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一下西南地區的地理環境
西南地區以盆地、丘陵地形為主,北有黃土高原,南有雲貴高原,西有青藏高原,東有巫山、大巴山,四周均是高山峻嶺,又處於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附近,致使這一地區長期處於冷空氣與暖濕氣流交匯地帶,夏季悶熱潮濕,冬季陰冷多雨,春秋季多雲多霧,一年四季難有幾個晴爽天氣,是中國日照時間最短、光照強度最差的地區。據相關氣象資料統計,重慶、四川、貴州三地區,年日照時數僅1000—1400h/a,年輻射總量為3344—4180 MJ/m2.a。
該地區太陽能資源雖然缺乏,但煤炭、天然氣資源卻很豐富,居民、企業的生活、生產大都依賴這兩種能源。然而,其大量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在多霧、多雨、潮濕的氣候作用下,又成為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在該地區,酸雨留下的斑駁「銹色」,隨處可見,尤以城鎮、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地區為甚。 雲南氣候大致與地形相對應。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區為山地立體氣候區,從海拔幾百米上升至幾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謂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絲猴就出沒於此。而北回歸線以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南部等地則屬於熱帶季雨林氣候,即全年高溫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東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冷,雨熱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屬於低緯高原氣候,「四季如春」是這里的真實寫照。影響雲南的季風來自孟加拉灣,叫做孟灣季風。這是一股帶著大量水汽的氣流,全國大部分季風氣候區的降水也來自於這股季風。(在中國的季風氣候區,太平洋季風的主要作用是推動雨帶北移,而降雨的水分來自於印度洋季風。)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四川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於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佔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佔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佔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乾季,各月降水量小於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與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於800毫米;安寧河東側與東部盆地相當,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5~90%。
雲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眾多,多年平均產水量2,222億立方米,加上過境水量1600億立方米,兩項合計人均擁有約1萬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擁有量的4倍。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並且成為最大的能源優勢。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
其它特點參考
http://ke..com/view/7627.htm
http://ke..com/view/9862.htm
http://ke..com/view/7242.htm#5
㈡ 設計西南地區世界遺產旅遊路線
摘要 項目八奇山異水、民族風情----西南旅遊區知識目標:⑴了解西南旅遊區的概況
㈢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及各區的主要特徵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不同學者有著不同規劃一下為具體舉例介紹:
1、華北—華夏文化—古都古跡名勝旅遊區
華北區位於我國黃河中下游,居於我國北部中樞地區,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華北是我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為代表,是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種類最多,數量最豐富,分布最集中,質量最高的旅遊區;
歷史文化遺跡與名山海景渾然一體,也是我國以人文景觀為主並具備多種旅遊資源的旅遊大區,該去平原廣闊,交通發達,城市眾多,首都所在,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全國最具實力的旅遊區。
華北旅遊區地貌類型比較全,主要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冀北山地、山東半島組成。華北區基本上都屬暖溫帶半濕潤、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冬季漫長而乾燥、寒冷。大部分江河封凍;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熱同季, 陝西南部漢中盆地和河南南部屬亞熱帶;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則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華北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 她孕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也使得處於黃河之濱的華北地區成為我國古代華夏文化的發祥地。
2、華中—荊楚文化—湖山峽谷旅遊區
華中區位於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陸地國境線的旅遊區。區內河湖勝景眾多,名山峽谷特色鮮明,文化古跡豐富多彩,自然保護區原始獨特,大型水利工程舉世聞名,是我國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地區,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本區內山地分布較廣多為區內河流的分水嶺,形成較多大型河谷盆地。主要地貌單元有鄂西山地、兩湖平原、鄂北山地等。本區地處中國中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各時氣候特徵明顯。冬季較溫暖且少雨,夏季全區炎熱而降水集中,春季溫暖且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3、華東—吳越文化—江南山水園林旅遊區
