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考前怎麼復習地理生物
一、會考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一般老師在組織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路,之後隨著習題的增多和復習內容綜合性的加強,對於被動建構的知識網路、每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一些同學可能會重新模糊起來,這時再次梳理知識就非常必要。要盡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塊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 不管題目以前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要看一下。這樣可以把主幹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沖刺復習的方法之一。
二、反復研究錯題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會考中重現。在研讀改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
三、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和地理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
四、真題演練
反復做近幾年的會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會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復習鞏固。一定要仔細分析考試中失分的原因。一般來說,有的失分顯示出復習有遺漏,表現在考生對某知識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顯示出學習習慣不好,浮躁不踏實,表現在沒看清題意等所謂的粗心而做錯;有的失分顯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強,表現在答非所問或應用性問題失分;有的失分顯示出基本能力較弱,表現在簡答題出錯;有的失分顯示出解綜合題能力不強,表現在解題不完整或思路混亂或不正確等等。只有仔細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應地制訂本階段復習策略。
最後,學好生物和地理的常規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思維要跟著老師走;詳細做好筆記,筆記是學習的生命;還要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千萬不能應付了事;課後要多記多背,認真落實完成地理生物每天的背誦任務。
Ⅱ 地理考試小技巧
地理考試答題技巧一、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1、審題(1)明確題乾的要求,按要求選項. 特別要看清題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導致答錯的關鍵字眼,如「東」、「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確」、「錯誤的」等。(2)分析解題條件是解題的關鍵尤其要留意選項文字敘述較多面分為二層意思時,往往(並非絕對)前段文字敘述正確而後段文字敘述錯誤。因此,審題要細心,不能「只看前不顧後」,才不致受迷惑。(3)認真分析選項 如題干中要求「根據圖上信息」則對那些表述正確但無法從圖中獲得的選項予以排除。而且要注意選項中出現的絕對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數情況下,這些選項是錯誤的。2、採用一定的方法⑴排除法: 一些正確選項不能一眼看出,但一些選項明顯不正確.可通過排除法。此即所謂「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當然,運用這種方法是否成功,主要還是決定於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鑒別、評價能力。如果對知識學得不深不透,思維過程未能由淺入深,知識不能向縱深發展,也就難以運用這種方法推導出正確的結論。⑵猜測法: 不知道確切的選項,也不放棄,要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去猜測。一般來說,排除的選項多,猜測正確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⑶比較法: 直接把各項選擇答案加以比較,分析他們的不同點,集中考慮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關鍵所在。⑷圖解法: 一些內容復雜而空間概念較強的選擇題,只從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錯,如能畫簡圖幫助判斷,就易選出正確的答案。⑸相互檢驗法: 地理的選擇題多為串題,後面的題目的答案往往要與前面相符,如果出現不符,則要對前面題目重新思考,也就是說後面的答案對前面可能有啟示.選擇題一遍過,一般說,第一感覺正確率高.第一遍慢點做。3、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改動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只有當你確認另一個答案更正確時,才能改動它。二、綜合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考生綜合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由於基礎不扎實、讀圖能力差而導致的空間定位不準;而另一類原因是因審題不認真而出現的答非所問或答案過於簡單、表達不到位、沒有答到關鍵點而丟分。那麼在地理高考中,怎樣答題才能避免失分、得高分呢?答題有哪些重要的步驟、方法和技巧呢?1、認真審題審圖審題要做到,一不看錯題;二不遺漏題;三要看全題;四要審准題。 