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大江東陽光名城地理位置如何

大江東陽光名城地理位置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17 12:00:18

⑴ 請問江西省內流量最大的網站有哪些 比如大江網這類地區性的大站,TOP5即可。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

糧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屬礦產 人們
主食 傳統
交通
工具 運動
項目
北方地區 小麥 花生 甜菜 蘋果
梨 煤、石油 鐵 麵食 馬車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區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屬 大米 船 游泳
賽龍舟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
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布,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里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里「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的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圖解:由於「地高」導致氣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連綿,積雪冰川廣布,成為大江和大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寒冷,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為主;農業以河谷農業和高寒的畜牧業為特色;高原上廣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綿羊、藏山羊和藏氂牛;由於氣候惡劣,這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交通運輸也比較落後;但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奇異的雪域高原風光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成為我國的旅遊勝地和科研基地。
四、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在讀圖時,不僅僅是觀察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彩色筆進行勾畫塗抹。
在「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就可以將熱帶沙漠氣候區用紅筆塗色,將熱帶草原氣候區用黃筆塗色,將熱帶雨林氣候區用綠筆塗色等。又如在「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上將>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區域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關於非洲氣候分布特徵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規律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樣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復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比如,將一些內在聯系並不緊密的地理事物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語或句子,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如南亞所包括的八個國家:
南亞八國家,海上斯與馬,
內陸錫尼不,臨海孟印巴。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台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發、面部等特徵。其它的象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並把握住這些聯系,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復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這么多的知識單憑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但這些豐富而紛雜的內容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系呢,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聯系進行記憶呢?電視機前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試一試:

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象這樣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你在學習或復習長江和黃河時,也象我們設計一個表格進行比較的話,肯定有助於你的記憶。
例:長江、黃河水文特點及開發利用狀況的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流域 水系特徵 流經省區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開發利用
長江
黃河
五、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於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鍾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氣象觀測,我們可以觀測雲的形狀。課本中所講的晴、多雲、陰等天氣狀況下,天空中的雲量有什麼不同?雨天的雲是什麼樣的?出現什麼樣的雲天會下雨?出現什麼樣的雲又預示著大晴天?
氣溫觀測:首先,設計一個表格,確定觀測的時間,然後將自己在這些時間測得的氣溫記錄下來。

