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問題: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 各包含什麼省到底是怎麼分的有點混亂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省份就不打出來了,好多。。。。)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我個人說不出一個什麼具體的非常詳細的數據之類的標准)
是有點混亂,不過你記的時候容易出錯的記一下考試應該不會太難,比如山西是中部的,陝西是西部的這種界限比較模糊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啦。
❷ 河南省經濟地理區位有什麼特點
當列舉河南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時,其區位優勢一定會被提及:
地處祖國中部,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穿省而過並在鄭州相匯,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東部沿海開放」時,河南不屬於東部;「西部大開發」時,河南仍然不屬於西部。因此,其區位優勢一直未換來經濟發展,在「中部崛起」戰略中,河南登場了,希望在「區位優勢」的幫助下成為追餅大軍中的領導者。但我們有必要仔細審視河南的「區位優勢」。
一、河南的地理優勢
即使在「中部崛起」戰略下,河南的地理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尚不可知。「中部崛起」戰略主要體現為政策優勢,政策優勢要轉化為經濟發展,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外部條件。放眼望去,安徽、江西將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河北、山西將依託「環渤海經濟圈」及「京津經濟走廊」謀劃自己的棋局;湖北會依託「長江經濟帶」,上連「成渝經濟帶」,下引「長三角經濟圈」,通過「武漢-襄樊-十堰」經濟帶謀劃發展;至於湖南,其也有「珠三角經濟圈」可依可靠。
河南呢?目前高調唱響的是「中原城市群」,但從鄭州通往各地市的高速路上所行駛的車輛數量、類型可以看出,目前「中原城市群」間的城際經濟聯系並不緊密。並且,只有內部的循環是無法實現真正的經濟發展的,珠三角的兩頭在外經濟,長三角的外銷經濟,無不說明此點。因此,押寶在「中原城市群」能贏嗎?由此而來的疑問就是,地處中部,不沿海、不靠邊,與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相距甚遠,這還能稱得上「優勢」嗎?
二、河南的交通優勢
無可否認,京廣、京九、隴海鐵路,京珠高速、連霍高速的穿省而過,為河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京廣、隴海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我們並未看到他顯著的提升河南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並未帶動相關行業經濟的發展,如物流、倉儲、運輸等。為什麼?就是因為河南沒有自己的經濟中心,也不靠近經濟中心,以至這些所謂的優勢帶給我們的只能是沿線農民賣幾個盒飯而已。「中部崛起」戰略,「中原城市群」策略再次燃起了以交通優勢帶動經濟發展的希望,但,這些曾經的優勢還存在嗎?
京九線的中部樞紐在安徽的阜陽而不是在隴海、京九交匯的商丘;鄭州鐵路局被肢解,連同屬一省的信陽都不再歸屬鄭鐵局管理;亞洲最大的鐵路中轉站正在武漢建設,這一切還能讓河南一再宣揚自己的交通優勢嗎?如果別人的車輪只是在你的土地上經過,這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嗎?
中國25年的改革開放,最終形成了「珠三角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並未形成整個東部沿海的同質發展,這點從同屬一省的蘇北、蘇南的經濟發展差距即可得到明證。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最終也只會形成某些固定的經濟中心,而不會帶來所在區域的全面經濟發展,成渝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將很可能是對應國家戰略的經濟中心,河南,仍然在這些圈子這外。並且可以看到,隨著國家交通網路的建設,幾大經濟圈的交流完全可以不再經由河南。因此,河南還能一再宣揚自己的交通優勢嗎?
三、結論
「中部崛起」形成的經濟中心,只可能是「鄭州經濟圈」或「武漢經濟圈」中的一個,兩相比較,河南,真的需要仔細的尋找自己的優勢,因為,前方的路,還很遠、很長!
