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答好高中地理主觀題 有什麼模式 思路
西安方正補習學校地理舒老師為你解答
主觀題的答題方法與技巧
近年來,文綜地理高考試題中,主觀題基本穩定在三種題型中。第一種:選擇型主觀題。答題的過程方法和選擇題一樣,只不過不一定是單項選擇,是有多少選多少。第二種:填空型主觀題。第三種:簡答型主觀題。這兩種類型的主觀題在答題方法與技巧上要求較高:不僅需要考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具備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但許多考生在答卷上表現為:語句不完整,語言不規范,非術語化現象嚴重,缺少關鍵詞,條理不清,廢話較多,甚至脫題,使答案不夠准確、完整,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一、主觀題的答題步驟
1、認真審題
審題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正確地理解題意,把握命題的指向,才能有的放矢。一道問答題有題目中心詞、條件限制詞、內容回答詞和解答方式詞構成。題目中心詞是答案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制詞一般為地理事物的范圍、時間或答案的性質等,內容回答詞為該題必須回答的內容,解答方式詞則為回答的方式。例如題目要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題目中心詞是「水能開發」;條件限制詞是「圖示小區域」、「有利」;內容回答詞是「因素」;解答方式詞是「扼要說明」。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審明中心詞,明確所要論述的對象是什麼,對此可以採用對中心詞添加著重號或添加圓圈的做法,以提醒自己圍繞中心,不要脫離主題。其次是審條件限制詞,依據條件限制詞的內容性質,進行相關知識的遷移,並進行篩選,確定答題范圍,羅列答案要點。再結合解答方式詞和內容回答詞,進一步提煉,形成最終符合題意的簡明扼要的答案。
2、判讀圖像,提取有用信息
對於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只要深刻領悟其讀圖方法和要領,判讀也並非難事。為了節約時間,最好單刀直入,根據題目要求提取有用信息。例如題目要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這里必需提取的有用信息是:圖示小區域「在哪裡」。
3、對接遷移
非選擇題的答題過程,往往是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等進行自我加工,重新表達、再現的過程。無論是陌生的地理知識,還是已有的地理知識,都需要同學們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聯想、遷移,並實現與新問題的對接,這樣才能找准答題的突破口。例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我們首先可以聯想到,影響水能開發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而自然因素中,河流落差大、徑流量大、有口袋形的地形,地質條件好是有利於開發的;社會經濟因素中,經濟發達,資金充足,技術先進,能源市場需求大等是有利條件。接著,針對圖示小區域的位置,遷移相關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特徵,進行對接,剔除不符合題目要求的因素。
4、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是非選擇題的最終結果,也是高考評分的直接依據。書面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考的成敗,因此書面表達是解答非選擇題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個環節。在書面表達中除了應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種問題外,同學們應盡量做到:第一,先構思或草擬答案,尤其是答題的關鍵點,可以選取關鍵的詞語寫在草稿紙上,並附加小序號,便於理清思路,分清層次,並有利於對照圖像信息,增補或刪減答題要點等;第二,應認真加以審視,以避免出現錯別字,表達不清的,不嚴謹的,口語化的或與已知原理、規律相違背的語句,提高得分率;第三,保證字跡工整,卷面清潔,這是給評卷者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之一。好的卷面,必然會對得分有益;反之必然有害。再好的答案,其模糊的字跡,歪歪扭扭的布局,讓評卷者看著吃力,尋找得分點費時,自然會使同學們遺漏一些得分的機會。
二、主觀題的答題原則
(一)簡明,沒有廢話
高考閱卷是一項繁重的勞動,每個人的腦力與體力消耗都很大,閱卷老師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得卷面上最多最准確的信息,從而給出一個客觀公正的分數。這時簡明的表達就顯得意義重大。能否做到,千萬注意兩點:第一,語言精練,簡明扼要,緊扣中心,直奔主題,不說廢話,不繞彎子,不兜圈子,不給人以隔鞋搔癢之感;第二,條理清晰,知識要點化,盡量列出①②③④來,閱卷老師一目瞭然自然會減少閱卷中的信息丟失,這就保證了你應得的分數。
(二)准確,沒有偏差和歧義
1、明確地理概念,清楚考查內容,把握答題的方向性
明確地理概念,清楚試題考查內容,是避免答題方向出錯、避免出現偏題甚至脫題的前提。注意下列易被混淆的概念和內容:
考查內容 誤解為
地形區 地形類型
地勢特點 地形特點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自然帶類型 植被類型
經濟發展特徵 經濟特徵
水能資源 水資源
2、語言規范,注意使用術語的專業性
答卷時,許多考生明確答題方向,也明明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規范,大白話,涼白開,使用非專業術語,造成語言表述不夠准確到位。