觀測時間 2時 8時 14時 20時
氣溫(℃)
日平均
氣溫
分析測得的氣溫值:氣溫的日變化有什麼特點?日平均氣溫是多少?為什麼氣溫最高值沒有出現在正午?你認為一天中氣溫最低值是出現在子夜嗎?你所測得的氣溫與氣象台播報的一致嗎?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觀測結果?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干又熱,這是為什麼?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於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濕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乾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乾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南甜北咸,東酸西辣
服飾:西藏居民習慣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牆體厚,屋內有火炕,南方人習慣睡木床或竹床。
還有,日本人愛吃魚;中東的一些國家把旅館建在了屋頂上;東非高原上出了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等,這些都有著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諺語、成語、詩歌等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諺語:
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雲與降水的關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降水與冷鋒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陣春風一陣暖——春季降水與暖鋒之間的關系;
春雨貴如油——我國春季降水少的特點。
如成語: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蝕作用
飛沙走石——沙漠地區的風力搬運作用
滄海桑田——地殼是不斷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我國古詩詞中也有許多詩句與地理有關。
反映長江三峽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東流的地理現象: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口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農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也有許多與地理關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正午太陽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別是全球晝夜等分的兩天。
5月21日是小滿,俗話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它反映了河流汛期與節氣的關系。這一節氣預示著我國的河流特別是南方河流開始進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種,這一節氣正好是我國北方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最佳時節。
世界各地和我國發生的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也有著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戰爭時機的選擇:3月開戰,5月戰事基本結束(6月之後熱帶沙漠地區進入非常炎熱的季節,生活在溫帶的美軍和英軍很難適應在高溫條件下的戰斗——強調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的地震:5月中下旬,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
這么頻繁的地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
特殊的長假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各種媒體,看電視、聽廣播、上網、讀書、看報的時間增多了。各種媒體中,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如中央和各地方電視台播放的一些知識性、趣味性欄目如《開心辭典》、《幸運52》、《探索與發現》、《人與自然》、《環球》、《天氣預報》、《探索時代》等,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例一:將下列節氣按時間早晚的順序排列:寒食、重陽、端午、元霄、春節、中秋和清明節
例二:「柴達木」在少數民族語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鹽澤 D.石油
這兩道題目就是在我們在近期的《開心辭典》欄目中看到的。在觀看這些欄目時候,除了娛樂,還要與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相聯系,學會運用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欄目中介紹的一些現象。
3.活動與探究
這個長假,同學們還可以補做一下平時學習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小製作、小實驗,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比如:
1.在乒乓球上繪制經緯網
通過這個製作,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經線緯線的含義、經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經緯度在地球儀上的分布規律,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鞏固。
2.繪制家庭的平面圖,學會自己設計圖例、標明注記,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等。
3.通過繪制生活小區的平面圖,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區有哪些基礎設施,與你的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設施有哪些,你認為哪些設施在設計、布局和管理上存在著不足,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進,還應該增設哪些新的設施?等等。並把你的設想和建議與小區的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4.體驗生活中辯認方向的方法:比如樹冠、年輪、房屋朝向(農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樓房主卧室一般位於南面)。
5.嘗試辦一期地理小報
同學們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地理大事以及學習地理的心得和體會等編輯起來,出一期以地理為主題的小報。等到開學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6.鄉土地理調查
我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鄉的一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環境開展地理活動,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既幫助我們了解家鄉,也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鄉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近年來有什麼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對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為使保護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家鄉的實際情況,做許多地理調查活動。如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廢棄情況調查、家鄉人口流動情況調查、家鄉環境情況調查等等。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身邊的地理環境是時刻變化的、也是生動有趣的。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地理知識學懂學通,活學活用。
回答者: O型血男孩 - 首席運營官 十三級 11-21 23:35
我來評論>>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50% (0)
相關內容
? 學好文科地理
? 我現在剛讀高二,學的是地理專業的,不知道怎 么入門...
? 如何學好地理專業
? 怎樣學好地理?
? 我現在高二了。學文的,地理怎麼學好啊 ?
查看同主題問題:高二 學生 地理
其他回答 共 7 條
買5年高考三年模擬來做,上課聽講…
回答者: kevsoso - 試用期 一級 11-21 23:35
要做到手中無圖,心中有圖!
沒事的時候要不時的總翻翻地圖,老看它就有感覺了,這叫圖感!!
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要牢記!!!
回答者: 愛我還是愛自己 - 江湖新秀 五級 11-21 23:37
重要口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一看到圖就默念,多看幾次,熟練就行了~

我以前學文科的,這招很管用.
回答者: 凌晨五點的風 - 千總 五級 11-21 23:41
給你說實話,我不知道地理還有什麼學習的好方法,我學地理就是隨便看看,從來不會把它當成一門重要的課程來看。但考試也是在80以上。我覺得地理是最簡單的,次之是 化學,當然因人而異。
回答者: Eking2000 - 經理 四級 11-21 23:48
該背的知識點就得背!
但是題也要跟上~~
慢慢的,就會把所背的知識點或地圖活用在習題之中~~
我原來地理就30多分,1個月了,我靠背,但不是死記硬背,地理現在已經60多分了~~
現在是高二,還趕趟,相信你妹妹一定會堅持到最後,把成績提高的!!
回答者: 斷大仙er_ - 助理 二級 11-25 22:59
您要有對地圖的敏感性,閑暇的時候還是要多看看地圖冊,常言道「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不是要我們死讀書而是要在讀書的時候找到技巧。地形分布。氣候類型,死記硬背是不行的,要多看,看得多了想不記得都難
再來就是上課一定要記得老師分析問題是的方法,方法很重要的。一定要理解再做題
希望採納

⑵ 大江東樓盤有哪些呢

大江東樓盤有:萬固珺府、陽光城興耀花漾里、融智創城、潮聞天下城潮苑、九城漁人碼頭、星央悅府、大江之星、東哲錢塘滙、江東錦苑等,目前大江東樓盤在售的有很多,大戶型小戶型皆有,均價在17000左右,需要在該區買房的購房者,可去實地考察下,以防萬一。

買新房需要看的方面

1、看開發商

主要是了解開發商曾經開發過已交付使用的樓盤,了解這個項目的物業公司等。大開發商的品牌實力和房屋質量會更有保障,出現爛尾跑路的概率很小。什麼樣的開發商算大開發商?我們可以直接在網上搜一下開發商的排名,排名前幾的都是業內老大哥了。

2、看證件

一是五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銷售許可證。二是兩書,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只有五證齊全的商品房才可以購買!