提取信息要全:窮盡一切圖文信息,確保信息無遺漏,特別是圖表材料,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表的形象、數據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 解讀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信息與無效信息,識別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關鍵信息並對其進行合理判斷與推理,挖掘出其背後隱含的間接信息。 運用信息要活:運用直接信息及隱含的間接信息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思路暢通、敏捷。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問題認真思考答題的各個方面,是答好簡答題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而且在復習備考中應掌握必要的答案結構,如資源問題(開源、節流)、評價(利與弊)、地質作用(內力與外力)、區位因素(自然與社會經濟因素)、地理規律(時間變化與空間分布)等。探究類(解答的關鍵在於把握題目情境與相關地理知識和原理之間的聯系,同時體現出現代地理價值觀,即正確的環境意識及因地制宜、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等觀念。)3、答題要「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且一定要用地理專業術語題目審好了,回答問題的方面想全了,接下來就是要落實答題的知識要點。組織知識要點要做到層次鮮明、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簡潔明了、字跡工整,同時還要做到術語專業。回答地理問題時有一大忌,就是不用專業術語,講白話,這就違背了科學嚴謹的本質。回答好高考地理簡答題,除了遵循以上步驟外,根據目前高考試卷的評分標准,還應掌握以下技巧:⑴具體與模糊的技巧對於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響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況下盡量迴避、少寫。例如北海道漁場的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交匯處,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稱,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匯處,營養鹽類物質豐富,餌料豐富。⑵多與少的技巧對於自己確信無誤的部分要准確、有條理的書寫,並且要全面。注意答案盡可能簡潔准確,條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邏輯性與全面性。高考評卷是多寫不扣分,但少寫絕對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時候不妨堅持「三多」,多寫、多分點、多用術語。多寫,即在審題之後結合題意,把知道的相關東西都搬上去;多分點,顯得答題有條理,高考評卷時,教師往往是提綱挈領看分點、看標題。分點明顯可避免教師把兩點看成一點而造成失分。⑶主要與次要的技巧盡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實在沒把握怕抓不到,則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認為最好,最關鍵、答得最到位的要點放前面。另外,高考閱卷採取流水作業,老師們要在短時間內閱完一定數量的試卷,答題是否規范,是否「踩點」便成了給分的依據,字跡工整清楚能給閱卷老師一個好的印象。⑷段落與分點的技巧文綜的每道大題的分值大,解答的題中包含若干個踩分點,按得分點給分,這就要求考生規范答題。一個問題答一段,一個問題的分點用序號。顯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5)是套用課本的技巧 在很多情況下簡答題的答案在課本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情節,這個時候你就要盡量用課本中的話語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較高。因此,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經常回歸教材,盡量利用教材中的語言組織答案。因為教材中的敘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對科學和完整的,對某一問題的解答,應語言規范,書寫有條理,准確地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6)復查檢驗技巧有無錯別字;表述正確,自己無歧義;表述完整,沒有信息或要點丟失;表述符合邏輯,前後無相互抵觸,無自相矛盾。
Ⅲ 高中地理考試前要做哪些准備
把最宏觀的東西 再掌握一遍 然後注意 專有名詞 和 解題思路
地理 有些東西很細的 不要糾結 找 大地圖 大規律 大概念
解題思路 要有 比如 自然條件 有哪一些 人文優勢 有哪一些 如果解決 相應問題 等等
題目你不可能猜到 但是問法 和 裡面的思路是不變的 所以 記住 找宏觀核心概念的東西就好
最後注意一下 專有名詞 不要寫錯 就OK了
Ⅳ 地理考試技巧高三
1、仔細審題
(1)注意試題的數量和分數的分配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要確實弄清楚每道題的題意,搞清楚題目所給予的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要求,因為考試要求可能與自己習慣的答題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題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認真解讀試題中的每一幅圖、每一句話、每個數字、符號,搞清楚設問與所給材料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多地從題干、設問和圖表上提取有效信息,進行信息間關系的判斷,互相論證或排除錯誤判斷。更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則就可能造成誤答或答不全。
(3)對於有些「似曾相識」的題目,更不可掉以輕心,不能憑「想當然」作答。要將考題與平時做過的題目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細枝末節」上的區別。如有,把這些「區別」看出來,就可避免失誤。