【例】說明現階段我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主要原因。
該題應從流入地區經濟收入高、就業機會多、生活環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為我國農村人口多,日子過的窮,農民只好進城打工,靠出賣勞動力來養家糊口」——這種嘮嗑式的表述讓閱卷老師哭笑不得,雖沒脫題,但不準確。
3、要有關鍵性術語,確保陳述的科學性
關鍵性術語的定性與定位功能,決定了它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陳述更加准確化、專業化、科學化;少之則空洞乏味,缺少說服力。
【例】阿塔卡馬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大多考生知道應從大氣環流和洋流兩方面去分析,並能正確答出首要原因是「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但在回答第二原因時出現了下面四種表述:(1)洋流的影響;(2)寒流的影響;(3)秘魯寒流的影響;(4)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顯然,最佳表述是(4),此題缺少「秘魯寒流」和「減濕」這兩個關鍵詞中的任何一個,內容表達都將不夠准確。
(二)全面,沒有信息丟失
1、認清能力測試類型,宏觀上把握答案要點完整
(1)分析題
地理成因分析,把握兩點:第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去看;第二,注意答案排序:答案涉及的要點范圍往往很廣,但出現在卷面上的可能只有幾個,這時一定要抓主要矛盾,要把答案要點按重要性排序,最主要的放在第一,次要的放在第二,依次類推……至於到底出現幾點最合適,那要因題而異,不過,這里有個小小的技巧:可參照所給分數破解,這是因為地理簡答題分數多半為各得分點平均分配。比如一個6分題,答案要點可能是1個×6分,或2個×3分,或3個×2分,或6個×1分。當然,這僅僅是個參考。
(2)評價題
評價題要求考生客觀、辨證地看待問題,所以必需從有利與不利(利與弊、優與劣)兩個方面去分析,若單一評價優勢或劣勢,方法雷同分析題。
(3)比較題
比較題分兩種情況:一是比較異同點,這種題要求考生分別列舉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二是比較高低(大小),這種題則要求考生分別答出高(大)的原因和低(小)的原因。
(4)描述題
地理現象的描述要求兩點:一要客觀,二要准確。客觀描述要求考生不能攙雜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去任意增加和縮減、誇大和縮小某種現象,從而造成失真;准確描述則要求考生不能從理論定勢出發,而應從構成某種現象最顯著的特徵出發去把握描述的脈絡,清晰准確地展示地理現象的時空分布、構成與演變。
(5)列舉題
列舉典型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至於幾條為宜,一般題目之中有要求。
2、善用通式,微觀上把握答案要點完整
平時的學習中,能夠留心總結、歸納並整理出分析解決一般地理問題的好方法,並將其模式化處理,考場中直接拿來套用,你將有一種得心應手的得意,既方便快捷,又能保證答案完整全面。下面列舉幾例:
(1)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特點:洪水期出現在××季節,枯水期出現在××季節
(2)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原因:取決於河流水源的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隨降雨量的季節變化而變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隨氣溫變化而變化。
(3)應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某些地理現象的方法:地處××板塊與××板塊的碰撞(張裂)地帶……。
(4)一條河流水能豐富的分析方法:
一看水量是否豐富;二看落差是否大
(5)一處海域鹽度高低的分析通式:
一看氣候影響,二看洋流影響,三看河流影響
(6)一地人均某資源多少的分析通式:
一看某資源總量的多少,二看人口的多少
(7)一處漁場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式:
一看是否位於中緯度淺海大陸架,二看是否有寒暖流的交匯或有上升流,三看是否位於河流入海口
(8)一處鹽場的成因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因素,是否有平坦的泥質海灘;二看氣候因素,是否有晴朗的利於曬鹽的天氣。
(9)一個國家耕地面積大小的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平原面積是否廣;二看氣候,水熱條件是否好
(10)農業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1)大多側重於自然因素的分析,先分析自然因素:①氣候;②地形、土壤、水源(作為一點分析)
2)再分析社會經濟因素:①市場;②交通;③科技;④勞動力;⑤政策
(11)工業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側重於社會經濟因素的分析,一般按照如下順序分析:①資源條件;②動力條件;③交通條件;④工業基礎;⑤技術條件;⑥勞動力條件;⑦市場條件;⑧農業基礎;⑨政策條件
(12)城市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先看城市形成的原因,再看城市發展或衰落的原因,一般按照如下順序分析:①地形;②氣候;③河流;④資源;⑤交通;⑥政治;⑦軍事;⑧宗教;⑨科技;⑩旅遊;(11)經濟
(13)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評價通式:
1)一看旅遊資源質量:自然景觀主要看美學價值,人文景觀主要看歷史文化價值
2)二看集群狀況:景觀集群度愈好,游覽價值愈高;孤景游覽價值小