華東區地處中國的中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二省一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面積公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多地少,城鎮密集,文化、技術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地區。全區旅遊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優越,組合優勢顯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本區地勢西高東低,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分布,有著名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雖地勢平坦但微地貌起伏,零星散布著島狀殘丘。本區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冬溫夏熱、降水沛均勻。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四季分明。冬季在猛烈寒潮的侵襲下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
華東區為古吳越兩國爭雄之地。吳文化、越文化都起源於長三角地區,隨著歷史的演變,吳越文化所蘊涵的內容和精粹,不斷豐富和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自三國吳大帝孫權定都建業,南北朝長期劃江而治,沿江的建業、京口等市鎮曾盛極一時。隋時修築的京杭大運河極大地刺激了長江下游的發展,促進了揚州、常州等城市的極大發展。自唐至清,揚州在江南乃至全國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4、華南—嶺南文化—亞熱帶、熱帶山水景觀旅遊區
華南旅遊區位於中國東南部,包括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本區面臨東海、南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方便的海上交通為發展外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本區成為中國經濟率先崛起的地方。
本區地貌主要包括右江谷地、西江谷地、珠江三角洲、粵東沿海以及閩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島嶼。區內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在長期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丘陵台地上發育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另外,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廣東北部和福建武夷山地區。
華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以亞熱帶熱帶氣候為主,多海岸海島,四季溫暖高溫,一派南國風光。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其有三大主要來源。
一是固有的本土珠江流域文化。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由於本區開發較晚,之前常為流放之所,因此本區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嶺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從而讓外來文化給嶺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5、東北—關東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觀旅遊區
東北區位於我國東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旅遊區。范圍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地處山海關以東的去取故稱「關東」。
廣闊的森林,夏糧冬雪的氣候,以及濱海風光、山川湖泊、火山奇景、特有動物、極光與極晝夜現象等,構成了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清代前期滿族文化遺存為代表的歷史文物及以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風情,則構成了本區別具風採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是東亞夏季季風影響的北部邊緣地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冬季漫長嚴寒,北部冬季長達7~8個月,南部長達5~6個月,大地封凍積雪不化,呈現一派北國風光。
遼闊的東北大地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半環狀的三個帶最外的一環是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構成的河穀穀底, 其內緊接著高度不大的山地,西以大興安嶺為主幹, 東與伊勒呼里山、小興安嶺山地想姐,東有張廣才嶺、長白山地等。山河水環抱著松嫩平原和低濕的三江平原,構成東北平原。
關東文化是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外國文化三元文化基因的融合,其內涵豐富並不斷發展和傳承。 土著文化發展歷史最長,區域特色最濃的也是土著文化,其文化精神實質是粗獷、豪放和剛健的文化心態;
中原文化是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大量流入而形成的,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外國文化是因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外國移民的流入而形成的,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面卻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6、西南—民族風情—奇山秀水、高山峽谷旅遊區
西南區位於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側,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熱帶亞熱帶高山高原及峽谷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較重要的一個區域。
