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產生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因素有哪些

產生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3 00:10:23

1.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歷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

1 黃河中下游一帶是是中國歷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 統文化, 無論是物質的, 還是精神的, 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 它們形成於農業區, 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特別是交通運輸 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3 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響 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首先,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 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 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 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 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5 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 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隔, 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2.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一、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1.由於土地、氣溫、雨水等條件較好,所以較早形成農業社會,使文化發展較早、較快.

2.盡管也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沖突和融匯,但由於農業人口始終佔有數量上的多數和文化上的優勢,所以農業文化始終佔主導地位.

3.由於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環境的變動,並不能影響總體的農業生產,使文化的延續有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4.由於受周圍的地理障礙的保護,文化得以獨立發展,長期延續.

二、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1、由於地形地貌繁復,地理特徵多樣,造成文化多樣.

2、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不同.農業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區別.

3、各種文化區域之間經濟形態、生活方式、觀念形態不同,且接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三、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1、相對封閉的環境,使中國文化獨自完成文明發生期(與其他文明的比較).

2、形成中國獨特的表意文字、文學藝術、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結構,自成體系,與西方大異其趣.

3、使中華文化沒有斷層,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具備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4、長期隔離和文化發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識.

(2)產生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較為封閉,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沒有一種外來力量能夠對中國文化形成挑戰。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雖然在軍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卻是被征服者。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均因為地理屏障,未能較深地影響到中國文明。反過來,同樣由於地理原因,中國也未能將自己的文化影響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認為古代中國的文化是全世界領先的,中華文明引領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開始落後,也有很多人喜歡拿同時期漢朝與羅馬帝國進行比較。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這樣的比較也沒有任何意義,原因就在於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范圍內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難比較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此外,一種文化必需與相應的地理環境相適應。

自古以來北方的游牧民族與華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頻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華夏民族的先進文化,但中原對草原的影響始終不像對日本、朝鮮那麼大,原因就在於中原、日本、朝鮮都是農耕文化,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更加容易,而草原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對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鑒。明朝後期工業革命後的歐洲開始強大並逐漸加強最中國的文化影響和滲透,而由於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這樣的影響始終非常有限,防線最終被穿破是在鴉片戰爭以後。

雖然如前所說,中華文明由於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是閉塞的。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從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東西,只不過這些東西都被漢化了。例如現在的凳子就是從游牧民族傳入的,在南北朝時被稱為「胡床」。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文化

3. 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從有人類以來,中國上下五千年,愛地理因素的影響,對中國的文化有較大的影響,比如:中國多山的這種地貌,使的人們的語言差異很大,人們在以前是爬不過那高大的山的,所以像雲南一山之隔,人們老死不想往來,語言各地方都不通,語言復雜。還有,全球氣候變冷,人們大量的從黃河流域遷移到長江流域,也造成了文化的遷移,又比如,受降水影響,有南拳北腿之說,受地域影響,有南精北細之說,南經北政,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船北馬等,這些都是。

4.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對文化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人類社會初期,它的影響甚至是具有決定性的,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如此。
一.中國歷史地理環境
⑴地形地貌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高原丘陵約佔全國土地面積65%。海拔500米以下的僅佔全國土地面的25、2%,而3000米以上的卻佔25、9%。全球超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國即有7座。我國地勢的總體走向是自西向東依次遞降,呈現落差顯著的、三級台階式的地形、地貌。中國的西北背靠歐亞大陸,東南面向太平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⑵氣候環境
中國大陸以距海遠近形成了從東南到西北由濕潤、半乾旱到乾旱逐漸遞變的明顯趨勢。中國大陸由南而北,以山川河流為天然分界,呈現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的依次遞變。季風氣候明顯。主要表現為冬夏盛行風向有顯著的變化,隨季風的進退,降水量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大陸性氣候強。表現為冬夏兩季平均溫度與同緯度其他地區或國家有較大的差異,冬季低於同緯度地區,夏季則高於同緯度地區,氣溫年差較大。
⑶中國地理的多樣性特徵:幅員遼闊地形地貌無所不包;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中國地理的整體性特徵:首先是眾多的河流猶如血脈一樣,將大陸廣大地區聯系在一起。黃河、長江貫穿三大階梯之中,溝通中國大.陸的東西。而漢水、淮河則把這兩條大河聯系在一起。長江的支流湘江和贛江與屬於珠江水系的灕江、北江同發源於南嶺山,秦朝時開鑿靈渠,把湘江和灕江相溝通。西江則聯系著嶺南和雲貴。中國大陸遂成為一個整體。
其次是地理通道:中國大陸地形復雜,山脈眾多,但無論多麼險峻的地勢,大自然總留給人以交通的便利,實際上也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發生過人群交流的。
二.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⑴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多樣化的影響
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不同的文化類型的生成及其發展趨向具有重大的影響。中國境內地理環境的多樣化,客觀上構成了多民族共居、多種經濟成分互立、多種文化類型並存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在衣食住行方面,各地歷來就存在很大差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
⑵歷史地理環境對「多元一體格局」的影響。
中國的地理環境,尤其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相對優越,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耕經濟基礎之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大量漢族(華夏族)人口不斷從黃河流域遷往南方、西北、東北各地,文化上的優勢和數量上的多數是這些移民最終成為遷入地區的主體人口,他們所傳帶的文化自然也成為遷入地的主體文化。當然,傳統文化也吸收牧業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因此,形成了各民族內聚,多文化類型融合的歷史趨勢,從而形成了中華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多元一體格局。
⑶歷史地理環境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倫理政治型文化」的形成。

