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常識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常識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4-12 14:23:25

1. 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地理知識點如下:

1、四大洋: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積最大,北冰洋面積最小。大洋的邊緣是海,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2、從瀕臨的⼤洲和⼤洋看,中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台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4、主要內河航線:長江航線、珠江航線、京杭運河航線、松花江航線等。

5、東北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2. 地理知識包括哪些

太多了,在大學學了很多,什麼水文,地質,氣象,環境,區域規劃等等。我覺得地理主要還是:1自然地理,2經濟地理,3人文地理。有點答非所問,呵呵,因為很多進步上來。

3. 有哪些基本的地理學常識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在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上的應用.
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有十分廣泛,首先要具備的基本功: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統計學),物理(包括流體力學),化學(包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遙感、測量、素描……
其次的基本知識是地理要素基礎課:地球概論(天文、歷法)、氣象學、水文學、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生態學、計算機基礎、經濟地理學(交通地理、國際貿易地理、城市規劃、歷史地理、文化與社會地理、人口地理、旅遊地理、政治地理……)、

4. 地理必備基礎知識有哪些

地理必備基礎知識

1、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時,指向標總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經緯網地圖上,必須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則來確定方向;不能簡單地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確定方向,但當經緯網地圖上的經線和緯線都是直線時,也可以利用這個法則確定方向。

3、進行比例尺換算時,特別要注意實地距離和圖上距離單位統一。

4、在等高線圖上判斷河流流向時,要注意等高線的彎曲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5、進行地方時和區時計算時,一要注意北京的時間(北京的地方時)與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E經線的地方時)的區別;二要判斷兩地之間的東西位置關系,確定是應該加或減時間差(東加西減);三要注意是否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要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斷晨線和昏線的前提條件是地球自轉方向和晝夜分布狀況: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晨線以東為晝半球;昏線以東是夜半球。

7、在經緯網地圖上推算兩點間的最短距離時要主要取通過這兩點的球面大圓上的劣弧進行計算。

8、要注意區別正午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特殊時刻(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與物影長度的關系: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長。

9、判讀光照圖和統計圖時要注意利用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光照圖中的晨線和昏線、太陽直射緯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統計圖中的橫坐標名稱和縱坐標名稱、數值的正負、線條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節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的區別。

12、理解熱力環流原理時,要注意從影響氣壓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氣壓的高低分布規律,氣壓高低與海拔高低相關: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總是高於高空氣壓,高空氣壓的高低與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實際生活中風與等壓線的關系時,要注意區分近地面與高空:近地面要考慮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高空一般不考慮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逐漸減小。

14、分析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時,要注意季節判斷和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時,北半球為夏季,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北;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時,北半球為冬季,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南;太陽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時,赤道低氣壓一般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15、南亞的西南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轉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的。

16、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與江淮准靜止鋒有關,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讀鋒面圖時要注意鋒面的傾斜方向總是向冷氣團一側;畫冷鋒和暖鋒簡圖時,要注意三角形與半圓形凸出方向,即總是指向鋒前,冷鋒指向暖氣團一側,暖鋒指向冷氣團一側,它們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動方向。

18、判讀氣候類型時,要注意根據氣溫最高、最低值出現的月份判斷南北半球——7月份氣溫最高為北半球,1月份氣溫最高位南半球。

19、分析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時,要注意氣候類型的特殊分布,如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但有些地方比較特殊,如澳大利亞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巴西東南部等地區都遠離赤道,其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與地處東南信風迎風坡、暖流的影響有關。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崗岩的區別:玄武岩是岩漿噴出地表後冷卻凝固形成的岩漿岩,花崗岩是岩漿侵入岩石縫隙在地表下冷卻凝固形成的岩漿岩。

21、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的區別:相對來說,風化作用是靜態的破壞作用,主要破壞因素風等;侵蝕作用是動態的破壞作用,主要破壞因素有流水、風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塊中,亞洲的阿拉伯半島與印度半島屬於印度洋板塊,中南半島屬於亞歐板塊,紅海位於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而安第斯山脈南部是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從地形上講是山嶺被侵蝕成了山谷,但從地質構造上講還是背斜。

