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開展地理課外活動
初中地理課外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的地理實踐活動。有些學生自小喜愛地理,並具有一定的地理才能,他們不滿足於地理課堂教學中所學知識,而需要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地理課外活動可滿足這些學生渴望獲得地理知識的需要,促進他們地理才能的發展。
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技能、及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品德,拓展有限的課本知識,促進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根據內容和目標的不同需要,地理課外活動可分為:地理課外活動小組活動、地理科普活動、地理群眾活動、地理參觀活動、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等等。
『貳』 初中地理的教案有哪些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亞洲及歐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第一節,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節。學習內容較多。因此,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利用地圖、數據、圖片等資料分析問題,並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徵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思。本節教材安排的特點是「學習亞洲,練習歐洲」,關於歐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關於「西歐氣候的成因」,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標准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3.通過分析亞洲氣候特徵,使學生掌握氣候特徵的分析方法,並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氣候的特點。
4.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徵,並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徵,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5.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亞歐政區圖。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並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3.亞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2.亞洲和歐洲的氣候及成因。
3.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
●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4課時。
『叄』 初中地理可以搞哪些年級活動
包括: 身邊的河流、山脈、工農業發展、交通運輸、民族風俗、動植物資源、天氣與氣候狀況等與人類相關的一切自然、人文條件都可以為構建室外地理教學提供寶貴的資源,並且不需要成本。
地理課外活動教學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次興趣激發式教學,更直觀,印象深刻,更直接的體現了初中地理課程標准提出的基本理念,通過身邊的自然資源、社會發展對所要研究的地理內容有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以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
『肆』 初中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1.聯系實際,實現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轉化
提倡開發地理課程資源,並不是要摒棄作為地理教學主要依據的教科書.地理教科書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活動的範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但是地理教科書的開發必需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與生活、社會緊密融合、溝通,發揮其「地理教學基本工具」的功能.現在,新版的幾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就更加註重凸顯現代教育新理念,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等方面不再過分追求地理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學內容的融合.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賦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現代課程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與地理有關的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中的地理課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課堂.特別是互聯網提供的地理教育網站、地理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天文館、氣象台、地震台網站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
由於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限制,能將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情景、過程等,全部再現於課堂,圖文並茂地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認識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將地理知識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使抽象、深奧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規律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激發地理學習的興趣.另外,由於地理科學發展迅猛,網路媒體中關於地理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對於這些信息,教科書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時地反映,這就需要師生利用網路資源,了解地理科學的新進展.
3.激活體驗,挖掘學生內生性地理課程資源
內生性資源,主要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學信息.這些通過各種各樣途徑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無形課程資源,使地理課程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強化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也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資源.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體驗和經驗,能使學生較容易接受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於學生的頭腦中,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課後的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中尋求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總之,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采 無處不在,只有充分發揮地理課程資源的優勢,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伍』 地理課上能開展哪些活動
在高中或者初中書上有一些課外活動,可以組織學生搞,什麼分組呀,這些你應該會把
比如組織學生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組織學生參觀環保項目,如污水處理廠
組織學生作自己生活區的商業區位等,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優缺點
『陸』 地理社會實踐活動什麼主題比較好
從我教過的學生來看,總有一屆不如一屆的感覺,不是說他們考試的學業不好,可以說考試成績還相當不錯,但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顯得薄弱.追根溯源就是在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對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培植得不好,甚至弱化其這方面的達成.而研考課標就會發現,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有明顯的要求,初中地理課標要求,'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
『柒』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中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捌』 初中地理課上都能設計哪些活動和游戲呢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的拼圖是課本21頁的游戲拼圖。八年級上冊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這兩個是最為典型的拼圖游戲,對掌握初中地理知識的幫助是最大的。
『玖』 談談初中地理的課堂策略有哪些
現在初中地理已經成為中考的內容,以前雖然學校有這堂課,但是由於這堂課不進行中考,所以一般不會學太多,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我們來了解一下以下內容吧!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地理學習重點
在老師檢查完作業之後,需要認真的仔細的查看,當作業當中出現錯題需要及時的改正,出現錯誤就證明在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把錯題記在筆記本上.
以上就是怎樣學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問題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