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區分春分和秋分 高一地理題
一年中應該只有春分和秋分2天晝夜時間一樣長。春分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即農歷的二月十四日,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春分後白晝越來越長,夜間越來越短,直至秋分。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截止長,直至春分。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點都在赤道,但你只要記住,地球公轉是自西向東的(逆時針),按季節來推,冬至後便是春分,夏至後是秋分便可知道
㈡ 高中地理圖中根據什麼區分春分秋分
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點都在赤道,但你只要記住,地球公轉是自西向東的(逆時針),按季節來推,冬至後便是春分,夏至後是秋分便可知道。
㈢ 如何分別春分和秋分,在地球晨昏圖上(高一地理)
陽光直射赤道,且有向北移動的傾向,即為春分
陽光直射赤道,且有向南移動的傾向,即為秋分
㈣ 高中地理地球二分二至日判斷
你圖中那個直線就是地軸。
地球公轉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方向。
左右兩個地球:同一地球上,北極點離太陽近的是夏至,南極點離太陽近的是冬至。
如下圖:
圖一中A地球和圖三中C地球是北極點離太陽近,所以是夏至;圖一中C地球和圖三中A地球是南極點離太陽近,所以是冬至。
知道夏至和冬至後,再按逆時針方向就可知道春分和秋分。
㈤ 地理圖紙里怎麼判斷是春分還是冬至,沒有時間表明
這樣的圖根據極地地區極晝極夜情況判斷節氣。只要判斷出一個,其他的按逆時針方向推斷。例如該圖在左側位置的地球,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可以判斷這個位置是夏至日。逆時針方向依次就是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㈥ 問下,地理意義上的春分是怎麼定義的
春分是指太陽的直射點在赤道的時候,和秋分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北半球,春分之前是冬至,而秋分之前是夏至。具體時間是3月21日。過了這天,太陽的直射點就逐漸北移了
㈦ 怎樣判斷地理圖示中什麼是春分日,冬至日
1、在二分二至圖中,可以在太陽和地球的兩個球心間連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地球地面的交點就是太陽直射點,判斷其位置,在北回歸線時為夏至,在南回歸線時為冬至,在赤道時為春分或秋分.2、在單個地球太陽光照圖中,如果給出了太陽光線,那麼可以找到其中垂直地球表面的那條(一定是唯一的一條),同樣,這條光線與地面的交點就是直射點,其餘的過程與上述的第1點相同.3、如果沒有給出太陽光線,也可以利用晨昏線及地球上的晝夜狀況判斷節氣,當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或南極圈以南出現極晝)時為冬至,當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時為夏至,如果全球晝夜等長即晨昏線同時經過南北兩個極點,那麼一定是春分或秋分.
㈧ 高一地理怎麼判斷秋分春分夏至冬至的日落時間
重慶
春分:日出6:58;日落19:05。
夏至:日出5:54;日落19:57。
秋分:日出6:42;日落18:50。
冬至:日出7:44;日落17:59。
不同年份會有不到1分鍾的差別!
㈨ 怎樣判斷地理圖示中什麼是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
1、看太陽直射的緯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夏至日,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冬至日。3月21日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往後直到6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至北回歸線23.26『N,夏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9月23秋分太陽直射赤道,然後南移,冬至直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移。春分日直射赤道。
2、看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晝夜一樣長,就是春/秋分日,南半球晝長夜短,是冬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是夏至日。
3、看極晝極夜現象: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時是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時是冬至日。
㈩ 高中地理:縱切面上晝夜不等分,是春(秋)分日還是夏(冬)至日如下圖所示,怎麼判斷啊
1、第一張圖是春分或秋分,因為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均分。也可以看圖中的陰影部分,南北對稱,所以是春(秋)分日。
2、第二張是冬至日。因為北半球陰影部分面積大,所以北半球晝短夜長。或者可以看北極地區出現極夜,也能判斷出是冬至日。
3、第三張是夏至日。因為與第二張相反,這次北半球黑夜的時間比南半球短,所以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為夏至日。同樣的也可以從北極地區出現極晝判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