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包括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很多:1、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2、泥 石 流 3、颶 風 4、火 山 5、地 震 6、洪 水7、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原因
8、龍卷風9、凌汛 10海嘯 11、冰雹 12、暴雨等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好多啊!
2. 生活中與地理有關的現象(10個)越多越好哦
雨,雪,霜,霧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就是降水,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美麗的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區,天空里經常有許多過冷水滴圍繞著結晶核凍結,形成了一種白色的沒有光澤的圓團形顆粒,氣象學上把這種東西叫做霰,許多地方口語稱它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鬆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於雪的范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區,常常會遇到另外兩種大氣固態降水,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較大的能夠流淌的水滴圍繞著凝結核一層又一層地凍結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氣象學上把粒徑不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徑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危害。據記載,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頭還大,直徑超過十厘米,重量超過一公斤。
霜、雨淞和霧淞,除了大氣固態降水之外,地面上還經常出現另一種所渭「地表生長型」的固態降水,這就是霜、雨淞和霧淞。這些固態降水,雖不屬於大氣固態降水,僅僅是水汽在地表凝華結晶和凍結而形成的。但這些固態降水,對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影響較大。
霜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它經常讓農業減產。為了避免霜害,人們付出了艱巨的勞動。雨淞和霧淞對人類也並不是很友好的,它們一般在高山地帶出現。在過冷天氣里,微小的雨滴或霧滴碰到劇烈冷卻的物體表面時,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霧淞。
3. 好看的地理現象
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地理想像,你知道有哪些嗎?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重要的五個有趣的地理現象
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000千米,主體位於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於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阿塔卡馬沙漠雖然沿海,但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綜合影響下,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干極;。有些地方甚至有記錄400多年不曾下雨。但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給阿塔卡馬沙漠帶來了一場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土地里休眠的各種花朵種子瞬間發芽、生長、開花,在這以往死寂的沙漠綻放。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
世界雨極指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齊。因為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的水汽,使這里的6~9月降雨顯著增多。卡西丘陵,長約250千米,海拔約1500米,東端和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個寬廣的漏斗狀谷地,向南敞開。暖濕的西南季風進入這個谷地時,被迫抬升,形成驚人的雨量。1960年8月;1961年7月一年裡下了26461.2毫米的雨量,奪得了世界;極;雨的稱號
尼羅河水定期泛濫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乞力馬扎羅的雪
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及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里,奈洛比以南約225公里,赤道與南緯3°之間,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非洲最高的山脈,也是同時是火山和雪山。該山的主體沿東西向延伸將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馬溫西和希拉三個死火山構成,面積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錐呼魯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點。
由於全球變暖,乞力馬扎羅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現象非常嚴重,在過去的80年內冰川已經萎縮了80%以上。有環境專家指出,乞力馬扎羅雪頂可能將在10年內徹底融化消失,屆時乞力馬扎羅山獨有的;赤道雪山;奇觀將與人類告別。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山頂有積雪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因為一般而言,每高1000米,氣溫就下降6度。
北海道漁場
世界有四大漁場,英國北海漁場,秘魯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以及日本北海道漁場,而北海道漁場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北海道漁場位於千島寒流和日本寒流交匯的海域附近,寒暖交匯可以使海水擾動將海鹽等營養位置漂浮在上層這樣海底的生物就會繁殖的很快。海底生物資源豐富,是世界四大漁場中最大的一個,海域主要盛產的有鮭魚、狹鱈、秋刀魚等
考試時怎樣安排好答題順序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太多話可講卻又十分重要的問題。很多同學在高考考場上可能由於太過緊張或過於亢奮而一時手足無措,答每道題都不能真正靜下心來,寫上幾筆就覺得沒有思路,又急著去做下一道,弄到最後;一題無成;,平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題順序,自信,沈穩地完成試卷是高考成功的的先導,對此,我們每一位考生都要給予重視。
