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徵有什麼方法
優質解答
一、位置(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區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2、相對位置
①海陸位置: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從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國家或區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從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網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域.
二、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
①地形類型與名稱:可以根據區域位置得出,還可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圖判斷.
②地形特徵:主要從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狀況、地形分布上來描述.
③地勢特徵:主要從地面起伏變化的趨勢上來描述,常用的描述語言有兩種,如西高東低或由西向東傾斜.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a用等高線判斷;b根據圖幅提供的圖例來判斷;c根據河流的流向來判斷.
④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主要指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以及大的地質構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蝕作用,低平的地區主要是堆積作用,降水多的區域(濕潤、半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主是風力作用.
⑤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氣候:可從氣候類型、氣候要素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資源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紹兩個方面.
①氣候類型: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
②
氣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大區域的氣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氣候特徵,第二種局部地區氣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據
其局部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來分析,如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等溫線在局部地區的彎曲、延伸、閉合及影響因素.
3、河流:主要從河流的水文特徵,水系特徵及開發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徵: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乾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徵: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床的深淺、河流彎曲系數).河網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流域面積(面積、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資源等.
③開發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主要是開發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通寬闊,流量穩定的地區開發內航運.
⑵ 如何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徵 1、領土組成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臨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 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達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風氣候 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 4. 自然資源 日本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山間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二、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日本經濟特點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 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三、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業區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國內和國際交通的樞紐.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橫濱和神戶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農業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頃,現在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 由於地塊較小,日本農民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 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和種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六、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日本在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經過消化,成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現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在古代,日本與中國等東方國家早有往來.日本不僅從中國傳入了水稻、鐵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藝術也深受中國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築,文字等. 近代,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文化的影響出深入到日本社會,例如許多日本人平時已不再穿傳統的服裝——和服,而穿上了西裝. 飲食方面,由於大量進口小麥,吃麵包的人逐漸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們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東方的佛教寺廟,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見的基督教堂.
⑶ 中國地理怎樣快速認識省級區域
分片記:東北、西北、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自西向東一對一對地記、西南五省、南部沿海自南向北有順序的記憶,這樣重復幾次就記住了,各省輪廓發揮想像記憶,想像成各種形狀的好吃的等等。
⑷ 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我們一般從什麼等方面進行分析
半球位置:分析該地位於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海陸位置:分析該地是沿海地區(包括沿海的方位)還是內陸地區,或是島嶼
經緯度位置:分析該地經度維度各是多少
行政位置:分析該地處於那個大洲,哪個國家的哪個省份的什麼方位,以及分析附近的交通情況(位於XX高速的哪個路段,XX鐵路的XX路段)
自然位置:分析該地處於哪條河的X游,XX山的X面,XX高原,XX平原等
⑸ 如何認識區域
必修三第一單元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第一節 認識區域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分析說明區域的內涵
2)、了解區域的分類,並舉例說明不同類型的區域
3)、結合實例,分析說明區域的一般特徵。
重點、難點:
1)、辨析均質區和功能區的概念
2)、分析說明區域的一般特徵
方法指導: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知識連接:回憶地理環境的特點、地理問題的綜合分析法
自主探究:
一、區域的含義:
A 1、概念:
以前經常提到聊城地區,聊城就是一個區域,那麼什麼叫區域?
聯系甘肅省的干濕區劃分,總結歸納區域的含義:
思考:區域一定有明確的界線嗎?區域一定沒有明確的界線嗎?
