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內蒙古三大沙漠的介紹,內蒙古沙漠旅遊哪最好
內蒙古四大湖泊,四大水系。 三大沙漠,三大沙地。
No.1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攀到必魯圖沙峰峰頂俯瞰沙海,可以看到巴丹吉林沙漠中七個著名的湖;獨具壯闊蒼涼的史詩,坐擁毫無羞赧的星夜,笑看狂風驟起的沙刃,時而晴空日朗,時而絲竹雅韻,目眩神迷,痴想聯翩,這就是中國最美的沙海——巴丹吉林。
世界鳴沙王國;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鳴沙山峰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類似直升機的聲響,又酷似雷勝,沉悶而深遠。
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帶給人無盡的遐想。這片神奇的土地,無處不在昭示著自然的神奇與偉大。直沖雲霄的奇峰,響徹雲際的鳴沙,星羅密布的湖泊,攝人心魄的寺廟,構成了沙漠獨特的迷人景觀。每年吸引上萬名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最佳旅遊時間:巴丹吉林沙漠屬於溫帶乾旱和極乾旱氣候區,降水稀少,夏季高溫酷熱,冬春季大風強勁,所以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是最佳出遊時間。
消費水平:阿拉善盟的消費水平遠低於北京及沿海地區,一碗美味量大的正宗牛肉麵也只需不到10元的價格,倆人下餐館,平均消費就在50元左右。住宿的話,100左右的賓館比比皆是。
特色餐飲:阿拉善的傳統美食繼承了蒙古族飲食的特色,以肉食、乳食、糧食為主。這里融合了西部很多地方特色小吃,口味辣、酸為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拉善的麵食,如果你愛吃面的話,一定要吃吃當地的青拌面、刀削麵。羊肉再加上紅色的辣椒、綠色的青菜炒出的拌頭,拉上一晚手工和得軟硬適中、再「醒」上半個小時的長約一尺的面條,真是香得不得了。價格也不貴,一碗面不超過10元,保證讓你吃的飽飽的。
線路推薦;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丹湖—巴丹吉林廟—音德日圖神泉—必魯圖珠峰—諾爾圖—寶日陶勒蓋—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
No.2庫布齊沙漠
有人說——如果愛一個人,陪他去沙漠,因為那裡美麗如天堂;如果恨一個人,帶他去沙漠,因為那裡艱苦如地獄。我們說——如果你想體驗戈壁荒蕪,感受浩瀚大漠,挑戰自我,那麼,請跟大家一起勇闖庫布齊!
「庫不齊」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庫布齊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杭錦旗、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部分地區。
在庫布齊沙漠,最大的感觸就是可以看到人類固沙的成就。縱橫交錯的草梗牢牢地壓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下,泛出一點難得的沙漠之綠!深入沙漠,才會發現這里稀疏地長著紫花、紅沙、揚柴,依然頑強地點綴著沙漠。
特別推薦景點:
1.響沙灣:也叫銀肯響沙。天晴無雨,沙子乾燥時,人從沙丘的頂部往下滑,便可聽到沙子發出的如同雷擊、吹號的嗚嗚聲。若是三五遊人相隨同時下滑,則其聲如洪鍾,更顯氣勢非凡。整個沙丘彷彿是一個巨大的沙棘迴音壁,響沙灣因此而得名。
2.七星湖:這里全是湖,碧波漣漪,靜謐秀麗。在這里您可以乘沙漠之舟,可以晨觀沙海日出,晚賞大漠落日,可以體驗牧民新村的民族生活,品嘗蒙古民族特色小吃,感受濃郁的蒙元文化,尋覓回歸自然地無窮樂趣。
最佳旅遊時間:內蒙古屬於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東部為半濕潤地帶,西部為半乾旱地帶。庫不齊景區屬於沙漠氣候區,降水稀少,夏季高溫酷熱,冬春季大風強勁,所以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是最佳出遊時間。
特色餐飲:
1.烤全羊:烤全羊(蒙語「晤本」、「好尼、西日哪」)是蒙古族接待貴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別有風味。烤全羊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皮腹內加蔥、姜、鹽等作料整體烤制而成。此菜羊體形完整,羊跪在方不盤內,色澤金黃,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2.燒麥:這是呼和浩特的一種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食品。燒麥製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姜等佐料齊全。燒麥出籠,鮮香四溢,過去專用做早點之用,現已成為許多飯館的必備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食了。
線路推薦;
1.呼和浩特—烏拉山—神光度假村—響沙灣—穿沙公路
2.灣圖沙漠綠洲—扎漢道圖—東達道圖—獨貴塔拉—包頭—呼和浩特
No.3克什克滕沙漠
克什克騰旗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脈七老圖山的交匯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質結構造就了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在這片土地上,沙地、火山、石林、冰臼、溫泉、草原,神奇地結合在一起,匯成一幅不同尋常的畫卷,吸引著喜愛自然風光的旅遊者,開闊的地形與鄰近北京的便利,也吸引著北京的自駕一族。