在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靈活地調動和運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綜合分析,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針對不同的題型,應採取不同的解題方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試題基本上是兩種類型,即選擇題和綜合題。
對選擇題來說,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關系,試題往往要求以果推因,有時則是以因推果;二是採取排除法,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
綜合題的解答時要有整體性思維,因為綜合題的設計往往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一思路,去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即從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資源、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影響等方面入手,找出優勢條件或限制性因素,綜合分析,提出發展方向或解決措施。
如分析沙塵暴的危害、產生原因和對策時,從危害來說,就必須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類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從原因來說,必須考慮自然原因,如大氣運動、大氣環流的穩定性、氣溫的變化、地表的植被狀況等;而人文原因則要考慮人類對地表的各種破壞,以及造成這種破壞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長導致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發而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等。
2、要善於挖掘題干信息
地理考試中,分析題干信息很重要。例如圖表題,每個點都是緊靠圖中的信息,這就需要同學們去從圖表和題干中挖掘信息,注重審題。有的題目甚至不需要運用地理知識就能解答,但這就要同學們有的放矢,不能一股腦地把自己學到的、知道的都答上去,答得多卻沒有分。
3、要使知識之間建立橋梁
從高考的角度來說,並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識。調動和運用知識是學生們最薄弱的環節,知識之間卻建不起橋梁,聯系起來就有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要勤於思考,拓展思維的深度。
4、學會逆向設問篩選答案
在地理考試中,要求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題型比較常見,而這其中卻有著規律可循。首先從整體著手,概括地理事物的整體特徵,然後從局部切入,突出特點鮮明的局部狀況,最後找出事物存在的極值,包括極大值和極小值。
相比較而言,論證和研討問題則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梁老師同樣給出了解決之道。「面對一些較為困難的題目,不知道從何著手,我們可以嘗試逆向設問,逆向回答。看題目問什麼,比如提問該地區為何氣溫較高,那麼我們就首先分析影響氣溫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緯度、天氣狀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風向等,然後再『因地制宜』給出答案。」
Ⅳ 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後應注意什麼
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後提醒
一、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關注地球運動:地球運動在近幾年全國卷中每年都出現,而對這部分內容考核卻發生著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出幾個特點:由靜態考察向動態考察變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察;從全面向局部的變化,即呈現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圖來呈現,而是注重局部和細微處的信息呈現,考察學生的想像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面到線和點的變化,主要關注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緯線圈的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及這些點的空間運動變化的規律;由光照圖到模擬圖變化,不再以學生熟悉的圖形作為命題背景,而是另闢蹊徑由書本抽象出一種變式圖式來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圖和圖文之間的轉換,把所給圖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利於解題。
遇到光照圖的變式要多考慮,記住盡可能缺圖補圖、變式圖還原,努力實現圖圖轉換和圖文轉化或文圖轉化,這樣變不熟悉為熟悉,許多問題不難解決。
