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
陸地跟中國接壤的有14個國家,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中國的陸上疆界長達兩萬多千米,擁有14個鄰國。中國東鄰朝鮮,東北部、北部和西北部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塔吉克相鄰,西部和西南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總長18000多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沿海分布著5000多個島嶼,台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島嶼海岸線長14000千米。
⑵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幾個,分別是哪些
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東面有朝鮮; 北面有俄羅斯、 西北面有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 西面有 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面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面有緬甸、寮國、越南。
東面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面積為122762平方公里。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端,北部主要與中國相鄰,東北端與俄羅斯有陸地邊界,南部隔軍事分界線與韓國接壤。朝鮮東面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面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
朝鮮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朝鮮海岸線全長約6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朝鮮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
朝鮮北部多為山區,東北地區多深狹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3.9%。中朝界河鴨綠江是朝鮮最長的河流,位於朝鮮東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的長津湖是朝鮮最大的湖泊。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和咸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朝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用礦200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其中,位於咸鏡北道中朝邊境地區的茂山鐵礦已探明儲量50多億噸,可開采量30億噸。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
朝鮮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尤其是朝鮮東側沿海海域寒暖流交匯,又與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的西北太平洋漁場相鄰,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優良的作業漁場。
北面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國。
俄羅斯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公里。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7℃,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烏拉爾區)、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亞洲部分。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大河有伏爾加河(母親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1.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4萬平方公里(占蘇聯領土面積的76%),居世界第一位,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
2.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和大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
3.冬季漫長而嚴寒的氣候:
①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
②各地氣候差異明顯:東歐平原西部氣候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海為極地苔原氣候。
4.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全長3690千米。(俄羅斯的母親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③貝加爾湖和裏海。
自然資源:
俄羅斯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資源。
②礦產資源: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
6.多民族的國家:130多個民族。
7.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①重工業有鋼鐵、燃料動力、機械、化學、宇航等。
②有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和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以機械,化工和各種輕工業為主;以鋼鐵,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工業中心為車里雅賓斯克和葉卡捷林堡)和以重工業及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8.不穩定的農業:
①北部地區氣溫低,不利於農業生產。東歐平原上的伏爾加河流域和南部的頓河流域為主要的農業地帶。
②穀物產量不穩定,小麥和馬鈴薯為主要農產品。波羅的海沿岸為黑麥產區。
9.以鐵路為主的發達的交通網:
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
②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
③2個主要海港: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深海不凍港)。
蒙古國
蒙古國深居亞歐大陸內陸,屬東亞,乃世界第二大內陸國(第一大為哈薩克)。大部分地區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為山地,阿爾泰山自西北向東南蜿蜒。
位於中蒙邊界上的友誼峰海拔4374米,為全國最高峰。其他埃恩赫塔伊萬山海拔3905米、阿格拉山海拔3738米、尚德山海拔2825米、扎盧丘特山海拔2799米。群山之間多盆地和谷地;東部為地勢平緩的高地;南部是占國土面積1/3的戈壁地區。
西部湖泊較多。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科爾布多河、克魯倫河、扎布汗河等。最大鹹水湖烏布蘇湖面積3350平方千米,最大淡水湖哈爾烏蘇湖,還有吉爾吉斯湖、庫蘇古爾湖、阿奇特湖等。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差大,夏季短而乾熱,冬季長而嚴寒,常有暴風雪,是亞歐大陸「寒潮」(亦稱為「寒流」)的發源地之一。