3、看價格

房屋價格分為房屋總價和單價,通常說一個新開盤的樓盤售價多少,都是指的房屋的單價,不過也有房屋出售按照總價來出售的。購房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購買力去規劃總價,不要讓自己壓力太大。

4、看沙盤

看沙盤是購房者看房的時候必須經過的流程,看沙盤是要注意觀察在售樓座的位置是否在高架和變電站附近;還要注意樓座採光是否有遮擋;買房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周邊的配套:如學校、交通、醫療等等。

5、看戶型

戶型這方面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喜好。有的人喜歡兩室朝陽,客廳在北邊就可以,但是又有人喜歡客廳朝陽。戶型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因為這就是以後的家,會長期住在裡面。如果戶型不滿意,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⑶ 杭州陽光名城位置在哪兒

義蓬街道青六公路(紅十五線義盛出口往北500米處)。

⑷ 無錫的具體地理位置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長江,南瀕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離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蘇省省轄的一個沿海城市。

⑸ 北緯三十七度地理位置是哪裡

北緯三十七度這一黃金緯度線上聚集了無數美麗富饒的城市,從法國波爾多、希臘雅典、韓國首爾、美國舊金山、義大利西西里,到中國煙台,緯度與海洋、陸地的完美結合,造就了這條緯線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37°經濟帶:依託北緯37º(N36.5-N37.5)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以傾力培養環渤海經濟區(尤其是山東半島)新增長極為目標,配合中央政府向西開放發展的政策指向,以交通干線和綜合運輸通道為發展主軸,以臨近互補區域形成的成長三角區為驅動力,在中國大陸境內形成的東起(山東)榮成、文登、乳山,西至(新疆)民豐、和田、墨玉的綠色經濟帶狀區域。該區域涵蓋8省25市92區縣(市)。

(5)大江東陽光名城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北緯三十七度主要城市:

1、首爾

北緯37°33'東經126°58',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首爾是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溫度為20℃- 27℃的連續高溫多雨的天氣。冬季(12月~2月)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氣溫略低。(月平均溫度為-5℃~0℃)。

2、美國舊金山

37°N,122°W。舊金山屬地中海氣候,擁有享譽世界的舊金山灣區、金門大橋和漁人碼頭,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臨近眾多美國國家公園(如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和加州葡萄酒產地納帕谷,被譽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城市」。

舊金山屬地中海氣候,擁有享譽世界的舊金山灣區、金門大橋和漁人碼頭,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臨近眾多美國國家公園(如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和加州葡萄酒產地納帕谷,常被譽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城市」。

3、西西里

位於地中海的中心,遼闊而富饒,氣候溫暖風景秀麗,盛產柑橘、檸檬和油橄欖。無論是東海岸,還是西海岸,到處是果實累累的橘林、檸檬園和大片大片的橄欖樹林。由於其發展農林業的良好自然環境,歷史上被稱為「金盆地」。

4、煙台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煙台市屬溫帶季風氣候,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適中、空氣濕潤、氣候溫和的特點,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2018年,煙台市地區生產總值(GDP)7832.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0.04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844.00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3478.54億元,增長7.0%。

5、雅典

雅典位於希臘東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的面積為39km²,加上郊區為412km²。地理中心坐標位於北緯38°02',東經23°44',所處時區:UTC/GMT+2小時(東二區)。

雅典位於地中海氣候帶和高山氣候帶的交界點,氣候溫和,屬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暖潮濕,夏季少雨,陽光充足,最高氣溫(7月)18-41°C,最低氣溫(1月)0-18°C。

⑹ 三亞的地理位置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

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6)大江東陽光名城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三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

2、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3、水文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寧遠河、藤橋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燒旗水、文昌水、東溝溪、茅彭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亞

⑺ 開封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資源植被,歷史文化,外貌特徵,特色小吃是怎樣的

(摘自網路,具體的可以去看,這種問題完全不用提,很容易找到的)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海拔69米至78米。東臨商丘市,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氣候環境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最佳旅遊時間:9、10月間,此時天氣溫和,降水量適中,還能觀賞盛開的菊花。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開封的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城區擁有龍亭、鐵塔、禹王台三大園林風景區,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為主。石油、天然氣、地下礦泉水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