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該區憑借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業必將進一步騰飛。本區包括廣西盆地、貴州高原、雲南高原、橫斷山脈大部等,其中貴州高原大部、雲南東部在地質史上都是海洋環境,碳酸鹽類沉積發育,石灰岩分布廣泛,本區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本區大部分位於亞熱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雲南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四川西部為高原氣候區。雲貴高原上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宜人。
西南地區因為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交通閉塞,外來勢力的影響較小,加之我國政府積極推行少數民族政策,注意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該區域少數民族的特色得以保存、發展,成為我國民族多樣性最為點香的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
7、西北—絲路文化—乾旱荒漠、綠洲旅遊區
西北區位於我國西北部,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該區位於歐亞大陸中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屬內陸型旅遊區,是我國與中亞等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本區地貌的特點是高山夾大型盆地,盆地內戈壁流沙千里。如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夾准噶爾盆地;天山與昆侖山、阿爾金山環抱著塔里木盆地。本區主要為荒漠環境,沙漠和戈壁分布面積甚廣,特殊的環境早就了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差較大,日差較大尤為顯著,所以荒漠內部的夏季有「早著棉、 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區內的吐魯番盆地因地理環境特殊,氣候炎熱異常,素有「火洲」之稱。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歐的商業要道,也是一條東西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路,並以溝通當時國際貿易最為突出。
8、內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風光旅遊區
內蒙區范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從東到西直線距離2400多里,南北跨距1700 多公里。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北鄰蒙古、俄羅斯。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區面積約118.3萬平方公里。
本區地貌以高原為主,內蒙古高原坦盪開闊,微波起伏,在低緩丘陵陵間,分布有寬淺的碟形窪地。高原南部有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中段就是著名的大青山。大青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是典型的斷層崖,由斷層陷落經黃河沖積而成為著名的河套平原,灌溉渠道交錯,綠樹成蔭,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素有「塞外江南」美稱。
內蒙古屬典型的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冬春季多風大,夏季溫暖而短暫。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10 多個民族組成,具有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古老的蒙古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比如過的是游牧生活,住的是方便拆卸的蒙古包等等。蒙古族在吃的方面也與漢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愛吃炒米、奶茶、手扒肉。
9、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遊區
青藏區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兩省區。高原上獨特的冰雪世界、高寒草原、湖泊熱泉,以及高原、高山峽谷與原始森林等構成了本區奇異誘人的自然旅遊資源,而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風情、宗教文化與禮制建築又構成本區神秘誘人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在登高探險、科學考察、民族風情旅遊開發上獨具優勢,是一個極富魅力、發展前景廣闊的待開發和正在開發中的旅遊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與南極、北極並稱為「地球三極」。
這里不僅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而且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一片山的海洋。在這塊高海拔的地方,雪嶺橫空,大河奔涌,藍湖靜謐,令人心醉神迷。
青藏高原最鮮明的氣候特點為「高寒乾旱」 。由於地勢較高,使得其氣溫比同緯度偏低,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乾季風大,陽關充足、太陽輻射強。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青藏地區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政府溫度的交替變化。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島、海灣現代風貌旅遊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其中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側,而台灣則與福建省隔海相望。香港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約佔3/4,中間的大霧山脈主峰海拔957米是香港地區的最高峰,平原只佔1/4,耕地及池塘佔9.2%,荒山瘦瘠地佔 74.8%。
澳門半島原為小丘陵地帶,平地多為填海而成,占現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台灣多山佔全島面積2/3,山脈集中分布在中東部,自東向西有台東、中央、玉山、阿里山等諸列平行山脈。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高峰。香港、澳門同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微冷乾燥,春秋短兩季不明顯。
