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反映地理現象的詩句或諺語有哪些
1.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句揭示了地dili.chazidian.com球在不停地由西向東自轉。適用於赤道地區,由此可計算出赤道地區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赤道地區自轉的線速度為:40000千米÷24小時≈1670千米/小時(八萬里即四萬千米)。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個大圓,因此地球上的大圓每1弧線的長度約為111千米(球的大圓是指通過球心的截面與球面的相交線)。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查字典地理
4.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歷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歷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5.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這一組詩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歷初三、四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
45°,當「一道殘陽鋪水中」後,即日落時,月亮出現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後2~3小時就落到地平線以下,月亮的亮面為月球正面西部邊緣,形狀為一反「C」字形。將以上各詩描寫的月相判定為上蛾眉月的依據分別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涼月如眉」、「三日」(指農歷三月初三日)。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這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歷初七、八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90°,日落時出現於南方天空,升落時間分別是中午和半夜,可見部位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狀為一大寫的「D」形。將以上兩首詩中的月相判定為上弦月的主要依據分別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應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7.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白日淪河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雜詩??其二》)「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這一組詩描述的都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象個玉盤。第一首詩中的「元夜時」點出了日期為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滿月發生的日期;「黃昏後」月已升上「柳梢頭」,正是滿月時月亮升起後的情況。第二首詩中「紅霞」說明此時日落,日落時「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同樣,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淪河西」即日落)時月出,正是滿月月出的時間。其他三首詩中的「明月」即滿月。
8.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
這是一組描寫下弦月的詩詞。下弦月是農歷廿二、三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90°,日出時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時間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見部分為月球正面東半部,形狀像個反「D」字形。第一首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時。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第二首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像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
這一組詩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 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鉤」是「一彎殘月」,表明作者壯志未酬,徹夜難眠,於黎明前看到殘月東升,見景生情寫下此詩,這與整首詩的基調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經歷,矛盾的心情以及「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的創作精神等都可以作為是殘月的旁證。所以,「月似鉤」暗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秋天農歷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還向我們展示了沙漠景觀。
1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這一組詩寫出了月相的月變化情況。詩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變化。在農歷一個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變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滿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為滿月;從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漸變小,月球的亮面朝東。第二首詩中的「滿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詩中的「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兩個月了。
1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升春又來」(杜甫《冬至》)
「冬至陽升」這個純科學結論通過藝術家天才的轉換,巧妙地寫進詩中。這句詩意境美麗、觀點科學,非常難得。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北半球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線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最大,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逐漸變小,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即「冬至陽升」。
12.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13. 「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玄《歌》)
這句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有密切關系。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高度小,影子長;隨著太陽高度的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小,正午即「日中」時,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長度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來說,此時太陽在正南方,影子則在正北方,即「日中萬影正」;以後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影子逐漸變長,影子偏離了正北方向。
14.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徐璣《夏日懷友》)
「月生林欲曉」,即月出的時候天要亮了,這是下蛾眉月出的時間。該地此時的降水是受冷鋒影響形成的。冷鋒過境時產生陰雨天氣,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故「雨過夜如秋」。