開封經濟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開封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猛,城市建設、工業、農業、交通、通訊、商業、旅遊業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開封十分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造對外開放的良好環境,在保護和完善老城區的基礎上,努力向新興的現代化城市邁進。位於老城西側的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8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的新城區。開封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 機械、輕紡、食品、醫葯等為支柱的產業體系。開封地處豫東平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水利發達,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林、牧、漁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所屬五縣均是全國商品糧和小麥生產基地,也是全省小麥、棉花、花生、大豆的重要產區。開封商業同古都悠久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消費性、服務性、集散性。目前,全市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經營網點4萬多個,各類市場315個。開封地處內陸與沿海之間,境內交通、通訊便利。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歷史文化
開封是河南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餘年的歷史。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庄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當時繁華宋都東京,宋皇帝御旨:「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古代開封猶太人同漢、回民族保持著和睦的關系,按照本民族習俗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綿延700餘年。由於歷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開封猶太人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獨特令人回味悠長的歷史。右下圖為開封龍亭。
kflt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朝(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夏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市東約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157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鄭庄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築「啟封」城。戰國時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兩漢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後改梁州為汴州。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公元907年,後梁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都開封。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北宋開封人口達150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遷都開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為周王駐藩開封。明代,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清代設開封府,清末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後創辦了機械、兵器、麵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
1948年10月24日開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國初期,開封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州,開封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開封。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漢代文學家司馬遷,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蘇軾等都寫過贊美開封的詩賦。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像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日月如梭,歲月留痕,歷史上在開封建過都的有七個朝代。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後來的北宋和金。據考證,五千多年前開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當時在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農牧為主,過著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時代,這里居住的人進入奴隸社會。春秋時代,這里是鄭國的地方,鄭國公在此築城,取開拓封疆的意思,命名開封。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了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此後,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封建割據局面,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時的開封水運十分興隆,貫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條,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當時汴河一路,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城的糧食就有五百萬石到七百萬石之多。宋神宗時,由於宋朝開始導洛入汴水利工程,從汴口往西開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與伊洛河相互溝通,東西橫貫全河南省境內,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從開封向北,可通遼國的南京(今北京);從開封往西,經鄭州、西京、陝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經許呂、鄧州、襄陽、江陵,直達湖南和兩廣;往東可達山東沿海各地。那時的開封是一個開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門類多、規模大、知名度高。久負盛名的歷代皇家寺院大相國寺、建於北宋供奉佛舍利的開寶寺鐵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觀之一的延慶觀、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興國寺塔、大雲寺塔、東大寺、古觀音寺、天主教河南總修院以及建於民國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寶珠寺等,宗教門類齊全。尤其是相國寺是開封歷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國許多優秀的古典小說,如《水滸》、《西遊記》等,都曾編寫過有關相國寺的故事,歷經千年,至今香火不斷。
北宋開封的繁華盛景,除了文字記載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圖》。它像一部紀錄片,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八百年前北宋東京的生活情景和社會風貌,成為後人研究北宋時各種社會風情和人文歷史的珍貴史料。在開封的歷史鏈條中,名人眾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顥、鍾嗣成、王延相等在開封寫下了各自的一頁。「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唱詞唱響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戶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張伯行、虎門銷煙林則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近代又哺育了範文瀾、馮友蘭、尹達、鄧拓、姚雪垠、穆青等,令人敬仰。
古都開封經歷了兵、火、水患,曾經失去了燦爛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河南因地處上海、天津、漢口三個帝國主義侵略據點勢力范圍的交叉地帶,成為這三大據點的原料供給基地和外國商品傾銷的市場。開封是當時河南省的省會,首當其沖受到這種影響。抗日戰爭時期,開封被日軍佔領,淪陷達七年之久,受到了嚴重破壞。現在開封城下13米共埋藏著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觀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開封一度沉寂過,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長時間,幾乎被人們忘卻。但時代的步伐也把開封驚醒了,這個歷史古都展現出了新的風采。開封水資源豐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稱,包公湖、楊家湖等許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動人傳說又開始在人們心中盪漾起來。古代巍峨雄偉的宮宇殿堂經過精心修繕,形成了獨特的宋代特色。走進開封,耳邊是那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委婉明麗的汴梁音韻,朱仙鎮的年畫,在明清時最盛,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齊名。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線條流暢,粗獷簡練,是中國木版套印藝術的珍品。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人必買的佳品。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開封禹王台,至今還留有乾隆的詠菊詩碑。每到秋季,古城開封,秋風送爽,菊花飄香,到處繁花似錦,蔚為壯觀。「花以景襯,景以花容」,人們置身於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里動菊城。」如今煥發出新活力的開封享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汴綉之鄉」、「菊花之鄉」等美譽之稱。
在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徜徉在開發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開封府、大梁門,龍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區。流連於燈火輝煌的夜市,身邊是國內外如織的遊人,耳邊是「中不中」、「得勁的很」醇厚的鄉音,讓心不禁熱起來,七朝古都開封在時代的浪濤里,再譜寫出新的篇章,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
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斗雞、 盤鼓
特色景觀
龍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園、鐵塔、大相國寺、翰園碑林、開封府等。
傳統名菜
開封小籠包子、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等。
風味小吃
小籠包子、桶子雞、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五香風干兔肉、黃燜魚、鍋貼 、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 特 產
汴梁西瓜、杞縣醬菜、五香豆腐乾、花生糕 。
民間藝術
汴綉、官瓷、木板年畫等。

