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炎黃地理怎麼樣

炎黃地理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4-11 11:13:58

① 上古奇書山海經,其中的炎黃處在哪個地理位置

《山海經》是華夏族的一本史詩。由於中國古人的文字記載於甲骨、青銅、竹簡,導致中國早期的並沒有希臘、兩河、印度那樣出現長篇的史詩。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往往是只言片語,而《山海經》就是這些傳說的總匯。本文試圖解密其中的《西山經》、《海內西經》、《海外西經》和《大荒西經》,這些內容幾乎占據《山海經》四分之一的內容,主要記載古代雍州、巴蜀一帶的地理和傳說。

一,《西山經》中的山川形勢

《山海經》中的地理范圍,總體不出戰國時代人么了解的地理范圍。東經系列主要寫的是山東半島一帶;北經系列主要描寫山西、河北、遼寧一帶;南經系列主要描寫荊楚、吳越一帶,少部分涉及巴蜀;西經系列主要描寫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巴蜀一帶。以上每一部分都有4篇內容,而描寫中部伊洛河一帶的只有一篇《中山經》。《山海經》所表現的范圍和《禹貢》也是一樣的,都是戰國時代的地理知識。司馬遷將兩者並列,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周人是夏人的後裔,自稱是夏人,因為擅長農業而被商朝人稱呼為「周」,「周」在甲骨文中就是農田的形態。周人也是炎黃通婚的民族,其父系為姬姓,母方為姜姓,《史記·周本記》記載「周後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周族的祖先是棄,因為擅長農耕,於是擔任了夏朝的農官後稷,其子孫一直世襲這個官職。夏朝滅亡後,周人失去了官職,流竄於戎狄之間,實際上周人和戎狄本身就是一族。商朝人不斷對西邊的方國作戰,這些方國被稱為「羌」,意思就是牧羊之人。後來周人在渭河上游一帶重新開始定居農業,才開始發展壯大。

② 炎黃故里在哪裡

炎黃故里
黃帝故里概況

新鄭市位於鄭州市南,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文化資源豐富,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方便,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和建都地。據文獻記載,新鄭有黃帝及其臣屬活動遺址與紀念性古跡 24 處,有許多地名山名是有熊氏軒轅黃帝和他的父親少典以及大臣之名為名的,諸如有熊、少典之墟、軒轅丘、軒轅故里、黃帝口、風後頂、大鴻山、西太山、力牧峰、常先口等,這在全國是罕見的。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是春秋時在具茨山風後頂所建軒轅廟,其後是漢代在軒轅丘所建軒轅故里祠。這兩座建築,歷代有毀有修,至明清時代重新修葺,至今香火不斷。

③ 《炎黃地理》發表了職稱論文為什麼網上查不到

出刊後,3個月左右網上可查文章

④ 炎黃是中國人的祖先,

少典是誰?他是中國原始社會有熊部落的首領。少典出生在有熊國,後來便成為了有熊國的國君。有熊國主要活動在河南新鄭一帶,執掌六個部落,分別把熊、羆、貔、貅、貙、虎當做圖騰。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炎帝牛首人身,不得少典喜愛。炎帝和母親被少典放逐到姜水河邊。長大後的炎帝以姜為姓。炎帝智慧過人,武藝非凡,很快就做了部落首領。巫師曾經預言他跟火很有緣分,因此他被稱為炎帝。炎帝有一根神鞭,專門用來抽打百草。炎帝為了驗證草葯的葯性,親嘗葯草。炎帝部落的人因為有了通識百草的炎帝,身體素質一直都非常好。炎帝帶著自己的部落開始東遷,後來定都於陳。

黃帝也是少典之子,他比較受父親的寵愛。黃帝比炎帝更加聰明,一生下來就會說話。而且面容英俊,脾氣也沒有像炎帝那樣暴躁。少典將黃帝帶在陰水河邊養大成人。陰河也被稱為姬河,黃帝長大後以姬為姓。黃帝身高九尺開外,為人敦厚。最後成為了少典的繼承人。黃帝利用姬河的地理優勢鼓勵百姓發展農業,很快就使有熊部落富裕起來,漸漸成為中原最強大的部族。

當時長江流域有一個叫做九黎的部落,族人個個能征善戰。族長蚩尤和炎帝搶奪地盤,炎帝不敵。黃帝勸說炎帝歸順於他,炎帝不聽,與黃帝大戰。三戰三敗,最後炎帝歸順了黃帝。少典之子炎黃二帝共同征戰蚩尤。

⑤ 炎黃地理是黑刊嗎

是。
炎黃地理是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 山西省文化藝術傳媒中心主辦,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指導主辦的,融政策性、理論性、知識性於一體的國家級高端(學術)地理、歷史、文化類專業期刊。
炎黃地理定位於「人文歷史交流陣地,地理科研成果發布窗口,綜合學術研究平台」。欄目包括城市規劃,人文地理,地質勘探,歷史訪談,園林藝術,自然環境,教育縱覽,交流論壇!