克什克騰是蒙古語,即成吉思汗招募的親兵衛隊。這里是商族先民聚居地,又是遼代的發祥地之一,元代在達里湖畔建有應昌路,是蒙古族黃金家族弘吉剌部的駐夏之地。2005年2月11日,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為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以行政區劃命名的世界地質公園,也是內蒙古唯一的一家世界地質公園。
最佳旅遊時間:克什克騰旗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烈,日照充足。夏季短促溫熱,冬季漫長寒冷,晝夜溫差較大,入秋明顯,降水集中。最佳旅遊時間為夏秋,尤以秋季最為理想。克旗景觀以沙漠、草原為主,夏秋相交之際氣候相對溫和,草原翠綠,沙漠金黃,林葉盡染,可以觀賞到最佳景色。
特別推薦景點:
1.達里諾爾湖:達里諾爾湖位於克什克騰旗西部,距經棚鎮約90公里。素有「草原明珠」「中國第三大天鵝湖」美譽的達里諾爾湖是內蒙古第二大內陸湖,漢語譯為「像大海一樣的湖」。1997年12月,國務院批准在達里諾爾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貢格爾草原:貢格爾草原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與草原文化於一體的獨特的旅遊、觀光聖地,也是攝影愛好者的最佳攝影地。400多年來,各族人民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進步,培育出不可多得的人文資源,從衣食住行到傳統的歌舞,無不帶有濃厚的傳統色彩、地方色彩。
3.渾善達克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是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千米,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源。渾善達克沙地東西長約450千米,面積大約5.2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內蒙古中部和東部的四大沙地之一。渾善達克沙地水草豐美,景觀奇特,風光秀麗,有人稱它為「塞外江南」,也有人稱它為「花園沙漠」。那裡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多,是候鳥的產卵繁育地,還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葯材。
特色餐飲:
克什克騰以蒙古族為主體,主要為烤全羊、手把肉奶製品等。達里湖的全魚宴極具特色,以湖裡的鯽魚、華子魚燉當地的白蘑菇、山花椒是一大名菜。推薦達里諾爾湖度假漁村酒店,他家的全魚宴在赤峰市響當當的,可以嘗一嘗。
線路推薦;
1.北京-承德-塞罕壩-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石林-達里諾爾湖-錫林浩特-張家口-北京
2.北京-張家口-張北縣-太僕寺旗-桑根達來-克什克騰旗-承德-北京
B. 中國十大沙漠有那些
塔克拉瑪干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木塔格沙漠、烏毛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
首先面積最大的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為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第二大沙漠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為4.88萬平方千米,在新疆准格爾盆地中。
第三個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原來面積為4.43萬平方千米,在內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
第四個是騰格里沙漠,面積為4.27萬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東南部。
第五個是柴達木沙漠,面積為3.49萬平方千米,在青海柴達木盆地中,以流動沙丘為主。
第六個是庫姆塔格沙漠,面積為2.28萬平方千米。
第七個是烏蘭布和沙漠,面積為0.99萬平方千米。
第八個是庫布齊沙漠,面積為1.61萬平方千米,在鄂爾多斯北部。
第九個沙漠是毛烏素沙地,面積為3.21萬平方千米,在鄂爾多斯南部。
第十個是渾善達克沙地,面積為2.14萬平方千米,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南部。
C. 庫布齊沙漠地理位置特徵
庫布齊沙漠東部水分條件較好,屬半乾旱區;西部降水少,跨入了乾旱區。該沙漠區有較好的光、熱、水,宜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該沙漠東、中、西部各具特色,中、東部雨量較多,西部熱量豐富。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溝川約10餘條,縱流其間,並具有溝長、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點。
在流經沙漠的溝川兩岸,常有面積不等的溝谷階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較高,出現了星羅棋布的綠洲景觀,形成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黃河影響,埋深1~3米,水質較好,也在黃河灌區之內。
D. 該地形區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哪個區域()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
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如圖地區)黃土高原的大部分.