西北面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哈薩克
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為地處中亞的內陸國,西瀕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東南連接中國新疆,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多為平原和低地。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9℃至-4℃,7月平均氣溫19℃至26℃。西南部屬圖蘭低地和裏海沿岸低地。中、東部屬哈薩克丘陵,東緣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帶約佔全境面積的60%。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原地區年降水量約100~300毫米,山區可達800~1,500毫米。河網稀少。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在中國阿勒泰)、錫爾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爾喀什湖等湖泊。銅、鉛、鋅、鉻的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磷灰石等。
吉爾吉斯斯坦
面積為19.85萬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東北部的內陸國。北與哈薩克相連,西界烏茲別克,南同塔吉克接壤,東南和東面與中國為鄰。境內多山,全境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1/3的地區在海拔3000~4000米之間。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阿賴山脈綿亘於中吉邊境。其中天山山脈西段盤踞境內東北部,西南部為帕米爾-阿賴山脈。高山常年積雪,多冰川。山地之間有伊塞克湖盆地、楚河谷地等。勝利峰為最高點,高達7439米。低地僅占土地面積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費爾干納盆地和北部塔拉斯河谷地一帶。主要河流有納倫河和楚河。伊塞克湖是主要湖泊。屬大陸性氣候。牧場占總面積的43%。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200-800毫米,高山1,000毫米以上。錫爾河上游納倫河橫貫全境,富水力。建有托克托古爾水電站(120萬千瓦)。 煤、汞、銻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山景礦儲藏較豐富。
塔吉克
面積為14.31萬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東南部的內陸國。西部和北部分別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接塔吉克地圖壤,東鄰中國新疆,南界阿富汗。地處山區,境內山地和高原佔90%,其中約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國」之稱。北部山脈屬天山山系,中部屬吉薩爾-阿爾泰山系,東南部為冰雪覆蓋的帕米爾高原,最高的為共產主義峰,海拔為7495米。北部是費爾干納盆地的西緣,西南部有瓦赫什谷地、吉薩爾谷地和噴赤谷地等。大部分河流屬鹹海水系,主要有錫爾河、阿姆河、澤拉夫尚河、瓦赫什河和菲爾尼甘河等。水力資源可觀。湖泊多分布在帕米爾高原。喀拉湖最大,為鹽湖,海拔3965米。全境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高山區隨海拔高度增加大陸性氣候加劇,南北溫差較大。全境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2℃~2℃;7月平均氣溫為23℃~30℃。年降水量150~250毫米。帕米爾山西部終年積雪,形成巨大的冰河。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僅植物就有5000餘種。
西面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阿富汗
亞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家。北鄰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西接伊朗,南部和東部連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東北部凸出的狹長地帶(瓦罕走廊)與中國接壤。屬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國年平均降雨量僅240毫米左右。
巴基斯坦
面積為796095平方公里 (不包括巴控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印度、中國、阿富汗和伊朗為鄰。海岸線長980公里。全境五分之三為山區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帶為不毛荒漠,向北伸展則是連綿的高原牧場和肥田沃土。全國最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這三條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脈在巴西北部匯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觀。源自中國的印度河進入巴境後,自北向南,長驅2300公里,最後注入阿拉伯海。除南部屬熱帶氣候外,其餘屬亞熱帶氣候。
西南面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印度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尼泊爾
尼泊爾是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邊與中國的西藏自治區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國境線全長2400公里。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國家,從東到西長度為885公里,而從南到北則在145-241公里之間。
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冷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度差之大為世界所罕見。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東、西、北三面群山環繞,因此尼泊爾自古有「山國」之稱。河流多而湍急,大都發源於我國西藏,向南注入印度恆河。南部是土壤肥沃的沖積平原,分布著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草原,是尼泊爾重要的經濟區。中部河谷區,多小山,首都加德滿都就坐落在加德滿都河谷里。巍巍喜馬拉雅山擋住北方乾冷的寒風,氣候宜人,風景美麗。北部山地地區,山高谷深,雲霧繚繞,高山終年積雪,只有夏季可以放牧。由於地形復雜,全國氣候各地不一。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冷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在全國同一時間里,當南部平原上酷熱異常的時候,首都加德滿都和帕克拉谷地里,則是百花吐艷,春意盎然,而北部山區卻是雪花飛舞的寒冬。
尼泊爾從地形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北部喜瑪拉雅地區: 這個地區的海拔高度在4,877米至8,844米之間,毫無疑問是世界的「脊樑」。這里有全世界最高的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中的8座。即:薩加瑪塔峰(Sagarmatha,即珠穆朗瑪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洛子峰(Lhotse)、馬卡魯峰(Makalu)、卓奧友峰(Cho Oyu)、道拉吉利峰(Dhaulagiri)、馬納斯魯峰(Manaslu)和安納普爾那峰(AnnapurnaI)。