台灣中部被北回歸線橫穿,全島屬於亞熱帶—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多風。香港、澳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其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 兼容英國、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榮文化——中西文化。
香港、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建築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英葡結合」的特色。台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除島上的當地居民外,大部分居民皆來自中國大陸,尤以福建為多。
㈣ 西南的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
地形多樣,分布著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成都平原。
地形崎嶇,多山脈,處於環太平洋、喜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帶上,多發生地震災害,岩體破碎,易發生泥石流災害。雲南小江流域問題尤為突出。
雲南因此被稱為「泥石流王國」。
以西地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但成都平原河網如織,被譽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西藏地區則是西南氣候最惡劣的地區,溫差大,紫外強烈。
人文地理----------------------------
隨著中部崛起的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深入,西南地區日新月異,
貴州簡稱黔或貴,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風情淳樸。雲南簡稱滇,既有豐富的物種也有濃重的邊陲氣息。新疆旅遊業亦發展興旺,四川更有蜀國三國文化遺址等眾多旅遊資源。
在重慶等重工業發達城市的帶動下,農貿、工業、旅遊競相發展,呈現出強大生命力。
㈤ 西南地區的地理特徵有哪些
西南: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小部分雨林地區,氣候多樣有熱帶氣候有溫帶氣候,多雨
㈥ 西南旅遊區的旅遊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
我國西高北地的地域特點,西北地區以雄渾的山峰、高原地形為主,西北地區集中了雪山、大漠、戈壁、草原、森林等多種旅遊資源類型, 從人文角度講,西北地區聚集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人群,具有獨特的人文特點和開發潛力,旅遊發展潛力大,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和文化素質的干擾,旅遊開發初始會有一定難度
㈦ 關於西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西南地區的地形比較復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
一、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范圍包括重慶市大部,四川省的中東部和東南部。
二、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范圍包括貴州省全境與雲南省的南部和。
三、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范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省北部、西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㈧ 中國西南區域旅遊資源有哪些特徵
1、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旅遊資源相互融合,生命力旺盛。
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分布在各個地區,數量很多,有相當一部分也被開發為了旅遊目的地。當這些景觀以旅遊資源的身份出現的時候多是相互組合的。單純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很難引起遊客長久的興趣,相互融合之後的旅遊產品更具有內涵,更能吸引遊客的眼球。
2、旅遊資源種類多樣、內容豐富。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種類繁多、類型多樣,且都具有各種功能。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旅遊資源大致上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3、人文旅遊資源古老而獨特。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不僅給當時的生產力帶來了大力的推動,它留給今人的人文旅遊資源更是令我們充滿敬佩和好奇。
(8)西南旅遊區的旅遊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西南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疆,地理上包括了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大部。西南地區的最大特點是海拔落差大,從四川盆地的海拔500米左右,到雲貴高原的1000到2000米。
再到青藏高原的3500米以上。緣於這一特點,使得西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變,氣候溫差、降水差異都特別大。
㈨ 西南分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徵
河北省懷抱北京、天津兩市,地理區位十分優越,故A正確;
隴海鐵路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重要的鐵路干線,它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故B不正確;
河北省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故C不正確;
河北懷抱北京、天津兩市,海岸線不是很長,故D不正確.
故選:A.
㈩ 西南區域,旅遊資源地理概況旅遊特色。急
西南地區地形地貌復雜,氣候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發生,特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西南地區面臨著嚴峻的防災減災形勢。
中國旅遊資源:西南旅遊區
本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最優越的地區之一。區內三大地理單元,無論地形地貌,河湖分布,氣候狀況都有較大差異,植被種屬十分豐富。這種自然環境,造就了長江三峽,虎跳峽,九寨溝,黃龍,雲南石林,西雙版納等奇特的自然景觀。
