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北京石花洞風景區開放嗎 及門票詳情
北京石花洞風景區開放了嗎 景點介紹 北京石花洞風景區開放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啦,但是景區開放時間有做調整,北京石花洞景區呢是國家重點的名勝風景區,集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大型生態療養生態園區,那這里有什麼好玩的呢?
北京石花洞風景區開放了嗎
答:北京石花洞景區於7月23日正式開放營業
北京石花洞景區開放時間:早8:30至晚16:00。
門票價格:70.00元 學生票35元
區地址: 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
石花洞景區貫徹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接待遊客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至50%,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
北京石花洞景區游覽注意事項:
1、政策性免費遊客,參觀石花洞景區需憑預約碼、健康碼及本人身份證在石花洞路口預約檢查崗辦理參觀票。
2、石花洞景區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實行遊客量限流管理,請遊客予以配合。
3、請入園遊客隨身攜帶、科學佩戴口罩,自覺接受體溫檢測和出示健康綠碼,園內游覽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文明游園。
4、游覽時請不要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請遵守景區環境衛生、文物保護相關規定。
5、若有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的狀況,請及時告知工作人員,及時與醫療觀察點聯系,景區工作人員會給予幫助。
景點介紹
石花洞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溶洞群觀光區。
石花洞為多層多支的層樓式結構,洞體分上、下7層,1至6層為旱洞,7層是地下暗河,目前已開放4層,遊程2500米。洞中沉積物種類齊全,有毛細水、滲透水、滴水、流水、停滯水和飛濺水6種沉積類型和40多種沉積形態。其資源具有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
石花洞是理想的科學殿堂和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石花洞風景名勝區四周群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怡人,園區內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果園、菜地、池塘相映成趣。有頤年山莊、玫瑰園、北台民俗村、將軍坨等以療養休閑為主體,集旅遊、休閑、度假、商務會議、培訓服務、住宿餐飲為一體的特大型生態療養、休閑度假生態園區。
石花洞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5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15公里。石花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名洞之一。2005年9月18日,獲得"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稱號。
Ⅱ 中國四大溶洞都是哪四大溶洞啊
北京石花洞、桂林蘆笛岩、浙江瑤琳洞、福建玉華洞並稱中國四大名洞。
Ⅲ 中國最大的洞
玉華洞
位於將樂縣城南7公里的天階山下,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洞總長10公里,主洞長5里。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長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一"。
玉華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聲,有達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龍宮、瑤池五女、碩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後洞口及洞內的岩壁上,保存著許多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民族英雄李綱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
幽深的玉華洞是實施洞穴療法的"天然醫院",洞內溫度長年保持18℃,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其前洞空氣在洞內受冷下流往前洞噴出,前洞口的風力強達4級,構成聞名的"一扇風",令人心曠神怡,洞內充滿豐富的游離子,泉水飽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環境對於氣管炎、關節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石花洞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距市區50公里。是中國華北地區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專家評價為中國罕見的多層洞、岩溶景觀最豐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石花形式繁多,異彩紛呈,數量龐大,為國內洞穴之最。石花洞的總體特徵是洞體多層多支,從上到下共7層,每層景觀各不相同,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蓮花」,由540餘片石鍾乳組成的高10米,長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雙彩石盾、龍宮雙柱等景觀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觀精品,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AAAA景區。主要游覽內容:人文趣味層、探奇觀賞層、奇石展館等。