24、黃土高原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但黃土高原上千溝萬壑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斷裂與斷層的區別:斷裂是指岩層沿裂隙斷開,但斷裂面兩側的岩層沒有發生明顯的位移;斷層是指斷裂面兩側岩層發生明顯位移的地質構造。

26、利用等值線圖判斷河流與地下水補給關系時要注意兩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補給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補給河水;黃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終是河水補給地下水。

27、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氣候區冬季為汛期、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則全年降水量豐富。

28、注意利用河流與等高線的關系判斷湖泊的性質——鹹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線向湖泊一側彎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為淡水湖;等高線背向湖泊彎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為鹹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時要注意判斷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熱量豐富,自然帶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熱量豐富,自然帶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在分布地區和對應氣候類型上的區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岸,對應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主要分布在大陸西岸,對應地中海氣候。

31、注意北海漁場(西歐)與北海道漁場(日本)的區別。秘魯漁場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與其他三大漁場形成原因(寒暖流交匯形成)的區別。

32、自然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區分清楚——水資源和氣候資源是交叉關系,都屬於自然資源。

33、能源與能源資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資源,還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資源僅指自然資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資源。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34、台風中心無風,盛行下沉氣流;而台風中心附近的風力一般在12級以上,常出現狂風暴雨。

35、台風和颶風雖然都是熱帶氣旋,但要注意兩者發生的區域存在差異——台風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颶風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熱帶氣旋。

36、乾旱災害與降水之間的關系:並非降水量少的地區,乾旱災害就最嚴重。乾旱災害主要是對農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關系影響的。我國西北地區降水比華北地區少得多,但華北地區對水的需求量大,故華北地區比西北地區乾旱災害嚴重。

37、寒潮危害最大與寒潮勢力最強是有區別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對農作物而言,一般發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勢力最強一般發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級與烈度兩個概念要區分開: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有多個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區相同條件下,烈度與震級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並非百害無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噴發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來研究地球內部結構。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質災害,兩者最大的區別: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條件,而滑坡則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過多的水分會加劇滑坡的發生。