本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眾多的少數民族風情,古巴蜀等國遺址,遺跡,是該區特有的人文資源。
西南旅遊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和重慶市,總面積113萬平方公里,它的西,南分別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國接壤.自然地理區域分為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三個地理單元。
西南旅遊區的旅遊勝跡
一,天然動植物園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距昆明740公里。景區包括景洪縣風景片區、勐海縣風景片區、勐臘縣風景片區三大塊。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13平方公里。該區有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熱帶動物」王國。其中許多珍稀、古老、奇特、瀕危的動、植物又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引起了國內外遊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經國務院1982年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二,山地峽谷風景區
1,峽谷風光
(1)虎跳峽風景區:
金沙江劈開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峽谷——虎跳峽。虎跳峽位於中甸縣虎跳峽鎮境內,虎跳峽分上虎跳、中虎跳及下虎跳。萬里長江在此避關奪隘,驚濤駭浪在深峽中激盪奔涌。
虎跳峽長20公里,落差213米,共有險灘18處。江面最窄處僅30餘米。峽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峽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虎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從虎跳峽鎮過沖江河沿哈巴雪山山麓順江而下,即可進入峽谷。上虎跳距虎跳峽鎮12公里,有公路直達,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峽寬僅30餘米,江心有一個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相傳猛虎曾藉此石而躍過大峽。江水與巨石相搏擊發出山轟谷鳴的濤聲。詩人孫髯翁寫得好:「劈開蕃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斗石為門。」金沙江至此真似走在石門中。
(2)長江三峽風景區: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全長193公里。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三峽內絕壁對峙,高峽束江,群山起伏,奇峰競秀,宛若山水畫廊,在激流翻滾之中江水,怒吼,飛瀉而下群山萬壑之間,雲霧迷漫,氣象萬千,雖同為大尺度峽谷景觀,但又各具特色,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更有位於巫峽的大寧河小三峽,它山奇雄,峰奇秀,水奇清,灘奇險,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還有位於西陵峽內的巴江神農溪,是長江三峽旅遊線探險漂流的理想之處,既可游覽勝似三峽自然風光,又可領略與大自然搏鬥的漂流樂趣,還參與土民家族的民俗風情節目。
2,秀麗的峨眉山旅遊區
峨眉山冬景
在峨眉山,你會感覺到,冬天是溫暖而熱鬧的,即使天邊飄著紛飛的雪花,樹在白雪的映襯下越發綠了起來,溫泉也更加升騰出似夢似幻的霧氣,加上峨眉山小吃的獨特風味和熱鬧的氣氛。於是你便沉浸在這溫暖而柔軟的冬季時光里。
峨眉山萬佛閣
滑雪場是你不得不到的第一站,提及滑雪,人們會習慣地想到遙遠的北國,或是韓國、日本和歐洲,那裡常年「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讓遊人馳騁雪野的願望成為現實。其實在四川,銀色世界峨眉山也有一處冬季冰封雪飄的地方,這就是峨眉山雷洞坪滑雪場。那裡天然形成的高山地區氣候,給眾多滑雪愛好者帶來無限樂趣。
峨眉山主峰金頂
峨眉山,被稱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
北緯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有著無數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國」著稱的中國四川盆地,是世界上處於北緯30度古文明發祥地唯一沒有被沙漠化的地區。峨眉山,位於北緯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兩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其三峰聳立,絕壁臨天,古往今來,3077米的金頂一直被人們稱為天堂的階梯。
峨眉山地處長江上游,屹立於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沉積著滾滾長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綿延千年是長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之地。在千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峨眉山采擷天地之靈氣,造就了集1000多種葯用植物,3000多種高等植物,2300種動物於一體的人間樂園,修行者們修行的理想之地。早在5000年前,華夏之祖軒轅黃帝就兩次來峨眉山問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論道峨眉山,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濫觴。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長江流域的第一座禪院後,峨眉山便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列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脈里仍然流淌著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遺韻,優雅而從容的體現著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峨眉山是自豪而驕傲的,它用頭頂托著人們,仰望蒼穹,俯瞰人生,遠眺未來,站在中國最高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的峨眉山之巔,如破蠶的神蛾,穿越輪回,重獲生命的燦爛輝煌。
或許正是這樣的神秘,這樣的深厚,峨眉山才能「高出五嶽,秀甲九州」,才有了「峨眉者,山之領袖;普賢者,佛之長子」的千古詩篇,令人悠然神往。
3,「人間仙境」九寨溝,黃龍風景區
有人說,九寨溝最美是秋季,其實春日的九寨溝更有一番奇妙的風采。春日來臨,九寨溝的冰雪開始消融,春水泛漲,不少水面都處於半透明狀態,一邊是凝固的,一邊卻已經開始流動。
4,梵凈山風景區
三,奇異的岩溶地貌景觀