故選:A.
E. 哪位大俠幫幫忙、地理知識急、急、急、答得全可追加分哦!
1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
2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長江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祁連山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藏、川、滇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3青藏高原:位於青海和西藏
雲貴高原:位於雲南和貴州
內蒙古高原:位於內蒙古
黃土高原:位於山西
4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5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6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7長江黃河珠江淮河海河閩江錢塘江黑龍江嫩江松花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瀾滄江漢水湘江贛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赤水河渭河
8(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二)准噶爾盆地的沙漠
(三)柴達木盆地的沙漠
(四)阿拉善地區的沙漠
(五)鄂爾多斯地區的沙漠和沙地漠
(六)內蒙古高原東部和東北平原西部的沙地
9(1)赤道季風氣候。位於北緯1o度以南的南海島嶼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6℃以上,年積溫達9000℃,氣溫變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較均勻。(2)熱帶季風氣候。包括台灣省的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年積溫≥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16℃,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干5℃,極端最低氣溫一般不低於0℃,終年無霜。(3)幅熱帶季風氣候。我國華北和華南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8~0℃,是副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夏季氣溫相當高(候平均氣溫≥25℃至少有6個候,即30天),冬季氣溫相當低。(4)溫帶季風氣候。我國內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1600~34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8℃,夏季候平均氣溫多數仍超過22℃,但超過25℃的已很少見。(5)寒溫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北地區的北部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1600℃,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28℃,冬季嚴寒程度比溫帶更甚,寒冷期比溫帶更長。(6)高原氣候。我國青藏高原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2000℃,日平均氣溫低於10℃,最熱候的氣溫也低於5℃,甚至低於0℃。氣溫日較差大而年較差較小,但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7)小氣候在局部地區因下墊面影響而形成的貼地氣層和土壤上層的氣候,又稱近地層氣候。這種小氣候特點的表現即為小氣候現象,而研究小氣候現象的學科即為小氣候孝。措施的小氣候效應等方面做過較多的工作。小氣候現象主要表現為一些氣象要素、天氣現象(如輻射、溫度、濕度、風、降水以及霧、霜的分布等)的局地差異上,但不影響整個天氣過程。
10亞洲,歐洲:烏拉爾河,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脈
歐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11如圖
12(一)低緯度氣候
1.赤道多雨氣候
2.熱帶海洋性氣候
3.熱帶干濕季氣候
4.熱帶季風氣候
5.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二)中緯度氣候
6.副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7.副熱帶季風氣候
8.副熱帶濕潤氣候
9.副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10.溫帶海洋性氣候
11.溫帶季風氣候
12.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13.溫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三)高緯度氣候
14.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15.極地苔原氣候
16.極地冰原氣候
四)高地氣候
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於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為一大類而沒有包括在低地分類系統內。
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這種垂直地帶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緯度和區域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徵如下
(1)山地垂直氣候帶的分異因所在地的緯度和山地本身的差而異在低緯山地,山麓為赤道或熱帶氣候,隨著海拔的增加,地表熱量和水分條件逐漸變化,垂直氣候帶依次發生。這種變化類似於低地隨緯度的增加而發生的變化。如果山地的緯度較高,氣候垂直帶的分異就減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較小,氣候垂直帶的分異也就較小。
2)山地垂直氣候帶具有所在地大氣候類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從山麓到山頂都具有全年季節變化不明顯的特徵。珠穆朗瑪峰和長白山都具有季風氣候特色。
(3)濕潤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主要以熱量條件為垂直差異的決定因素而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與熱量和濕潤狀況都有密切關系。這種地區的乾燥度都是山麓大,隨著海拔的增高,乾燥度逐漸減小。
(4)同一山地還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顯隱等局地條件不同,氣候的垂直變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帶、山谷冷湖即為一例。山地氣候確有「十里不同天」之變。
(5)山地的垂直氣候帶與隨緯度而異的水平氣候帶在成因和特徵上都有所不同
