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解釋地理大發現的世界歷史意義
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新大陸的發現,都宣布自己的探險隊最先到達的地方為本國領土,兩國因此爭執不斷。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調停下,於1494年簽訂條約,規定維德角群島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處從北極到南極的經線為分界線(稱為教宗子午線),西側歸西班牙,東側歸葡萄牙。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後,爭議又起,再次訂立條約,西班牙獨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則將亞洲、非洲至於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之後,荷蘭、英國、法國接踵而至,幾乎將歐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盡。
由於新大陸的瓜分,導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殺,非洲黑人大批販賣,黃金、白銀、香料等不斷運回歐洲。
同時,地理大發現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地理大發現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航海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天文學、數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17世紀,科學的中心已從中世紀商業繁榮和文藝復興的文化中心德國和義大利北部,轉移到受地理大發現好處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如法國、荷蘭和英國南部。
2.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有什麼貢獻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的創造.
它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偉大技術成果,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其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的創造.它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偉大技術成果,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早在西漢時,我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使紙很快被應用推廣.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宋代時,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會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在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明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印刷術--這是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並且一般地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力.」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3.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意義
地理大發現對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它讓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活動進入了數千年來最活躍的時期。起初,地中海的權力和財富掌握在位於義大利與希臘人手裡;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開始顯赫於地中海;後來,葡萄牙與西班牙進行了收復失地運動,發現了新航路並進行了環球航行,義大利城邦失去了他們對東方貿易的壟斷,歐洲的重心轉移到伊比利亞半島上。19世紀,北歐的法、英、荷三國開始活躍,他們主導了大西洋的經濟活動,其中一部分國家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隨著遠洋探索的展開,跨洋的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海外貿易累積的財富激發歐洲人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事業,促使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的發展,最終直接、間接地激發了帝國主義。此外,在歐洲社會結構方面,商人們先後取代了南歐與北歐的封建領主,成為社會中最具權勢的階層。在英國、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資產階級逐步控制了本國的政治和政府。
4.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有什麼影響或貢獻
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造紙術:紙的發明不僅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與人傳承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也為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傳播與平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印刷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對人類的文明歷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火葯: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明,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指南針: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明的時代。
1、四大發明的概況:
(1)造紙術:概況:
① 紙出現以前的書寫材料——甲骨、青銅、竹木簡、帛
②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不適於書寫。
③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能書寫的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2)印刷術:概況:
①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剛經》
②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節省印刷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人類的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是泥活字,後來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
③外傳——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後又從西域傳到歐洲。
(3)火葯:概況:
① 唐代煉丹制葯時偶然發明,最早記載見於孫思邈著的《丹經》,稱作硫磺伏火法。
② 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朝廣泛用於狩獵、開山、採石和火器。
③ 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指南針:概況:
① 戰國:司南
② 北宋:指南針發明,用於航海
③13世紀傳入西歐,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5. 請說出「地理大發現」中做出貢獻的一位人物事跡。
鄭和(1371年-1435年)是一位中國的探險家和航海家,明成祖曾多次命其率領船隊遠航,[15]這史稱「鄭和下西洋」。
鄭和航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一為安撫東南亞諸邦,「宣德化而柔遠人」;[16]二為尋找惠帝允炆,這一點可在《明史》中得到查證;[17]三為同印度諸國建立聯系,以便從腹背夾擊帖木兒帝國。[18]此外,現代鄭和研究者亦總結了其他的一些原因,譬如建立從南亞向西航行的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19]開辟新航路,使海外遠國「賓服」於中國等等。[20]
在航行中,鄭和船隊採用了多種導航方式,主要有被稱為「過洋牽星」的星座觀測方法與使用羅盤測定針路的指南針方法。[21]此外,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海圖亦出自鄭和船隊之手,[22]其中流傳至今的有茅元儀《武備志》中收錄的《鄭和航海圖》。[23]鄭和探索了東南亞與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如交趾支那、馬六甲、暹羅、爪哇、加爾各答、斯里蘭卡等。此外,他還到達過波斯灣、東非與埃及。[15]有少部份學者甚至認為鄭和曾經抵達過美洲大陸,也即是認為他先於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這批學者中的代表人物當推《1421:中國發現世界》的作者加文·孟席斯。[24]在途經的國家,鄭和船隊用中國的特產換來了象牙、染料與寶石等商品,並為皇帝帶回了長頸鹿、鴕鳥、金錢豹、獅子等珍奇動物。[22]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共計下西洋7次。在第1、3、4、7次的出航中,艦隊的隨船人員均超過27,000人。[25]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極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其第一次下西洋所攜帶的船隻共計208艘。[26]鄭和乘坐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26],有9條桅桿與12張帆,並由約200名船員操作。[22]
鄭一鈞認為,鄭和的航海建立了亞非國際間的和平局勢,[27]促進了亞非國際貿易的發展,[28]傳播了中國的文教,並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海外知識。[29]此外,他亦指出了鄭和下西洋的局限,認為鄭和的航海並未帶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0]學者張箭認為,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太大的經濟需求,他的七次大規模航海不僅沒有為明朝帶來巨大的利潤,反而令國庫空虛。[31]但是,鄭一鈞並不同意導致國庫空虛一說,並以鄭和六下西洋所帶回的100多萬兩銀子均被用於修建南京大報恩寺,而未被納入國庫的事例來加以佐證。[32]利瑪竇曾經這樣評價道,中國的「皇上和人民卻從未想過要發動侵略戰爭」,因為他們「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徵服的野心」。[33]這一點亦體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於1998年所評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里。其中,鄭和是東方唯一一位入選的人物,而他入選的主要原因便是由於他從未公開表達過對殖民主義的期望。[34]
6. 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7. 鄭和下西洋與西方地理大發現分別對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
鄭和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都是在人類航海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大事。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以就是15世紀初的時候,鄭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命令率船隊自江蘇劉家巷出發,下西洋。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是由迪亞士、達迦馬、哥倫布、麥哲倫的等人在十五世紀下半葉開啟的。由於鄭和下西洋與地理發現的規模、以及出發的目的不同,所以兩件事情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然而他們的出發的目的與鄭和下西洋不同,他們被稱為殖民主義者,他們所到之處便強行掠奪別國的土地,搶奪他人的財產,對人民進行奴役、販賣,他們就是一群瘋狂的強盜,給亞、非、拉美等廣大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8. 世界地理大發現中,有那些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新航路的發現」。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2)「新大陸的發現」。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3)「第一次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9. 我國四大發明對國家做出了哪些貢獻
指南針:以前歐洲人沒有指南針,對大海視為畏途,只能沿著海岸航行,跨不出歐洲大陸這個框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傳到歐洲以後,哥倫布才敢於向大海挺進,去尋找傳說中文明富庶的中國,結果中國未找到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而改變了歐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發展的格局.可見指南針這一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火葯:火葯傳到歐洲,促進了武器的革新,j結束了冷兵器時代,粉碎了歐洲騎士制度,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變革.中國是發明黑火葯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煙火生產國與出口國.中國的煙火行業不僅每年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外匯,而且也以其精湛的煙火燃放技術,將中國特色的藝術煙花表演推向世界,並為國家贏得了許多榮譽.
造紙術: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活字印刷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考證和捍衛中國印刷術發明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文化文明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