⑻ 南北戴河在哪

秦皇島簡介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北部與遼寧接壤,西鄰京、津兩市。東北、華北,環渤海三大經濟區交匯於此。全市轄4縣、4區,總面積7812平方公里,總人口260萬,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秦皇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了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是港口資源優勢。秦皇島港是有百年歷史的大港,具有水深、潮平、不凍、不淤的優越自然條件,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國最大能源輸出港,年吞吐能力1億多噸。二是旅遊資源優勢。秦皇島具有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連山踞海,旅遊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有京山、京秦、大秦三條鐵路干線,102、205國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橫貫全市,高速公路往北京、天津只需兩個多小時,航空和水運也具備了一定規模。幾年來,由於政府加大對市旅遊行業的促銷力度,已成為京、津兩地遊客休閑度假首選地,被稱為「京、津後花園」。三是豐富的物產資源優勢。秦皇島除盛產各種水產品外,昌黎縣的酒葡萄和干紅、干白葡萄酒產品也極負盛名,被譽為「中國的波爾多」;盧龍在十年前大力發展甘薯的種植和深加工,被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一奇」牌甘薯系列產品不僅行銷全國各地,還打入了國際市場;青龍滿族自治縣地處西北部山區,這里的有色金屬及花崗岩、大理石儲量豐富,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當地的採掘及加工業有了迅猛的發展,使大批農民走進了工礦、車間,實現了向非農產業的轉移。
秦皇島的優勢,為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帶來了動力。經濟發展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2001年秦皇島市再斥巨資對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對旅遊資源進一步開發。不久的將來秦皇島將以更加優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也將進一步提升秦皇島市的品味,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旅遊業的發展、就業的增長必將促進經濟的發展。