3)三看地域組合狀況:景觀特徵差異愈大,游覽價值愈高;景觀特徵雷同,游覽價值小
(14)綜合國力基本實體的評價通式:
國土面積、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資源、人口數量與質量
(15)一個地區自然特徵的描述通式:
地形、氣候、河湖、植被、土壤、礦產
(16)一個地區人文特徵的描述通式:
農業、工業、交通、人口和城市
(17)沙漠的四大自然成因分析通式:
1)終年受副高的控制,氣候乾旱(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維多利亞大沙漠)
2)深居內陸,氣候乾旱(如卡拉庫姆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地處西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如巴塔哥尼亞沙漠)
4)寒流影響(索馬里半島東南側)
(18)凌汛發生的條件:
1)氣溫在零度以下;
2)河流自低緯流向高緯;
3)南北跨度大。
(19)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1)地形條件:地形崎嶇;
2)地質條件:岩石破碎;
3)氣候條件:暴雨集中或冰雪融化量大;
4)植被條件:植被覆蓋差
(20)山脈成為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的列舉通式:
1)省區分界線; 2)地形區分界線; 3)三大階梯分界線;
4)溫度帶分界線; 5)干濕區分界線; 6)氣候類型分界線;
7)植被類型分界線; 8)自然帶類型分界線; 9)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10)內外流區域分界線; 11)農區與牧區分界線; 12)某條等溫線或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13)四大分區分界線; 14)三大自然區分界線; 15)三個經濟地帶分界線。
(四)邏輯,沒有因果聯繫上的顛倒、割裂和自相矛盾
知識的因果聯系會形成一個知識鏈,這個鏈條的起點是根本原因,終點便是你要回答的問題,而中間的任何一個環節既是前一個環節的結果,又是後一個環節的直接原因,各環節必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思考答案時,要依據你要回答的問題首先找出它的直接原因,然後層層逆推,順瓜摸藤再到根;在組織書寫答案時,再由根開始順藤摸到瓜。這里須注意三點:
1、不能顛倒
【例】黑龍江復種指數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該題答案知識鏈是「緯度高—熱量不足—復種指數低」,但有考生誤答成「熱量不足,故緯度高,復種指數低」——顯然因果關系顛倒了。
2、不能相互割裂
【例】長江入海口的江心洲在建國後面積擴大速度不斷加快的原因。
該題答案思考過程應為「江心洲擴大速度加快—河流沉積速度加快—近年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劇—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那麼答案書寫順序與此相反,但有的考生答成「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沉積加快」——顯然因果聯系割裂了。
3、不能自相矛盾
【例】過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
該題答案知識鏈為「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區—地面沉降,建築物塌陷」,但有的考生誤答為「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土地次生鹽鹼化」,其實即便是土地次生鹽鹼化也是因為地下水水位上升,鹽鹼在地表積累的過程——顯然,因果關系自相矛盾。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簡答題,除了遵循以上步驟外,根據目前高考試卷的評分標准,還應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地理簡答題盡量少而精,不要重復羅嗦。但是如果沒有把握的話,怕把知識點漏答,根據目前高考簡答題的評分標准,這時少答不如多答,將把握性大的知識點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識點放在後面。
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簡答題盡量做到具體詳細,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沒有十足把握的話,可以適當模糊,此舉雖然分數得不全,但不可能不得分。例如2004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問這次地震的成因?如果你不清楚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地帶,你可模糊回答:蘇門答臘島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易發生地震。千萬不要答成: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易發生地震。這樣會自露馬腳,影響得分率。
三是套用課本的技巧。在很多情況下簡答題的答案在課本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情節,這個時候你就要盡量套用課本中的話語去回答,得分率往往較高。如分析青藏鐵路的區位因素有哪些?這樣的問題只要想想高一地理下冊的京九鐵路的區位分析,這時套用課本上的幾點再稍加變通,基本上就是正確的。
② 高中地理簡答題的答題方法