中部山區:占尼泊爾國土面積的68%。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最高峰達到4,877米的馬哈布哈拉山系,以及相對較矮的丘日山系。
特萊低地:占國家領土面積的17%。
不丹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東北、西北與中國為鄰;南部與印度接壤。境內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區屬亞熱帶氣候,濕潤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區 ,氣候溫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北部高山區,氣候嚴寒,人煙稀少,海拔2650~5480米。河流均由北向南,主要有阿穆曲河、旺曲河及莫曲河等。
南面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緬甸
緬甸是一個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的國家。這里有著蔥郁的密林,霧氣繚繞的群山,還有那靜靜流淌在山間的小河,處處都流露著這個國家的天然和質朴。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緬甸一年四季氣候宜人,而這里的誘人景緻也隨氣候變化而不停變幻。緬甸文壇上流行的十二季節詩就是來描寫大自然所呈現的這種豐富多彩。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相連,緬印、緬孟的國境線分別為1462公里和72公里。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首都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伊洛瓦底江全長2150千米,流貫南北,富灌溉航運之利。東北部的薩爾溫江境內長1660千米。大部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度。曼德勒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逾40度。1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月份。平均氣溫為20度以上;4月是最熱月,平均氣溫30度左右。降雨量因地而異,內陸乾燥區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區3000-5000毫米。
緬甸的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寶石等。
緬甸的森林覆蓋率為50%左右,全國擁有林地3412公頃。盛產柚木、雞翅木、黃花梨、鐵刀木、藤、竹等,是世界柚木產量第一大國。
糧食作物以生產大米為主,素有「稻米之國」美稱。還盛產玉米、棉花、甘蔗、花生等。
寮國
23.68萬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它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界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中國雲南的滇西高原接壤,東部老、越邊境為長山山脈構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塊平原。全國自北向南分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勢最高,川壙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峰比亞山峰海拔2820米。發源於中國的湄公河是最大河流,流經西部1900公里。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
越南
越南全國大約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積不超過20%,山地面積佔40%,丘陵佔40%,森林佔75%。北部地區由高原和紅河三角洲組成。東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長山山脈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平地面積不超過20%,年降雨量從12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年氣溫介乎5到37攝氏度之間。
⑶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寮國、緬甸、越南等14個。
一、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North Korea)。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首都平壤。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朝鮮
網路-俄羅斯
網路-越南
網路-吉爾吉斯斯坦
網路-阿富汗
⑷ 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幾個分別是哪幾個
與中國陸地相鄰的有14個國家。分別是: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
中國14個鄰國的順口溜:月娥啊姑娘(越南、俄羅斯、阿富汗)很靦腆(緬甸),蒙著布單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度過泥巴(印度、寮國、尼泊爾、巴基斯坦)去朝鮮。
(4)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中國的經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當。
中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2′30』』E)
最西:帕米爾高原附近(73°29'59.79"E)
最南:立地暗沙(3°31『00'N',東經112°17』09」E)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33′N,124°20′E)
中國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相差5個時區。
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⑸ 與中國接壤的14個國家有哪些
與中國接壤的14個國家有: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5)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我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⑹ 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多少個是什麼國家
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
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6)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朝鮮位於我國的東北面,與我國遼寧省和吉林省接壤,領土面積122762平方公里,人口2515.5萬,首都平壤。
俄羅斯位於中國的北面,是個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家,與我國有4350多公里的邊界線,接壤區域分東西兩部分,西部是新疆,東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內蒙古,另外吉林有一小部分。俄羅斯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1.445億,首都為莫斯科。
蒙古位於我國的正北方向,與我國的內蒙古、甘肅、新疆接壤,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人中約300萬,首都烏蘭巴托。