A 2、區域的劃分
1)、單一指標、綜合指標:
舉例:
2)、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舉例:
3、區域劃分的目的:
二、區域的類型
A自主學習 區域的類型 完成下列問題:
1、均質區概念:
舉例:
2、功能區概念:
舉例:
3、區域的空間尺度:(空間尺度與對區域描述的關系)
B我國的三大經濟地帶(經濟發展特點及所包括的省份)
1)、三大經濟地帶的經濟差異
東部經濟地帶 中部經濟地帶 西部經濟地帶
省份
經濟差異 發展速度
發展水平
2)、三大經濟地帶的特徵和發展
地帶 特徵和優勢 主要問題 發展方向
東部經濟地帶 (1)主要的農業基地
(2)最主要的工業區
(3)交通便利,海運獨具優勢
(4)經濟國際化程度高
(5)科技文化水平最高
(6)城市分布最密集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區淡水短缺
(3)環境污染嚴重
(4)江河下游的澇年汛期防洪問題突出 (1)充分發揮沿海優勢,建設人才、信息、外貿、國際金融、海洋開發基地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
(3)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加強傳統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革,大力拓展新興產業
中、西部經濟地帶 (1)面積廣闊
(2)能源和礦產豐富
(3)我國主要的牧區和糧食、棉花、油、糖的重要產區
(4)中部地帶有色金屬工業和重工業較發達
(5)中西部邊境貿易有較大優勢 (1)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2)基礎設施落後
(3)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 (1)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
(2)改善生態環境
(3)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4)鞏固和發展農業基礎
三、區域的特徵
A自主學習,舉例說明下列幾個特徵:
1、整體性:
2、差異性:
3、開放性:
開放性的表現 :經濟全球化
B海南島:
閱讀課本海南島的一組地圖,思考下列問題:
1、 海南島地理位置的特點:
2、 海南島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 海南島經濟發展的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
⑹ 高中地理怎麼分析一個區域的地勢特徵 就是從哪幾個方面
首先,要根據題目中給的信息來提取分析的依據,信息不同,方向和方法就不同.
1.可以根據圖片信息判斷地勢特徵,如①河流的流向:順著河流的流向一定是地勢變低
②大陸內部同一緯度氣溫的差異:若只從太陽輻射在不同緯度分布規律來看,同一緯度氣溫應相同,但會受地形影響,地勢低氣溫高
③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凸高為脊,凸低為谷(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有山脊,向海拔低的地方凸有山谷,即河流.)
④直接從等高線圖中看等高線數值的分布規律
⑤根據農業的分布特點:種植業往往分布在平原地區,林業牧業一般分布在山地或丘陵地區
⑥根據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密集地區往往是平原,稀疏地區為山區或高原
⑦根據等壓線的分布規律:海拔高氣壓低
2根據對信息提示的地區特點判斷,比如說亞洲地區,中間高四周低;美國東西高,中間低;歐洲東高西低等等.也就是要掌握大量不同地區地勢地形的分布特徵,因此作為判斷的依據.
時間很短,簡單總結了這幾點,如果有缺失,希望能自己補充,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你
⑺ 認識一個區域可以從那些從哪些方面入手
①運用地圖和資料,認識該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況
② 運用歸納的方法,認識該地區域地理特徵
③ 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認識這些地理特徵的成因
④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該區域與其他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
第一步:搜集區域的相關資料.自然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條件(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歷史沿革等).
第二步: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文字整理歸類:成因分析、數據分析、圖表繪制等.
第三步:區域差異分析、比較.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經濟分析.區域發展
第四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可持續發展模式.
⑻ 地理:如何界定一個區域
地理區域是一個有聯系性、相容性、協調性、地區性、地理地勢性、種族性的分區。為了各個體單位的更加和諧,所以就有必要來劃分一定的區域。
區域的介定有的是依靠地形地勢的,例如:山川、河流等,各大洲的分界線大都以江河湖海及山脈來分隔;有的是區域間的聯系緊密,例如武漢市由漢口、武昌、武漢三個以前分隔地區合並為一,還有京津塘、滬寧杭、珠三角等;
首先看它的經緯度
如果途中沒有經緯度,就看圖的輪廓,地形地貌,
(一般圖題都會給出經緯度,因為圖中的輪廓不準確,憑空想像很難,逾越了中學生的能力)
看經緯度,要自身對地球每個大洲,大洋,以及重點國家的范圍心中有數(不要求很准確)
如果這些記憶有些模糊,就聯想當地的氣候,地形,以及降水等來確定!
區域定位是難點,要求綜合水平,要聯系各種知識點!只要基礎穩,做幾道題就可以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