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集約化管理是什麼意思
集約化管理是現代企業集團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約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集約化的「約」是指在集中、統一配置生產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進而使企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
加強集約化管理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業務流程改革為核心,實現科學的集約化。
2、創造性的使用信息技術,縮小管理時空,增強應變能力,使集約化經營取得突破性進展。
3、進行機構整合。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銀行作為企業實現效益是出發點也是歸宿,對於目前不能給銀行帶來效益、且從今後二三年的發展來看也沒有大的業務突破的網點機構,該撤銷的撤銷,該「減肥」的「減肥」。
4、優化要素配置,提高經營回報。
5、順應市場需求,不斷發展銀行經營服務項目。
Ⅱ 地理中的農業專業化與農業集約化有什麼區別
農業專業化:例如我國太湖平原的自然環境最適合糧食作物中的水稻生長,那麼該處的農民往往在選擇種植糧食作物種類的時候優先選擇水稻,這就是農業地域專業化的含義,在地理上簡稱為農業專業化。
農業集約化:原本分散的單個農戶自然或者半機械化的農業生產變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場經營者從事非常現代化的科學種植/養殖,這叫農業的集約化。
Ⅲ 高三那地理關於集約化!!很急啊!!要高考了!!
關鍵是理解集約化的概念。
農業集約化: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勞動、資金和技術,以期取得較多的單位面積產量,又能減少每單位產品勞動耗費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它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前提。而農業的粗放經營則與此相反,是在較低的技術水平下,以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較少的投入為特徵,主要靠擴大種植面積來增加產量。集約經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率,增加農業經營的經濟效益,而同時避免由於不斷擴大耕地面積而帶來的生態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
勞動力集約化就是投入更多的勞動力,所以分布在勞動力資源數量多的國家和地區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什麼是集約化。。。。
集約化原是經濟領域中的一句術語,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種形式。
Ⅳ 集約化是什麼意思
集約化原是經濟領域的一句術語,拼音是jí yuē huà。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在同一經濟范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
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種形式。
(5)地理集約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集約化的特性
1、質量經營的特徵。應把質量經營放在重要位置上,從過去一貫性以「外延擴大」和「爭地盤,壯塊頭」為主的經營思路轉向以「強化內涵」和「練內功」為主的經營思路上來,在資產質量、負債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上檔次、上台階。
2、集團規模經營的特徵。集約化經營要求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經營集團化、規模化。因此「分散、按區劃設醫院」和「各行其是,各自為戰」的局面必須堅決改變。
3、高科技經營、電子化經營的特徵。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計算機網路工程,盡快實現「手工」向「電子化」的轉變,實現服務手段電子化是集約化經營的突出表現。
Ⅵ 土地集約是什麼意思請通俗簡單的概括不要照搬!
集約用地是指用地質量,比如住宅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在一片,而非遍地開花,粗放利用。
Ⅶ 什麼叫集約化產業之間的地理位置體現集約化嗎
珠江三角洲,舊稱粵江平原。簡稱珠三角。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復合體。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後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出現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來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實際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個不同層面既相互區分又緊密關聯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中明確說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區、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區、高要市、四會市,總人口4230萬,土地總面積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建制鎮建設用地和村莊建設用地)面積6640平方公里。小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由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小珠三角」面積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廣東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4283萬人,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總值達29745.58億元(4342.843億美元),佔全國10%。2009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綱要提出,到2012年,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目前通常所說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值3287億美元。以經濟規模論,「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泛珠江三角洲地區「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45698萬,GDP總值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省區面積佔全國的20.9%,人口佔全國的34.8%,GDP總值佔全國的33.3%。經濟和社會發展1. 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7.8%,不僅高於全省14.5%、全國9.7%的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長速度,地區的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80億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億美元。2. 外向型經濟總體水平較高。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僑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市場為依託,推動外向型經濟高水平、快速度發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出口貿易總額高達384.6億美元,佔全省當年出口貿易總額的76.6%;實際利用外資87.98億美元,分別佔全省、全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8%和24%。