關注氣候:氣象和氣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個鍾情點,氣象現象和氣候要素的變化要善於從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現象的產生必然事出有因,影響因素要從現象的有無地帶性規律性去思考,地帶性規律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帶性現象的產生多由地面狀況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帶性因素。有些現象要從所給的材料中去尋找答題依據,而不是單純靠記憶來完成的。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一般籠統地說成是「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但要注意這主要指北半球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半球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是受西風的影響,有的地區要考慮地形的影響,如南美南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對一些小知識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點,如熱力環流、如天氣系統等,如果單獨考察難度不大,而命題者往往把這類小知識放在大的解題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氣環境問題中就可能會把熱力環流、反氣旋、鋒面逆溫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發現解題點(或者得分點)。
關注人地問題:人地關系問題是地理學的核心問題,人地矛盾的加劇必然帶來許多環境問題,對這類問題要注意從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危害(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生物等)、對策(法律層面、意識層面和措施層面——從原因方面找,尤其關注應急預案和預警系統的建立)等方面去考慮。實現人地和諧發展,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方面去尋求答題的依據(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的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區際協調等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業問題、勞動力短缺問題、社會穩定)。對於資源問題分析思路與環境問題相似,要注意資源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和人為;時間和空間)、影響(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尤其是森林和水)、對策(開源和節流、區際協調等)。
關注區位分析和區際協調:區位思想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區位因素是區位分析的關鍵,區位的兩層含義要清楚,區位因素的實質就是影響因素,強調一定區域內部各種要素與核心事物的關系。區位思想要注重區位的比較分析和區位的綜合分析,關注區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主要有兩類題型,一類重在區位因素的分析,從理論上確立區位思想。另一類重在區位因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分析、區位因素的比較較各自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例如,珠三角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問題、產業轉移問題等,其實質就是區位分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地理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要關注區位思想、關注區位分析方法和區位分析具體案例。對於某些人類活動(自己比較陌生的)首先要進行歸類,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然後再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如07年江蘇卷,要求依據所給資料分析江蘇風能發電的有利自然因素?首先要確定風能發電是工業中的採掘工業,再依據影響工業生產地自然因素區分析不難得出正確答案,但事實上許多考生只能回答出風能資源豐富,而對材料中灘塗廣卻視而不見。區域發展過程中區際協調發展是現代生產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區際協調主要包括產業轉移、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等,生產活動的地域聯系方式主要有:生產協作、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貿聯系、科技與信息聯系。
關注台灣問題:台灣大選及兩岸三通揭開了台灣與祖國大陸關系的新篇章,台灣問題再一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問題。台灣及其相關問題成為09高考應該重點關注的時事地理,寶島豐富的物種、寶島的自然地理特徵等可以通過一幅帶有經緯線的地形圖就可以完成資料的提供,寶島與大陸的關系中重點要關注閩南經濟區的建立問題,區位分析理應成為重點,兩岸關系的改善對台灣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等問題有必要關注。
二、談談應試:
應試心理:《羿射不中》的故事。故事中後羿平日箭無虛發,可一天,夏王指著一尺見方,靶心一寸的獸皮靶子對他說:「請射吧!射中賞你萬金,不中削掉你千戶的封邑。」後羿聽後射不中。其實高考也像後羿射箭,如果你患得患失,心念不靜,也很容易適得其反。在高考的這段時間內,大家不防多用道家的無為思想來平復自己的心緒。其實一個人的價值本就不是用簡單的一兩次考試來衡量的,俗話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所以不用擔心什麼發揮失常或考試失利,盡管按部就班地考下去就好。
心態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成敗。必須以良好的心態,迎接中學階段最後一戰。
1.我行,一定行。通過這么長時間的復習,該掌握的,我已經全部掌握,沒有掌握的,高考不會考。
2.我能,肯定能。所有問題已經全部解決,所有方法,已經全部掌握。從容應對考試,綽綽有餘。以無畏、無不能的心理迎接考試。會做的,別人不一定;不會做的,別人也不會。相信自己,信心影響心態,心態決定成敗。
(一)、考前——克服考試焦慮情緒
(1)挑戰消極評價。認真分析自己的想法,用自問自答的方法挑戰和解除這些消極評價。