❸ 何為經濟地理區位
經濟地理區位是指此地區或交通線沿線經濟發展程度、需求程度等等。
自然地理區位:交通建設需要看其地理位置以及所在地區的地形(比如地形是否平坦)和氣候條件 (史上最高級別的台風等)。
戰略區位是指此地區的戰略地位如何,如是否在國家的邊境地區等等。
❹ 城市地理區位 都有什麼類型
城市地域形態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五種類型,它們成為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態的代表模式。
(一)團塊狀城市
這是在城市對磁心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城市地域形態。城市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區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圓狀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態呈團塊狀,一般為單中心城市。即使有一些伸展軸也較短,與城市地域半徑的比值小於1.0。這種城市布局緊湊,有利於生產部門的協作和管理,節省用地,也使市政設施更加經濟。
但團塊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一系列弊病。隨著城市地域呈同心圓狀向外擴展,往往造成工業區和生活區層層包圍城市,這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工業布局中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團塊狀城市是平原地區一種較常見的城市地域形態。如中國的成都、合肥,美國的華盛頓、堪薩斯城等。團塊狀城市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只向一側延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態。合肥市城市地域以老城為中心向外擴展,除了在東北面鐵路外側,城市規劃中有意識保留其間農田和菜地,其餘三個方向都有延伸,形成新的建成區。
(二)帶狀城市
主要是在沿交通線發展的軸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城市地域形態,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城市生活和生產活動總有對交通條件的依存性,城市發展沿交通線(鐵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擴展,最終形成條帶狀城市地域。此時,這些交通線便成為城市的發展軸。帶狀城市的外部形態是有兩個相反方向的超長軸,與城市半徑之比值大於1.6。我國南方河網地區以及沿鐵路線的中小城市中,不少具有帶狀的地域形態,如常州、西寧、沙市等。日本築波科學城的帶狀地域形態,該城為70年代規劃建設的科學城,一條長達9公里的南北中軸決定了城市地域形態為帶狀,平行南北主軸,有兩條高速幹道,與境外高速公路接軌。
(三)星狀城市
當城市的發展軸並非一條或平行的若干條,而是由3條以上相互交叉的軸線構成時,城市在沿交通線的軸向力和對磁心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個或3個以上的超長伸展軸的星狀地域形態。星狀城市具有明顯的向心性和離心性。我國的鄭州、秦皇島、嘉興等為星狀城市。嘉興市星狀地域示意圖,嘉興城在唐宋時建成的城區為團塊狀地域形態,明清時期,由於城區河道淤塞,不能通行漕運大船,城市沿環城河道向東、北兩個方向伸展。1909年滬杭鐵路通車,城市沿鐵路迅速延展。解放初期,由於陸路交通發展緩慢,城市仍以沿河伸展為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工業發展迅猛,在城市外圍形成大片工業飛地,城市地域呈鬆散狀態。60年代以後,城市地域擴散進入相對穩定階段,主要是以填充軸間空地為主。70年代後期,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城市開始轉向沿路發展,以老城區為中心,沿四條對外公路及大運河伸展,各方向伸展長度為2.5~4.3公里,城市地域演變為星狀。
(四)組團式城市
城市由於受自然條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的影響或在人為因素的作用下(主要是規劃和控制),建成區以河流、農田或綠地為間隔、形成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眾多團塊狀城市地域形態,稱為組團式城市。如我國重慶市市區,由於受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制約,形成了有機疏散成組成團的地域形態。市區分解成市中區、江北、南岸、沙坪壩、大渡口、九龍口6個組團,它們之間以河流、山嶺、沖溝、農田等自然物間隔,各自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就近生產生活,成為我國自然形成的組團式布局的典型實例。國外一些大中城市規劃,採取有機疏散成組成團的思想,將城市市區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組團(或小城市),組團之間留有綠地相隔,形成多中心、開敞式的地域形態。如赫爾辛基市、科隆市、杜塞爾多夫新區等。
其中科隆市市界內面積405平方公里,人口 97萬人,分成9個區,綠地面積占市區總面積的56.5%。這種有機疏散、開敞式的地域形態是改變我國一些大城市團塊狀、攤大餅式發展方式的一種有效的模式。
(五)一城多鎮
大城市周圍客觀上存在著大小不等的城市或城鎮,它們之間自然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吸引與被吸引關系,但這種關系並不是有機的有組織有秩序,不同於人為建設的衛星城或一城多鎮的布局形態。一城多鎮的布局形態是在城市的對外部吸引力或離心力的作用下,或是通過人為的規劃和建設而形成的,較多地表現為大城市和周圍的衛星城,中心城與衛星城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有的甚至為依存關系。在我國,衛星城的建設絕大多數是適應工業生產的發展而建立的。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周圍的閔行、吳涇、松江、嘉定、安亭、金山衛和吳淞等衛星城(其中,閔行、吳淞已劃入市區),是解放後隨著上海工業發展和中心城工業疏解而逐步建立的。從「二五」開始,為了解決一些規模較大、用地較多、運輸量較大、「三廢」較嚴重的冶金、化工、大型機電及有特殊要求的儀表工業的發展問題,陸續開辟了閔行、吳涇、嘉定、安亭、吳淞等衛星城鎮;「四五」期間,為配合引進國外石油化工、合成纖維等先進技術與裝備,發展石化工業,在杭州灣北岸金山衛一帶圍海造地,建設了金山石化衛星城;「五五」期間,為發展大型現代化鋼鐵工業,在長江口沿岸建設了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壯大了吳淞衛星城的規模。各衛星城鎮均以較便捷的交通線路與上海中心城聯系,加上縣城和重要的集鎮,形成上海一城多鎮的布局形態。