石花洞又名潛真洞、石佛洞,位於房山區河北鎮的南車營村,是中國四大名洞之一。關於石花洞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位叫圓廣的雲游僧人來到南車營村,見這里風景秀麗便決定於此小憩,但盛暑中一股清涼的氣流令他倏爾驚醒,他下意識地順風望去,見陣陣涼風就來自山溝北側岩石的縫隙間,好奇心驅使他去弄個明白,便掄錘握鑿在凹處乒乒乓乓幹了起來,終於鑿開了一個桶口粗的洞口,他穿過薄壁的洞口,向里爬了很遠很遠,看到了眼前一點點越聚越大的熒光,借著熒光他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洞穴中裝飾著許多千姿百態、晶瑩透亮的柱狀、花狀、傘狀、球狀神奇絢麗的景物,他陶醉了,於是就有了「仙鄉洞府地,潛夢入真藏」的詩名,和洞口「潛真洞」三個大字,此後他便於此奇洞為家,潛心修行。如今,時間雖以過了700年,創在當代名人趙朴初先生題名的「石花洞」旁側,「潛真洞」三個剛健的楷書大字仍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桂林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個以游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蘆笛岩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游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志》里,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游。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岩並非亘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岩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岩。
蘆笛岩是一個囊狀的岩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遊程約500米。岩洞是70餘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後,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 碳酸鹽類沉澱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萬狀態, 琳琅滿目。
蘆笛岩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鍾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 作了生動的描寫:桂林岩洞多靈巧, 蘆笛新開巧不同。異彩繽紛今古自, 奇蹤探索忘西東。初臨絕壁懸崖上, 似入瓊樓玉宇中。莫怪吾華常自傲, 世間那有此仙宮。詩人極力贊美蘆笛岩, 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岩的景觀, 不僅精緻美觀, 而且珠聯壁合。滿洞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彷彿黃楊木雕, 美觀異常, 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游覽蘆笛岩, 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緻 。
杭州瑤琳洞:瑤琳洞位於桐廬縣瑤琳鎮,一名仙靈洞。洞穴形成於距今10萬年前,系一巨大石灰岩溶洞,面積達2.8萬平方米。全洞深藏地下,姿態萬千,以曲折幽深的洞勢地貌,瑰麗多姿的溶石景緻而被譽為全國溶洞之冠。洞景氣勢雄偉,被譽為「瑤琳仙境」。
全洞七個廳,最大的洞廳面積達9000平方米。前四廳為億萬年來大自然的傑作:石筍、石瀑、石幔、石帷幕等,琳琅滿目,燦如仙境。後三廳運用現代布景、燈光、音響等效果及科技手段,通過21個場景,300多個人物,具體再現了神州傳說中18個動人故事,給人以美的享受,智的熏陶。
該洞通道原已坍塌,1979年重新開挖。在洞內發現了中國犀牙齒化石、西周時期木炭余燼、東漢印紋陶片、隋唐時木炭題字、五代北宋古錢等。洞外還可參觀三十六仿蠟像館和山水盆景園妙峰苑裡。
洞內常年恆溫在17~18℃左右。80年代以來,成為旅遊熱點,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Ⅳ 北京石花洞介紹的內容是什麼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房山區境內,面積36.5平方公里,是中國首家溶洞地質公園。現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溶洞與地下暗河縱橫交錯,構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溶岩洞穴群。