5. 高中地理常識有哪些

一.《地球》
1、 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1)微觀:水金地火(類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遠日行星)
(2)宏觀: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並列的"河外星系")——總星系("可視宇宙")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從地球的外觀、所處的位置、運動特徵而言,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於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 ②有液態水;③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使地球能夠吸引住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④太陽的光照條件穩定。 ⑤九大行星繞日運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間不會發生碰撞。故地球所處的行星際空間安全穩定。簡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金鎖鏈條件)。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核不斷聚變為氦核能。
(2)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這種現象被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如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生物生長發育離不開太陽。
(3)太陽輻射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提供能量。如工業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
4、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主要影響
(1)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標志,變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標志,以稱色球爆發,最激烈)
③日冕:太陽風(帶電粒子流)。
(2)對地球的影響: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的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射的電磁波擾動電離層,電離層: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高能帶電粒子流使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的現象,對地質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響。④兩極地區的夜空出現極光現象。
5、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如圖)
(2)速度:①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快,南北緯60°減為赤道的一半。南北極點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線速度計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時×COSф(其中ф為緯度)。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角速度一樣
(3)周期:①恆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注意】:同一顆恆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觀測的時間,每天提前4分鍾,15天提前1小時,一個月提前2小時;亦即每個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意義:①晝夜更替 (周期24小時,一個太陽日)
②地方時(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經度差1°相當於時間4分鍾.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例如:與河流侵蝕岸、堆積岸的關系,與河流建港的關系,與三角洲的發展關系。
【注意】:彎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積岸,緩坡岸;凹岸是侵蝕岸,陡坡岸。右圖中的D岸侵蝕最厲害;A岸比B岸侵蝕厲害。
④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北極不動,在北半球,北極星與地平面的夾角(仰度)=所在緯度。
⑤地球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狀(因赤道離心力較大,向兩極遞減)
6、晨昏線: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00
7、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線與經線交角=直射點緯度
8. 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9、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小於7.5舍大於7.5入);區時差=時區差(同區減,異區加)
10. 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或國際標准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我國從西到東跨東五、東六、東七、東八和東九區。全國統一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准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即是東經120º經線的地方時。(不是北京的地方時)。 北京時間=世界時+8小時.
11、日期分割:0:00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或稱「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或稱「舊一天」。若0時經線為西經度,則新一天大於一半;若0時經線為東經度,則新一天小於一半;若0時經線與180°經線重合,則全球處於同一日期;若0時經線為0°,則新舊一天各佔一半。
12、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東越過0時經線日期加一天。
13、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1)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2)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3)實例: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4、地球公轉
(1)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2)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15、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1)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緯度與所求點的緯度差)
(3)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5)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樓房間距越大。
(6)正午太陽高度(H)因緯度而不同:同一時刻,H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春秋分時:太陽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注意】:等太陽高度分布規律——以直射點為中心,呈同心圓分布。晝半球的中心點是直射點
(7)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①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②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照,確定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④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並進而判斷該地區的其他地理特徵。
⑤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並計算影長。
⑥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
⑦判斷山地自然帶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況下,由於向陽坡正午太陽高度大,得到的光熱多,背陽坡得到的太陽光熱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陽坡溫度較高,陰坡溫度較低,從而影響到自然帶在陽坡和陰坡的分布高度。
⑧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因素:緯度、氣候、地勢高低
16、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1)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該半球晝長夜短,為夏半年;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晝長夜短,此時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3月21日晝夜平分,6月22日晝最長。之後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漸短,12月22日晝最短。
(3)南北回歸線之外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現;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緯度數相同的兩地,晝長=夜長。
17、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2)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18、晝長計算
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24小時—夜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1)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2)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19、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出現晝夜現象
(1)地球自轉—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2)地球傾斜著公轉—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1)黃赤交角存在: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如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2)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3)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4)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太陽直射點
(1)地球上每時每刻,只有一個地方得到太陽的直射;
(2)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一定是正午12點;
(3)太陽直射點出現在當地的天頂時,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H = 90°。
(4)太陽直射時物體的影子長度為零。
(5)太陽直射點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6)太陽直射點與晨昏圈的關系:直射光線始終與晨昏線(面)垂直。
(7)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
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數,與極晝極夜現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數之和互余。例如: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極點的太陽高度=90°-剛好出現極晝的緯度=½×剛好出現極晝的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½×(極晝區域內任緯度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8)太陽直射點移動與太陽升落方向的關系:3.21~9.2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適合於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適合於南北半球)。
(9)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正午太陽在天空的方向關系:
①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南側,正午太陽在其正南方向;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北側,正午太陽在其正北方向。
22、四季的劃分:
(1)我國傳統劃分:以「四立」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
(2)歐美的劃分:以「二分二至」 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
(3)我國氣候統計和北溫帶許多國家的劃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
(4)按氣候含義劃分:候平均溫(即連續5天的平均溫): ≥22℃為夏季,≤10℃為冬季,
10℃→22℃為春季,22℃→10℃為秋季。
23、典型的季節現象

6. 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地理知識點歸納如下:

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相關信息

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

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

7. 不可不知的2000個地理常識的內容簡介

假如有人問你,八大行星指哪八顆行星?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哪個國家的首都?中國的「五嶽」指的是哪「五嶽」?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領土面積最大?「通古斯大爆炸」是怎麼回事?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著名的城市雅爾塔在哪個國家?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一周為什麼是七天?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在哪兒?……
這些地理常識你都能答得出來嗎?如何在龐雜紛亂、良莠不齊的信息汪洋中尋找自己所需的正確知識?我們為解決這一難題,把讀者可能感興趣的、覺得有意思的,然而又較零散的2000個地理常識編輯成冊,讓你輕松閱讀古今中外地理,從而豐富知識,開拓視野。

8. 地理小知識有哪些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4、【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5、【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影響氣候,影響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長 4萬千米。

28、【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

29、【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8)地理常識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

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

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

參考資料

網路-地理

閱讀全文

與地理常識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