以上5種類型是對城市地域形態的抽象概括,可以認為是城市地域形態的一般理論模式。根據這些模式所開展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實踐在世界各地方興未艾。結合各城市的特點和條件,規劃師和建設者在改善城市地域形態、建設理想新市區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根據有機疏散成組成團思想改造大城市中心區,根據一城多鎮模式建立衛星城鎮甚或平衡都市,根據城市發展軸理論提出建立城市發展走廊和發展軸等等,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實例。
❺ 城市地理區位都有什麼類型
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歷史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1、河流(保護屏障,提供水源,交通)
2、地形(平坦開闊)
3、氣候
社會經濟因素包括:1、宗教
2、軍事 1&2的影響越來越弱
3、交通
4、經濟 3&4影響從古至今都很強
5、科技
6、旅遊 5&6是影響城市發展的新興因素
地理位置因素(交通通達度什麼的)
歷史因素……
❻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在東部地區,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
在中部地區,「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增速穩居「四大板塊」之首。
在西部地區,優勢能源資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經濟區正成為西部地區三大「增長極」。
在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推進,逐步走向統一市場的東北板塊經濟競爭優勢明顯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向型經濟一度受到嚴重影響,東部地區許多企業陷入海外訂單銳減、開工不足的困境。
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1、東部沿海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
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2、中部地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3、西部地帶
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
❼ 請問中國的八大區域分別是哪些
您的位置: ido社區-ido.3mt.com.cn → 社會軍事 → 股票經濟 XML
中國八大經濟地理區域、八大都市經濟連綿區、八大局部都市經濟圈
發貼人:219.156.126.*發貼時間:2006-8-19【復制本帖地址】[必看]
經濟普查修正區域經濟版圖 部分地區GDP仍低估 (2006-01-05)
規劃專家解讀"十一五":警惕區域經濟沖突 (2005-12-28)
收費圍城阻礙區域經濟發展 (2005-11-16)
中國區域經濟興起為東盟提供更多商機 (2005-10-22)
謝謝周教授,你給出了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條件下的環保問題即是: (2005-09-13)
葛惠君:建設浙中城市群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2005-08-31)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困難與出路 (2005-08-15)
21 世紀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將成為新熱點 (2005-08-10)
一、八大經濟地理區域
1、大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東北部
2、黃河下游地區(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
3、黃河中游地區(華中地區):河南、陝西、山西、內蒙中部
4、長江上游地區(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雲南
5、長江中游地區(中南地區):湖南、湖北、江西
6、長江下游地區(華東地區):上海、浙江、江蘇、安徽
7、南部沿海地區(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
8、大西北地區:寧夏、內蒙西部、甘肅、青海、新疆、西藏
二、八大都市經濟連綿區
1、長江三角洲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後加*,
下同)
環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蘇州、嘉興、舟山
環南京都市圈:南京*、合肥、揚州、泰州、鎮江、滁州、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巢湖
環杭州灣都市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嘉興、上海
環太湖都市圈:蘇州*、無錫、常州、嘉興、湖州
2、珠江三角洲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廣東中部、香港、澳門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珠三角都市圈: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