⑥ 什麼是炎黃

炎黃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游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⑦ 什麼是炎黃!

「炎黃」是傳說中上古中國的兩個部落領袖。炎是炎帝,黃是黃帝。炎黃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而漢族(漢朝前為華夏族)則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黃帝姓公孫、號軒轅氏。他們居住在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炎帝黃帝族聯盟打敗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區。而漢族為炎黃子孫。

(7)炎黃地理怎麼樣擴展閱讀:

炎黃——涿鹿之戰

距今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反映戰斗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

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女妭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

涿鹿戰爭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今天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涿鹿戰爭之後,方圓數百數千里懾於黃帝威嚴,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樣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趨於安定。

因而各宗族活動的地域便相對固定下來。活動地域的相對固定,使得氏族成員由游獵為生逐步轉向稼穡為生,從而使得生產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⑧ 炎黃地理是省級期刊嗎

《炎黃地理》[1]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人文地理類雜志

⑨ 炎帝是那裡人

大約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出現了一位半人半神的英雄。他是中國第一任共主,他的國度一度強盛無比。他死後,被後人尊為太陽神,因為據說他像太陽一樣滋潤著萬物;他還被尊為火神,因為他最早教民使用火種;他還是醫葯之神,因為他最早親嘗百草,使百姓生了病可以有葯可醫;他又是農耕之神,因為他最早識別五穀,讓他的子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這個偉大的英雄到底是誰?又是出生在什麼地方?

華陽還是常羊?

我們常常自稱為「炎黃子孫」,其中的炎,便是指炎帝。炎帝是少典之子,他還有一個兄弟,也就是黃帝。據說他們同父異母,炎帝的母親是任姒,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少典是現今河南一帶少典國的首領,少典的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了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

炎帝的母親任姒,是少典的妃子。有一次外出遊玩,看到天上飛過一條龍,覺得體內有感,回來後便生下了炎帝。這個傳說,極有可能是後人杜撰的。中國的皇帝,自西周開始,歷來喜歡以「天子」、「龍子」自居,以示自己身份獨特,後人便依葫蘆畫瓢說炎帝是「龍子」、見龍而生雲雲。

任姒到底是在哪裡看到龍的,歷朝史學家一直爭來爭去,並無定論。到了漢代,司馬遷才在這些說法中挑了一些中聽的,記在他的《史記·五帝本紀》中。司馬遷說,任姒在華陽遊玩時,看到一條龍光芒四射,騰空而起,回來馬上就生下了炎帝。司馬遷說的華陽,並不是現在的雙流華陽。華陽在古代,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大抵指的是今天華山以南四川大部及雲南、貴州一些地區,大抵是古代蜀地的范圍,比今天四川省的轄區還大。兩晉常璩寫的蜀志,就叫《華陽國志》。

另一些史籍,諸如《宋史》、《國語》中則說,炎帝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寶雞西南常羊山,常羊山屬於天台山一脈,至今還有紀念炎帝的帝陵。華陽跟常羊雖然寫法不同,發音卻相似,古人說事多是口傳。或許,華陽跟常羊本是一個地方,在民間流傳中才訛傳成了兩個地方。

炎帝快降生的時候,據說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他家附近的九口井自動相互流通,從一口井中汲水,另外八口井中的水也會隨著波動;天上出現了九條龍,一直在他家屋頂上空盤旋著不走。這一切都暗示著,炎帝日後必成大器。

炎帝生來即是牛首人身,這個記載肯定是不足取的,炎帝時期中國還沒有文字,古人可能會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記事,比如在繩子上打結,掛個牌牌等等。當時史官可能約定了用牛來代表炎帝,所以在記述炎帝事跡時,就在結繩上繫上牛頭或繫上畫牛頭的木片,以代表炎帝。當時的人分得清楚,後人卻未必明白,以致越記越玄,就說炎帝是「牛頭人身」了。他的兄弟黃帝,傳說是「人面蛇身」,大抵也是這個原因。