公園內薈萃了眾多奇觀美景。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洞層最多,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齊全。洞中鵝管、石鍾乳、石盾、月奶石蓮花等景觀鬼斧神工,天造地設;華北的地下迷宮--銀狐洞水旱洞連通,次生化學沉積物形成的銀狐、銀兔、晶瑩剔透,巧奪天工;萬佛堂孔水洞的「萬菩薩法會圖」是北京唯一的唐代石刻浮雕壁畫,堪稱石雕藝術的典範;唐人洞內鑲嵌於石筍內的古人題字乃人類洞穴活動之見證,具有美學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內地質景觀的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譽海內外,是一部地學知識的網路全書。
Ⅳ 高中版本 地理中國 什麼意思
簡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展示我國豐富多彩的地質資源和地貌景觀,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國》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倡導熱愛自然,珍惜自然,弘揚科學精神,激發愛國之情。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地理·中國》欄目,屬科普類電視欄目。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國》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編輯本段欄目特色
1、欄目內容:
《地理·中國》欄目的內容屬自然科學范疇,節目通過對地質、地理、地貌形成及演變等自然現象的揭示,普及科學知識,展示大自然的神奇。
2、欄目形態: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3、欄目風格: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行進式拍攝的形式,重在對科學問題的推理、實證和解析,強調快節奏、大信息量和邏輯的嚴密,兼有大自然景觀的新、奇、特、美的展示,融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於一體。
編輯本段精彩看點
看點一:題材寬廣,觀賞性強。
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看點二:解密自然,知識性強。
《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看點三: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編輯本段社會評論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1]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編輯本段創辦意義
1)中外媒體中,地理題材,擁有廣泛的受眾。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國家地理頻道,以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成功運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當前我國電視界,還沒有自製的、以自然地理為內容定位的高層次、成規模的電視欄目。《地理·中國》欄目的推出,可以填補這一項空白。
3) 創辦《地理·中國》欄目,對科教頻道意義重大。《地理·中國》是一檔面向廣眾群體的高層次科普欄目,它的創辦是對科教頻道現有內容的重要補充和新的開拓。欄目既是一檔科普教育,也是一種深層次的愛國主義和環保教育,它將使人們從更充分地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和科學發展的意義。
編輯本段主創團隊
《地理·中國》欄目的主創團隊,主要由原社教中心教育專題部的精兵強將組成。這只團隊歷年來不僅為科教頻道連創收視佳績,還承擔了諸如教師節特別節目《奠基中國》、「紀念長征60周年特別節目《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為紀念改革開放30年創作的《光輝的歷程》等重大任務,這些節目均受到中央及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製片人
闞兆江,男,山東大學物理系畢業,現任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副總監,兼任《地理中國》欄目製片人。歷任《夕陽紅》欄目主編、《當代教育》欄目製片人、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教育專題部副主任、主任。
主持人
於勝春,男,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台,主持過《當代工人》、《當代教育》、《人與社會》等欄目和多期大型節目。主持風格自然、真誠、機智、樂觀, 是央視優秀主持人之一,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
編輯本段欄目回顧
1柴河地質探秘【哈拉哈河火山群支脈發現】
2巨洞之謎【格凸河暗河洞穴】
3鄱陽湖的奧秘【鄱陽湖】
4解密遠古之花 上【達爾文討厭之謎的破解】
5解密遠古之花 下
《地理·中國》之《太姥山傳奇》
6黃土中的秘密【洛川黃土剖面】
7太行山中的奇觀【贊皇縣赤壁長牆】
8石林傳奇【路南石林】
9赤水觀瀑【赤水丹霞地貌】
10黃龍的訴說【黃龍鈣華】
11沙海的奧秘【巴丹吉林沙漠】
12鴨綠江神韻【鴨綠江】
13天露池之謎【豐寧第四紀冰川遺跡】
