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省是屬於北方地區還是南方地區
山西省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屬於北方地區。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❷ 山西在中國地圖上在什麼位置
山西省地處我國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東鄰河北,西界陝西,南接河南,北連內蒙古自治區。
山西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4°36′——40°44′,東經110°15′——114°32′。
山西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北抵綿綿長城腳下。因外河而內山,故有「表裡山河」的美稱。
❸ 山西屬於西北還是華北
山西是屬於北方。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是內陸省份,位於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環水繞,與鄰省(區)的自然境界分明。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全境總面積為15.6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6%。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南北間距較長,縱長約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北緯34°34′;最北端在天鎮縣遠頭村北,北緯40°44′。東西間距較短,寬約385千米: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東經114°33′;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東經110°14′
❹ 山西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山西省位於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
東以太行山為界,與河北為鄰;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毗連。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南北間距較長,縱長約682千米。
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北緯34°34′;最北端在天鎮縣遠頭村北,北緯40°44′。東西間距較短,寬約385千米: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東經114°33′;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東經110°14′。
全省縱長約682千米,東西寬約385千米,介於東經110°14′—114°33′,北緯34°34′—40°44′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6%。
(4)山西屬於哪個地理方位擴展閱讀:
山西位於黃土高原上。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橫跨中國青、甘、寧、內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台、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游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台為南北二大界線。
❺ 中國山西省屬於中國的北方還是中國的南方
山西省屬於北方省份。一般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北的地理分界線。
❻ 山西省位於中國什麼位置
地形地貌
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9.9%。山西境內主要山脈:太行山、呂梁山、恆山、五台山、中條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內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運城、長治、晉城、陽泉、壽陽、襄垣、黎城等盆地。
❼ 山西在中國地圖上屬那個方向
山西屬於中北部地區,在中國地圖的中北部方向。
下圖紅色標記處即為山西: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
介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山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0%以上。
(7)山西屬於哪個地理方位擴展閱讀:
山西省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植被從南到北可分為: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也是植被類型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地區。
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乾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
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葯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2015年末全省森林面積28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0%。
❽ 山西省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山西省屬於北方。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介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1%。
水文概況:
山西省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000餘條,主要特點是河流較多,以季節性河流為主,水量變化的季節性差異大。山西河流源於東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
❾ 山西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山西是屬於北方。
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蒙古毗連,介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1%。
(9)山西屬於哪個地理方位擴展閱讀
山西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氣溫介於4.2—14.2℃之間,總體分布趨勢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於358—621毫米之間,季節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對集中,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內降水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