F. 用地理知識介紹中國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第一階梯,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從高原往北和往東地勢急劇下降,往北到國境,往東到大興安嶺、太行山、伏牛山、武當山、武陵山一線等廣大地區,除少數山地外,地勢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為第二階梯。再往東地勢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與台灣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東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淺海大陸架,為第三階梯。這種地貌分布特徵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強烈隆升有關,且每個地貌台階的邊坡常是一些新構造斷裂分布位置,許多延綿千里的高大山脈的走向受斷裂構造線的控制。 青藏高原,被喻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聞名於世,是科學探險、考察和生態旅遊的勝地。而位於青藏高原地區形形色色的自然保護區,又是世界屋脊上生態環境最奇特、生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1]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面積24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4。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一大特色是面積大。位於西藏北部高寒地區羌塘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4.7萬平方公里,不僅冠居中國和亞洲,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特大面積自然保護區。此外,西藏申扎、珠峰等保護區的面積也達到了3至4萬平方公里。這對於內地的自然保護區來說,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青藏高原
在漫長的地質發育與自然演替過程中,青藏高原不僅形成了與世了迥異的高寒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還兼有沙漠、濕地及多種森林類型自然生態系統。在這特殊的地理環境中保有許多蔚為奇觀的地質遺跡和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蘊育了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因此,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的類型也極為豐富多彩。
黃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 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位於中國中部偏北。北緯34°~40°,東經103°~114°。東西千餘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間,最厚達150~180公尺。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高原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每年經陝縣下洩的泥沙約16億噸,其中90%來自黃土高原,隨泥沙流失的氮磷鉀養分約3,000餘萬噸。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是中國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點項目,治理方針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改土與治水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行農林牧綜合發展,這種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績。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鋁土礦等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橫貫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高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陰山及北山以北,馬鬃山以東, 中國第二大高原
北抵蒙古,包括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及甘肅省的北部。海拔1,000~1,500公尺,地勢起伏較緩,微向北部傾斜。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地勢較高,呼倫貝爾、烏珠穆沁、居延海盆地地勢較低,蒙古語稱為「塔拉」。內蒙古高原東部為草原,是中國的重要畜牧業基地;西部氣候乾燥,為乾草原、荒漠草原與荒漠。向西沙漠面積增加,戈壁廣布。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西起橫斷山脈,北鄰四川盆地,東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高原西部主要在雲南省境內,山嶺基本上以南北走向為主,如點蒼山、烏蒙山和龍山等;東部主要在貴州省境內,山嶺基本上是東北-西南走向,如大婁山、武陵山等。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南高原位於哀牢山以東的雲南省東部地區,因其在雲嶺以南,故稱為雲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連綿 雲貴高原
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佔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如以昆明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這里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的主要農業區。
G. 庫布其沙漠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哪一區域位於哪個省級行政區
庫布其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這里氣候乾旱,形成大面積沙漠。
H. 這個庫布齊沙漠的具體地址在什麼地方啊
庫布齊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部分地區。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
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里,寬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卧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2015年7月28日,中國第七大沙漠1\3綠化成果榮獲聯合國頒發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中國大力發展沙漠經濟治理模式獲得世界標本意義,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與埃及SEKEM今晚同時榮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頒發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創辦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