14嵩山探秘【嵩山五世同堂地質奇觀】
15山中奇境【樂業 大石圍天坑】
16會飛的山峰【葛仙山】
17神奇的小島【南碇島六邊形石柱】
18深藏的美麗【九寨溝】
19走進龜峰【龜峰丹霞區象形石】
20紅岩石瀑【大洪山琵琶湖紅岩石瀑】
21洞穴奇觀 上【武隆芙蓉洞喀斯特】
22洞穴奇觀 下
山河探秘第一部
23神秘的巨洞【同第二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一集】
24探索長崖之謎【同第七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二集】
25少林傳奇【同第十四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三集】
26大漠尋奇【同第十一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四集】
27山中奇觀【同第九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五集】
28石林億萬年【同第八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六集】
29好大一個湖【同第三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七集】
30塔里木河探秘【塔里木河】
31龍虎山探奇【龍虎山洞穴和古火山口】
32游歷地心【天柱山超高溫高壓變質帶】
33生命之石【延慶縣千家店盆地硅化木群】
34萬柱迷谷【臨海市六邊形流紋石柱群】
35塘中的發現【海口雙池嶺 羅京盤瑪珥式火山群】
36峽谷行【大渡河金口河大峽谷】
37水下的博弈【治理黃河】
火山的奧秘
38巨災後的反思【馬提尼克島聖皮埃爾培雷火山大爆發】【火山的奧秘第一集】
39險象環生【夏威夷火山空難救援】【火山的奧秘第二集】
40零距離接觸 上【火山專家考察活火山】【火山的奧秘第三集】
41零距離接觸 下【火山的奧秘第四集】
42感知火山脈搏【火山專家研究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五集】
43破解火山密碼 上【火山專家檢測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六集】
44破解火山密碼 下【火山的奧秘第七集】
山河探秘第二部
45走近人間瑤池【同第十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一集】
46千萬年的鐫刻【同第十九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二集】
47海中奇觀【同第十七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三集】
48黃土謎題【同第六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四集】
49神奇芙蓉洞 上【同第二十一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五集】
50神奇芙蓉洞 下【同第二十二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六集】
51天坑的秘密【同第十五集】【山河探秘第二部第七集】
2月2日至2月8日 停播
52瀾滄江探源【果宗木查與吉富山之爭】
53奇峰身世之謎【同第三十一集】
54巨湖天成【貝加爾湖新成因】
55尋找長江源【沱沱河與當曲之爭】
56潿洲島的故事【潿洲島古火山口】
57佛祖的寶座【桂林興平蓮花盆石洞】
58黃河之水哪裡來【瑪曲與卡日曲之爭】
59石頭中的玄機【同第三十二集】
60死亡之谷【臨夏盆地古生物化石堆】
走進自然奇觀
61感知大堡礁【澳大利亞大堡礁】【走進自然奇觀第一集】
62尼亞加拉大瀑布【美國 加拿大尼亞加拉河大瀑布】【走進自然奇觀第二集】
費爾南多島【巴西費爾南多火山島】【走進自然奇觀第三集】
63神奇的峽谷【美國科羅拉多河大峽谷】【走進自然奇觀第四集】
64水母湖探秘【帛琉群島水下洞穴與水母湖】【走進自然奇觀第五集】
65火山奇觀【美國夏威夷火山公園 美國懷俄明黃石公園】【走進自然奇觀第六集】
66直面火山【同四十二集】【走進自然奇觀第七集】
67石中的龍鱗【漢中黎坪龍山網狀沉積岩】
68石頭中的萬卷書【山東濰坊臨朐山旺盆地硅藻土頁岩古化石】
69解秘泥石流【四川綿竹清平鄉泥石流】
70硅化木傳奇【同第三十三集】
71尋找毒泉【雲南騰沖扯雀塘毒泉】
72神秘的石中花 上【同第四集】
73神秘的石中花 下【同第五集】
74奇麗黃山【安徽黃山三大奇觀】
75神秘的圓湖【同第三十五集】
2011年56期 56 20110304 雁盪有奇峰【雁盪山】
57 20110305 石瀑之謎
58 20110306 泰寧丹霞尋奇
59 20110307 三清山觀奇
60 20110308 巨崖出太行
61 20110309 走進石花洞
62 20110310 奇立黃山
63 20110311 大洪山中的奇遇
64 20110312 幽深騰龍洞
65 20110313 不尋常的森林
66 20110314 迷洞重重
67 20110315 海島探幽
68 20110316 深谷中的石柱群
69 20110317 神奇的白水洋(上)
70 20110318 神奇的白水洋(下)
71 20110319 暗河尋奇(上)
72 20110320 暗河尋奇(下)
73 20110321 神奇的山谷
74 20110322 火山堆中的秘密
75 20110323 石海之謎
76 20110324 佛祖的寶座
77 20110325 尋金之路(上)
78 20110326 尋金之路(下)
79 20110327 水晶宮探秘
80 20110328 地下的森林
81 20110329 探秘千年牡蠣礁
82 20110330 古墓中的秘密
83 20110331 樹輪里的秘密
Ⅵ 中國十大溶洞都是哪十大
織金洞、黃龍洞、騰龍洞、本溪水洞、芙蓉洞、崆山白雲洞、石花洞、玉華古洞、梅山龍宮、雪玉洞。
1、織金洞