(2)放鬆脫敏。正因為對考試太敏感,想的太多,所以才導致了考試焦慮。方法:在安靜的環境中,靜坐兩分鍾,使呼吸均勻。全身肌肉由腳開始,先緊張(10秒)--放鬆交替練習,逐漸到頭(面)。
(3)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做「呼吸放鬆」。深吸一口氣,把自己的肺想像成一個吹脹的氣球,持續6-7秒鍾,再從嘴裡緩慢地呼出來。連續做5-6個。
(二)、考中——酸甜苦辣
1.如入無人之境。擁有一份寧靜的心境參加考試,將考試看成表現自己的好時機。不斷排除因難題帶來的緊張,做到積極的思考,冷靜地分析,日積月累,練就出入無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2.揮汗如雨,心亂如麻。適應不了考場嚴肅緊張的氣氛、幾道不會做的題。此時,不要去想(解題的思路,欲速則不達)。做「呼吸放鬆」,進一步進行心理暗示:「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我不會,別人也不一定就會做」,「這道題做不出來沒關系,過一會兒就能想出來」。
3.「四先四後,一快一慢」:先做簡單題,後做難題;先做熟悉題,後做陌生題;先做高分題,後做低分題;先做同類型題,後做不同類型題。審題要慢,做題要快。
4.重視第一選擇。一般來說選擇的第一個答案准確率較高。因為這時的思路最清晰,所受的干擾最少。一旦產生懷疑,必然會受干擾項的影響,使選擇變得越來越難。
5.認清題型,對症下葯。弄清題目的要求(簡答題與分析說明題)不留空白試卷。它反映一個人面臨困難時的心理素質。保持卷面整潔,俗語說「美味不能裝在一隻邋遢的盤子里」。
(三)、考後——不要忙著對答案。
三、應試技巧
(一)、時間把握
1.首先,考試時間足夠答題,不要怕來不及。只要從容應對,以良好心態、有效利用時間。考前對自己默默地說:夠的,來得及。不要怕時間不夠,出現焦慮心態,導致簡單的題目失分,導致可以得分的不得分。相信自己,時間足夠應付考試。
2.其次,合理分配時間。地理試題,一般選做題相對比較容易得分,在考前5分鍾瀏覽試卷時,迅速把整張試卷瀏覽,有無印刷問題、缺頁問題,然後判斷題的難易程度,開考後,先做選做題,力爭不要失分。
3.再次,不要隱性浪費時間。比如不該做的卻做了,不要寫的卻寫了,不用畫的卻畫了。這些都是隱性浪費時間。解決的方法,就是認真讀題,明確要求,然後解答。
4.最後,一定要留有時間,檢查答題情況。主要檢查什麼呢?一是考試答題卷的姓名、考號等有無寫錯。二是重點是選擇題有無塗錯。這是必須要做的一步。三是檢查有沒有漏做題目、漏畫圖。四是檢查是否按照要求畫圖。圖例符號、線的類型(曲線、折線)、圖的類型(柱狀圖、扇形圖)、畫圖是否完整,有無圖例符號等。五是檢查是否在答題區域內答題,這步工作也必須要做,否則寫了也白寫。
(二)、審題第一
做題目就是與命題者鬥智斗勇,能夠防範並避開一個個陷阱,就是成功。對於考試來說就是智謀的運用,就像是一局象棋的殘局,解局的方法不多,你必須要充分考慮整個棋局的每一個子的運用,因此審題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的口號是:審題不失誤就是成功。審題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審題決定成敗。
方法指點: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浪費時間,用手中的筆,在試卷上將關鍵信息劃線、畫圈等,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陷阱。
1.選擇題的要求,一般不會改變,得分標准說明也不會變,可以不看。
2.審題時,無論是選擇題、讀圖題,都必須逐字、逐詞、逐句地看,讀圖、讀表時,必須看圖表的名稱(中心主題)、圖例符號、圖表信息等,絕對不能遺漏。
3.完整獲取信息。要全面,不要遺漏
4、認真、仔細、深入解讀信息,不要錯誤讀取、理解信息和題目要求。
(三)、明確方向
審題後思考:①考什麼?即明確考點;②在哪裡?到記憶倉庫中、貨架上(知識網路)找;③怎樣闡述的?回憶書中是如何闡述、描述的;④如何表述?知識遷移、無縫對接、按照要求、規范表述。
(四)、思維要嚴密
審題後,積極進行地理思維活動,如何應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在思考時要做到思維嚴密,考慮周到。條件、影響等一定要分有利與不利兩個方面;分析原因,一定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社會經濟原因)兩個方面入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要分析對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產業轉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一定要分析對遷入地、遷出地的影響;人口遷移的影響,要分對遷入地、遷出地的影響。意義、積極意義,一般是從有利方面分析。另外,若題目只是要求從某一方面分析,則不需要全部分析,否則是浪費時間。
(五)、區域定位
正確的區域定位,是解題的前提,是正確解答題目的關鍵,一旦區域定位錯誤,則該道題全盤皆輸,而且白忙乎,作無用功。因此,出現需要區域定位的題目,千萬不要著急,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所有信息,判斷區域位置。
方法指導:區域定位的依據是什麼?一是經緯度,這是常見的,因此主要經緯線穿過地區的大洲、海域、島嶼、國家(地區)、地形區、地形剖面、河流、湖泊、城市、工業區、農業區等要清楚。二是根據自然地理特徵進行區域定位,如地勢起伏、水系形狀、自然帶分布和更替、氣壓帶風帶位置、氣候分布、植被分布等。三是根據人文地理特徵進行區域定位,如人口、民族、風俗、國家輪廓、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徵等。三是綜合題目所給信息進行區域定位,如河流流向、盛行風向、洋流流向、地質構造、氣候要素分布、等值線分布規律等來判斷定位。
(六)、卷面要求
1.卷面清潔,這是最基本要求;
2.寫字要端正,字跡要清楚;
3.在規定的答題區域答題,否則做無用功;
4.表述是要根據分值思考要點,盡量細分,用分號或①②③④等符號清楚表述;
5.畫圖先用鉛筆,然後加粗或用黑色簽字筆再描繪;
6.語言要簡潔,答中要害;
7.語言表述要規范,盡量用專業術語。如方向表述,不能用上下,而應該用東西南北。
方法指導:分要點答題時,可以先在草稿紙上草擬要點,然後書寫表述。這樣能做到思維嚴密,而且不會遺漏,也不會過多使用橡皮進行修改。
四、不同題型及答題方法
