒教育有什麼作用嗎

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強有利的手段之一,不採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句話明白大自然,對幼兒教育有多麼重要的作用,那麼具體有哪些作用呢?

一、大自然對孩子的心理作用。

在大自然環境中,我們總感覺會有一種鎮靜的作用,對孩子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在這種環境下讓孩子的神經系統感覺非常的鎮靜,讓孩子的心內心處於一種平靜一塊的狀態。所以對孩子來說,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陪伴,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動,不僅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同時它也能夠得到鍛煉。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說要回歸大自然,在周末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去大自然中欣賞一下風景,同時也可以釋放身心的壓力。人沒有辦法脫離大自然,如果脫離了大自然,那麼會覺得身心俱疲。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還得教育,也離不開大自然環境,如果脫離那麼教育內容會讓孩子覺得的枯燥無味。

I. 自然地理學對幼兒教育有什麼意義

當然有啊。擴展孩子知識面,培養對地理的興趣

J.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地理課的重要性有哪些

地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初步學習,構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並將這地理知識體系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體系之中,以此來令學生具備向幼兒進行地理知識傳授的能力。

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地理教學從某種程度而言,直接影響到未來幼兒地理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對科學知識掌握的好壞。

需要引起教師重視的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地理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或需要優化的地方,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地理教學進行優化,以便令教學的效果能夠盡可能的達到最優。

(10)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的作用

幼兒學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礎,非常的關鍵,其教育的質量的如何,直接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命運的成敗與幸福與否。所以,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幼兒學前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起點,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最為核心的教育。

因為孩子在幼兒階段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最廣最快的時段,由於他們在這個階段整體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均未完全成型,所以也是家長必須予以科學引導和細致教育的重要時間節點。

為此,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對幼兒學前教育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三個核心」和「四大原則」的科學育兒教育策略新思維觀點。

所謂「三個核心」是指,在貫穿整個幼兒學前教育中,必須堅持以習慣培養、挫折教育和精心陪護為教育核心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科學高效的施教。

閱讀全文

與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