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元朝的土坑墓的特點有哪些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為您解答,很高興為您解答,但打字需要一點的時間呢,所以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謝謝您的配合喲
㈡ 土坑木棺墓於崖墓的區別,在形制特點、本質差別、優缺點、怎麼做的方面解釋
摘要 黃腸題湊
㈢ 漢代墓葬有什麼特點,著名的墓葬有哪些
漢代墓葬從構築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地面挖出長方形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稱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構築木壁墓室,稱木槨墓;用空心磚或小磚或石板(塊)砌築墓室,則分別稱為空心磚墓、磚室墓、石室墓。一種是在豎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側掏出橫穴作為墓室,稱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鑿洞建造的,稱作崖墓。
空心磚墓和磚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築。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
中國四大漢墓群是指河南永城芒碭山漢墓群、四川三台郪江漢墓群、河北獻縣漢墓群、廣西合浦漢墓群。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斬山為廊,穿石為藏」。
(3)漢土坑墓特點地理如何發現擴展閱讀
漢墓的葬具和葬俗
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和磚室墓通常只用木棺;木槨墓大都一棺一槨,諸侯王、列侯使用雙層或多層棺槨。一般地說,西漢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木槨墓,單人葬;西漢後期出現石室墓、磚室墓、壁畫墓,開始流行夫妻合葬。
到了東漢,磚室墓普及全國各地,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和崖墓也在山東、四川等地廣泛流行,並流行家族幾代合葬。不論單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㈣ 求指教漢代土坑墓結構圖!
土坑墓是中國古代墓葬形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土坑墓也分很多種,有按平面形狀分、按葬具分等分類方法;但共同特點是在地面上挖出土坑埋葬。貼出的圖是《考古》2010年第11期一篇發掘簡報的截圖,是比較簡單的土坑墓的平、剖面圖(上為平面、下為剖面)。
㈤ 漢墓的主要特點
漢墓繼承戰國以後在墓上堆築墳丘的作法,並在墳丘四周用夯土築造圍牆以為塋域。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闕,闕前辟神道。神道兩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
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
西漢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木槨墓,單人葬;西漢後期出現石室墓、磚室墓、壁畫墓,開始流行夫妻合葬。不論單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5)漢土坑墓特點地理如何發現擴展閱讀:
郪江鎮古漢墓
郪江鎮位於三台縣城南47公里處的郪江河畔,與中江縣隔河相望。東鄰建中鄉,南與中江縣交界,西連安居鎮,北界觀橋鎮。1992年9月建制調整設單列鎮,是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郪江鎮歷史悠久,為古代郪王城遺址,西漢至南朝齊為郪縣治所。
明朝因葬千總於此,故名千總墳,諧音千子墳。因有郪江從場鎮南側流過,鎮由此得名。郪江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數以萬計的東漢崖墓群系全國四大漢墓之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眾多的古建築、千佛岩和九龍橋都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旅遊價值.該鎮1992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而郪江鎮古漢墓也成為四川電視台報道過的有名古代建築。
㈥ 請問漢代的墓有什麼特點
漢墓特定列舉如下:
1、繼承戰國以後在墓上堆築墳丘的作法,並在墳丘四周用夯土築造圍牆以為塋域。
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闕,闕前辟神道。
神道兩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
2、在地面挖出長方形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稱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構築木壁墓室,稱木槨墓;用空心磚或小磚或石板(塊)砌築墓室,則分別稱為空心磚墓、磚室墓、石室墓。
3、在豎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側掏出橫穴作為墓室,稱土洞墓或洞室墓。
另有在山上鑿洞建造的,稱作崖墓。
空心磚墓和磚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築。
4、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
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
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
5、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和磚室墓通常只用木棺;木槨墓大都一棺一槨,諸侯王、列侯使用雙層或多層棺槨。
6、將生人所用的車馬、金銀珠玉佩飾、絲織衣物、銅漆器皿、食品、錢幣等葬入墓中;將房屋、田地、武士、奴僕和牲畜等製成模型和偶像隨葬。
7、西漢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木槨墓,單人葬;西漢後期出現石室墓、磚室墓、壁畫墓,開始流行夫妻合葬。
不論單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㈦ 四川一文學院發現了宋代墓葬,已停工保護,宋代古墓有何特點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一共經歷了三百一十九年。
㈧ 漢朝為啥土坑墓多
漢朝土坑墓其實並不多,主要出現在西漢早期。
漢代為我國古代墓葬方式發生大轉變的時代。以來為墓葬主流的豎穴木槨土坑墓,在漢代轉變為磚室墓。若我們相信一個漢人處理死者的方式基本上乃是根據一套固定的習俗,而這習俗也反映出社會中所普遍流行的價值觀與宗教觀,因此這習俗的變動也代表人們在某些信仰的想法上,以及其他社會、經濟方面的情況有了改變。
對於磚室墓的出現,我們可以從由磚塊築成之槨室要比木槨耐久這點討論,使用磚築墓是否來自於一種想要使墓室永遠不朽的希望?但此種希望又為何起始於中較低階層呢?有人主張這是由於當地缺乏木材,因而經濟力量較差的人就用的磚來代替。
㈨ 越王勾踐墓在哪裡發現了沒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印山山頂,鑿岩而成,墓向朝東。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豎穴土坑墓。已經被發現。
印山越國王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印山山頂,鑿岩而成,墓向朝東。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豎穴土坑墓。墓坑為長方形豎穴,坑口長46米,寬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設台階。
墓室由加工規整的巨大枋木構築,呈兩面坡狀。木棺置於中室,由一個巨型圓木製成的獨木棺。坑底鋪木炭,木槨外包140層樹皮,樹皮外夯木炭,墓坑內填青膏泥。山腳四周挖掘有防禦保護的圍溝。
該王陵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葬俗充分顯示了越國王陵制度的特點。印山越國王陵是迄今為止經正式發掘並被確認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對深入了解越國埋葬制度,推動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9)漢土坑墓特點地理如何發現擴展閱讀:
王陵特徵:
整座王陵,穿過寬大的長墓道,沿著木梯下到墓室,只見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室與室之間有台階相隔,墓室內均用巨大的長方木構築,每根木枋的四周都塗有油漆。
底面用長方木橫向平鋪,在底面兩邊用長方木互相斜撐,形制是三角形木槨,木槨的木頭,直徑80多厘米,頂部壓蓋硬木板,墓室規模巨大,長30多米,底寬近5米,高度4米多。
墓穴中室還鋪了一層編織物,中央停放一大型木棺,棺長6.10米,寬1.10米,內高0.40米,採用獨木雕鑿而成,(用整段樹身鏤空分為兩片的木棺)棺內外及墓室內的長方木均用三面髹漆,局部地方至今漆面如鏡,令人嘆為觀止。
越國王陵,不但規模浩大,而且在填築和防腐措施上也十分科學和講究,墓室上首包有約140多層樹皮,20多厘米硬的樹皮外再填築著1米左右厚的木炭層,然後,整個幕坑用大量青膠泥填築。據介紹,墓室坑底還鋪墊著一層1.65米厚的木炭。
而墓坑之上,在發掘之前是一個長70米,寬35米,高10米的橢圓形封土墩。正是這些層層「屏障」,才使這座獨木巨棺歷時約2500年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