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等扮演了重要角色,扮演了哪些角色
考古學家在當今人文社會中扮演了一個探究當時人文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而地理學家則扮演了一個探索外部可能性的冒險者角色。
考古學家是專門從事挖掘古跡、古生物化石等一些與地層有關或是與古代歷史文化有關的成功人士,是運用考古學知識進行研究的專家。
地理學家是指受地理學訓練、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自然和人文的現象,以及它們之間互相存在的關系(即地理學)為目的的科學家。
❷ 說張相文是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有何根據
我國地理學在清末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擺脫作為歷史附庸 的地位,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近代地 理學的先驅者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張相文更被稱為中國近代地理 學的奠基人。張相文(1866—1933),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縣人。 甲午戰爭時期,他經常閱讀地圖了解戰局,由此開始研究地理 學。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我國的狂潮,更加激起張 相文鑽研地理學的決心。他在認真閱讀我國古代地理著作的同 時努力學習日語,積極學習和吸收西方近代地理知識,並將我 國傳統地理學與西方近代地理學結合起來,創立了我國近代地 理學。張相文編著出版了我國第一批地理教科書。張相文一生主要 以教書為職業。他在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天津 北洋女子高等學校以及北京大學等學校講授過地理學課程。在地 理教學中,張相文吸收西方地理知識,結合我國特點,編著出版 了我國第一批地理教科書。如1901年上海南洋公學出版《初等 地理教科書》2冊;1901年上海蘭陵社出版《中等本國地理教科 書》4冊;1908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的《地文學》10冊。其中 《初等地理教科書》和《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是我國人編著的 近代教育的最早教科書。我國有教科書,始於地理,「教科書」 一名也由此創立。這兩種書的影響極大,推動了近代地理教育和 近代地理研究在我國的興起與發展。而他撰寫的《地文學》不但 是我國自編的第一部地理著作,還是我國最早的自然地理教 科書。全書分為星界(宇宙)、陸界、水界、氣界和生物界5編。 直到今日,普通自然地理學著作的編寫,其基本內容仍不出這五 個方面。張相文在此書中首次增加了生物界一編,將無機自然界 與有機自然界聯系起來,這是近代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進展。張 相文編著的《地文學》的出版,無疑是我國近代地理學興起的又 一標志,它也為發展我國近代地理學奠定了初步基礎。1909年9月28日,在天津河北第一蒙養院召開的中國地學 會成立大會上張相文被推選為第一屆會長。中國地學會是我國第 一個地學學術團體,為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地質學會的前身。它 的成立促進了我國輿地學向近代地理學的轉變。中國地學會成立 之後,張相文就決定出版《地學雜志》,作為學會的會刊,並長 期負責編輯工作。《地學雜志》作為我國最早傳播新地學的刊物, 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地理學的發展。總之,張相文的這些活動都積極宣傳、擴大了科學地理學思 想在我國的傳播和影響,為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 重大貢獻,不愧為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先驅者。
❸ 俄國近代(16世紀40年代---20世紀)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他們有什麼貢獻
(1)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軍人尼古拉·米哈依洛維奇·普爾熱瓦爾斯基對中國西北塔里木盆地的探險,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
從1870~1885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攜帶助手和幾個哥薩克兵士,先後4次在蒙古、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青海各地探險。當時,這些地方並不對外開放。在歐洲人心目中,它們仍然是那樣神秘莫測。
1870年,普爾熱瓦爾斯基開始了第一次探險。他從靠近蒙古邊境的俄國城市恰克圖出發,經過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來到中國北京,目睹了紫禁城的雄偉壯麗。
離開北京後他往北抵達呼倫湖。他被呼倫湖的美麗傾倒,為呼倫湖繪制了一幅全景圖。然後他再上路拐往南行,來到包頭。不久,他又穿過鄂爾多斯高原,往西南進發,考察了青海湖。
美麗的青海湖堪稱鳥的天堂。這里是大雁、天鵝、丹頂鶴等鳥類的棲息地。鳥鳴不絕於耳,鳥蛋隨處可撿。這種情景,真讓「業余生物學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流連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為青海湖的一隻鳥,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離開青海湖後,普爾熱瓦爾斯基繼續往南,深入柴達木盆地,登上了巴顏喀拉山脈,成為向黃河和長江上游挺進的歐洲第一人。他原想去拉薩,但是經費用完了,更重要的是時令已進入冬季,青藏高原早已大雪封山。普爾熱瓦斯基只得中途而返,越過大戈壁,仍回到出發地恰克圖。歸來不久,他將這次探險經過整理編寫成著名游記《蒙古,黨項人的國家,以及北西藏的荒漠之地》。
游記的出版即刻引起歐洲的轟動,很快被全文或者節譯成歐洲許多國家的文字,並一版再版。普爾熱瓦爾斯基也就在一夜之間成了歐洲的名人。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第二次探險是在1876~1877年間。時間不長,行程也只有4000多公里,然而這是一次有重大地理發現的學術探險。
他從伊寧出發,沿伊犁河谷地前行,沿途滿目蒼翠,楊柳依依。他跨越了天山山脈,又從庫爾勒涉過塔里木河,發現了喀喇布朗和喀喇庫什兩個湖泊。湖水很淺,有的地方都已底朝天。野生動物很多,有好些連普爾熱瓦爾斯基這位頗有造詣的業餘生物學家也叫不出名來。它們瞪著雙眼,打量著這個陌生人。湖邊長滿了蘆葦。普爾熱瓦爾斯基躺在葦草上稍事休息,腦子卻轉個不停。探險家的敏感使他沉思:這是不是神秘的羅布泊?