織金洞,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地處烏江源流之一的六沖河南岸,距省城貴陽120公里。地理坐標26°38′31″~26°52′35″N, 105°44′42″~106°11′38″,公園佔地面積170 km2,海拔900~1670m。
1980年4月,織金縣人民政府組織的旅遊資源勘察隊發現此洞。織金洞現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之首; 「中國最美的旅遊勝地——「中國十大奇洞」之首。
中科院下轄的《中國國家地理》等國家級地理研究部門也給予高度贊譽,稱其為「中國溶洞之王」,「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
2015年9月19日(日本時間下午17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填補了貴州沒有世界地質公園的空白。成為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2、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被列為國際旅遊洞穴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點)、中國旅遊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遊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旅遊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
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溶洞」。2009年,黃龍洞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遊奇洞」。
3、騰龍洞
騰龍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地質公園,距湖北利川市城區6公里。景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
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級洞穴之一。
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級權威刊物《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震撼騰龍洞"。因為騰龍洞的宏偉蓋世,海軍69l艇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利川艇」。
騰龍洞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宜人的氣候條件,是旅遊、療養、探險、地質考察的理想之地。
2015年12月,利川騰龍洞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4、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際旅遊洞穴協會亞洲會員單位,是至今發現的世界第一長地下充水溶洞,被贊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北35公里處,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廟後山6個景區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200平方公里。
水洞景區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現開發地下暗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岩壁鍾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游覽,使人流連忘返。
溫泉寺景區,泉水溫度可達44℃,日流量400噸,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是中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5、芙蓉洞
芙蓉洞是一個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於第四紀更新世(大約120多萬年前),發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雲質灰岩中。洞內深部穩定氣溫為16.1度。
芙蓉洞主洞長 2700 米,游覽道1860米,底寬12-15米以上,最寬69.5米;洞高一般8-25米,最高48.3米;洞底總面積37000平方米,其中輝煌大廳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面積 1.1 萬平方米,最為壯觀。
整個芙蓉洞的最大靜態和客容量為185000人。同時被譽為「世界三大洞穴」之一。2011年7月6日,芙蓉洞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A(5A)風景名勝區。
6、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邢台市臨城縣境內,是崆山白雲洞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莊市86公里。
