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地理屬性

什麼是地理屬性

發布時間:2022-04-15 07:17:42

Ⅰ 戶口地域屬性是什麼意思

戶口地域屬性主要是指我國戶籍制度中根據地域和家庭成員關系將戶籍屬性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這種做法在建國初期曾起到積極作用,但隨著城鄉交流的日益廣泛,該制度已引起愈來愈廣泛的爭議與指責。

2005年底,中國開始著手改革戶籍制度;公安派出所在辦理戶籍業務時,在新簽發的《居民戶口簿》「戶別」欄不再登記農業或非農業,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1)什麼是地理屬性擴展閱讀:

中國現階段的戶籍制度根據血緣繼承關系和地理位置把戶口劃分為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這種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在城市和農村之間豎起了一座高牆,是對公民身份的一種不公平的等級界定,帶有一定的歧視性。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生活民主化的今天,現行戶籍制度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爭議,戶籍制度改革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持有農村戶口公民和整個社會的迫切要求。

Ⅱ 什麼是區域性

區域性:指一個地方的地理特徵,地理優勢,地理屬性。我們常說:這個地方有區域性優勢,是說這個地方在區域性上有優勢,比如這個地方臨海,則在海運上有優勢。又如廣東一代的做淘寶網店有區域性優勢,是因為廣東的區域性,即廣東電子產品等的發達。區域性,就是一個地方在地理位置,發展成度上所表現出來的屬性。

Ⅲ 城市的地理屬性指那些

  1. 城市區位

  2. 城市化問題

  3. 城市發展

  4. 城市結構

Ⅳ 中國對外貿易地理屬性分析

分真多。。。
好吧,我承認是被分騙進來的。
我比較口語化哈。0 0
首先找出兩個關鍵詞,對外貿易,地理屬性
對外貿易,可以網路下,個人理解就是跟國外人做生意。地理屬性,個人理解就是跟地理有關的因素。比如地理區位。對外貿易要考慮的問題有,交通運輸,產品需求以及質量,外匯,政策,關稅等,好吧,現在就只地理上來說。這里主要考慮地理區位,以及中國產品的特點,
中國處於亞歐大陸板塊,面臨太平洋,有很長的海岸線,海運十分便利,特別是沿海地區,海運發達,南下大洋洲,東去大洋彼岸的日本,米國(俺喜歡這么叫)。再加上中國對出口產品的政策相對較寬。
陸路上有亞歐大陸線,去往中亞各國以及到俄羅斯甚至歐洲。邊界上除了打仗之外,還有交易。類似西南地區跟南亞越南,緬甸的貿易,北部跟俄羅斯人的交易等。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就是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對外貿易上有政策上的優勢,稅收基本免,所以很多出口企業都是通過香港澳門這個平台對外貿易。

中國人口眾多,多形成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價格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中國製造簡直就是世人皆知(當然產品質量就比較一般。這里很憤憤的就是居然很多產品外銷的比國內賣的便宜,這是個人經驗)。
中國自然資源豐富,品種多樣。(書上這么寫的,當然目前個人認為已經給亂開發以及轉讓給國外人給搞的七七八八了。)

基本就這么些吧。具體你可以從一些點上再細分。

Ⅳ 地理屬性數據有哪五種類型

屬性數據(Attribute Data)即非空間數據,是與地理實體相聯系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屬性數據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

Ⅵ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的「經濟」有著()的地理屬性,沒有什麼經濟是脫離現實生活的。

應該是天然吧,天生的
有這樣一句,可作參考,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Ⅶ 有關學習的.

地理學習法——字頭記憶法

【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

【示例】有關長江的長度、流域面積、流經省市名稱以及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識,地名數據多,硬記有困難,可用字頭法編成順口溜:

兩湖兩江兩海安,川西雲流六千三;

流域超過百八萬,宜昌湖口各拉段。

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雲」是字頭,指明長江流經的十省市名稱,「六千三」(百公里)是長江全長,「百八(十)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面積,第四句「宜昌」和「湖口」是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點,「各拉段」與「各拉丹」音近似,很容易聯想到長江的發源地「各拉丹冬」。

地理學習法——綜合法

【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下面結合北美簡易圖像,說明如何分析它的氣候特徵。並介紹綜合法的一般步驟。

圖中哪種氣候分布的面積最廣

(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圍,即搞清楚在哪裡的問題。

(2)根據事物的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氣候成因,就要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氣壓及風帶等方面去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點,看它們在構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麼作用。由上圖可知,緯度、西風和地形的特點都對北美氣候產生了影響。

(4)分析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決定了北美主體在北溫帶,並處在西風控制范圍,南北縱列的高大地形阻礙了太平洋濕潤氣流的進入。這反映了北美緯度、西風同地形之間的緊密聯系。

(5)綜合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即找出北美氣候的整體特點。分析、綜合過程可見下表。