B. 關於地理知識的詩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描述了我國夏季風不能到達西北地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雪的天氣;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的特點;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說明山坡兩側向陽坡與背陽坡的光照及熱量的差異;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國南方熱量豐富,四季如春鮮果不斷;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復。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可以理解為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於秦塞通人煙」說明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寫佳句,反映出廬山的雄奇秀麗。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後」 影射了滿月;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影射了殘月;
「月皎驚鳥棲不定,更漏將闌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 影射了滿月;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來形容廬山腳下已是芳菲落盡、大地春歸,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開,可見山下的氣溫比山上高。
C. 含有地理一詞的詩句有哪些
1
[宋]
方回
《送滕玉霄張元朴管押地理書入都》
滕侯酒酣宇宙窄,長嘯詩成鬼神泣。
謫仙後身今李白,一錦宮袍猶未得。
張侯乃翁官鼎軸,芸香家藏百萬牘。
朝窗夜檠吟不足,政須天下書遍讀。
四海萬國天一家,東盡蟠木西流沙。
貢珍未貴貴圖籍,卉服颶風窮搗涯。
玉堂眾雋修國史,搜書北方遣名士。
若欲講知南地理,亦合南州起才子。
所以滕侯暨張侯,聯翩同作中原游。
夜靜長虹貫明月,春風穩送江天舟。
張侯富貴素所有,相門會見魯拜後。
滕侯遭遇夫豈偶,飄然掉臂奮空手。
金匱石室紬瑤編,大書特書筆如椽。
成就堯典禹貢篇,不數班固司馬遷。
《贈地理齊君龍吉》
積善出公侯,今於葬地求。
樊崇如叵測,郭璞殆徒謀。
折臂終難驗,控頤自可憂。
未拋金鎖甲,焉問土饅頭。
2
[宋]
釋文珦
《觀禹貢九州歷代帝王國都地理圖》
萬里江山幾廢興,覽圖直合拊吾膺。
三王二帝皆難問。兩漢六朝何所稱。
此日中原全拱北,異時深谷或為陵。
看來今古皆如夢,夢境虛無豈足憑。
3
[宋]
何夢桂
《唐昌地理王生求詩》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
跨斷九龍行地脈,踏翻八卦撼天星。
靈犀一點無傳訣,莫向山頭泥鬼靈。
《贈地理錢季實》
神仙地理無多訣,未用尋龍先看峽。
次看峽內有明堂,外峽內堂垣氣結。
交結深時垣氣牢,交結淺時垣氣洩。
回看遠障起星峰,認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龍。
足趾未曾登絕頂,如何辨認嫡庶蹤。
庶是旁枝為外從,嫡子必居堂奧中。
此是大法論嫡庶,未是窮源尋極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兒,或賢或否不易知。
賢者起家不肖敗,嫡枝還更有妍媸。
到此須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謂奇。
龍到成形方結穴,若不成形總虛設。
傾欹破碎縮腫粗,雜亂擺竄瘦死絕。
凡屬此類不勞看,認得正龍成愧拙。
認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纏護,真案真朝無異情。
地真氣象自然別,山必綢繆水回折。
蔥蔥鬱郁日回環,入眼精神俱煥發。
設從流派問源頭,定是祖宗真骨血。
雖然龍真穴自真,或隱或顯多誤人。
正結人人能識得,不識偏頗閃側情。
地有怪穴無怪局,認局方知穴法精。
毫釐之繆隔千里,萬水千山差一指。
橫斜直曲跬步間,撼動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脈百山隨,尺寸高低認玄秘。
穴真節節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虛。
龍真穴假禍福異,誤殺世人徒信書。
眼力不在書紙上,泥書空畫葫蘆樣。
掃除萬卷總虛談,收入靈犀一點間。
《唐昌地理王生求詩》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
跨斷九龍行地脈,踏翻八卦撼天星。
靈犀一點無傳訣,莫向山頭泥鬼靈。
4
[宋]
馬廷鸞
《贈地理李生》
昆侖宇宙一株石,拄地撐天日夜浮。
萬古青山青未了,西風斜日黯凝眸。
5
[宋]
楊萬里
《送楊山人善談相及地理》
相人何似相山難,慚媿渠儂眼不寒。
木末涼風無半點,如何又欲跨歸鞍。
6
[元]
郯韶
《送地理劉漢章》
劉也東甌士,能探郭璞書。
曰陰曰陽處,某水某丘余。
壞隧飛金雁,陰房葬玉魚。
荒唐千古事,吾欲問何如。
7
[明]
虞堪
《自畫山居圖歌贈宜春朱隱君地理專門》
朱侯有隱居,乃在宜春間。
東游久未已,浩盪忘其還。
山川神氣具在眼,窮幽賾隱知何限。
黃河之源出昆侖,千里萬里盤旋屈折支天根。
自從開辟分九州,大噫嘑生氣浮。
綿延直接無盡頭,奔澎不息入海流。
海門限水回蛟蜃,碣石排風駐馬牛。
從此山川極甌粵,秦王之石禹王穴。
朱侯朝覽赤城霞,暮看山陰雪。
山陰溪中釣魚者,舊廬亦在青城下。
胸中丘壑渾天成,手把風雲目揮灑。
窅靄外,鴻濛前,來龍起伏頃刻真宛然。
長松古檜亦偃蹇,不似草草生風煙。
朱侯長相見,談笑共刮目。
脫屨白石上,滄浪歌濯足。
愛山之癖奈侯酷,聊以尋幽畫茅屋。
青山隔溪轉,白雲就檐宿。
不短掛猿藤,頗長棲鳳竹。
畫成送侯當早歸,越來溪傍花正飛。
春山蕨長薺菜肥,何待滿樹風雨鉤簹啼。
朱侯,朱侯,此別勿嘆惜,一飯勸君當努力。
但將雞犬深入雲,莫管桃花盡狼藉。
此畫掛向草屋壁,讀書萬卷守勿失。
從教門前泥潦三尺深,深掩柴門莫輕出。
8
[宋]
黎廷瑞
《贈地理方生》
桑田還變海,深谷或為陵。
物化全難料,山經果可憑。
小溪春綠繞,新樹午陰層。
且了登臨事,風煙擁瘦藤。
9
[宋]
王炎
《贈地理游曉山》
仙人白鶴渺煙霞,野日昏昏噪暮鴉。
城外土饅同此味,牆頭濁酒且須賒。
堪輿信有玄通理,造物能私富貴家。
宜爾何公微意在,石盤流水映桃花。
10
[明]
甘瑾
《贈地理者》
囊中一卷郭氏書,眼底山川興不孤。
兩袂風塵誰故舊,一筇煙雨自江湖。
銅駝陌上人長笑,金粟堆前鳥自呼。
見說五陵佳麗氣,天荒地老不能蕪。
D. 有關地理知識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准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季節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水循環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現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麼能到得了襄陽,然後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水循環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E. 有哪些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襄邑道中
宋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里榆堤半日風。
卧看滿天雲不動,
不知雲與我俱東。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彷彿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雲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雲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F. 關於地理的古詩詞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乾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G. 關於地理的詩詞
與地理有關的古詩詞