不知道你是幾年級的。下面是高三文科地理的一些答題規范,如果你不是高三的,那麼也可以簡要參考一下。☆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 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社會經濟條件」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上游:調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 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③ 高中地理問答題答題技巧與套路
地理
做選擇題善用排除法
1.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關系,往往試題要求你以果推因,有時是以因推果;二是採取排除法,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比如讓你選擇正確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顯錯誤的,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
2.綜合題的解答要有整體性思維
綜合題一般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有整體性思維,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做什麼?」來思考回答。
地理,讀題一定要仔細,不要遺漏提乾和問題里的每一個信息。地理題應該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計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類的,首先就是准確地判斷出地理位置,然後才能根據基本知識點答題,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話就要注意要點一定盡量答全。
④ 高中地理答題思路及技巧
1. 怎樣分析人口增長情況及解決措施?
【基本思路】
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遷移率等之間的關系,少年、青壯年、老年人所佔的比例。
【答題要點】
(一)人口增長過快(自然增長)
1.後果
(1)人口壓力過大,糧食、資源供應緊張,生態環境破壞;
(2)社會問題: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教育難度大;社會治安問題嚴重;(3)影響經濟發展
2.措施
(1)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發展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3)發展教育,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
(二)人口老齡化(增長過慢)
1.後果:(1)勞動力、國防兵力不足;(2)社會養老負擔加重;(3)老年人問題突出;(4)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2.措施:
(1)鼓勵生育;(2)適當移民;(3)發展經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典型案例】
發展中同家、我國農村中人口增長過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過慢問題。我國某些城市中子女與保姆爭奪財產問題。
2. 怎樣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及影響?
【基本思路】
原因應從自然、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分析,後果應從有利和不利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一)、原因:
1.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環境有很大差別
2.自然環境因素: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地形。
3.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4.政治因素 :政策、政策變革(政治中的改變)、戰爭
5.環境移民:自然環境的變遷、生態環境的惡化。
(二)、影響:
1.對遷出地區:緩解人地矛盾緊張的壓力,利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對外交流,利於發展當地經濟。不利的是易造成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
2.對遷入地區: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增添了地區發展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發展。不利的是易帶來環境衛生問題、治安問題、計劃生育問題。
【典型案例】
八十年代中期後,我國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東部帶來的後果
3. 怎樣分析某個城市興起的主要條件?
【基本思路】
影響城市興起的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河流),社會經濟條件(資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分析。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2)氣候:氣溫適宜、降水適中的中緯度沿海地區。
(3)河流:供水、運輸、防衛、旅遊;(4)自然資源。
2.社會經濟條件: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
對某一個具體的城市,一定要抓住其興起的最主要條件。(如株洲為交通)
【典型案例】
武漢、重慶、上海等沿河、沿海城市,石家莊、懷化、株州等鐵路城市,大慶等礦業城市,拉薩等宗教城市。
4. 怎樣分析一個城市內功能區的布局?