因素的特點及聯系
作用
整體特徵

大部分在北溫帶
以溫帶氣候為主
以溫帶大陸性

氣候為主濕潤

西部高大山系阻擋

空氣深入風陸
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地理學習法——用地圖學地理法

【釋義】大家都知道,學地理時,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許多地理屬性、特徵、特點以及與其他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內涵規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知道了某個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緯35度某大陸西岸。這樣,我們就容易一下子推斷出:它是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沒有長久的冰凍,生長著耐旱的,樹皮很厚的常綠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於游覽等等。

上述是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談談地圖運用的效能。地圖對學好地理的作用當然不局限於此。有人曾說:離開地圖,便不是地理課。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運用好地圖的另一個做法是要把《中國地圖冊》、《世界地圖冊》和教科書中的插圖,作為自己學習上得心應手的輔助工具。「兩圖」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與教材緊密配合的。而且色調鮮艷悅目,內容生動活潑。如《中國地圖冊》中《地球》一圖,只要看一眼,便會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結論,而且會掌握大陸分布的基本形勢。《地球五帶》一圖,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顏色顯示地帶溫差,配合以動植物畫面,十分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地帶的特點。運用好地圖的最後一個做法是不要忽視地理作業填充圖的作用,一定要按教師的要求和布置認真做好填充圖作業。

地理學習法——諧音記憶法

【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示例】下列幾個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爸爸試爬,要上);

(2)世界最低點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兒);

(3)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22米(加大馬力壓那海狗,它只搖搖動雙耳)。這是利用漢字諧音來換字,一語雙關,生動有趣,易於記憶。

地理學習法——識圖記憶法

【釋義】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了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示例】我國地形特徵之一是:地勢西高東低,有明顯的三大階梯。這一特徵在地圖上用三種不同的顏色顯示出來: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儲色:由此往北往東就變成深黃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屬第二段;越過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一線往東直到海濱,是綠色或深黃色相同的地區,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過識圖,即可記得一清二楚。其次,要養成看圖用圖習慣,日積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地理學習法——簡化地圖法

簡化地圖法

【釋義】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

【示例】長江水系簡圖:

長江幹流猶如「L」和「w」兩個英文字母連接而成。從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B)的「L」形河道為上游,谷深水急,虎躍峽(A)、三峽地段,長江幹流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葛洲壩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峽東端處。

「w」河道則為長江中下游。「w」兩端分別是宜昌(B)和南水北調東線的江都(F)水利樞紐,中點武漢市(D)則有長江最大支流雙江匯人。「w」下方兩處轉折點是我國兩大淡水湖——洞庭湖(C)和鄱陽湖(E)、BE河段為長江中下游,湖泊眾多。

地理學習法——歸類記憶法

歸類記憶法

【釋義】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示例】以半島為例,主要半島我國有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亞洲有朝鮮半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歐洲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日德蘭半島、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非洲有索馬里半島;北美洲有拉布拉多半島。

認知地理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一)

人類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和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它可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是由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過程。

1.感性知識

地理學科的感性知識是指大量的事實材料。因此,又可簡稱為地理事實。這部分知識需要同學們記住,因為它是今後學習的基礎,是運用地理語言,解決地理問題、提高地理技能的關鍵。

(1)地理名稱

地理名稱即地名,具有空間性、量大等特點,記憶時應與地圖緊密結合,與其它地理事象及語意、語源聯系起來。

(2)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為數理分布,包括經緯度分布、海拔高度分布等;相對分布,包括海陸分布、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間的相對位置等。地理分布知識在教材中所佔的比重很大,它對認識產生地域差異的原因有重要作用。與地圖緊密結合,探求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是掌握這部分知識的有效途徑。

(3)地理景觀

地理景觀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識。分為自然景觀,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熱帶草原景觀等;文化景觀,包括工業區、農日、城市、交通運輸景觀等。學習掌握這部分知識,可對周圍地理事物進行觀察,也可通過看影視、錄像、幻燈來學習。

(4)地理演變

地理演變指地理事務的發展變化過程。分為自然地理演變,如晝夜和四季更替、水份循環等:人文地理演變,如人口、民族的演變、農業演變、工業演變等。學習這部分知識要和地理景觀結合起來,按照時空發展順序,分階段、分過程地掌握,不能只抓頭尾,去掉腰身。

(5)地理數據

鐵路長度、地區面積、江河流量、南北溫差等定量數字和比率數字稱為地理數據。這些抽象的數字反映著具體的地理事物。學習地理數據知識,必須充分利用圖表,把數字具體化、形象化、規律化。如在學習經濟地理時,要注意運用特定的一些地理數據,去分析和掌握各地區的生產規模、速度、差異及其規律。

認知地理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二)

地理學科的理性知識是反映地理事象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系的知識,是感性知識的抽象與概括。學好理性知識,也有助於記憶感性知識。

(1)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知識。形成地理概念是學習地理的中心環節。形成地理概念要把握其內涵和外延。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范圍,例如「河流是指陸地上循一定路線經常流動的水體」,反映的是河流的本質屬性(不同於湖泊與海洋),是河流的內涵;其外延包括世界上任何一條河流。根據內涵和外延的不同,可以把概念分為以下三類。