一、與地理感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 古詩詞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平羌」即青農江,在峨眉山東北;「清溪」即清溪驛,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慶。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描繪的是我國泰山自然旅遊風景區。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的「陽關」指今甘肅敦煌西南。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此句詩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詩詞中的地理演變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春天的到來。春天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鶯和燕子等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這些跡象告訴我們季節已經演變到春季。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天氣的變化:剛才天空還是月明星稀,天外還有七八個星,但到了山前卻下起了雨。 (三)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乾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此詞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詩詞中的地理分布
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它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其降雨類型屬於:鋒面雨,由准靜止鋒形成。
2、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
此組詩分別出自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及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們都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二、與地理理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古詩詞中的地理特徵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它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徵。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徵。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H. 有關地理的詩句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平羌」即青農江,在峨眉山東北;「清溪」即清溪驛,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慶。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描繪的是我國泰山自然旅遊風景區。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的「陽關」指今甘肅敦煌西南。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此句詩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詩詞中的地理演變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春天的到來。春天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鶯和燕子等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這些跡象告訴我們季節已經演變到春季。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天氣的變化:剛才天空還是月明星稀,天外還有七八個星,但到了山前卻下起了雨。 (三)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乾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I. 有關於地理的古詩詞,並附作者、朝代、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至少十首)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於赤道地區。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6、「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氣。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反映的地區是江淮地區。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廬山。
1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廬山瀑布。
16、「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於江蘇省的蘇州市內。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是陝西黃河大拐彎處地理景色的寫照。
20、「綠樹林邊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對環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的白日依山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黃河入海流是指黃河注入渤海。
23、《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
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
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
首詞所描寫的河段位於長江中游的長沙市,詞中所指的高峽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24、「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描寫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風光。
25、「巍巍蒼蒼,冰峰百尺,懸河千丈,山川相間。」描寫的是青藏高原
............................................................
J. 有關地理的詩詞
地理諺語
1、「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西北內陸的溫
帶大陸性氣候。
2、「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過去
福建交通的困難。
3、「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氣候特徵。
4、「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嶺地區地理景色的寫照。
5、泥鰍吐氣泡,雨天將來到。
6、烏龜背出汗,出門帶雨傘。
7、知了叫個不停,連綿陰雨來臨。
8、螞蟻搬家,將有雨下。
9、蜻蜓飛得低,出門帶雨衣。
10、動物震前活動諺語: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豎耳蹦又撞,雞飛上樹,豬亂拱;
鴿子驚飛不回巢,魚兒驚慌水面跳,鴨不下水,狗狂叫。
11、「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是雲貴高原的地形氣候特點寫照。
地理氣候諺語
鷺飛溪河,洪水必然到。
螞蟻搬家,長蟲(蛇)穿道,大雨滂沱。
雞早(進籠)睛,鴨早(進籠)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開花好種棉,小棘開花好蒔田。
筍殼包蚤(跳蚤)來,芒花掃蚤去。
春霧晴,夏霧雨,秋霧蒙蒙有點水。
老鼠做窩,寒流將到。
熱(日指太陽)朗晝,兩頭溜。
熱頭(太陽)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熱頭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南閃(電)三日,北閃對時。
石柱出汗,大雨滾滾。
缸壁出水,會落在雨。
白蟻繞燈飛,天將發(降)大雨。
燕子低飛,出門帶蓑衣。
蜘蛛結網屋檐下,外出要帶雨傘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見霧雨,久雨見霧晴。
久晴夜風雨,久雨夜風晴。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烏雲在東,有雨也唔凶。
天上雲交雲,地下雨淋淋。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