【基本思路】
從三個主要功能區的經濟、環境要求考慮,商業區主要考慮經濟(地租水平),工業區要考慮環境和經濟,住宅區要考慮環境和社會效益。
【答題要點】
商業區:市場最優原則:布局在城市幾何中心。交通最優原則:布局在郊區高速公路或主幹道附近。一般佔地最少。
工業區:(1)向郊區遷移。原因:保護城市環境,降低生產成本。(2)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線的兩側。原因:工業生產有大量的運輸需求。
住宅區:在商業區和工業區之間。分高級(主導因素環境)和低級。與工業區、鐵路線等主要交通干線往往有綠化帶隔開。是城市最基本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佔地最多。
【典型案例】
分析某個城市內工業向外搬遷的原因,分析某個城市內功能區布局合理與否的原因。
「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如季風);最小風頻的風的上風向
「水」:水質要求高的企業放在上游;對水產生污染的企業放在下游
衛生防護帶: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通常布有衛生防護帶。(要考慮到局部地區的城市熱島效應)
5. 怎樣分析與城市化相關的問題?
【基本思路】
城市化的三個標志;城市化的過程;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特點;城市化發展中的問題主要是城市中期加速階段和後期階段帶來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措施。
【答題要點】
1. 衡量城市化的三個標志:城市人口規模;城市用地規模;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判斷:市中心人口密度發生變化)
3.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比較:起步早(晚);目前發展速度慢(快);城市化水平高(低)
4. 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中期:
A.問題:加速階段由於城市規模的無限制擴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帶來的問題
①環境質量下降。主要有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③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④影響社會治安,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B.解決措施:
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2)後期
A.問題:逆城市化現象,出現城市中心區衰落。B.解決措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開發中心衰落區。
【典型案例】
1.某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某發達國家逆城市化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6. 怎樣分析一個地區農業發展條件?
【基本思路】
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考慮,並且都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氣候(熱量、氣溫日較差、光照、降水量、水熱配合);地形(平原,利於發展耕作業,山區利於多種經營);土壤(是否肥沃);水源(是否充足)
2.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數量和質量、技術水平、資金。
3. 典型例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新疆瓜果之鄉(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乳畜業(市場);立體農業(地形);花基魚塘(市場)
【典型案例】
我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發展條件分析。
7. 怎樣分析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
【基本思路】
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三個內涵,不同時期的人地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和途徑,環境問題的表現
【答題要點】
1.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點
(1)不同時期的人地關系:原始社會(依賴和崇拜自然);農業社會(改造自然,出現科學的萌芽);工業社會(征服自然,對環境破壞力大);信息社會(追求人地協調)
(2)三個原則和三個內涵:公平性原則(代內,代際,物種之間、國家之間);持續性原則(「度」);共同性原則(共同參與,國際合作)。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
(3)中國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龐大人口基數(人口壓力大);人均資源不足;環境問題嚴重
(4)途徑:循環經濟(工業:清潔生產;農業:生態農業)
(5)環境問題表現:生態破壞(農村、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城市、發達國家)
(6)產生的原因:索取物質和能量的速度超過了資源再生速度(生態破壞,資源短缺);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環境污染)
2. 中國某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生的原因及其措施
(1)原因:既要發展農業經濟,又要保護環境。而現在農村中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破壞,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人口壓力、農民素質低、產業結構單一、農村中能源缺乏造成的。
(2)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農民素質;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大技術資金投入,培育優良品種,發展技術或資金密集型農業;加強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就業機會;大力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 我國環境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1. 思路:原因應從污染源方面考慮,措施應針對原因進行,要從行政措施、公民行為、技術措施三方面考慮。
2. 主要原因:(1)工農業發達,生產排放量大。(2)工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大多數廢棄物沒有達標排放。(3)人口稠密,生活排放量大。(4)所在地自然條件較差,環境自凈能力差。
3. 解決:(1)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2)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素質,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3)大力發展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廢棄物量。
(4)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新興工業(5)針對不同污染具體採用不同措施。
4.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措施
(1)思路:問題主要是「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解決措施主要從改變觀念、政策導向、降耗減污等方面考慮。從解決措施可反推其原因。
(2)措施:
A.加大宣傳力度,改變人們的環境觀、資源觀、發展觀,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B.建立相關法律,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限制投入大、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工業的投資。C.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科技),加快技術革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D.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污染物的排放。E.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高技術)工業和第三產業。
F.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發展高科技、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創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典型案例】
我國西北地區、南方山區、雲貴高原、黃土高原、三峽庫區移民區等一些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農業的發展;我國各個地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分析;我國作為世界製造工廠,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我國處於「微笑曲線」的最低層,如何解決?外國商人說「把GDP留給中國,把利潤帶走」。
8. 怎樣分析一個地區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基本思路】
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考慮,並且都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與否、水源是否充足、氣候、能源、資源的類型、數量與匹配狀況
2.社會條件: 交通狀況(海運、內河航運、鐵路線)、工農業基礎(經濟基礎)、技術、勞動力數量與質量和工資水平、政策、工業協作條件。
分析時一定要突出該工業地區最主要的區位條件。
【典型案例】
德國魯爾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日本太平洋工業區、我國寶鋼等工業的分布條件。
9. 工業集聚與工業分散的對比
項 目 內 容
集聚有利方面 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集聚帶來的問題 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分散區位因素 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減少環境污染。
10. 怎樣分析老工業區興起的條件、衰落的原因和調整措施?
【基本思路】
興起主要考慮資源,交通,市場,政策等條件;衰落主要是產業結構單一、科技發展的沖擊、環境污染等方面造成的,調整措施也應從上述幾個方面進行。
【答題要點】
1.興起的條件:
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廣闊的市場;便捷的水陸交通
遼中南: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水源不足;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
2. 衰落原因:
(1)產業結構單一,優勢產業、產品的地位下降。
(2)原材料能源消耗量大,隨著原材料能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提高
(3)新技術革命的沖擊(4)原有優勢資源或能源地位下降、資源枯竭(5)環境污染嚴重
3. 調整措施
(1)調整產業結構,使經濟結構多樣化,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4)發展科技,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繁榮經濟,(5)優化環境
【典型案例】
德國魯爾區,我國遼中南重工業區,某些資源型城市。
11. 怎樣分析兩類新工業區興起的條件?
【基本思路】
新工業區主要有兩類: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工業區、以輕工業為主的新工業區。
【答題要點】
1.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工業區:A共同條件:(1)科技雄厚,勞動者素質高 (2)交通高度發達(3)環境優美。B共同特點:(1)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2)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3)研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4)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2.以輕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區。共同條件:(1)大批廉價勞動力,(2)政策,(3)經濟開放
共同特點:(1)生產高度專業化(2)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資本集中程度低(3)以中小型為主(4)以輕工業為主(5)生產過程分散,或家庭包工
【典型案例】
前者:美「矽谷」、日硅島、德國斯圖加特、慕尼黑等,後者如義大利的薩索羅、我國溫州等。
12. 怎樣分析交通線建設的區位條件的意義?
【基本思路】
突出對交通網本身,社會經濟的影響方面考慮。經濟因素往往是決定因素
【答題要點】
1.合理布局交通網:(1)緩解交通運輸的緊張狀況(2)活躍整個路網
2.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1)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擴大交流的范圍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促進旅遊業、商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3.科學技術是保證。(在這里會分析我國一些新建鐵路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4.社會意義: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促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維護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發展;鞏固同防,建設邊疆等。
【典型案例】
京九鐵路建設、西南地區鐵路(南昆、青藏)建設、江蘇蘇北地區鐵路、沿江鐵路建設的意義分析。
13. 怎樣分析資源跨地區調配的意義?
【基本思路】
主要從經濟因素方面分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答題要點】
1、對輸出地區的有利意義
(1)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3)促進綜合利用步伐,推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4)緩解因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不利之處:可能會造成輸出地區的生態破壞。
2、對輸入地區的意義:
(1)提供較豐富的資源,緩解該資源供應緊張的壓力(2)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3)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4)改善輸入區的生態環境
【典型案例】
我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晉煤外運的意義。
14. 怎樣解決我國能源問題?