用最平常的心態看懂題意、看清圖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後尋找關鍵詞語、限制性詞語、問題所涉及的時間、地點、地理背景等,審題要慢,下筆要准,才能做到不走題、偏題、漏題。具體到各類題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一)、選擇題
1、地理選擇題的應考策略
⑴.「睜大眼睛看題目」:就是要認真審題。審題除通覽題目,看懂題意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不要遺漏題目文字或圖形中的邊角位置不醒目的內容(如指向標箭頭、地圖比例尺等);二是特別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句,這些關鍵字句往往是分析問題和解答題目的重要條件(如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對……的評價等)。審題要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⑵.選擇題組——「擒賊先擒王」:地理選擇的特點是一圖帶多題,而這一組題是有關聯的,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當第一道題難度較大難以得出結論時,不要著急,我們完全可以先跳過這一道,先做其他題目大多時候我們能從其他的題目中得到啟發。
⑶.大膽使用「排除法」。
⑷.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⑸.一般情況下有三種答案不能輕易作答:①一看就對的答案;②絕對化的答案;③完全陌生的答案。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2、選擇題的一般解題步驟與思路有如下幾點:
①細讀試題的主幹和選擇項,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A 提供了什麼明朗和「隱含」的條件。
B 找出「關鍵詞」和「限定詞」,排除干擾信息。
C 明確要選擇的內容、方式、要求。
②進行回憶聯想,比較篩選:
A 聯想與本題有關的地理名詞、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稱、分布、特徵、因果聯系。
B 找出主導因素和主控因子。
C 綜合分析、比較、排除「非正確選項」。
③看清編碼、准確選擇。
A 注意上下題不要錯位 B 塗卡時A、B、C、D的位置切忌錯位。五道題一塗。
3、從不同的角度條理化知識,深刻理解知識
(1)結合時間變化,對具有季節性和發展變化的地理現象進行重組
地球運動—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季節變化—大氣運動—洋流運動—不同氣候類型的季節特徵—水文特徵—植被特徵—生產活動
(2)結合空間分布,對具有空間聯系和因果關系的地理事物進行重組
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塊構造—地形的分布—地震火山帶—地熱資源—人類活動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氣候—植被、土壤—農業生產—工業生產
緯度位置—氣候—水文特徵(海水溫度、鹽度)—內河航運
地質作用、岩石、地質構造—礦產資源—工業生產—人口的分布—城市
(3)結合區位因素,對各項人文要素形成條件進行重組
農業基礎:生產發展—人口密集—工業原料豐富—加工工業發展—城市形成
(4)結合人地協調發展,對各類人地關系的案例進行重組
人類與土地資源:(毀林開荒——水土流失——退耕還林);(毀草開荒——土地荒漠化——退耕還牧、建設人工草場);(過度放牧——土地荒漠化——輪牧、圍欄放牧、人工草場);(綠洲地區——過度樵採、上中游過渡引水——土地荒漠化);(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農田——過度灌溉、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鹽鹼化);(內陸地區山前沖積扇、洪積扇——扇頂過度開采地下水——扇緣扇底土地荒漠化);(圍湖造田——湖面減小——調節作用失衡——洪水泛濫——退田還湖);(濫墾濕地——調節作用降低——生態退化——建立濕地保護區)
人類與礦產資源:(盲目開采——資源浪費——資源短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
人類與水資源:(工業生產——排放污水——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水體生態系統受損——綜合治理);(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污染水源、土壤、大氣、食品——生態農業);(生活污水排放——水體營養物質增多——水體富營養化——水華、赤潮——污水處理)。
人類與生物資源:(破壞森林、草原、濕地或過度捕獵——生物多樣性減少——禁止捕獵,建立自然保護區)
人類與大氣環境:(工業生產、交通工具、生活燃煤——排放廢氣——酸雨——威脅生命——減少廢氣的排放量)
(5)區域可持續發展
區域定位;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尋找區域優勢條件、限制性條件;立足本區域優勢資源,揚長避短,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具體舉措。
重點區域
世界區域:中東、歐盟(巴爾乾地區)、非盟(北非、幾內亞灣沿岸地區)、南亞、東盟、中亞、馬來群島和西印度群島、墨西哥灣和孟加拉灣、極地地區
國家地理: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巴西
中國區域:江蘇、新疆、東北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崛起
地緣政治敏感區(中東地區、克什米爾地區、朝鮮半島、巴爾干半島);
戰略資源豐富區(海灣地區、北冰洋、南極洲);海陸交通樞紐區(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好望角、土耳其海峽、亞歐大陸橋)
生態環境破壞區(亞馬孫河流域、三大酸雨區等),
高新技術開發區(矽谷、班加羅爾、浦東、中關村)
經濟持續增長區(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
自然災害多發區(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中國西南山區的滑坡、泥石流;東亞、南亞地區的熱帶風暴;北美颶風;非洲乾旱;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寒潮)