哈薩克位於我國西北方向,與我國新疆接壤,該國境內以烏拉爾山和高加索山為亞歐分界線,中亞五國之一,也是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九位,為272.49萬平方公里,人中1779.7萬,首都阿斯塔納。
吉爾吉斯斯坦位於我國西偏北方向,與我國新疆接壤,國土面積為19.85萬平方公里,人中512.07萬,首都比什凱克。
塔吉克位於我國西部,與我國新疆接壤,國土面積14.31萬平方公里,人中873萬,首都杜尚別。
阿富汗位於我國西部, 與我國新疆接壤,國土面積65.23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為3466萬,首都喀布爾。
巴基斯坦,這個被中國網友稱「巴鐵」的國家位於我國的西南方向,與中國新疆、西藏接壤,國土面積880,254平方公里,人口1.97億,首都卡拉奇。
印度位於我國南偏西方向,與我國西藏自治區相鄰,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13.39億,首都新德里。
不丹位於我國西南方,與我國西藏自治區接壤,國土面積38394平方公里,人口數量8.07萬,首都廷布市。
尼泊爾位於我國西南方,與我國西藏自治區接壤,國土面積14.71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2898萬,首都加德滿都。
緬甸位於我國西南方向,與我國的雲南、西藏接壤,國土面積67.65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5288.5萬,首都內比都。
寮國位於我國南部,與我國的雲南接壤,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676萬,首都為萬象。
越南位於我國正南方,與我國的雲南、廣西交界,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人口8700萬,首都為河內。
⑺ 跟中國接壤的國家有多少個,分別都是哪些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7)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中國現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縣級市、自治縣)和鄉(鎮)三級,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和習慣上,各省級行政區都有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稱省會(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鄉鎮是中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根據需要,還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此外,為了便於行政管理和經濟建設,為了加強民族團結,國家可根據需要對行政區劃作必要的調整和變更。
香港和澳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
⑻ 與中國陸上相鄰的14個國家
中國在陸地方面相鄰有14個鄰國,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蒙古、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
此外在海洋方面,中國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六個鄰國,而越南與朝鮮則在海陸兩方面與中國互為鄰國。
2003年以前我國鄰國為15個國家,現在14個。因為錫金已完全被印度吞並,2003年10月中國將錫金從其外交部網站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名單中拿掉,藉此默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8)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俄羅斯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朝鮮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遼寧省、吉林省;蒙古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內蒙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均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
印度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尼泊爾與不丹中國西藏自治區相鄰;緬甸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西藏自治區、雲南省;寮國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雲南省;越南與中國相鄰的省、區有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消失的鄰國——錫金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是個內陸國家。北部和東部同中國相連,東南部和不丹交界,南與印度毗鄰,西與尼泊爾接壤。面積7200平方公里,人口75%為尼泊爾族,其餘為菩提亞族和雷布查族(又稱錫金族)等。通用菩提亞語和尼泊爾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世襲君主國。17世紀建立錫金王國,1890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9年印度派兵進駐,1950年12月印錫簽約,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4年印度宣布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1975年印度議會通過決議。將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⑼ 中國的鄰國有哪14個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6個
陸上鄰國: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海上鄰國: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韓國: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英語: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South Korea)。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日本: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 。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哈薩克:
哈薩克共和國(哈薩克語: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簡稱哈薩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名來自其主體民族哈薩克族。與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接壤,並與伊朗、亞塞拜然隔裏海相望,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九位。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南接印度尼西亞,汶萊國夾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9)中國地理位置與什麼國家接壤擴展閱讀:
領土范圍
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
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