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並沒有大象,卻為何簡稱「豫」你知道原因嗎
大家常用的「豫」字實際上有很多種多樣表述,《爾雅》記述:「豫,樂也」,《易經》中則說:「豫,悅豫也(豫,喜豫說樂之貌也)。」但這種都沒有它的原意,《說文》記述的才算是:「豫,象之大者。」換句話說,河南省的通稱,本來跟象擁有緊密的關聯。
這種象牙珍貴文物的發掘出證實了一點:古代的河南,也就是大夥兒常說的「中原地域」,不可是商王城池的所屬,或是大象們日常生活的游樂園。考古新發現,至今已有三四千年以前,大象在中國地區普遍遍布,不僅黃河流域有,巴蜀,嶺南,雲南地域也都是有。
《呂氏春秋·古樂》記述:「生意人服象,為虐於東夷。」遠古賢君舜家裡也有個小弟,名稱就叫「象」。考古學權威專家們在河南安陽殷墟還發覺了大象的屍骸,寫著能不能獵獲大象的卜辭甲骨文字,這足夠表明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的氣候自然環境與當代不一樣,大象在河南一帶很普遍。
因此河南以「豫」做為通稱也也不怪異了。那這種大象之後為何離去黃河流域了呢?由於地理環境發生了轉變,黃河流域逐漸越來越炎熱乾躁,大象存活所需要的溫暖寒濕氣侯沒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地區也逐漸南移,野象沒法和人角逐生存環境,最終退守到雲南西雙版納一帶。
Ⅱ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呢
一方面,就河南省來說,該地區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四個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等古都。
另一方面,就河南省的簡稱「豫」,和歷史上的豫州存在直接的關系。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河南省一帶就屬於古豫州的范圍內。
(2)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以後,商代的首都西亳、和殷均在河南境內。
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歷史文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 秦王朝建立後,在今河南境內設置三川、南陽、潁川、河內、東郡、陳郡。
以後的兩漢時期,河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仍處於全國前列。東漢王朝建都洛陽,河南更成了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之後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戰之地。
在三國以及兩晉、南北朝時代,戰亂連年,農業、手工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直到7世紀初重建了統一的全國性政權——唐朝以後,中原才擺脫了長期戰亂的局面。
Ⅲ 請問河南簡稱為什麼叫豫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
豫的本意是什麼,河南的簡稱「豫」真的和大象有關嗎
河南: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
轄區相當於《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豫字本意指左邊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證明古代時候中原地區有大象
(1)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
所以簡稱豫。
(2)曾有個傳說:相傳甲骨文記載,在現在的豫州之地,王一次出打獵,得到一頭大象.前是一個人的形象,後是一頭象的形象.前面的予是我的意思,後面的象就是一頭象!合在一起稱豫!
河南的簡稱「豫」真的和大象有關嗎
(3)豫,河南省的代名詞,源出於古代先人們對所處地理的稱謂。
Ⅳ 有誰知道渝、瓊、豫、閩、贛、翼這些簡稱對應的省份都是哪裡。
渝是重慶的簡稱,瓊是海南的簡稱,豫是河南的簡稱,閩是福建的簡稱,贛是江西的簡稱,翼不是任何省份的簡稱,相近字的冀是河北省的簡稱。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4)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北京市簡稱京,天津市簡稱津,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重慶市省會渝省會,河北省省會冀省會石家莊,山西省省會晉省會太原,遼寧省省會遼省會沈陽,吉林省省會吉省會長春,黑龍江省省會黑省會哈爾濱,江蘇省省會蘇省會南京,浙江省省會浙省會杭州,安徽省省會皖省會合肥,福建省省會閩省會福州。
江西省省會贛省會南昌,山東省省會魯省會濟南,河南省省會豫省會鄭州,湖北省省會鄂省會武漢,湖南省省會湘省會長沙,廣東省省會粵省會廣州,海南省省會瓊省會海口,四川省省會川省會成都,貴州省省會黔或貴省會貴陽,雲南省簡稱滇或雲省會昆明,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
青海省簡稱青省會西寧,西藏自治區簡稱藏省會拉薩,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省會南寧,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省會銀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省會烏魯木齊,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澳門地區簡稱澳,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
Ⅳ 「豫」是哪個省份的簡稱
「豫」是中國河南的簡稱。
河南省,先秦屬豫州,居九州之中,所以簡稱為豫。省會是鄭州市,轄洛陽、開封、安陽、商丘、信陽、南陽、許昌等18個城市。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省內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嵩山、雲台山、紅旗渠、林慮山、南灣湖、雲夢山、大伾山等聞名海內外。
河南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區。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51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6個縣。
(5)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1、位置境域
河南省位於華北平原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地理座標:西起東經110°21′,東至東經116°39′,跨經度6°18′,直線距離約580千米;南自北緯31°23′,北到北緯36°22′,跨緯度4°59′,直線距離約550千米。東連山東、安徽,西鄰陝西,北與河北、山西相接,南臨湖北;國土面積為16.7萬平方千米。
2、氣候特徵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Ⅵ 豫子是哪個省的簡稱呀
「豫」是河南的簡稱。
豫,源出於古代先人們對所處地理的稱謂,是九州之一,而河南簡稱「豫」,是從夏禹開始的,大禹將首都陽城所在的州稱為豫州。
予,表示進入,通過。豫,篆文=(予,進入,通過)+(象),造字本義:大象從容緩慢地度步。因此,河南又被人們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起源,包括現在的河南電視台的台標就是一個大象的形象。
主要景點
1、龍門石窟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
2、殷墟王陵遺址
位於安陽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與小屯村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與東面的洹北商城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了聞名中外的殷墟遺址。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殷墟遺址。
3、嵩山
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岳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河南
Ⅶ 河南省簡稱為什麼是豫
河南在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也有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轄區相當於《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7)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Ⅷ 省份簡稱的問題冀,豫,瓊,渝分別是哪個省的簡稱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
河北省(冀)。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轄區相當於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河南省(豫)。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
海南省(瓊)因其位於南中國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台、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8)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
上海市(滬)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海南省(瓊)
四川省(川、蜀)貴州省(貴、黔)雲南省(滇、雲)重慶市(渝)西藏自治區(藏)
陝西省(陝、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台灣省(台)
Ⅸ 粵、鄂、湘、豫、晉、閩、瓊、滇、黔、隴、贛、皖、這些都是哪些省的簡稱
粵:廣東
鄂:湖北
湘:湖南
豫:河南
晉:山西
閩:福建
瓊:海南
滇:雲南
黔:貴州
隴:蘭州
贛:江西
皖:安徽
(9)地理中什麼的簡稱是豫擴展閱讀: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中華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不光如此,「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著大象。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這說明,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
野象、犀牛等種群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於「全新世大暖期」,這一氣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到商朝這段時間。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南移到淮河流域。
金文中,粵字是由「雩」演化而來,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氣流受阻,巫師祈求降雨。《詩經》里,粵常和「越」通用,含義也是一樣。