http://www.neuq.e.cn/index/jtdt/jtdt.htm

山海關歷史悠久,是古代軍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
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西門名迎恩,南門名望佯,北門名威遠,各門上都築城樓,城中心建鍾鼓樓,城外有護城河。現在山海關古城保存最完整、最能體現古時風貌的的就是鎮東門及附近區域東門上部是鎮東樓緊挨著東門,有一個小小的方城,叫做瓮城。它的城門洞沒有開在正東方向,而是在關城和瓮城的拐角處,向南而開。如果敵人逼近東門,他不能輕而易舉地攻開城門,因為在這個拐角處,關城和瓮城上面的守軍,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殺傷敵兵。即使攻進了瓮城,東門緊閉,敵人也不能長驅直入,瓮城上面的滾木擂石就會轟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瓮城就成了入侵之敵的葬身之地。為什麼叫做瓮城?中國有個成語:「瓮中捉——」(這時,往往會有遊客接著說:鱉),對,「瓮中捉鱉」,這個小方城就像一個瓮,所以叫做瓮城。 瓮城的外面,還有一座城,叫做東羅城。敵人進攻山海關,東羅城又是一道防線。請大家隨著我指的方向看,這就是東羅城的南城牆和北城牆。在東羅城的東邊,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歡喜嶺。歡喜嶺下有一道溝,叫做流淚溝。山還是這個山,水還是這個水,為什麼又是歡喜,又是流淚呢?過去,兵士們從遼東或更遠的地方回來,走到這一片丘陵,一眼看見山海關,離家不遠了,心中高興,就把這里叫做歡喜嶺。從這里出關,到遙遠的邊疆去駐守,出了山海關,登上這座嶺,眼見得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受,落淚悲傷,歡喜嶺下就有了這條流淚溝。歡喜嶺上有一個大平台,這就是著名的威遠城的遺址。威遠城是山海關的衛城,是山海關的前哨。吳三桂就是在這里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請清兵入關的。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進了北京。吳三桂原來駐守寧遠(今興城),三月初,崇禎封賜他「平西伯」的爵號,並命令他放棄寧遠,進京勤王,剿滅農民起義軍。進軍途中,得知崇禎皇帝已經弔死煤山,吳三桂只好率領人馬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和他的謀士們曾經清醒地認識到當時的形勢:山海關外是強大的清兵,而吳三桂這支軍隊英勇善戰,如果吳三桂倒向清兵,就會對大順農民政權帶來巨大的威脅;如果吳三桂歸順自己,山海關就是清兵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李自成決定招降吳三桂。 這時的吳三桂也正處在猶豫徘徊之中:說要效忠明王朝吧,明王朝已經垮台;說要投降清兵吧,時年33歲的吳三桂,「自少為邊將」,長期和清兵打仗,積怨甚深,直到關外八城丟了七城,自己仍然孤軍奮戰,拒不投降,如今若要投降,很難得到清兵的信任,更何況父母家眷三十餘口都在北京,一旦投降清兵,後果不堪設想;要投降農民起義軍吧,自己剛剛進爵為平西伯,平西的意思就是去剿滅農民起義軍,一眨眼的功夫,就從剿滅變成投降,這個彎子不好轉;同時,也不知道李自成究竟是一個什麼態度。吳三桂處在自身命運即將發生巨大轉折的十字路口,也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決定將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歷史走向。正在此時,李自成派人攜帶為吳三桂封侯的詔書、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的信件和大量錢款糧草,來說降吳三桂。來人說,只要投降,「父子封侯」。吳三桂接受了招降,把山海關移交給李自成派來的將領,率領部隊進京謁見李自成。四月四日,走到今天的盧龍縣(現在是秦皇島市轄領的四個縣之一)以西的沙河驛,遇見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吳三桂詢問父親的情況,家人稟告:父親已經被捕。吳三桂沒有在意,說:這是李自成為了逼我投降所採取的措施,不必擔心。又問到他的愛妾陳圓圓,家人只得以實相告:陳圓圓已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搶走霸佔。與此同時,吳三桂派往北京密探其父消息的人也報告說:吳襄正被拷打追贓。父親受刑,愛妾被搶,奇恥大辱令吳三桂勃然大怒,說了一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當即下令返回山海關,從此與李自成劉宗敏一刀兩斷,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缺乏政治遠見、貪圖美女錢財的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以自己的愚蠢行為導致了吳三桂降而復叛的嚴重的惡果,這個嚴重惡果又迅速地導致了李自成和他的農民政權的悲慘結局。 吳三桂返回山海關之後,立即向攝政王多爾袞寫了一封為報國恨家仇而請求「借兵」的信,很快多爾袞率兵奔赴山海關,李自成也親自帶領十萬兵馬急忙趕赴山海關。四月二十一日,三支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匯聚山海關,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惡仗打響了。當時的主戰場在石河西岸,農民起義軍多次攻破防線,逼到西羅城下,甚至已經登上北翼城,但在守軍的頑強抵抗下,又一次次被打退。李自成派一部分農民起義軍從九門口出關,攻打東羅城,形成內外夾擊的態勢。吳三桂感到十分危險,多次派人到威遠城請多爾袞迅速出兵。而多爾袞卻仍然對吳三桂這個驍勇之將的借兵之舉心存疑慮,只是派兵奪取了九門口,而在正面戰場上卻依然按兵不動,靜觀李、吳雙方的激戰。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幾度危機,又幾度僥幸脫險。這時,李自成明白了:他所碰到的對手,再也不是過去那種一觸即潰的明朝軍隊,而是一支久經陣仗、英勇頑強的邊塞勁旅。 經過一天的激戰,吳三桂也知道了農民起義軍的厲害,清兵再不出戰,單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的。為此,他焦急萬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吳三桂只得親自出關,到威遠城去拜見多爾袞。多爾袞命他剃發盟誓,吳三桂慨然應諾,立即剃發,表示歸順。吳三桂回到山海關,打開城門,浩浩盪盪的清兵終於進入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山海關。這時,李自成的大隊人馬已在紅瓦店一帶,從山到海,一字排開,要步步逼進。吳三桂有了堅強的後盾,再不示弱,即刻率領五萬軍士,直奔石河西岸。霎時間,十幾萬人,殺作一團。人吶喊,馬嘶鳴,戰鼓響,炮聲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正當雙方鏖戰緊,狂風大作鬼神驚,遮天閉日,飛沙走石。打到中午時分,吳三桂漸漸不支,李自成佔了上風。突然,數萬鐵騎從關城殺出,如風卷殘雲一般,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農民起義軍的防線頓時崩潰,多爾袞和吳三桂聯兵一處,向西追殺而去。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吳三桂追殺不停息,多爾袞得意迎順治,清王朝建都北京城。公元1644年,中國農歷甲申年,風雲際會,瞬息萬變,山海關就是歷史的轉折點。今天,我們站在山海關的城頭,撫今思昔,該有多少思考,該留下多少感嘆。 一段山海關的故事,說的大家心情有些沉重。這也難怪,兵家必爭之地的山海關,又能有多少輕松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長城的結構,體會一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吧。