3. 產業結構優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重要的製造業中心的轉變,並成功實現了第二、第三產業雙重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聯動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0年的25.8:45.5:28.9發展為1994年的8.8:51.2:40。總體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化,再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轉變。4. 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很快形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種養業為支柱,農工技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5. 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速城鎮化。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城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年達到406個,1994年達到597個。15年增長近10倍。中山、東莞兩市,只轄建制鎮,而沒有縣和鄉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現在,該地區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鎮。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將現代城鎮的服務功能優勢與現代鄉村的田園風情優勢相互補充、結合,推動了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區。6. 社會流動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外來工聚集地。現在,在該地區就業的外來務工者有數百萬,形成了規模龐大、富有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群。這種社會流動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自然體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關部門和勞務機構對外來務工者的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依法管理,使社會流動從無序走向了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最重要的特點是外向型。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一半是通過國際貿易來實現的,外貿出口總額佔全國的10%以上。不少企業的絕大部分產品供應國際市場。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本途徑是從境外引進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同時本地區有臨近港澳的位置優勢,有僑鄉的優勢,有多優良海港的優勢和勞動力豐富等優勢,再加上國家為這里制訂的優惠政策,使這里成為吸引外商投資和外企落戶的風水寶地。珠三角倒閉潮廣東省近日宣布,全省08年1-9月企業關閉總數為7148家,關閉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關閉企業數包括關閉、停業、歇業和搬遷。其中關閉數量較多的地市分別是東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受國內外嚴峻經濟形勢影響,關閉的企業絕大多數因規模不大、技術不高和經濟實力不強,沒辦法適應形勢的變化,導致企業停產關閉。在倒閉的企業中,大多數屬於小化肥、小鋼鐵等落後產能中小企業,另外有相當數量企業系因經營管理不善、盲目投資而倒閉。此外,還有部分中小企業因提升產業檔次的需要,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有意識地將原有企業進行轉移升級。珠三角2008-2020發展規劃珠三角的奮斗目標是「十年大跨越」。定性描述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定量的描述則主要涉及到三個指標:第一個指標,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比2007年增長約2倍,達到72500億元,力爭趕上韓國;第二個指標,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約摺合19400美元),超過現在台灣地區水平,實現從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邁進的目標;第三個指標,到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85.0%,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Ⅷ 什麼叫集約化
集約化
集約化原是經濟領域中的一句術語,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種形式。
中文名
集約化
類型
術語
本意
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種形式
引用時間
1958年
特徵
人才經營
主要內容
聽語音
集約化經營的基本內涵有本義和現代義兩種解釋。《辭海》解釋其本義為:「集約」是指農業上在同一面積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產品總量的經營方式;現代意義的「集約化經營」的內涵,則是從前蘇聯「引進」的。1958年蘇聯經濟學家第一次引用「集約」一詞,解釋其義為: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在同一經濟范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簡言之,集約是相對粗放而言,集約化經營是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Ⅸ 集約化管理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方式。一般來說,粗放型經營管理以企業的外延式的擴張為基本特徵,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數量的擴張來實現企業的發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規模;集約型經營管理則以企業內涵式的增長為基本特徵,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來實現企業的發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般規律,在企業發展初期,往往會比較注重企業外延式擴張。這對企業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市場認知度、迅速佔有市場、迅速完成原始積累是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後,就應該將經營管理的方式轉到注重企業內涵式增長上來,即在保持適度的增長速度和增長規模的同時,把企業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正確的企業發展觀,就應該以效益為中心,追求內涵式增長。
企業的發展觀是否正確,關繫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這是為無數企業的經營實踐所證明了的。日本保險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系列破產案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Ⅹ 什麼是集約化
集約化經營的基本內涵有本義和現代義兩種解釋。《辭海》解釋其本義為:「集約」是指農業上在同一面積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產品總量的經營方式;現代意義: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在同一經濟范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簡言之,集約是相對粗放而言,集約化經營是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