【基本思路】
從開源、節流兩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1)加強勘探,提高石油、天然氣的後備儲量和生產量(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耗能產業
(3)加快技術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4)積極開發水能和新能源,使能源消費多元化,優化能源結構(5)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能源來源渠道,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
(6)提供公民的節能意識
【典型案例】
解決我國能源供應緊張的措施。
15. 怎樣分析產業轉移及影響?
【基本思路】
主要從產業轉移的類型和對移出地區、移入地區的影響分析
【答題要點】
1、轉移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處於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產業;污染嚴重、資源消耗多即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的產業。
2、移入地區的優勢:勞動力便宜、地價便宜、政策優惠、市場廣闊、資源豐富。
3、影響:
(1)對移出地區:利於集中國內生產要素發展新的主導產業;能一直處於高附加值的開發和營銷環節;環境得到改善。不利的是減少國內就業機會,增加失業人口。
(2)對移入地區:利於加快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不利的是始終處於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且消耗資源多、環境污染嚴重,易帶來環境問題。
【典型案例】
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轉移;我國沿海地區向內陸的產業轉移;蘇南向蘇北的產業轉移。
16. 怎樣分析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
【基本思路】
主要從資源能源的開發條件、開發措施、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答題要點】
1.開發條件:(1)資源豐富 開采條件好;(2)市場廣闊;(3)交通條件好(距市場近)
2.基地建設:(1)擴大資源開采量;(2)發展交通,提高資源外運能力;(3)加強資源的加工轉換;(4)發展對該類資源或能源需求量大的工業。
3.環境保護:資源能源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利用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典型案例】
我國某個地區礦產資源能源開發的問題,如晉煤、新疆天然氣、川氣等的開發。
17. 怎樣分析某流域開發的基本內容?
【基本思路】
主要從開發的自然條件、綜合開發的措施分析。
【答題要點】
(一)開發的自然條件:
1.地形: 流速,影響水力和航行;2.氣候:影響水量,水力資源;3.水系:水量、水力、流速分析;4.其它自然資源。
(二)開發內容:
1.總體思路
(1)山地(分水嶺):保護植被生態、水量水質(2)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最集中):重點保護生態環境(3)河流: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質(4)礦產資源:決定發展工業
2.開發措施
a.核心: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修大壩 梯級開發
b.具體措施:防洪、發電、航運、旅遊、提高水質、土地利用
(三)水庫修建利弊分析
1.利同上,略
2.弊:(1)淹沒農田、聚落、文物古跡、風景名勝;(2)影響生物棲息地,生物多樣化減少;(3)誘發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4)庫區水量增發增多,造成水資源損失;(5)庫區水流減慢,泥沙淤積,減少庫容;(6)下游水量減少;(7)入海口入海泥沙減少,影響灘塗增長,魚類生存環境。
【典型案例】
我國西部水電大開發,阿斯旺水壩利弊分析。
18. 怎樣分析傳統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基本思路】
從本地區糧食需求量大、糧食種植面積變化等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1.本地區人口增長快,糧食需求量大。2.本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快,佔用了大量農業用地。3.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多種經營,發展花卉、乳畜、蔬菜等產值高的農業。
4.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如水網密布,地塊小,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專業化生產。
【典型案例】
我國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傳統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⑤ 高中地理大題怎麼答,才容易滿分
答題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
⑥ 作高中地理選擇題有什麼答題技巧嗎
(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
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括多個選擇題)
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二)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三)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東北方向
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
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 (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四)解題方法介紹
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例如:(2005年江蘇卷)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點撥:既然全流域要綜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應該利用絕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來補給河水,不現實,又可以排除B,正確答案為D。
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例如:美國「矽谷」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環境優美B、交通便利C、知識技術D、市場廣闊
答案:C 點撥:形成高技術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包括知識技術、快捷交通、優美的環境,但主導因素是科技發達。
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 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的地區,不會有: A、熱帶沙漠氣候B、寒流C、冷鋒活動D、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答案:D 點撥:將條件轉化為「一年中有兩次直射的地區」屬於熱帶地區,不會存在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例如:10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動B、南半球,向南移動C、北半球,向南移動D、南半球,向北移動