南戴河簡介

位於撫寧縣東南19.5公里處,與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一橋相連,海岸線長17.5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南戴河海濱灘寬水清,沙軟潮平,深淺適度,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具備當前世界海岸旅遊的五大要素:海洋、沙灘、空氣、陽光、綠色。是遊人進行海浴、沙浴、空氣浴和日光浴的理想之地。南戴河經過十多年來的開發建設,現已成為基礎設施配套、各種功能齊全、旅遊景觀眾多的新興旅遊度假區。*仙螺島游樂中心跨海索道、觀光游樂塔、海上漂流、蹦極等游樂項目,充滿了神奇、驚險、刺激,令人樂此不疲。天馬公園、戲水樂園、激流勇進等有驚無險,令人陶醉。西遊記宮、環游世界宮、游樂城聲像並貌,魅力無窮。

南戴河海上樂園位於南戴河旅遊度假區環海路南側,坐落在碧海金沙之中,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處天然海水浴場與滑水漂流相融合、獨具特色的休閑娛樂場所。這里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游樂設施新穎奇特,游樂項目參與性強,老幼皆宜。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在此勞動生息。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景區內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區內有開發和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跡達90多處。2000年,山海關景區被評為第一批4A級旅遊景區;2001年,國務院下文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正式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旅遊景區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全部對中外遊客開放,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區。其中: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台險峻、風景如畫,這里「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民間傳說——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勝收。

⑼ 大江大河 這部電視劇的現實原型人物是誰

《大江大河》根據小說《大江東去》改編,其中的現實原型人物是也就是宋運輝的是國營經濟,雷東寶的經歷是集體經濟,楊巡的經歷是個體經濟,也就是這樣展示了這部影片。

還有劇本帶給我的現實感和真實感

我很少看電視劇,因為我覺得很多電視劇要麼是距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要麼就是劇情很狗血,但《大江大河》這部劇不是,從始至終這部劇給我的感受只有真實。這也就是它與其他電視劇不同的原因,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⑽ 大江東去林慧珊怎麼認識賀

《大江東去》林慧珊和賀遠鵬在賀當上市長之前就認識了,林慧珊等了賀遠鵬10年。

《大江東去》是由中國紀檢監察報社、沈陽陽光影視聯合出品的26集劇情電視劇。該劇由雷獻禾執導,王寧、徐光榮、戴雁軍編劇,李幼斌、曹力、何政軍等主演,於2003年10月在遼寧電視台播出 。

賀遠鵬(李幼斌飾演):奉陽市市長,一個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的領導幹部。當上市長後,曾躊躇滿志,卻一步步陷入了腐敗的泥潭。他是一個想為百姓做事、也很有能力的副省級幹部,又是一個喜歡自作主張、很有霸氣的人。

林慧珊(潘雨辰飾演):賀遠鵬的第二任妻子,電視編導,賢惠、善良。為了賀遠鵬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行業。但得到的卻是一塊已經變質的蛋糕,這時她陷入了矛盾之中,在擁有愛情的同時也擁有了一個人慾橫流的世界。

劇情簡介:

古城奉陽,一起市長女兒被綁架案轟動全市,引起軒然大波。

公安機關迅速介入立案偵查,然而案情走向卻超乎人們意料。

愈是深入,愈是撲朔迷離。由此,引發出一起震驚全國腐敗大案 。

閱讀全文

與大江東陽光名城地理位置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