①一般地理概念,它的外延很廣,不是專指某個特定的地理事物,而是泛指一類地理事物。如平原這一概念,不是指某個平原,而是指世界上一切平原。在自然地理中出現的高原盆地、氣溫、氣壓、季風等,在經濟地理中如重工業、消費城市、民族經濟等都是一般地理概念。

②單獨地理概念,是專指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獨有的特性,它的內涵比較豐富,外延較小。如長江、黃河、北京、大行山等都屬於單獨地理概念。

③集合地理概念,是指某一地理要索區域的特徵,它的特性以地區類集而成。如中國氣候、華南氣候、中國少數民族、吉林農業等。

在學習概念時,應注意善於利用邏輯推理縮小地理概念的外延,增加其內涵,或擴大概念外延,縮小其內涵,完成從一般地理概念到單獨地理概念的過渡,或由單獨地理概念到一般地理概念的過渡,掌握地理概念的從屬關系的演變聯系。例如,從河流的一般概念出發,增加其內涵,河水能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屬性就構成了「外流河」的概念,這樣外延就縮小了,不包括內流區域的河流;若進一步增加其內涵,加入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屬性,其外延就又縮小了;若再加入入源地、流經路線。河口地點等具體屬性,就可限定到長江等單獨概念。相反,經過概括,由長江等減少其內涵,擴大外延,就可推移到秦嶺一一淮河以南的河流→外流河→河流的有關概念。

(2)地理原理

①地理特徵。地理特徵,指地理事象異同點,因為它反映的是各種地理事物的異同點,因此為認識現象的本質、屬性,形成地理概念提供了可能,學習地理特徵主要採用比較法,同學們可以把各種地理事象分類列成表,進行比較學習。

②地理規律。地理規律包括地理演變和地理分布兩大規律,它反映著地理事實間的必然聯系及其規律。如學習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和植被破壞,水上流失造成黃河水害的演變規律,必須與地圖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分析、歸納、概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這引起地理規律。

③地理成因。一種地理現象在特定的條件下引起另一種地理現象,這種反映地理事物的園果聯系,揭示地理特徵和地理規律形成原因的基礎理論叫地理成因。例如,人地關系諧和論,板塊構造學說,大氣環流形成原理等。學習理論知識,要積極思考,提出問題並設法解答。把因果關系搞清楚,由因推果,熟練後再反過來由果追因,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可運用圖解法,把抽象的地圖與現象的思維相結合,推求其因果關系。

地理學習法——串珠成線法

串珠成線法

【釋義】在一定范疇內,許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聯系著的,因此,當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時,應該放到與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聯系的整體上去認識。聯系的方法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線法是聯系法的一種,是根據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系,將零星的地理知識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認識地理事象的廣度與深度。

【示例】弄清楚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之間的關系:

大氣

又如,有關氣候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

形成氣候的因素

地理學習法——比較法

比較法

【釋義】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准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布立項作比較。

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系。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Ⅷ 城市的地理屬性有什麼

自然屬性,比如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地形類型,河流分布等。另外一方面是人文屬性,比如農業類型,工業類型,shangye概況,人口教育等等。

Ⅸ 地理因素是什麼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地理要素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兩大類。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涵蓋制圖區域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條件,如地質、地球物理、地勢、地貌、水文、江湖、海洋、氣象、氣候、土質、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災害現象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對穩定,變化較小,它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優劣,是衡量該區域開發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

2、社會經濟要素

社會經濟要素(或稱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經濟、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居民地、交通網、行政境界線、人口、歷史、文化、政治、軍事、企事業單位、工農業產值、商務、貿易、通信、電力、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疾病與防治、旅遊設施等等。

社會經濟要素的狀況深刻地反映了該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的程度。

(9)什麼是地理屬性擴展閱讀:

地理因素的特徵:

1、空間位置特徵

地理要素總是存在於地球表面的某個位置,並具有一定的空間形態和幾何分布,這些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特徵,通常把地球表面抽象成一定的坐標系,在其中表達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即是其位於坐標系中的位置。

由地球表面抽象出來的坐標系可以是地理坐標的經緯度、空間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或極坐標系等。空間位置特徵有時候也稱為地理要素的幾何圖形特徵,包括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狀、大小和空間分布狀況等。

2、屬性特徵

描述地理要素本身性質的、非空間的、專題內容的資料和記錄數據稱為地理要素的屬性特徵。每個地理要素都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

屬性特徵主要記錄地理要素的數量、質量、名稱、類型、特性、等級等。地理要素的屬性通常分為定性屬性和定量屬性兩種。定性屬性包括名稱、類型、特性等;定量屬性包括數量、等級等。

3、空間關系特徵

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之問在地球表面存在各種關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特徵。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主要包括拓撲關系、順序關系和度量關系等。

4、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存在於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時間效應,即地理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空問位置、屬性和相互關系是跟時問密切相關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可能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同時變化,如道路網系的修改擴建、土地利用的變化: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也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單獨變化,如建築物的空問位置不變而用途發生變化、學校的整體搬遷而屬性沒有變化。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地理屬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