崆山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崆山白雲洞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溶洞,開發有為「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宮」五個洞庭,洞內四季恆溫17℃,主要景觀150多處,沿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國道。
7、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距京城55公里,為七層溶洞,上下高差150米。現一、二層全部和三層、四層部分已對外開放,游覽長度達2500米。
石花洞原名「潛真洞」,自發現至今已500多年。因洞內雕有三尊大理石佛像,曾改稱「石佛洞」,香火曾盛極一時。
石花洞是國內發現的岩溶洞穴中集規模大、洞層多、沉積類型全、次生化學沉積物數量大的洞穴,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與聞名中外的桂林蘆笛岩、福建玉華洞、杭州瑤琳洞並稱中國四大岩溶洞穴。
8、玉華古洞
玉華古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福銀高速將樂互通口3公里。古洞總長5公里,有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共169個景點。
它形成於二億七千萬年前,由海底沉積的石灰熔岩經過三次地殼運動的抬升和億萬年流水的沖刷、溶蝕、切割而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如今正處於發育生長期,是一處勝景天成、如夢如覺、自然幻化的人間仙境。
9、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是湖南最大山脈雪峰山(古稱梅山)的腹地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湖南省新瀟湘八景景區、首屆湖南大眾最愛旅遊目的地。
梅山龍宮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資水河畔,是一個集溶洞、峽谷、峰林、絕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層洞穴,探明長度2870餘米,已開發游覽路線18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秘地下河。
整個洞府分為龍宮迎賓、碧水蓮宮、玉皇天宮、龍宮仙苑、龍宮風情、龍鳳呈祥六大景區。
10、雪玉洞
雪玉洞地處豐都鬼城的長江對岸,位於龍河峽谷險峻陡峭的岩壁之上,是重慶市著名的溶洞型景區,佔地15平方公里,景區內珍稀動物(獼猴、野豬、紅腹錦雞等)與成群溶洞、蜿蜒河流、飛瀉瀑布、凌空峭壁、懸棺等景點和諧一體。
周圍地區更擁有悠久的土家風俗,形成了獨特的龍河文化。雪玉洞是龍河旅遊景區溶洞群中的精品,也是三峽庫區長江旅遊黃金線上一朵新興的奇葩。
雪玉洞全長1644米,現已開發游覽線路1166米,上下共三層,分為六大游覽區:群英薈萃、天上人間、步步登高、北國風光、瓊樓玉宇、前程似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奇洞
Ⅶ 石花洞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
目前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世界地質公園石花洞,石花洞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距市區50公里。石花洞又名潛真洞、石佛洞,是中國四大名洞之一。石花洞風景區是華北地區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專家評價為中國罕見的多層洞、岩溶景觀最豐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得名,石花形式繁多,異彩紛呈,數量龐大,為國內洞穴之最。石花洞的總體特徵是洞體多層多支,從上到下共7層,每層景觀各不相同,分人文趣味層、探奇觀賞層等,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蓮花」,由540餘片石鍾乳組成的高10米、長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雙彩石盾、龍宮雙柱等景觀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觀精品。石花洞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
Ⅷ 急需臨安溶洞的資料!
中國石花洞(瑞晶洞)位於杭州至黃山的黃金旅遊線上,深藏於青山似景、綠水如帶的群山之中。奇麗壯觀如童話世界的中國石花洞(瑞晶洞)屬於寒武紀喀斯特地貌,發育至今已有五億年之久,它由七個洞廳組成,面積達2.8萬平方米,落差為124.6米,其中第一洞廳垂直高度近百米,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高懂廳。洞內景石絢麗多姿,具備喀斯特溶洞中所應有的一切品種,被譽為「中國岩溶博物館」。更具特色的是什麼罕見的石花,僅二洞廳的洞頂上就遍布有3600朵晶瑩剔透、潔白如冰的石花,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最。因此,專家們對中國石花洞(瑞晶洞)「集天下溶洞於一身」,她還被浙江大學列為」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石花洞(瑞晶洞)不僅有很高的美學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古地質科考價值,是旅遊愛好者和地質學家及廣大學生探奇、考察、教研、夏令營活動的理想境地。
玉穗倒掛 雙峰插雲
雪山飛瀑 諤魚出海
玉穗倒掛 雙峰插雲
雪山飛瀑 諤魚出海