一、地理環境
庫布齊沙漠東部水分條件較好,屬半乾旱區;西部降水少,跨入了乾旱區。該沙漠區有較好的光、熱、水,宜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該沙漠東、中、西部各具特色,中、東部雨量較多,西部熱量豐富。
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溝川約10餘條,縱流其間,並具有溝長、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點。在流經沙漠的溝川兩岸,常有面積不等的溝谷階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較高,出現了星羅棋布的綠洲景觀,形成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
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黃河影響,埋深1~3米,水質較好,也在黃河灌區之內。
二、地形
庫布齊沙漠地勢平坦,多為河漫灘地和黃河階地,宜於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中、西部條件較差地區可植樹造林、封沙育草,發展小畜。沙漠北部和東西兩端緊靠黃河,條件優越。一級階地與河漫灘高差很小,有的地段黃河水位高出地面約10餘米。
近50年以來該區內已建黃河南乾渠250公里,引黃灌溉,已建設成為內蒙古重點產糧基地之一。沙漠東部條件較好,當前是防止流沙南侵、北擴和東移,今後應以林為主,採取喬、灌、草結合,以灌為主;帶網結合以帶為主;帶間空地進行育草種草;對半固定沙地,可採取飛播牧草,縮小沙丘流動范圍。
畜牧業生產要以小畜為主,嚴格控制牲畜數量,做好天然草場的保護,適度利用,重點建
I. 中國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脈的地理分布圖
中國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脈的地理分布圖如下:
中國最大的四個高原分別為: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的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也各異。中國陸地的主要地形即為高原和山地。
中國四大盆地指位於中國地勢第二階梯的三個內陸盆地和第一階梯的一個內陸盆地,是中國十大盆地里最知名的。傳統認識里,四大盆地是: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及新疆北部准噶爾盆地。
東北平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組成,即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遼河流域的遼河平原。
中國三大平原: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東到海濱,北依燕山,南至淮河附近,與長江中下游相接,跨冀、魯、豫等省和京津兩市,為我國第二大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跨鄂、湘、贛、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主要由漢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平原及長江三角洲等平原組成,為我國第一大平原。
中國重要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D?D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J. 庫布齊沙漠在哪
庫布齊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部分地區。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
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里,寬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卧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2015年7月28日,中國第七大沙漠13綠化成果榮獲聯合國頒發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中國大力發展沙漠經濟治理模式獲得世界標本意義,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與埃及SEKEM今晚同時榮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頒發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創辦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
(10)庫布齊沙漠位於四大地理區的哪個地理區擴展閱讀:
一、地理環境
庫布齊沙漠東部水分條件較好,屬半乾旱區;西部降水少,跨入了乾旱區。該沙漠區有較好的光、熱、水,宜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該沙漠東、中、西部各具特色,中、東部雨量較多,西部熱量豐富。
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溝川約10餘條,縱流其間,並具有溝長、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點。在流經沙漠的溝川兩岸,常有面積不等的溝谷階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較高,出現了星羅棋布的綠洲景觀,形成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
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黃河影響,埋深1~3米,水質較好,也在黃河灌區之內。
二、地形
庫布齊沙漠地勢平坦,多為河漫灘地和黃河階地,宜於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中、西部條件較差地區可植樹造林、封沙育草,發展小畜。沙漠北部和東西兩端緊靠黃河,條件優越。一級階地與河漫灘高差很小,有的地段黃河水位高出地面約10餘米。
近50年以來該區內已建黃河南乾渠250公里,引黃灌溉,已建設成為內蒙古重點產糧基地之一。沙漠東部條件較好,當前是防止流沙南侵、北擴和東移,今後應以林為主,採取喬、灌、草結合,以灌為主;帶網結合以帶為主;帶間空地進行育草種草;對半固定沙地,可採取飛播牧草,縮小沙丘流動范圍。
畜牧業生產要以小畜為主,嚴格控制牲畜數量,做好天然草場的保護,適度利用,重點建設,提高草地的產量和質量。把封沙育林、種草和提高植被覆蓋率,作為該地區長期的發展方向和建設途徑。
對南緣北坡產生徑流地區,要全面合理安排,引水入沙,治理沙漠,開溝引水穿越沙帶進入北部開闊平原區。對溝川水資源的利用,要採取:上游注意水土保持;中游攔蓄分洪;下游分洪引洪灌溉。
三、氣候
庫布齊沙漠氣候類型屬於中溫帶乾旱、半乾旱區,氣溫高,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年大風天數為25~35天。東部屬於半乾旱區,雨量相對較多;西部屬於乾旱區,熱量豐富。
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川溝十餘條,沿岸土壤肥力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僅有內陸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