人口集中分布區(東亞東南亞、南亞、歐洲、北美);探險旅遊活動區(北極、南極、喜馬拉雅山地區);文化沉澱深厚區(埃及、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中美洲、中國的黃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
4、地理選擇題的特點和趨向
1.對純記憶知識的考察相對淡化,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材料型選擇題有逐年加大的趨向,且多為選擇題組。
3.考察學生思維深刻的程度的選擇題比例加大。
4.綜合型選擇擔負起多項選擇題的考察功能。
5.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5、地理選擇題的類型與解題方法
選擇題類型:
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
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
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
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
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後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
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並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後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
解題方法:
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例如:(2008年江蘇卷)下列關於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氣溫持續上升 B.我國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國西部山地冰雪總量減少
答案:D 點撥:選項B、C意識相同,由於是單項選擇,故排除這兩個選項。全球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因此排除A選項。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具有時空差異,全球各地降水有多的地方必然也有少的地方,故選D。
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Ⅵ AP地理考試復習的方法有哪些
在申請大學時,如何讓你的美國AP考試成績閃耀光芒?小編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早做准備。目前AP考試涵蓋22個專業37門課程,對於如此繁多的類別,有志沖刺美國名校的同學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規劃、科學備考。建議從高一、高二開始著手准備,因為此時很多學生都已參加完托福、SAT的學習或者考試,英語能力得到了更大提升,同時對自身知識結構的了解更深,在科目的選擇上更實際和准確。
合理規劃。AP考試是專業類型考試,是與你以後在大學學習的專業及人生規劃息息相關的。只有在做好合理的職業規劃和專業選擇後,才能開始著手AP課程的學習,盲目報考不但達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得美國大學在錄取時對你的職業定位迷茫。
有部分留美高中生通過自學參加AP考試,但成績和效果卻不理想,這是因為AP考試知識面寬,知識點多,只有通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夠將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而不是考前的死記硬背。同時,要在眾多的知識點中能夠有所側重、把握重點。
不懂可以報英寰教育哦!
Ⅶ 地理考試應該注意什麼
答題前注意的問題:
1、拿到答題卡後,首先填塗答題卡的相關信息,答題卡姓名和准考證號碼用黑色簽字筆在規定的位置填寫好。然後用2B鉛筆把准考證號下面對應的數字小格准確塗好。然後把試卷類型和科目代碼也要塗好。
2、拿到試卷後,首先看卷子共幾頁,有無漏題缺頁的現象,如果有此情況馬上報告監考老師調換,然後,在指定的位置按要求寫好:姓名、准考證號。
3、合理分配時間,會的決不能失分,不會的最後做。遇到不會的選擇題,借鑒後面的圖或許會找到答案;做綜合題時,前面選擇題中的一些選項也可能對你有啟發。
答題時注意的問題:
(一)選擇題:是單選,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選擇題的答案一定要塗到卡上。(1)審題是關鍵,要求同學沉著冷靜,完整讀題,抓住題干中的"中心詞",明確題目究竟問的什麼,是問的"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或"錯誤的"。看準了要求後,再做出准確選擇。不要以為似曾相識就想當然地按慣性思維去寫,以免導致不必要的失誤。(2)遇到題目有問題或不夠明確時,不要鑽牛角尖空著不答,可採用排除法,選擇一個其中相對較合理符合題意的選項。(並在選擇題卷子上做一個標記,有時間回過頭再思考)。(3)一定不要忘記將答案填塗到答題卡上,用2B鉛筆選擇相應題號,將你選中的答案(字母)准確清楚地填塗(按要求塗,不要畫圈、線條不要太細)。答題卡不要折損,不要沾水。
(二)第二項綜合題;(1)沉著冷靜,認真審題,分析題目要求後,根據題意答題。
(2)材料分析題,要仔細耐心地看地圖和資料後答題,答題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看資料,因為許多問題的答案就在材料(或地圖)中,不要只憑記憶答題。(3)不要漏題,特別是需要在圖中填寫的內容,不要漏填;合理分配時間,會的決不能失分,不會的最後做。(4)答題時先把答案寫到試卷上,然後轉到答案卷上,錯題不得用塗改液、修正帶塗改,答錯的題用筆劃掉,在指定位置重新書寫。書寫答案不要超過密封線。
答題結束注意的問題:
所有試題答完後,認真復查!會檢查的同學就是得高分的同學。
Ⅷ 高考地理考前10天講什麼
一般都是應試技巧,基本知識已經都復習完了,再講就是給學生太大的負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