於是,普爾熱瓦爾斯基回俄國後宣稱他找到了羅布泊。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傳出,地理學界大嘩。因為普爾熱瓦爾斯基說的羅布泊的位置,與地圖上標示的羅布泊相距400公里,當時地理學界權威、德國的利希特赫芬對他的說法進行了猛烈的指責。後來的考察使學術界的意見趨於一致:兩人都沒錯,原因是羅布泊是一個頻頻變遷的湖泊,其位置受流入湖內水量的多寡的影響。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第三、第四次探險,目標都是西藏。第三次,他深入西藏腹地,到達離拉薩只有270公里的地方,遭到當地駐軍的阻止。神奇的「日光城」在他的心目中,就像絢麗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第四次他來到了西藏東北部,然後回國。
在第三次探險時,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羅布泊附近的一塊綠洲邊,意外地發現了一群正在吃草飲水的野馬,一匹匹驃肥體壯,可愛極了。他渾身的熱血立即沸騰起來,舔了舔乾裂的嘴唇,打一聲響亮的唿哨,策馬猛追。野馬受到驚嚇狂奔起來。普爾熱瓦爾斯基發現追不上,拿起槍打倒了兩匹,費了好大勁把它們拖回營地,再製成標本運回俄國。
俄國的生物學家驚喜地發現,這種野馬是『世界上一切野馬之母」。他們歡呼普爾熱瓦爾斯基找到它們是「了不起的探險發現」。俄國沙皇親自將這種野馬命名為「普爾熱瓦爾斯基馬」。
http://ced.xxjy.cn/Resource/Book/E/KPTS/TS001033/0024_ts001033.htm
(2)謝苗諾夫
1856~1857年間,俄羅斯地理學家和探險家謝苗諾夫在伊塞克湖和天山進行考察,並著有《天山游記》一書.這也是近代研究天山的主要著作。後來,由於這次卓越的探險,他被稱為「天山的謝苗諾夫」,謝苗諾夫開始迷戀起這片神奇的土地,為此他重新給自己起了新的姓:天山斯基(Tien—Shanskiy)
後來的俄羅斯登山者在最初的啟蒙里都少不了天山這一課,這是因為俄羅斯雖然領土廣闊,但是高山全部集中在中亞的帕米爾高原和天山一帶。如果想攀登更高的山峰,中亞的海拔7000米級別的山峰無疑是最好的攀登訓練場所。
但是,由於托木爾峰位於前蘇聯和中國邊境線上,再加之兩國關系緊張,很快就被從名單中剔除,由鄰近的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替代。
時過境遷,前蘇聯的解體導致新的國家產生,邊境的大門被打開,但是山還在那裡。1990年,托木爾峰又重新回到名單中。從那以後,人們的攀登不再是為了登上報紙標題。這些山峰不再屬於前蘇聯,或屬於塔吉克,或屬於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邊境分享山峰的所有權。http://www.xj.cninfo.net/tour/TOMUR/xuebao.html
(3) 道庫恰也夫(Докуцаев1846—1903)
俄國自然地理學家、土壤學家。在他之前,英、法、德的土壤學家一直認為土壤是基岩崩解粉碎產生的,土壤的分類都按基岩進行分類,諸如前寒武紀土壤、泥盆紀土壤等等。他通過對俄羅斯平原土壤的研究,指出:土壤不僅僅是岩石崩解產生的,而是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五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氣候與植物的作用比基岩大得多,土壤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綜合體。土壤是景觀的一面鏡子,土壤的地帶性規律反映了景觀的地帶性規律。道庫恰也夫創立了自然地帶學說,劃分了自然土壤帶,論證了自然現象的地帶性規律。這一思想直至目前仍然是自然地理學的理論基礎。道庫恰也夫著有《俄國黑鈣土》、《關於自然地帶學說》等著作。他是十月革命前俄國地理學的優秀代表,也是世界最優秀的地理學家之一。在道庫恰也夫前後俄國地理學家最著名者還有謝苗諾夫——天山斯基、沃耶科夫和阿努欽。其中沃耶科夫對地理學發展的實際貢獻比較大,他開創的比較氣候系統研究,注重地理學農業方面的應用,按照他的建議在喬治亞成功地種植了茶樹,在土耳其斯坦成功地種植了棉花,在烏克蘭播種了小麥。他重視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是報導人類土地利用破壞性後果的歐洲第一人。
http://anglepanda.spaces.live.com/
❹ 新中國成立的第一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有哪些
地質學家李四光、
氣象學家竺可楨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東北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的首任院長。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並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等職。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1] 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❺ 求十個最具影響力的地理學家名字
埃拉托斯特尼 (276BC - 194BC) - 計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 (c.90–c.168) - 編譯希臘及羅馬知識而成著作《地理學》(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s Mercator) (1512-1594) - 創新的地圖學家製作了麥卡托投影法。
亞歷山大·馮·洪堡 (1769–1859) - 被視為現代地理學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創立了地理學的分支。
卡爾•李特爾(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視為現代地理學之父之一。穩占柏林洪堡大學第一把交椅。
阿諾德·亨利·蓋奧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結構、冰川運動,特別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認識享譽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國地理學之父及侵蝕循環(cycle of erosion)的發展者。