到中國雲南旅遊的人一定不會錯過昆明的石林。被當地人稱為「世界第一奇跡」的石林,佔地9.6萬英畝,由大塊的地表岩層石灰岩構成。人們現在看到的昆明石林,至少經歷了2.7億年的天然修飾。來此旅遊的人尤其喜歡參觀奇怪的「風洞」,每年的8月到11月,狂風每隔30分鍾就會光顧一次風洞,逗留時間大約為2到3分鍾。除風洞外,地下石林也同樣引起不少遊客的好奇心。地下石林面積有720英畝,由各種不同的地下洞穴和走廊構成。
四,瀑布與溫泉旅遊區
1,黃果樹瀑布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瀑布(Huangguoshu Falls)以其雄奇壯闊的大瀑布、連環密布的瀑布群而聞名於海內外,十分壯麗。並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西線旅遊中心安順市西南45公里處,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東北距貴州省會貴陽市150公里,有滇黔鐵路、株六復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
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是貴州第一勝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景區內以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為中心,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科學手段,測得亞洲最大的瀑布———黃果樹大瀑布的實際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贊嘆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二.黃果樹瀑布旅遊景點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黃果樹大瀑布景區為中心,分布有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霸陵河峽谷三國古驛道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等幾大獨立景區。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A級旅遊區,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西部最具魅力旅遊景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被《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榮獲「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
黃果樹景區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經省級環保部門測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氣含負氧離子2.8萬個以上)、氣候宜人(每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的理想勝地。
風景區內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巒疊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峽谷比比皆是,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風光。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寫照。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冬天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瀑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2個洞內瀑布。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洞內還有一個冰制金箍棒。
布下的犀牛灘,瀑布濺珠上經常掛著七彩繽紛的彩虹,隨人移動,變幻莫測。古人說「天空雲虹以蒼天作襯,犀牛灘雲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稱。黃果樹下游6公里的天星橋,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開發前「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一旦展現在遊人的面前,人們無不為之傾倒。天星橋有相連接的三個片區,即天星盆景點、天星洞景點、水上石林景點。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總盤根」,這兩句詩獨到地概括了這里的景觀。
黃果樹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還有眾多的瀑布可以觀賞。諸如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陡坡壙瀑布,灘面最長的螺絲灘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灘瀑布,形態最美的銀練墜灘瀑布等。
2,安寧溫泉
安寧溫泉,古稱碧玉泉。在昆明西南安寧城西北7公里處,螳螂川峽谷間。泉水自螳螂川東岸石灰岩壁流出,泉在山腰,宛如若玉帶攬山,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湯」之所在。
相傳安寧溫泉開始發現於東漢。距安寧溫泉不遠處,有雲濤寺和火龍寺。雲濤寺建築在環雲岩上,樹木蔭翳,殿宇清幽,螳川前橫,蔥山如屏,江流甚急,澎湃有聲;火龍寺在雲濤寺的北面,也建在山上,登山入寺,鳥瞰附近山川,則了如指掌。據火龍寺中的《先王先帝考碑》記載:東漢光武建武丙辰年(公元56年),漢朝有名將領蘇文達,跟隨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交趾,後來因為瘴氣所襲,士兵患病,留滯滇中,有一次偶爾經過新羅邑(安寧附近),與當地郡主阿樹羅相遇,兩人一見如故,經常並騎游於螳螂川畔。有一天來到蔥山頂上,看見鳳嶺下面白氣氤氳,蒸騰不絕,於是便發現了「碧玉泉」。至於這個傳說是否可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五,滇池與西山,蒼山與洱海風景區
六,主要游覽城市
1,蓉城成都
2,山城重慶
3,春城昆明
4,築城貴陽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中唯一位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的盆地;雲貴高原地形崎嶇,岩溶地貌發育;橫斷山區高谷深。全區氣候溫暖,植被可全年生長,種屬多,覆蓋率高,是我國僅次於東北區的第二大林區。該區古老和稀有動植物品種,在全國占較大比重。
自然風景包括山地,峽谷風景區,岩溶景區,名湖和名瀑景區等,而且有些還具有原始性狀。
本區歷史上是古巴蜀等國所在地。因此,文化景觀,歷史文物多與此有關。此外,眾多少數民族也是構成本區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