答案:B 點撥:可以用下圖幫助理解選擇。
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
例如:(2005年江蘇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點撥:首先明確塔里木河為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雖然7月氣溫最高,但冰雪融水補給河流還需一段過程,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8月。
(五)選擇題類型:
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
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
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
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
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後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
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並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後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
⑦ 高中地理大題是不是要把當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記熟啊大題到底要怎麼答啊,我看到題目時都蒙了。
熟記僅僅只是基礎和前題,關鍵要學會什麼時候用哪塊知識。高考考察的能力主要是這幾個方面:1.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2.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3.論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4.論證和討論問題的能力
⑧ 高中地理主觀題答題技巧
高中地理主觀題答題技巧
高考高中地理主觀題答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科學、准確、高效地解答這類試題呢?現以近年高考語文試題為例,談談這方面的一般規律。
⑴審析題干,坐標定位
高考試題題干設置,限定了考生答題的內容,指示著思維的方向。解題時要仔細審析題干,弄清題目要求,然後以要求為坐標來定位,根據上下文的意脈,尋找答題的信息,答題才能有的放矢。
⑵整體閱讀,搜索提取
高考高中地理主觀題,不單考查對段落和某些主旨句、關鍵句、關鍵詞的理解闡釋,還要考查對整個全文內容的總體把握。包舉萬象,駕馭全局,這是一種更高的思維要求,也是閱讀能力的一種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題的必然選擇之一。
⑶理清文脈,舉綱張目
高考主觀試題,在強調整體閱讀的同時,必須緊緊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脈絡。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才能舉綱張目。
⑷優化整合,准確答題
答題扣緊文本,優化整合,方能准確高效。
⑸注意的回答論述題的技術性細節。
一是字跡清晰,卷面整潔。良好的卷面會使評卷老師形成積極的心理定勢,並減少評分失誤的可能。二是條理清晰,切合採分點。采分點是答案中必須回答的內容,論述題中有關的原理、論據和判斷都是采分點,在答題時要緊扣采分點。三是在主要內容答完後,要概括性地總結前面的論述內容並能結合現實生活從正反兩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釋。四是保證不離題的一個竅門就是先在最後的總結中運用試題詞句,這樣能再一次加深評分者的印象,你會從中深得裨益。
⑨ 高中地理看圖回答問題的大題,該怎麼做
做看圖題 最關鍵的就是圖 如果跟圖扯不上關系 就不會給你放個圖進去了 而且題目往往都會涉及到圖中所給的信息 從而牽扯出所學過的知識 其實說白了 只要你基礎扎實 看圖題里的圖只是把你的知識點撤出來罷了 做看圖題你還得注意下面所給的材料和文字提示 往往很多重要的信息在裡面都可以找出來 (其他文綜也是這樣的 材料題往往都能在材料中找到答案 扣緊材料一分析 分就拿到了)
⑩ 高中地理高考答題技巧
你好,高中地理答題思路主要是這個:
一、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3.天氣狀況。
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
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凈。
三、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洋流等);
4.天氣狀況。
四、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六、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
(1)流域廣,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
七、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
二是徑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二)潛水等水位線的應用
判定潛水的流向:垂直於潛水等水位線從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為潛水流向。
潛水面的坡度(潛水水力坡度):確定潛水流向之後,在流向上任取兩點的水位高差,除以兩點間的實際距離,即為潛水面的坡度。
潛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點,二者高程差即為潛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點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則可用內插法求出該點地面與潛水面的高程,潛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關系:根據潛水流向來判定。
利用等水點陣圖合理地布設取水井和排水溝: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潛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溝,一般應沿等水位線布設水井和排水溝。
(三)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八、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註: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九、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
十、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地形平坦開闊);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十一、開鑿隧道問題
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