炎帝臨世第三天,就會開口講話;第五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他的母親任姒也跟著神了起來,有人說他看見任姒在九龍泉(今寶雞附近)為炎帝洗澡,洗完澡後又騎上一條青龍離去。三歲那年,炎帝做了一件令國人匪夷所思的事。他看到國家有的地方鬧洪水,有的地方又鬧乾旱,就跳下海去見龍王,把各地的龍王訓了一通,意思是,你在全國各地的雨水要平均一點,不要這兒多,那兒少,老百姓怎麼過日子?據說龍王們倒也聽他的話。

炎帝與黃帝逐漸成年,少典讓他們各自帶領一批族人,開辟新的居處。炎帝這支,後來住在姜水附近(即清姜河,在陝西岐山以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黃帝這支,住在姬水附近(今陝西岐水)。時間長了,炎帝部落乾脆改為了姜姓,著名學者徐中舒則認為,姜就是羌,炎帝是羌人,黃帝部落則改成了姬姓。日久年遠,炎、黃兩部風俗習慣的差異越來越大,成了兩個部落,只隱約記得彼此間還有親緣關系。

為天下先種植五穀

炎帝和黃帝部落,最早都靠游牧為生。與野獸同處,穿獸皮,吃生肉。後來,部落人數越來越多,森林裡的野獸數量卻漸漸變少了,經常有人吃不飽。有時候,為了一隻野獸,不但兩個部落之間要爭搶,就是部落內部,人們也一窩蜂地沖上去爭搶,全然不顧禮儀、親情了。

吃不飽,穿不暖,部落之間的沖突不斷,問題是越來越嚴重了。在這危機關頭,天上下了一場大雨,下的全是米粟。其他部落都不知道這是什麼,不敢食用。炎帝卻高興不已,命令百姓將它們埋在土裡,定期澆水,只待豐收。炎帝是怎麼知道的呢?他是生而使然,據說他「三歲知稼穡」。三歲時,說起農耕稼穡來,頭頭是道,大人都說不過他。到了秋天,種下去的米粟果然都結出了豐盛的果實。

事實上,天上自然下不出米粟來,根據後人的研究,五穀是一些植物發展起來的,當時的野獸數量稀少,炎帝部落自然想找點植物充飢,他們可能發現了谷類,並把它們改良成了五穀。據說,當時主要種植的谷類有五種:稻、黍、稷、麥、菽(就是大豆)。

有了五穀,自然需要耕地。以前人們都是用石器開墾耕地,效率低,還很辛苦。炎帝部落開辟山林,多半利用火,放火燒山,燒出一片平地,灰就是天然肥料。放火燒山放多了,所以時人又把炎帝叫做烈山氏。最早的火,據說就是炎帝先使用的(一說燧人氏最先鑽木取火)。雷電打在樹枝上,很容易燃起熊熊大火,這就是人類最早的火種。

炎帝的發現是改變歷史的大事:有了火,人們不再生啖獸肉,既健康,味道也好;有種說法,灶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火大抵還是很重要的武器,焚山造田,驅逐野獸,樣樣用得著。因為教百姓用火,神農氏被後世尊為火師、火神,甚至太陽神,他的帝號也跟火有關,炎,就是兩團燃燒著的火焰。因此,後人便說炎帝部落「刀耕火種」。當時,河南、陝西一帶多沼澤丘陵,不適農耕,炎帝部落便漸漸順著豫西群山向山西南部遷移,這一帶地勢較高,便於耕種,他們大概安居了很久。

炎帝的發明

這時候的土地,據說生硬得很,莊稼栽上去,過不了幾天就枯萎。人們用手挖,用石塊鏟,終無顯效。炎帝一次外出,看到一隻螃蟹舞著大鉗,不一會兒就在泥土中扒了一個洞。受到啟發,炎帝先把木頭在火中燒烤,使之彎曲,稱為耒(lei);又把木頭削成下窄上寬、蟹鉗形狀的耜(si)。於是,後人說他「揉木為耒」,「斫木為耜」。最早的陶器,據說也在此時出現了,冶陶是與農業同時產生的,耕出來的土是最好的燒陶原料,這便是「耕而為陶」。

這時候的人,還經常生病。他們開始吃植物葉子,有了疾病,自然也容易想到吃幾種植物或許可以治療。不過,人們還不大認識野外的植物,生了病,抓起一把就吃,一不小心就中毒了。炎帝萬分著急,決定自己先嘗一遍,分清楚哪是葯草,哪是毒草。據說他生來是個「水晶肚」,五臟六腑全都看得見,吃進去什麼也看得一清二楚。炎帝隨身攜帶著兩個袋子,嘗到花草可以食用的,都放在裡面。他整日在外漂泊,碰到沒見過的花草,就摘下來嘗一嘗,所以經常中毒,最多一天中過70次毒。據說後來左邊的袋子裝了花草根葉有四萬七千種,右邊有三十九萬八千種。