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清遠
3、環渤海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滄州
遼東半島(沈大)都市圈:沈陽*、大連*、鞍山、撫順、錦州、本溪、營口、鐵嶺、阜新、遼陽、盤錦、葫蘆島、丹東
山東半島(濟青)都市圈:濟南*、青島*、濰坊、淄博、泰安、濱州、東營、萊蕪、煙台、威海、日照
4、台灣海峽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福建、台灣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海峽西岸(西峽)都市帶:廈門*、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寧德
海峽東岸(東峽)都市帶: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
5、環北部灣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海南、廣東西部、廣西南部、越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環北部灣東岸(東灣)都市帶:南寧*、湛江*、海口、三亞、茂名、北海、欽州、防城港、崇左
環北部灣西岸(西灣)都市帶:河內*、海防*、諒山、廣寧、太平、南定、清化
6、大東北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黑龍江南部、吉林中部、遼寧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哈長都市圈: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大慶、佳木斯、牡丹江、綏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遼源
遼東半島(沈大)都市圈:(見第二項第3條)
7、長江中游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湖南北部、湖北東部、江西西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環武漢都市圈: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孝感、天門、仙桃、潛江
環長株潭都市圈: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常德、婁底、益陽、萍鄉
贛西北都市帶: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鄉
環洞庭湖都市圈:荊州、常德、益陽、岳陽
8、長江上游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重慶、四川東部、雲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成渝都市圈:重慶*、成都*、綿陽、德陽、遂寧、南充、達州、巴中、廣元、廣安、資陽、眉山、內江、自貢、樂山、雅安、瀘州、宜賓
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
三、八大局部都市經濟圈
1、中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河南中北部
所含城市:鄭州*、開封、洛陽、焦作、新鄉、許昌、漯河、平頂山、濟源
2、關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陝西中部
所含城市: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洛
3、徐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西南部
所含城市:徐州*、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棗庄、濟寧、商丘
4、蒙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內蒙中部、山西北部
所含城市: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大同、朔州、榆林
5、太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山西中部
所含城市:太原*、晉中、陽泉、呂梁、祈州
6、蘭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甘肅中部、青海東部
所含城市:蘭州*、西寧、白銀、定西、天水、武威、臨夏、海東
7、河套都市帶
所含省市區:寧夏、內蒙西部
所含城市:銀川*、中衛、吳忠、石嘴山、烏海、阿拉善左旗、巴彥卓爾(臨河)
8、北疆都市帶
所含省市區:新疆北部
所含城市:烏魯木齊*、吐魯番、昌吉、石河子、沙灣、奎屯、烏蘇、克拉瑪依
上一貼:轉貼:破解美中貿易逆差及人民幣升值困局
下一貼:在競爭中走出國門
科技IT IT世界
數碼生活
通信網路
汽車時代
生活娛樂 體育焦點
娛樂八卦
開心爆笑
旅遊美景
健康綜合
房產裝修
社區文學 鬼話恐怖
網路文學
史料雜話
長篇嚼字
情感男女 星座情感
情感世界
男人女人
動漫空間 動漫發燒
游戲發燒
影視發燒
音樂發燒
攝影貼圖 貼圖空間
攝影空間
社會軍事 中國加油
股票經濟
新知文化
社會事件
>> 查看全部發言 [本主題共有帖數 0 篇]
神行者GPS: 先發制人 神行者導航儀成都降價大銷售發表您的評論
點評字數 0
姓名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直接間接導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聯系方法 | 相關軟體 | 會員權利 | 論壇社區 | 幫助信息 | 合作夥伴 | 隱私保護
京ICP證040435號 北京華縱鑫灣技術有限公司 第三媒體&; 1999-2006 版權所有
中關村新科祥園3號樓309公寓 郵編:100080 電話:(010)82521628,82521629
❽ 地理上的區位因素包括那些
自然區位因素:氣候,植被,地形,土壤,河流,資源。人文區位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