首先,一定要大體上看一下試卷結構,看看各種題型,分值的分布,對整個卷子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全面的把握,這樣你才能在安排答題順序時心裡有數,不致慌亂。這雖然已是;老生常談;,但請各位千萬不要;常談常忘;。
然後開始答題,這沒有太多的竅門,按照整個試卷的設計結構逐道求解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時學喜歡反著答題,即從後往前答,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的答題習慣,因為整個試卷結構是出題人按照程度由易到難、分值由小到大的順序安排好了的,打亂了順序,會給自己增添不少的麻煩。
另外,就答題順序,我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確實要按照由簡單到難的順序,能得的分一分也不丟,將沒有把握的題放到後面再去努力爭取。但這里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先放一放的題不能太多,最多不超過三道。因為當你著手做一道題時,畢竟有了一些想法,若淺嘗輒放,回頭再看時,可能那些解題思路有的已被遺忘,有的步驟得數沒有保存下來,這樣無形中增加了許多重復勞動,解題成本變大;而且留下的題太多、會使自己心裡沒底,解後面的題時會產生急躁情緒和挫敗心理,總覺得又是一道過不去的;關卡;,動輒欲輕易放棄,搞得;一題不會,滿卷皆輸;;再有你現在解不出的題回頭再做時,也往往不易得解,即便得出,困難程度也會變高得影響你全卷的檢查。所以,雖然很多老師,也有很多狀元都建議大家做難題時先放一放,回頭再攻克不遲,但我想告訴各位將要走進高考考場的同學情緒再穩定一些,不要輕易棄題,或許你稍稍慎重沉穩一點就能柳暗花明了。
4.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
1、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慶一帶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3、大樹底下好乘涼。因為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更主要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吸收環境中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5、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5. 常見地理現象及成因
1.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
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
原理簡述: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
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2.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原理簡述: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6.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
二、台風
台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台風。
三、龍卷風
龍卷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 。龍卷風可見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龍卷風的產生條件包括近地面的風切變和顯著的垂直運動/不穩定能量,雷暴是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理想環境,也是引發龍卷風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級單體引發的龍卷被稱為超級單體龍卷,其它情形被稱為非超級單體龍卷 。超級單體龍卷強度的強度和規模通常大於非超級單體龍卷。四、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五、霜
霜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以下, 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種天氣現象, 屬於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內容。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時,才會結霜。
7. 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冬天天亮得晚,夏天天亮得早,夏天天黑得晚,冬天天黑得早;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的現象;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形成逆時針的旋渦現象等。
8.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如下:
1、雨後晴朗的早晨會出現大霧。
2、山谷里白天和晚上風向會不一樣,海邊也是。
3、南北半球廁所或者洗手池沖水水的旋轉方向不一樣。
4、城市裡氣溫普遍高於郊區。
5、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知識源於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 因此提倡聯系生活實際,這個觀點非常實際,也具有指導意義。
地理現象是指地理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現象都可稱為地理現象。地理現象又可分為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現象。由於受傳統地理學的影響許多地理現象被排除在地理學家的研究范圍之外(主要是指諸多自然地理現象)。
總之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現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人低頭思考的多了,抬頭看路的少了,近視眼多了,對周圍的環境觀察觀察的少了,因此多聯系一下生活實際,用地理的規律和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9. 有哪些有趣的地理現象
1、海平面不是平的
隨著現代衛星測量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其實海洋和陸地一樣,有著一定的起伏。最大落差居然有112米。據衛星調查顯示,世界大洋的海面有三個較大的隆起區,分別位於澳大利亞東北的太平洋、北大西洋和非洲東南的印度洋。
還發現三個較大的凹陷區,其中凹陷最深的是印度半島之南的印度洋,其次是加勒比海,還有一個是美國加利福尼亞以西的太平洋。這個主要和各個洋域的潮汐,海底地形,海水密度,洋流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