考古學上說,新石器時期的古人,不但會摘草葯治病,而且已經知道煎葯喝了。當時的炎帝部落,在炎帝的感召下,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人們生了病,往往尋求醫治,不再亂吃葯,後來漸漸形成了一種習慣,據說這大抵就是醫學的雛形。

炎帝時代,還有一件大事。據說每天正午,其他部落就來到炎帝這里,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以物易物,互通有無。當時五穀還很稀罕,其他部落都沒吃過,炎帝便用它來交換戰馬、兵器、獸皮等等。戰馬和兵器可以拱衛國家,獸皮是用來穿的。炎帝部落已經有了豐厚的糧食儲備,據傳他經常對自己的子民說:「有七八丈高的石頭城,百步寬的護城河,穿著盔甲的兵士百萬,但是沒有糧食,那也是不能守住的。」商品是在剩餘勞動產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都說明炎帝部落已經很強盛了。

「倉稟實而知禮節」,飯吃飽了,炎帝部落也想到了精神娛樂。據說炎帝「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削桐為琴,練絲為弦,製成了一把五弦琴,又叫神農琴。琴有宮、商、角、徵、羽五音。後來,周文王又在五音基礎上增了二弦,也就是少宮和少商。五弦琴造出來那天,炎帝很高興,他對子民說:「要用琴來彈唱耕作的樂趣,歌頌豐年」(《史記·五帝本紀》)。從此,炎帝部落一邊勞作,一邊聽琴,原始音樂由此誕生。

炎帝部落種植五穀,過上定居生活,又改良農具,治療疾病,創造禮樂,慢慢變得強盛起來。而此時,他的兄弟黃帝,依舊終年遷徙,漂泊無定,過著游牧生活。附近的部落都過來和炎帝部落雜居,學習耕種技術。漸漸的,炎帝的威望越來越高,被天下人尊為共主,那些不臣服的,卻也不堪一擊。炎帝的都城,隨著部落的東遷不斷變化,最早在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後來又遷到了魯(即山東曲阜)。

炎帝之死與神農氏衰弱

被天下人尊為共主後,炎帝仍然四處漂游,試嘗百草。這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古時植物種類繁多,有劇毒的自然也不少。在今天的長沙(一說在寶雞),炎帝看到斷腸草(學名「鉤吻」),吃了下去,頓時心肺欲裂,肝腸寸斷,不治而亡。炎帝一心為民,並不顧及自己的生死,歷史上像他這樣的君主,實在不多。

炎帝死後,歸葬炎陵(一說在寶雞,另一說在湖南株洲)。他死後,百姓日夜思念他,各處的龍王也爭搶著要把他的遺體葬埋在自己管轄的地方,他們爭了半天,最後,據說湖南的龍王終於如願以償。

不久,帝承接過炎帝的衣缽,成為第二任共主。炎帝還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在海里游泳時不幸溺死,後來變成了精衛鳥,立志填海。據說神農氏共傳了八世(一說七十世),最後一任共主叫榆罔。他在位期間,炎帝部落勢力逐漸衰弱,共主的稱號也名存實亡。當時的部落,漸漸忘記了炎帝在位時的種種好處,開始不安定起來。鬧得最凶的是誇父族和九黎族。誇父族是一個喜歡曬太陽的部族,族人長得比一般人高大,兩只耳朵上掛著黃蛇,手裡還抓著兩條;九黎族很剽悍,他們的首領,叫蚩尤,他們和炎帝部落雜居,所以也有人說他們也是炎帝的後代。榆罔派兵征討他們,卻被打得落花流水。贏了榆罔,誇父族和九黎族愈發得意起來,到處征伐,天下諸侯敢怒不敢言。

這時,從炎帝那裡學到耕種技術的黃帝部落卻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在逐鹿、阪泉兩地,大敗蚩尤和誇父,取得了統治權。也有人說是黃帝在「阪泉之野」擊敗了神農氏,才取得了共主的位置。不管怎麼說,神農氏逐漸衰弱了,黃帝部落逐漸興起了起來。炎帝、黃帝部落後來融合成了一個部族,他們的後代,就叫「炎黃子孫」。

閱讀全文

與炎黃地理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