韋達‧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國地質政治學學校創辦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學原則。
麥金德爵士 (1861-1947)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共同創辦人,之後幫助創立了英國地理協會(Geographical Association)、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並成為英國地理協會會長,《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臟地帶(Heartland)理論作者。
瓦爾特·克里斯塔勒 (1893-1969) - 人文地理學家及中心地理論發明者。
段義孚(Yi-Fu Tuan) (1930-) - 美籍華人學者,開展人性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作為一個學科。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1935-) - 馬克思主義地理學(Marxist geography)家,空間及城市地理學理論作者。
邁克爾·弗蘭克斯·古特柴爾德(Michael Frank Goodchild) (1944-) - 著名地理信息系統學者及在2003年獲頒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創會獎項。
奈傑爾‧思瑞夫特(Nigel Thrift) (1949-) - 非表象理論(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發起人。
❻ 世界上較著名的地理學家有哪些
魏格納(1880——1930)德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大陸漂移說的提出者。
達·迦馬(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開辟了歐洲前往印度的航路。
麥哲倫(1480)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探險家,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酈道元(公元466)中國地理學家,《水經注》作者。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地球科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參與者,中國武漢大學主要創建者之一。
❼ 最有成就的自然地理學者
陸大道: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地理學家、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顧朝林: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建設部城鄉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名與行政區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
❽ 自然地理學專業一般出來做什麼工作
1、先從興趣愛好考慮:地理學專業方向分為三支: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氣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學(研究方向有城市規劃、區域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有地圖、遙感、GIS等)。具體考試科目不同招考學校也不同,建議進一步咨詢,有的放矢。
2、再從從就業方面考慮:
(1)中學教師,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師,所有專業。
(2)大學教師,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鄉規劃、旅遊方向。
(3)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4)測繪系統(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5)、減災系統(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等)
(6)、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
地理學專業前景:
地理學研究者的就業范圍比較窄,多數都是在公共設施部門工作,特別是在高等學校、
研究所;統計機構;地區、區域和城市規劃機構;生存環境規劃局;環境保護機構。
此外,該專業畢業生還可以在地圖、網路全書或其他專業出版社,在出版、廣播、電
視、國際旅遊經濟、咨詢機構、勘測考察公司等工作,只有極少數畢業生也能在原材料
生產企業,如石油公司等相應部門工作。
❾ 找一下在地理方面有成就的名人的簡介。謝謝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游聖,步徐霞客足跡,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游准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華山、恆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游後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❿ 現代國外自然地理學者
2009年英國大學地理學專業排名 1 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 2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 3 杜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Durham 4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5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