5. 1,歷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

題目不完整,不知道具體,回復大概吧
南北水資源差距,南多北少所以南北交通工具產生不同,南米北面,飲食文化的不同
大概這些吧,如果還有需要記得追問~

6.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分析與評價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處於亞洲一隅,四周有高山、沙漠、大海、雨林,使中國長期與各個其他文明區相對隔絕。因為中原地區和長江中下游是暖溫帶、亞熱帶平原地區,所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具有巨大流動性的商業文明,中央政府的權力不會分散,這就使中國形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主義。

同時,因為中國自然環境復雜,使中國民族眾多、風俗各異,客觀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由於多民族長期雜居加上在平原地區的數量優勢民族(華夏族,即後來的漢族)的存在,使中國形成了「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開放性民族觀念和多元文化和諧共存觀念。

(6)產生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7.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能給人類文化的創造提供物質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趨向和類型。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是一塊半封閉的大陸。亞洲大陸以帕米爾高原為界,東部為我國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區,盡管漢代已經形成絲綢之路溝通西域,但中國和西亞的聯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約;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之間的交往受到橫斷山脈的大江大河與熱帶叢林的阻礙;北部地區從黑龍江沿海到東南沿海的海岸線長達兩萬余公里。中國盡管從唐宋以後形成了比較發達的海上交通,但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並沒有因此使中華民族向海洋縱深發展。總之,中國這種三面環陸、一面臨海的地理環境,造成了中華民族與外部世界的相對隔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首先,半封閉的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延續很重要。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是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也是從這里開始的,因此,中國很早就產生了農業文明,並形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人文哲學思想。由於相對封閉,再加上這塊土地的富饒,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中國人很少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奪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華民族相對溫和的性格和缺少競爭的性格。正如梁啟超所說:「以地理不便,故無交通,無交通故無競爭,無競爭故無進步。亞洲所以弱於歐洲,其大原在是。」①

梁啟超的看法盡管有失之偏頗的地方,但也說明了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多次出現過人類文明因異族入侵而中斷的情況。但綜觀中國的文明歷史,由於這種半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國文化幾乎沒有中斷過。相反,周邊的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後,常常被中原文明所融化。這也是中國文化歷經數千年、持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8. 簡述中國文化產生發展的歷史地理環境

封閉型的地理環境
農業型的經濟模式
宗法型的倫理社會
持續型的歷史積淀

9.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歷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

地理環境因素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的影響,{一}首先我們的華夏文明屬於大河文明這種文明區別與希臘的海洋文明(以對外貿易為主講究民主與公平)而大河文明以農耕(農耕的實用也使得中國古代科學帶有明顯的實用性)見長,出於防範自然災害(我國獨特季風氣候導致旱澇災害頻繁,地形的復雜多樣又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的需要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全全國的物力抵抗災害(這種明顯的集體主義也區別與西方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二}農,牧文明的長期對抗也是推動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力量,農耕文明需不斷強化小農經濟應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沖擊.{三}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陸.面對著對海權和陸權的選擇,在古代以陸路交通見長的時期加之長期無海患(相對2000多年封建社會來說).然而現今的現實是除了渤海我國所有的領海都與外國有糾紛.我國對外能源的依賴不斷加深,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海軍.美國妄圖以島嶼鏈實現對中國崛起的壓制.這種種表明我國的海防嚴峻,傳統的陸權思想亟待改變.
以上只是地理因素對我們文明演進影響的一部分,實際很廣

10. 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較大影響

中國是個農業文明的國家,是個小農經濟的國家啊 。
這些從開始的就是因為季風氣候,長江以及黃河中下游平原水土肥沃,這些有利於農業的生產。又因為山川起伏多變,比較封閉。又造成了小農經濟,還有就是自給自足。這些根本的生產基礎,對我們國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啊

閱讀全文

與產生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