瑞晶洞位於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距杭州120公里,與國家級旅遊風景區「黃山」、「千島湖」各相距100多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岩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石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種,一般難以見到,它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呈花瓣放射狀生長,美麗異常,瑞晶洞由於洞壁裂隙特別發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內溫度氣壓相對比較穩定,這就為石花產生創造了特別條件。瑞晶洞石花多達36000多朵,如此巨大的數量,目前在全世界有關資料中尚未有記載。這些石花形態各異,爭奇斗艷,競相怒放,有的似三月飛英,有的似夏日陽光下拍岸的浪花,有的似秋菊綻開,更有成片的石花如北國冬日漫天飛舞的大雪,紛紛揚揚,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各廳琳琅滿目的石英鍾乳景觀數不勝數,奇不勝奇,維妙維肖。專家們評論說:「瑞晶洞有七星岩之宏大;廬笛岩之絢麗;瑤琳洞之離奇;靈山洞之幽靜,集天下名洞於一身。」她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具有較高古地質研究價值。如此美妙的地下迷宮,怎不令人神往。
瑞晶洞發育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紀條帶狀含白雲質灰岩之中,洞口向南,洞體按自然組合劃分為七廳,一般寬35--50米,高10--57米,洞道長460米。總落差121、6米面積達16900平方米。洞廳規模,洞庭湖體落差,洞景品位等方面,在國內溶洞中實屬罕見。洞外,青山連綿,秀水蜿蜒,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洞內鍾乳石具備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備的一切品種和常見的絢麗、奇特之外,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洞庭湖體宏大壯觀,及由此而造就的磅礴氣勢和華貴風度。洞廳間層次清楚,石鍾乳發育歷史久長,景觀晶瑩透剔,潔白如
Ⅸ 石花洞的鍾乳石有什麼特色
石花洞位於北京房山區南車營村,因其洞體深奧神秘又稱潛真洞;又因洞內生有絢麗多姿奇妙異常的各種各樣石花而得名石花洞。石花洞地處西山深處,目前已發現此洞有7層,層層相連,洞洞相通。其規模與景觀大於桂林的蘆笛岩與七星岩,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為北國極為罕見的地下溶洞奇觀。
瑰麗的石花洞景觀
石花洞內的自然景觀玲瓏剔透、花彩多姿、類型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滯水沉積而成的高大潔白的石筍、石竹、石鍾乳、石幔、石瀑布、邊槽、石壩、石梯田等和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的眾多石花,石枝、捲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還有許多自然形成的造型,如海龜護寶等。並有晶瑩的鵝管、珍珠寶塔、採光壁等,眾多的五彩石旗和美麗的石盾為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大量月奶石蓮花在我國洞穴中首次發現。
石花洞現已形成20大景區、一百五十多個主要景觀,各個景區遙相呼應,互為映襯。「瑤池石蓮」已有三萬余年的歷史;「龍宮豎琴」堪稱國內洞穴第一幔;「銀旗幔卷」、「洞天三柱」等十二大洞穴奇觀無不令人贊嘆叫絕。石花洞的洞口設置了「世界洞穴奇觀展」,展出世界著名洞穴景觀照片上百幅;在洞外還有「野生動物展」、「奇石展」等。
岩溶洞穴資源以獨特的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譽國內外。豐富的地質資源,顯示了石花洞在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科普教學和旅遊觀賞中的價值。石花洞中洞穴沉積物記錄了地球的演化歷程和沉積環境的變化,是一處研究古地質環境變化的重要信息庫。石花洞石筍見證北京幾千年的氣候變遷。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行星地球年項目負責人漢克.沙克爾來石花洞考察後評價道;「參觀中國第一地質公園石花洞其樂無窮,石花洞是人們進行地學教育的良好範例」。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後欣然題詞贊譽其為「地下地質奇觀,溶洞博物館」。
石花洞的滄桑變遷
大約在四億年前,北京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大量的碳酸鹽類物質。由於地殼運動,幾經滄桑變遷,海底抬升為陸地。大約在七千萬年前,華北發生了造山運動,北京西山就此形成。而後碳酸鹽逐漸被溶蝕成許多岩溶洞穴,石花洞就是其中之一。隨著地殼運動的多次抬升與相對穩定之過程,使之發育為多層多支溶洞。
公元1446年,明正統十一年四月,圓廣和尚雲游時發現此洞,命名「潛真洞」,並在洞口對面的石崖上鐫刻「地藏十王」像。明景泰七年(1456年),圓廣和尚又命石匠雕刻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薩」佛像,安坐在第一個洞室,則又稱為「十佛洞」(石佛洞)。因洞內石花集錦,千姿百態,玲瓏剔透,近年被北京市政府定名為「北京石花洞」。
石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