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戰國時期的楚國為何能夠獨霸南方
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來說當時楚國的地理位置很好,水土肥沃,農業發展的好;而且佔地面積大,人口眾多;軍事力量也不差。二來說,楚國前幾任皇帝起早貪黑的為國家付出。所以當時的楚國還是很風光的。
② 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國家,國家的地理位置及國家皇帝的名字
春秋戰國除去幾個比較大的諸侯外,小國多如牛毛。比如戰國時期,最弱的魏國還有一個衛國做附屬國。那時候的國家元首也不叫皇帝,一般稱為大王,如果一一舉出來會十分無聊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0422/19/7034_103198.shtml 有一個地圖,不過你還是就開始那東周列國志吧,裡面全是故事,沒必要記住這些無聊的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國家,國家的地理位置及國家皇帝的名字。
③ 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齊國在山東省一帶,楚國在在湖北和湖南等江南地區,秦國在陝西省一帶,燕國在遼寧省和河北省之間,趙國在河北省和河南省之間,魏國在河南省一帶,韓國在山東省和河南省之間。
1、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
秦國社會經濟仍以農業為主。春秋時代晚期,出現了鑄鐵農具。戰國時代,修建了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進一步促使農業生產發展。手工業以冶銅和制陶最為發達。
2、楚國(?~前223年),又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
3、齊國(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位於現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南部。
4、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元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5、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國都幾經變遷,公元前497年,趙簡子定都晉陽(今太原),公元前451年,趙襄子遷都邢(今邢台),公元前423年,趙獻侯遷都中牟(今鶴壁),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今邯鄲),從此邯鄲成為趙國的國都。
6、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魏國領土曾先後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
7、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戰國七雄
④ 戰國七雄中,哪個諸侯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雖然各自的疆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戰國七雄的核心區域還是比較穩定的。
另一方面,就秦國來說,地理位置同樣具有優勢。對於秦國的關中之地來說,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⑤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地理位置
《東周列國志》,有意,有用,有趣
⑥ 春秋時期的陳國的國都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國家不大,但是在風雨飄搖的春秋戰國時期總共歷經了568年,陳國的轄區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東部地區,最強盛時期,下轄十四邑,其國都在今天的河南柘城胡襄鎮。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陳國。
公元前1046年,商紂王因昏庸無度,被周武王所滅,牧野一戰,讓商朝徹底覆滅,周朝就此建立起來。為了追封先賢遺民,遏父的兒子媯滿受封為陳國公,取國號為陳,國家在今河南淮陽。陳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既有山脈又有水源,陳國由此發展起來,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陳國已經成為了有較強影響力的北方小國。
綜上所述,這個距今幾千年的小國也有著自己豐富而獨特的歷史文化,關於陳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⑦ 春秋戰國時代各大國在現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他們的都城,謝謝
春秋
齊桓公(山東)、晉文公(山西)、楚莊王(湖北)、吳王闔閭(江蘇)、越王勾踐(浙江)
戰國
秦國(陝西), 齊國(山東), 趙國,魏國,韓國(山西 ), 楚國, 燕國(北京)
⑧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包括哪些地方為什麼楚國被稱為蠻夷呢
狹義上的中原僅僅是指今天的河南省,而廣義上的中原則是指以河洛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與淮河上游以北。包括今河南省、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等廣大區域。
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自古也有古九州(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之稱。
但是到了戰國時,各諸侯國紛紛進入了爭霸天下的戰爭中,已經沒人去管是不是和周禮相悖。而此時的楚文化也與中原文化相融,人們也不再稱呼楚國為蠻夷。
小結
楚國之所以為蠻夷實際上是一個文化與禮制的爭斗,與後來的“入則華夏,出則夷狄”是同一個道理,當中華文化將四周同化之後,夷狄也就不存在了。
⑨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雖然各自的疆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戰國七雄的核心區域還是比較穩定的。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是哪個?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這也是秦國能夠笑到最後的重要原因。
三
再者,就秦國來說,可謂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秦國的北、西、南三面都沒有強敵。秦國的西邊是廣漠的半乾旱草原,散布著一些落後的部落,華夏各國稱之為“戎”。早在春秋時期,秦穆公等秦國君主就擊敗了西戎,促使秦國在後方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而在秦國的南邊,巴國、蜀國等諸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都不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在此基礎上,擁有關中等地的秦國,只需要防守好東邊就行了。而在防禦山東六國上,秦國還擁有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因為函谷關的存在,秦國成功抵擋了山東六國的多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